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毁灭之王——弹道导弹
18028400000004

第4章 导弹的结构与主要系统(2)

新军事材料技术主要是指那些用于制造各种先进军事装备或用于军事装备的发行的先进材料或新兴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技术。按材料的主要用途,军用新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其中结构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结构材料、陶瓷结构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则可分为磁性材料、电子和光学材料、防热材料、抗核、抗激光、抗粒子云材料、隐身材料、阻尼材料、推进剂、炸药或高能量密度材料以及新出现的智能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等。近年来,还出现了结构材料功能化和功能材料结构化的趋势,并形成了兼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材料。

弹体结构所用的材料,希望它轻而强。轻即密度小,强即强度高,刚度大。通常用比强度,比刚度来表示结构材料的这种综合性能。

由于比强度、比刚度综合示出了材料强度的大小和轻重,所以它们是衡量弹体结构材料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然,一般是希望它们的值越大越好。然而,结构材料的选用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要考虑,如材料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工艺性能以及价格和资源等。所以,选用材料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弹体结构材料,主要有铝合金、镁合金、合金钢、钛合金以及复合材料等。此外,还有非金属材料。

导弹的武器系统

从二次大战中德国采用V-1和V-2导弹以来,至今导弹武器系统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是与常规武器相比,具有较高的作战效率,在战争中发挥愈来愈多的作用,70年代的四次中东战争、80年代的英阿马岛战争、两伊战争,以及最有代表性的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无不说明,导弹已成为左右战场形势,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战争中,飞机被击落,坦克被摧毁,战舰被击沉,城市要地受到摧毁的威胁,以至对进攻导弹的拦截主要靠导弹来完成。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使用发展导弹的水平看作国防现代化的标志,导弹在现代武器装备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它的弹头可以是普通装药、核装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或其他破坏性装置,其中普通装药的称为常规导弹,核装药的称为核导弹。

导弹武器系统通常由导弹、地面(舰艇上或机上)制导控制和发射设备,以及维护支援设备等组成的武器系统。它与一般的常规兵器系统的不同点:

第一,导弹武器系统是用导弹杀伤目标的系统,主要特征为可进行飞行控制的弹丸或火箭,制导是导弹的基本特征。这里应强调在飞行中控制导弹的飞行轨道,不是泛指各种装备的控制,如单独控制战斗部的引爆,发射后不能进行飞行弹道控制的火箭或自身没有动力装置的弹丸都不能列入导弹范畴。

第二,导弹武器系统是一整套能完成战斗和维护支援任务的设备总称,除导弹外还应包括射前瞄准、飞行控制、指挥通信、运输发射、维护检测等设备。一般导弹武器系统的设备可分为直接作战设备和支援维护设备,虽然有时导弹武器系统只指直接作战设备,但必须要把导弹武器系统和导弹加以区分。

二、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

现代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可以归结为:

1)导弹与普通射击武器如火炮、无控火箭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发射后要进行飞行控制,因此在弹上或弹外需要安装相应的制导设备。

2)命中精度高。在导弹飞行中,导弹武器系统能修正各项起始偏差和目标机动造成的偏差,因此命中精度比弹丸不受控制的射击武器高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特别是现代精确制导的导弹,其制导精度可以达到直接碰撞坦克、飞机等目标的程度。

3)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现代的导弹武器系统通常对导弹实施自动化制导和控制,包括自动的遥控指令控制和自动寻的控制,现代的导弹一般不需要操作手直接参与飞行控制,另外指挥控制和系统检测等的自动化程度也很高,都采用现代的高速计算机控制及通信技术,以便实施快速作战。

4)系统成本较高,但摧毁能力较强。对一个给定目标发射导弹的数量远少于一般炮弹或无控火箭,如摧毁一架飞机发射的防空导弹数量通常只需2~3发。故可达到较高的效费比。

5)系统综合性强,现代导弹武器系统是一个多种设备协同工作的综合系统。导弹武器系统的综合效能不单体现在单个导弹,而且体现在系统各设备能协调有效地工作,进而体现在各种武器系统能组成一个体系协同作战。

三、导弹武器系统在作战中的用途与分类

导弹武器系统在作战中有广泛的用途,可为进攻性和防御性,或者为战术性和战略性等作战目的使用。

进攻性导弹有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战略导弹一般用于毁伤敌方重要战略纵深(远距离)目标,在战争未发生前构成对敌的战略威胁,在战争刚开始时用于突然袭击敌方战略目标或用于战略反击。战术导弹一般用于毁伤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目标或直接支援部队战斗行动。战术导弹的特点是:导弹的射程较小,如射程小于1000千米的近程或中近程地地导弹;战斗部一般为非核的,通常为普通装药战斗部,也可能为化学或生物弹头等;只能用作战术性进攻,不构成战略行动或战略威胁。

