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指数基金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分门别类,包含了许多美国的上市公司,但是它的投资过程却很简单,而且管理成本也比较低。当然,能否获利最终就要看股指涨跌了。
当然,有些人是特别的,他们擅长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和管理,比如沃特·斯科劳斯。这位资本界的常胜将军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他只是纽约金融学院的一名旁听生。格雷厄姆授课的时候,他在那里免费旁听。
沃特·斯科劳斯在投资时从来不看股票,他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研究股市手册中的相关数据,然后向上市公司索取财务年报反复阅读。他总是能从多种投资手段中获利,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投资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可是由他所掌管的基金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收益率都远远跑赢了股市,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例,即便在人才辈出的华尔街,也只诞生了一个这样传奇人物。
巴菲特认为斯科劳斯的本事其他人学不来,就是自己也同样无法出色完成斯科劳斯所做的一切。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巴菲特就更不推荐那些普通投资者去做了,因为那实在是太冒险了。
然而最近几年,巴菲特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人们逐渐开始认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一个篮子摔落时,保全其他篮子里的鸡蛋,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当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的时候,你能够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好好的照料这只篮子,不让其中的鸡蛋被打碎。可是当所有篮子里都放满鸡蛋时,你总是会顾此失彼,当你照顾一只篮子的鸡蛋时,其他的篮子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意外,如果结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把它们放在一起,全力以赴的照看好一个篮子。
有些人在同时进行着多元化的投资,比如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镜头:那些股票经纪人们聚集在一个交易大厅里,随时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他们管理着上百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面对电脑屏幕上每只股票的波动,对着电话大喊大叫,并且疯狂地记录着。市场上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猛烈的敲击键盘,买入卖出,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即便这样,他们仍然没有成为华尔街最优秀的银行家。
巴菲特总是在购入一支股票后,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持续不断的继续收购这家公司的股份。这让他有了很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比如,他可以品尝他喜欢的可口可乐,也可以打打自己喜欢的高尔夫球,当然如果心情好,还可以约几位朋友一起到牛排店吃牛排,总之他的生活很轻松,也很安逸。
多元投资如同那些在市场出入各家餐厅的食客,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对市场做过详细的调研,只是渴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寻找满意的午餐,可是他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每一个餐馆里都会有一道令人称道的特色菜,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并在坚持中发现它。一个优秀的餐馆是禁得住考研的。
显而易见的牛排价值
很多人在投资时,喜欢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哪些公司是值得投资的呢?哪些公司的股票是有价值的呢?他们对价值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总是认为价值投资是空洞而没有实际依据的。
实际上价值投资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以理解,相反它还是十分简单的。比如说,烤牛排的价值,大家肯定一说都知道,因为烤牛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鲜美的味道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巴菲特从导师格雷厄姆学到的第一种估值方法,就是根据资产来评估股票的价值,这就是格雷厄姆赖以成名并被尊称为当时的“华尔街教父”的价值评估方法。这种估值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们只需查看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多少,以及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马上知道了,它们会很明了的告诉你公司的资产总额是多少。
当然我们要知道是并不是公司的资产总额,在公司报表的右边一栏还有负债总额,用资产总额扣掉负债总额,剩下的就是属于所有股东的净资产总额,也叫股东权益。我们用净资产再除以这个公司的总股本,得出来就是每股净资产。而每股净资产代表了一只股票享有的账面资产价值,我们有时也称此为每股账面价值。
