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类起源之谜总集
18033000000005

第5章 人类起源探秘(4)

拨开语言的历史隔膜,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是典型的地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偏移的现象。在本书《地球南北磁极互换之谜》一文中,我们曾经谈到地球磁场不是永恒不变的,整个地磁场曾经发生过颠倒,南磁极与北磁极曾经对换过位置。这种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磁极倒转”。在地球的生命史中,磁极倒转现象曾经多次发生,仅在近450万年里,就可以分出四个极性不同的时期。纵然是在同一个时期里,地磁场方向也发生过一些历时较短的极性变化。地球磁场的这种极性变化,同样存在于更古老的年代里。从大约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末期,到约54亿前的中寒武世,是反向磁性为主的时期;从中寒武世到约38亿年前的中泥盆世,是正向磁性为主的时期;中泥盆世到约07亿年前的白垩纪末,又是以正向极性为主;白垩纪末至今,则是以反向极性为主。

地球磁极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剧烈动荡,《淮南子》中所记述的现象大概就是这种情况。有专家认为那是一颗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或是地球在捕捉月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力,使地球上的海水涌向陆地造成的动荡。因为即使一颗直径是月亮1/5的小行星,从地球37000千米的地方通过,地球也会发生比普通涨潮大10倍的汹涌波涛,海水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大陆,吞没广大平原和低洼地区,于是曾经草木繁盛、生活着各种动物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冰和水的世界。在地球旋转轴发生移位时,地球运动的巨大力量,也引发了地壳的一些异动,导致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

世界各地原始民族的许多传说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一点,如传说中古时候支撑大地的天柱突然倒塌了,大地的基础在颤动,天开始向西北倾倒,星辰都改变了各自的轨道,还有西方关于大西州的沉没,中国传说中东海的五座仙山沉了两座等等。

相似的记述也在《旧约·创世纪》第七章中出现。《旧约》中有这么一段耳熟能详的文字:有一天“大渊的源泉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连续40昼夜大雨降在地上……水势浩大,天上的高山都淹没了,地上的生灵都死尽。” 只有挪亚,因为事先得到耶和华的指点,造了方舟,求得生存。挪亚和方舟所载的畜类、飞鸽就成了地球上的再造“父母”。

类似的洪灾故事也出现在古代亚述人写的泥板上。这块泥板保存在亚述国王亚述巴尼帕一世的藏书楼内。他从公元前669~公元前626统治亚述王国。1872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已成碎片的泥板。他重新拼合了泥板,并发现泥板上有着与《圣经》挪亚故事非常类似的部分内容。

在已达5000年历史的《古尔枷美什史诗》中,以及夏威夷人和中国人的传统故事中,这些故事内容都非常相似,因此专家们认为,它们描述的是同一次洪水,而这次洪水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某个时间曾淹没了整个世界。有些传说讲述到猛烈的暴风雨,被困在山峰上的船舶、被卷人大海的城市以及逃到高山洞穴求生的人们。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有关大洪水的任何细节,但看来好像是发生过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或许是几次。古代人对灾难的记忆保存在他们的传说中,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今天我们文化和文学的组成部分。然而,科学家们经过考证发现,在地球史、人类史上,确实曾发生过全球性的洪水灾难。汹涌的洪水曾经猖狂地将大陆淹没,致使桑田沦为沧海。随着斗转星移,海水逐渐退去,沧海又复变为桑田。

想象着那种天翻地覆的沧桑之变,人们不禁有些惧怕。于是,人们不禁会问:这种毁灭性的洪灾、海浸还会侵袭人类吗?

据最新卫星图片显示,位于印度洋北部的马尔代夫共和国,有一个数平方公里的小岛悄然消失。对于由1196个岛屿组成、平均海拔仅12米的岛国来说,小岛的消失或许是一种不祥的预兆。

科学家们立即想到,它可能与海平面上升有关,而海平面上升便意味着这个岛国将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吃惊地发现: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也在持续下沉。作为埃及的精粹之地,它的下沉立即惊动了埃及政府。经过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尼罗河三角洲的下沉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与世界性的洋面上升有关。

另一条消息似乎更让我们担忧:据中国科学院考证,中国大陆上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正在不断下沉。并预计,在未来的50年内,珠江三角洲濒临的南海海平面将上升50~70厘米,长江三角洲所濒临的东海海平面也将上升50~70厘米。这就是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已经悄悄向人类逼进。

在1989年11月21日召开的拉美和加勒比气象及水文经济效益技术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西指出:“据世界各地170个气象站关于地球大气污染的报告,目前大气象中二氧化碳含量比1880年提高了50%。”他估计,到2020年,地球气温将经现在升高4℃,倘若这个估计是正确的,那么,倒2050年,世界洋面将上升40~140厘米。

