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是成就卓越的永恒学问。成功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人,是令人钦佩的,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个运转良好的公司,如果缺乏创新,也会慢慢衰退。请记住布留索夫那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1严格遵守时间限定
没有完成期限,就会导致拖延
很有才气的希森教授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轶事”。
这个写作主题既有趣又独特,很有诱惑力,而且希森教授对此造诣颇深,文笔又很生动,知道的人都认为,这个写作计划肯定会为希森教授赢得很大的成就。
有人问希森教授:“你打算让这本书多长时间面市?”
“尽快吧。”希森教授答道。
五年后,一位朋友碰到希森教授,闲聊时,这位朋友无意间提到那本书。
“希森,你的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
不料,希森教授竟满脸愧色地说:
“老天爷,我根本就没动笔!”
这个回答几乎让这位朋友难以置信。
见朋友一脸的狐疑,希森教授忙解释说:“我实在太忙了,总是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自然没有时间了。”
真的没时间吗?当然不是。
后来,希森教授的这位朋友决定写这本书。仅仅一年之后,这本书就面市了。希森教授的朋友因为这本书一鸣惊人,成为文学界的大红人。
有人问他是如何做的,他答道:
“很简单。在动手之前,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可更改的完成期限——两年。每天,我都要看着这个完成期限,对自己说:记着,你还有份工作未完成。然后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不停地写,直到把它完成。”
如果你不主动给自己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一件十分简单的工作,也会让你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结果,日积月累,简单的工作就会变得沉重起来,最终成为你行动的累赘。因为,被拖延的工作很可能是过去某项工作的延续,或者是未来某项工作的基础。这样,必将影响下一个乃至以后所有工作的正常开展,让你无法按期完成任务。
把工作完成在“昨天”
也许你会说:“我在接受工作任务的同时,上司也给予了我明确的完成任务的时间。所以,‘自我限定完成工作的时间’对我来说是多此一举。我只需在任务完成的最后一刻提交任务成果就可以了。”
然而事实表明,将任务完成的时间定在提交任务成果的最后一刻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事情不会按你个人的主观设定前进。被限时提交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与一些临时的事项发生冲突。一旦这样,你就陷入了鱼和熊掌的被动状态,有限的精力就会被过度分散,进而使工作进度受阻,难以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年轻的广告策划人杜尼颇富才气,他的策划不但新颖独特,而且颇富感染力,很受上司的欣赏。所以刚刚加入公司不久就被纳入重点策划小组。一天,上司交给杜尼一项新的策划任务,并交待他在下个礼拜一一定要拿出高质量的策划创意,因为上司已经和客户约好那一天签合同。这是一项沐浴液的广告,对于擅长日用品策划的杜尼来说,做这样的策划简直驾轻就熟。“还有四天时间,用四天时间完成这个小策划太轻松了。”杜尼想。所以,等上司一走,杜尼就把那些材料扔进办公桌里,继续玩电脑游戏。
前两天杜尼根本没在那个策划上花一丁点时间,整日不是上网闲逛,就是与同事闲聊。他想,用后两天时间把它完成很容易。可是第三天早晨他刚到公司,上司就让他去参加一个广告策划人学习研讨会。这将占用他一整天的时间,但杜尼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影响那个策划的制作。但第四天早上,正当他把那些材料从办公桌里拿出的时候,上司突然走过来问他:“杜尼,赶快把那个策划准备好,和客户的约会已改在今天上午9点,到时你和我一块参加,由你来讲解这个方案。”
天哪!杜尼呆在那里,他不但拿不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案,甚至连一个思路还没形成呢!
作为一名独立的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工作拖到最后完成期限才去完成。优秀的员工不仅会谨记工作期限,而且更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
这一看似苛刻的自我要求,是保持恒久行动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惟一不会过时的东西。所有令人惊诧的高绩效都产生于“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速度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必然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崇高的敬业意识和超强的时间观念,他们毫无疑问是高绩效的创造者,当之无愧的企业中最优秀的员工。
假如你的老板在交付工作时,向你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工作期限,假如你渴望每一件事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那么,就以老板规定的工作期限为基础,主动给自己再制定一个更短的工作期限吧。
记住,不管老板提出的工作期限有多么苛刻,你制定的新工作期限,一定要比老板提出的更短、更苛刻。高压之下才能出高效率。这样,你的工作才能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快速运转。总之,“自我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是成就卓越的永恒学问。每个人只有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绩效。
2主动创新,主动改变
没有一个公司需要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敢改变的员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是每个员工必须努力去做的事。要想成为最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员工,首先你必须具有主动改变、主动创新、主动进取、主动改善的意识和能力。惟有改变和创新才能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质的飞跃。
提升业绩的不二法门
你一定听过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众所周知,梳子是用来梳头的,而和尚没有头发,怎么会买梳子呢?很多推销梳子的人都被这个思维定势困住,都打了退堂鼓,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去。可甲、乙、丙三位先生却都有了自己的销售业绩。甲仅卖出了一把,乙则卖出了10把,而丙先生竟然卖出了1000把。他们(尤其是丙先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甲先生说,他一连跑了六座寺院,受到了无数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便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祖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摆放一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来梳头。”住持认为有道理。那庙里共有10座香案,于是住持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那里的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他们平安吉祥,鼓励他们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在这个故事中,甲先生的执著固然令人感动,但丙先生的智慧更令人敬佩。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不仅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创新和变革是解决工作困境、破除前进困难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再强大的困难在创新面前也会变得不值一提。所以,要想摆脱工作困境,实现个人及整个组织的顺利发展,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变思维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用一种全新的办法来面对困难,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白瑞德是一家大型家电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满意目前的薪水。但另一方面,白瑞德又非常讨厌他的上司,最近已经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经过慎重思考之后,白瑞德决定去猎头公司,让猎头公司帮自己找一份类似的职位。