或许你认为这太专业了,自己根本看不懂。实则不然,它非常简单。打个比方,你自己买了一辆一百万的豪车,但是你根本没这么多钱,只有五十万,那怎么办呢?只能向银行贷款得到剩余的五十万,也就是说,你们拥有的这辆车子资产总额是100万元,你负债总额是五十万元。一百万元的资产扣掉五十万元的负债,剩下这五十万元就是属于你的净资产。对于你来说,这辆车子属于你的资产价值只有五十万元。
显然这辆车子的价值并不是五十万,这个不过是它的账面价值罢了。如果你买的汽车是限量版,有炒作价值,那么你的汽车说不定会升值,从原来的一百万元,升值到二百万元,那么你的车子实际价值是多少呢?二百万的市场价值,扣掉你欠银行的五十万,剩下一百五十万。也就是说,你的车子虽然翻了一倍,但是你的净资产实际价值却从原来的五十万元增值到一百五十万元,增值了三倍。
所以说,我们根据资产价值判断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时,我们除了看财务报表上的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更要根据这家公司资产实际的市场价值,来判断这家公司股票真实的资产价值是多少。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正是依靠这个重估上市公司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的方法,在股市上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华尔街教父的地位。
巴菲特很好的继承了自己老师的估值方法。在他24岁的时候,他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打工。当时,他发现了一家名叫新贝特福德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股价只有45美元,但是他们的账本上却有着大笔现金资产,将他们除以总股本,每股的资产甚至高达120美元。巴菲特欣喜过望,他开始大笔购进这家公司的股票,从中大赚了一笔。
格雷厄姆解散自己的公司后,巴菲特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他完全模仿老师的投资策略,开始寻找那些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的股票,并从中赚取了大笔的利润,为自己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投资客们往往都是非常聪明的一群人,当他们意识到格雷厄姆这种极为简单的估值方法后,开始纷纷以此方法来寻找优质的股票,结果这种类型的股票变得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巴菲特不得不开始重新寻找别的方法。
经过缜密的考察后,巴菲特发现大多数公司的资产并不会升值,实际价值往往是越来越降低,不是越来越升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很多机器设备会发生磨损,这导致了整个工厂的大部分资产在不断的贬值,因此有很多公司的实际价值要远远低于他们在账面上的价值。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巴菲特看来这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965年,巴菲特购买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拥有了这家公司的控股权,但是好景不长,受亚洲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冲击,美国纺织行业的利润普遍下滑,巴菲特虽然投入大笔资金试图重振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威名,可是这些钱都无一例外的打了水漂。
为了彻底从这个糟糕的行业中退出,巴菲特决定拍卖伯克希尔的生产设备。这套设备是他花费1300万美元购买的,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当时市场上一套这样的崭新设备需要3000万美元。但是经过一系列这就的计算后,它们仅仅价值86万美元,可是这并不是它们的最终价值,巴菲特将它们推向拍卖市场后,拍卖的最终结果为16万美元。这意味着当初每台高达5000美元的设备,在经过一年使用后仅仅价值26美元,相当于破铜烂铁的价格。
在伯克希尔的改造过程中,巴菲特意识到了账面价值所隐藏着的巨大秘密,经济学家在对一家公司的股价进行评估时,总是会将它们的资产作为重要的估值依据,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资产的贬值速度是惊人的,而巴菲特则从实践中明白了这一道理。
所以不要盲目的贪图那些股价远远低于账面价值的烂公司的股票,那无异于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破烂不堪的旧汽车上,你不仅要为油箱补洞,还要花精力不停的修理它,简直是一个让人无比沮丧的噩梦。
为此巴菲特得出一个新的结论,他认为通过账面价值去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的做法在现代投资过程中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现在的估值关键不是看一个公司的资产价值多少钱,而是看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多大。也就是说当你用一般的价格去购买一家盈利能力非常好的公司的股票时,你的投资方向便是正确的,这也是巴菲特所推崇的盈利能力的估值法。
哪家公司能够盈利,哪家餐馆的排骨味道更好,这些都是很容易发现的,作为一个投资客,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专心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餐馆以及股票。
味道好坏鼻子知道
牛排好吃不好吃,鼻子知道,餐馆好不好,凭着直觉也能感受个八九不离十。没有人愿意为不好闻的牛排买单,也没有人愿意在直觉非常不好的情况下走进一家餐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用自己的直觉左右自己的生活,比如吃饭、穿衣,而投资也不例外。在巴菲特看来,靠直觉进行投资,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自己中意的股票。