防御性导弹也有战术和战略导弹。但一般为战术性导弹,作战中的应用,一般为对付来袭的空中和地面目标,如飞机、导弹、坦克和军舰。如防空导弹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战区防空、区域防空、要地防空等,按使用军种可分为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舰队防空等。

战略防御性导弹系统用于保卫固定发射阵地及国家的最高指挥部,如原苏联70至80年代建立的莫斯科反导弹防区系统,这类导弹武器系统用于对付战略弹道式导弹,使用目的带有战略性,且系统复杂、造价昂贵,属于战略防御的导弹系统。57

导弹武器系统因作战用途、弹头种类、发射器位置、推进剂种类、轨道形式等不同,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为便于说明问题,先提出几种分类准则.然后按通常的分类,对各类主要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分别作概要叙述。

1)按发射器与目标的位置分类:如地地、潜地、地空、舰空、舰地、空地、空空等导弹武器系统,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弹分类方法。

2)按对付的目标性质分类:如防空、反舰、反辐射、反坦克、反导弹、反卫星导弹等。

3)按飞行轨迹分类:如弹道式、飞航式、混合式等导弹。

4)按射程远近及空域大小分类:如弹道式导弹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地空导弹有低空近程、中空中程及高空远程等类别。

5)按战斗部的种类分类:如常规战斗部,核战斗部导弹等。

6)按推进剂及发动机种类分类:如使用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或航空发动机(包括冲压发动机)的导弹等。

7)按发射方式分类:如地面固定阵地式,地面机动型,水面、水下机动型,空中机动型,地下井式等。

8)按制导体制分类:如指令指导,寻的(红外或雷达寻的),惯性制导和复合制导等。

9)按作战用途分类:如进攻性导弹和防御性导弹,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等。

还可以按其它一些准则来分,如导弹级数、弹头数量,以及具体技术特征等进行分类。

四、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组成

导弹武器系统的组成随导弹的种类而异,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按使用部队配置可分为基本火力单元的设备和上级作战单位设备。基本火力单元指进行作战的最小配套设备。几个火力单元又可构成高一级的作战单位,配以更多的指挥通信、信息获取和支援维护等设备。

按参与作战的性质,导弹武器系统又可分为直接作战设备和支援辅助设备两大部分。直接作战设备是直接参与作战的系统设备,包括导弹及其弹上设备,发射装置及发射控制设备,制导控制设备及指挥控制设备等;支援辅助设备是导弹武器系统平时测试、维护修理、人员训练及运输贮存用的各种设备。

现代导弹武器系统的构成除上述硬件设备外,还包括各类计算机软件,它们是相应设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导弹

导弹一般包括弹体结构,发动机装置,弹头及弹上设备等部分。

弹体结构,主要包括弹体各舱段结构、弹翼、稳定翼面和各种气动控制面,以及级间联接与分离机构等部件。主要作用是保持导弹的气动外形、弹上设备安装、级间连接和分离,以及全弹强度和刚度等要求。

发动机装置,包括助推器、主发动机、推进剂、推进剂贮箱和输送等装置。它是保证导弹达到飞行速度和作战空域与射程的主要装置。

弹头(有时亦称战斗装备),包括战斗部、引信及安全保险机构。它是导弹最终实现杀伤目标的有效载荷。

弹上制导控制设备,它随导弹的不同种类有很大差别。如惯性制导设备、导引头、无线电指令接收应答机、制导计算机、自动驾驶仪等多种飞行控制设备。不同类型的导弹装有上述设备中的某些设备。

弹上能源设备,如电源、气源或液压源等能源。

2.发射装置及发射控制设备

发射装置,现代导弹一般采用筒式或箱式发射,并配有相应的发射架、发射车等设备。发射架可为单个和多联装发射架,垂直、倾斜和水平发射架,固定和转动发射架等多种类型。还可按地下井发射、水下发射、空中发射、陆上机动发射等分类。

发射控制设备指导弹发射前加电、状态检测、参数装定和发射点火等用的设备。

3.供电设备

供电设备指弹外的供电设备,如地面、机载或舰载供电设备,包括各类发电机、电池、变频机及相应的配电设备。固定的导弹阵地可以用市电进行变换,作为平时供电使用,但必须配有自备供电设备,供战斗等情况下使用。导弹武器系统一般配有正常供电设备和应急供电设备。应急供电系统要求在短时间内为武器系统提供电源,以适应突发的战机。