假如世界洋面上升1米,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到那时,不仅一些珊瑚岛国会遭受灭顶之灾,沿海一带地势平坦的三角洲与河口三角洲也会被海水吞没。诸如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图瓦卢、瑙鲁共和国等岛国的公民将无立足之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埃及12~15%的耕地。孟加拉17%的耕地将变成海滩。印度尼西亚、越南要完成大规模的居民迁移与安置工作。美国的陆地面积减少2万平方公里,损失约6500亿美元。

我们的地球

这些消息听起来似乎有些骇人听闻,倘若地球上洪水再次泛滥,那么,我们怎么办?目前人类还不能搬到别的星球上去,难道我们就束手待毙吗?

其实,我们或许不必过于杞人忧天。就像与大海苦苦抗争的荷兰人,他们国土的2/3陆地是通过围地从大海中争夺来的。荷兰人是大海的朋友,也是大海的克星。居安思危,人是万物之灵。人的智慧已经穿越各种各样的自然界巨变,必将掌握着一种强大的武器,用来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力。

现代人只能在发掘中追问人类的未来字宙的生死之谜

宇宙有没有终结的一天?宇宙将会如何终结?是“砰”然的一声大爆炸,还是逐渐消亡?当地球人在无数个夜晚,悄悄地仰望灿烂星空,对生命、对宇宙浮想联翩的时候,总会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疑问。

根据科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获得的最新观测结果,宇宙最终不会变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而是会逐渐衰变成永恒的。冰冷的黑暗。这听起来似乎太骇人听闻了。然而地球人或许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因为地球人暂时还不会被宇宙“驱逐出境”。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宇宙很可能至少将目前这种适于生命存在的状态再维持1000亿年。这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地球历史的20倍,或者,相当于智人(现代人的学名)历史的500万倍。既然它将发生在如此遥远的未来,对地球人今天的生活就不会有丝毫影响。

与此同时,科学家又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远存在的。宇宙也许不会突然消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让人觉得越来越不舒服,并且最终变得不再适于生命存在。

这种情况将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呢?

自从二十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正在膨胀以来,“大爆炸”理论一直没有摆脱被修改的命运。根据这一理论,科学家指出,宇宙的最终命运取决于两种相反力量长时间“拔河比赛”的结果:一种力量是宇宙的膨胀,在过去的100多亿年里,宇宙的扩张一直在使星系之间的距离拉大;另一种力量则是这些星系和宇宙中所有其他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它会使宇宙扩张的速度逐渐放慢。如果万有引力足以使扩张最终停止,宇宙注定将会坍塌,最终变成一个大火球——“大崩坠”,如果万有引力不足以阻止宇宙的持续膨胀,它将最终变成一个漆黑的寒冷的世界。

显而易见,任何一种结局都在预示着生命的消亡。不过,人类的最终命运还无法确定。因为目前,人们尚不能对扩张和万有引力作出精确的估测,更不知道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种不确定因素又是什么呢?科学家指出,这一不确定因素涉及到膨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宇宙始于一个像气泡一样的虚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最初的膨胀速度要比光速快得多。然而,在膨胀结束之后,最终推动宇宙高速膨胀的力量也许并没有完全消退。它可能仍然存在于宇宙之中,潜伏在虚无的空间里,并在冥冥中不断推动宇宙的持续扩张。为了证实这种推测,科学家又对遥远的星系中正在爆发的恒星进行了多次观察。通过观察,他们认为这种正在发挥作用的膨胀推动力有可能确实存在。

倘若真是这样的话,决定宇宙未来命运的就不仅仅是宇宙的扩张和万有引力,还与在宇宙中久久徘徊的膨胀推动力所产生的涡轮增压作用有关,而它可以使宇宙无限扩张下去。

但是,人们最关心的或许是智慧生命本身。人类将在宇宙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难道人类注定要灭亡吗?人类已经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地球,操纵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许到那时,人类将会以高度发展的智慧在宇宙中立于不败之地。谁知道呢?且让未来的地球人和地外一切生命拭目以待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远没有终极,认识穷尽的那天也许就是人类或宇宙毁灭的那一天。正如爱因斯坦在写给一个对世界的命运感到担忧的孩子的信中所说:“至于谈到世界末日的问题,我的意见是:等着瞧吧!”

地球外有智能生命吗

智慧生物与生命是两个不等同的概念。即使我们能十分有把握地断定,在太阳系诸天体中,除地球外,没有任何一个天体拥有智慧生物,但仍不能肯定,在其他天体中也不存在任何生命活动,特别是那些低等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