在巴菲特看来,直觉并不是投资者的灵机一动,想到哪只股票就去买哪只股票,他强调的直觉是充分建立在对企业的了解这个基础上的。
有些投资者在进行一番考察之后,很快凭借着自己的直觉选出了自己所要投资的股票,可是在这个时候,市场上传来了各种纷繁错杂的信息,那些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往往会被这些信息干扰,在肯定和否定自己的直觉之间徘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机,这是投资的大忌讳。
巴菲特认为,自己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真正左右他作出投资决定的是他的直觉,他认为一个人锁定目标后,直觉是对这一事物最为直接的感性认识,他能帮助投资者筛选出正确的信息。
有的人认为直觉是海市蜃楼般的存在,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2006年,伯克希尔高层收到一封来自以色列的商务信件,信中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的董事长向巴菲特和芒格详细的推荐了自己的公司以及他们的巨大优势。在此之前,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伯克希尔高层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家公司,可是巴菲特在几个小时之后便给这家金属制品公司的董事长打去了电话,约定了之后的考察行程。
后来,伯克希尔公司在巴菲特的极力主张下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很多人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更多的人则认为巴菲特在草率行事,可是结果呢?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回击了所有质疑的声音。
资本市场,机会转瞬即逝,作为投资者应该更多的将精力放在日常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最终的决断之时。巴菲特曾经劝告他的追随者们,投资决策在很多时候是要靠直觉来拍板决定的,因为直觉会告诉投资者哪些东西具有投资价值。
一些投资者认为,靠直觉去进行重大的投资决定,这无异于自杀,因为这样的决定过于盲目和草率,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日常的准备工作要做足。在投资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之前,巴菲特并不比别人了解的更多,但是他从信中能够敏锐的察觉到这家公司的特别之处。
巴菲特的一生的投资经历说明,靠直觉去投资而不是幻觉,因为直觉是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幻觉却只不过是空想罢了,没有人能够在空想的基础上建立成功。
凭直觉投资,但是不能因此而变得过度敏感,有的人在股市上涨的时候,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牛市永远没有尽头,这样的直觉是毫无根据的。在股市下跌时,他们又开始悲观的认为熊途漫漫,没有终点,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投资时机。
巴菲特认为投资人非理性的情况下滥用自己的直觉,最终导致了股票的涨跌起伏,这也给优秀的投资者带来了机会。巴菲特常对别人说,当所有人疯狂的在股票市场购买股票的时候,直觉会提醒他这是糟糕的投资机会。可是当别人开始疯狂抛售手中股票的时候,直觉又会告诉自己,这是很好的购入时机。
1969年,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巴菲特根据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凭直觉预感到市场的危险性,于是在那之后巴菲特退出投资市场,这让他躲过了一劫。几年之后,当所有人对股市的预期都分外糟糕的时候,巴菲特的第一直觉是新的行情即将开始,于是,他成为了《华盛顿邮报》的股东。
在大多数时间里,巴菲特从来都不去关注股市的行情和所谓的点位,因为他坚信这是直觉所无法感知的,他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能预测到大盘的点位和高低。他的直觉是建立在自己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只能告诉他哪些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能够为自己创造利润的。
在巴菲特看来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非常合理的运用公司的资本,并且保留相关盈余用来增加公司净值,它的直觉则帮助他在诸多的公司之中寻找这样的信息。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足够多的信息和稳扎稳打才是投资成功的根本。他们每天都沉溺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试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却不知道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区,因为信息太多后,往往很容易让人迷失,资本市场之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迅速作出决断。
需要注意的是,直觉灵不灵也不能一概而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让自己保持理性,切忌过于关心短期内的行情走势,不然这很有可能让自己的直觉失灵,导致直觉被海量信息湮没,而变得毫无感觉。
对于那些优秀的厨师来说,烧好的牛排他们只需要闻一闻便知道味道如何,因为长期的烤牛排经历让他们有了敏锐的直觉。资本市场上,众多的股票就如同一个又一个没有上架的牛排,只有经过我们的烘烤,才能为我们创造利润,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像烤牛排的厨师一样信赖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走,然后作出对于我们最有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