4.地面(舰艇或机载)制导控制设备

导弹的制导控制设备除弹上外,地面(舰艇或机载)制导设备包括:

目标和导弹跟踪测量设备,可能有跟踪雷达,红外、电视光学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等,它们对目标和导弹飞行中的瞬间坐标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等进行测量跟踪。为导弹发射和制导提供主要信息;

目标照射设备,为半主动寻的制导的弹上导引头提供照射能量,包括无线电波照射和激光照射;

导弹控制指令形成和发射设备,主要是指令计算和形成计算机,指令编码和发射等设备。

5.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设备

导弹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设备通常称为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andIntelligence)系统,现代导弹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设备是一套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包括:

目标信息获取系统,C3I系统中的“I”表示为实施指挥、控制所需的目标信息获取系统,防空导弹系统中通常指目标空情信息获取系统,如目标搜索指示雷达等设备;

指挥、控制设备包括各种状态显示器、指挥控制计算机、指挥控制台等设备,用于作战势态分析、任务下达及目标和导弹的分配决策等;

通信设备包括数据传送和活务传输及通信中继设备,有无线和有线多种通信。

6.运输装填设备

运输装填设备包括导弹运输,雷达天线及其它设备的运输车辆,导弹向发射架上装填,推进剂加注和压缩气体充气等设备。

7.维护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包括导弹综合测试设备、单元测试设备和地面制导系统测试设备等。现代导弹设计中,尽量考虑简化部队现场测试,甚至做到使用期内导弹不进行测试。

维修设备,通常的导弹系统中,包括为使用部队配备的各种等级维修设备,以对系统各类机械、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不同等级的维修。

8.系统标校和定位定向设备

系统标校设备包括地面测量设备和瞄准设备的标校和互校,各作业点的定位定向设备。雷达标校设备通常设有标校车,带有标校天线杆和标校信标,用来调试雷达测角和测距基准,以及用于导弹系统各设备之间的基准互校。

定位定向设备用于导弹系统各设备的坐标定位和基准轴定向,早期的定位定向设备靠光学仪器、里程表和陀螺经纬仪等测量计算,确定各作业点相对坐标,建立各作业点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现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能方便地测定作业点的地理绝对坐标,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9.训练设备

武器系统平时的训练,需要有一套模拟仿真设备。现代导弹武器系统大都配有这种训练设备。它部分利用了导弹武器系统本身的一些耐用作战设备,如计算机、显示器等,而对一次性使用的导弹,假设的目标等均采用电子或光学模拟器,并配以一定的训练结果记录和考核评定设备。

五、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

弹道式导弹有地地与潜地两大类,它们具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弹道式;打击的目标均是陆上固定目标;实现的总体技术途径与方案相似,甚至可以做到一弹两用,即按潜地设计,配上地面机动发射等车辆就可作为陆上机动型号等,因此,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同。由于潜地弹道式导弹是在潜艇内水下发射,发射时潜艇不能停下来,需有一定的航速,因此,潜地导弹及与之配套的武器系统,与地地导弹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受潜艇尺寸及条件的约束;要适应在水下(约水下30米左右)活动基础上发射等,因而研制中的难点和大型试验项目及研制经费更多,且研制周期更长。

1.弹头威力及质量

从使用角度考虑,只需提出弹头威力与突防概率要求,弹头质量是研制方为实现弹头威力与突防能力等技术方案的具体技术指标。弹头质量是导弹运载的有效载荷,直接影响导弹的射程、体积大小、起飞质量、机动性、实现技术难度等一系列性能指标;同时由于核、常规两类弹头本身的一些特点,也必须明确弹头的质量指标。

常规战斗部威力,可用战斗部质量给出,有时亦可用弹头的有效杀伤面积表示。为加大杀伤面积,一般都采用子母弹头。而子母弹头的类别繁多,且子弹头的数量较多,威力很难用整个母弹头的总威力参数表示,常常需要用母弹头的质量与子弹头的数量指标要求表示。

核战斗部,威力通常用弹头的TNT当量表示,核装置不由导弹工业部门研制。因此,从型号协调工作考虑,弹头不仅要有威力指标,尚需明确质量指标。由于核装置的质量与外形尺寸不仅是弹头结构研制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核装置研制工作最重要的指标,最好在明确弹头质量指标的同时,也将两者的分配关系明确下来。

2.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