想好了之后,白瑞德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妻子苏珊,苏珊听后觉得不妥,但没直接阻止白瑞德,而是提醒他:一个人应学会重新界定问题,从新的角度出发以超乎常理的方法处理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妻子的话让白瑞德深受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来到猎头公司,请公司替他的上司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就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上司不知道这是白瑞德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恰好上司早已厌倦了现在的工作,所以没过多久,上司就辞职离去。更妙的是,后来,白瑞德申请了上司的空缺,并被上级批准了。于是,他就坐到了前任上司的位置上。
创新的思维使得白瑞德很快找到了一个更出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从容地退离了两难的境地。同样,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任务,你完成任务的能力就会大增,工作效率也会成倍增加。
每天都有所改变
改变和创新可以帮助所有的人成就辉煌、晋升卓越。只要保持对创新的热衷,很快就能成为最受老板青睐的人,好的机会也就会随之而来。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应该随时随地进行。很多人认为创新是一种“极端”的手段,只有在“极端”的情况出现时才有必要使用。事实上,正是这种对创新的误解,才使他们被贴上了因循守旧的标签,并注定了平庸的命运。创新不是什么“极端”的手段,也不用非要等到情况不可收拾时再进行。创新就是寻找新的方法,改进现有工作方式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
每天早晨,我们下定决心,力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些,较昨天有所进步。当晚上离开办公室、离开工厂或其他工作场所时,一切都应安排得比昨天更好。这样做的人,在业务上一定会有惊人的成就。
“今天我们应该在哪里改进我们的工作?”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格言,它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当你随时随地地要求自己不断改变,不断进步,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人的身体之所以保持健康活泼,是因为人体的血液时刻在更新。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不断改进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受益无穷。一名不断改进的职员,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如果不能持续改进就会逐渐地衰退。每个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之中都要有所改变。这种自我超越式的创新精神,是每个人成就卓越的必要修炼。
只有善于自我改变,自我超越的人,才会警觉到自己的无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学习是改变的前提
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就要善于在工作中捕捉知识,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工作和时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生活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中,因为兄弟姐妹比较多,他刚刚高中毕业,就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一家百货公司去打工,每周只能赚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下去,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工作的境况。
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后,他注意到主管每次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开始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那些账单,并努力学习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惫和厌倦,就主动要求帮助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非常出色,以后的账单就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里接受一个部门经理的面试。他感到困惑,因为自己目前的职业是部门中最低的,而且加入公司的时间也不长,于是他便问经理为何选自己当接班人,经理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40年,根据我的观察,你是惟一一个每天都在要求自己进步,不断在工作中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要求的人。从这个公司成立开始,我一直在从事外贸这项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个像你这样的助手。因为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面太广,工作比较繁杂,需要的知识很庞杂,对工作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也特别高。我们选择了你,认为你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我们相信这一选择没有错。”尽管米勒·佩利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了。一年后,他接替了经理的工作,成了这个部门的经理。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都是错失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门进入的机会。”只有对工作勇于负责,每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职员,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不再被认为是上学时的事。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已经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学习场所的限制。学习已变成了终身的事情,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学习知识,不断地改进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在《圣经》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严厉的主人要到外国去,临行前他将仆人们叫到跟前,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了他们一笔银子,一个给了5000塔拉(古犹太银币单位),一个给了2000塔拉,一个给了1000塔拉,随后主人便出国去了。
那个领5000塔拉的仆人,把这笔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5000塔拉;那个领2000塔拉的也照样赚了2000塔拉。但那个领了1000塔拉的仆人却挖了个洞,把钱藏了起来。
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那个领5000塔拉的仆人带着赚来的5000塔拉,说:“主人,您交给我5000塔拉,请看,我又赚了5000塔拉。”主人很高兴,让他一同坐下享乐。
那个拿2000塔拉的仆人也同样献上赚来的钱,获得了主人的嘉许。
最后那个仆人上前说:“主人啊,我知道您是很严厉的人,我就害怕把钱弄丢,于是把您交给我的1000塔拉埋藏起来。请看,您原来的银子还在这里,分毫不少。”
主人道:“你这又笨又懒的仆人,既然知道我是严厉的人,至少应当把我的银币放到银行里,等到我回来时,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来,怎可将银币埋藏起来?”
主人大怒之余,吩咐左右夺过他手中的1000塔拉,交给那个有1万塔拉的仆人,同时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