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全传
17963200000066

第66章 元(9)

户部尚书韩若愚不依附铁木迭儿,铁木迭儿就罗织他的罪名上奏。“以旧憾诬若愚罪,欲杀之,帝不从,复奏夺其官”,最终韩若愚被削职为民。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韩国公李孟德高望重,因不附铁木迭儿,铁木迭儿即“谗构诬谤”削去他所有的荣誉衔,把他降为集贤殿讲学士;他打的主意是如果李孟稍有不满怨愤言语,便以定他居功自傲的罪名,但李孟欣然受命,铁木迭儿才未得逞。

铁木迭儿恃势贪虐,肆意生杀予夺,整个朝政被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人人道路侧目,内外大臣都心怀恐惧,思退思散。

国史院编修官王约见铁木迭儿专权,“辞职不出”;监察御史孛术鲁因“铁木迭儿专事刑戮”,也心寒胆惊,因而辞官归隐。最后连铁木迭儿的同党张思明也“惧祸”及己,多次上表辞职。铁木迭儿由此气恼,便无端诬告张思明“扣发蒙古子女口粮”,饿死四百人,遂废于家。“张思明顺势隐退居家,”杜门六年。

在铁木迭儿专横自恣的淫威下,整个朝廷暗无天日,无人敢言。所有不愿依铁木迭儿的大臣,无不被诛、被黜、被逐、被废,元王朝在此期间已是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了。

四、身败名裂死有余辜

铁木迭儿疯狂横行,专权自恣,贪赃不已的恶劣行径,引起了英宗对他的强烈不满,尤其是许多元老旧臣被铁木迭儿谗毁杀害,有的接二连三地隐退,或杜门不出,因此英宗开始对铁木迭儿渐渐疏远,此时皇太后也“惊悔”莫及。铁木迭儿由是日不见用。英宗八月,铁木迭儿冷清地“疾死于家”。死后,御史大臣愤怒地奏劾了他的各种罪状。英宗下诏,毁掉他的功业碑,“连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

铁木迭儿的三个儿子也没有好下场,一个儿子八剌吉思在机轰贪污集团案中被诛。另一个儿子班丹不久也因“赃败”,第三个儿子锁南后因叛逆被处死,英宗痛心疾首地告诫群臣说:“铁木迭儿贪婪无厌,虽死宜籍其家,惩后也。”

铁木迭儿就是就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宰相。他历元王朝五代君主(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贪财有术,行贿有方,敛财聚货,中饱私囊,逼害忠良,最后名败身裂,实在是死有余辜。

书外人评: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铁木迭儿大约就是这种类型了。从他的经历来看,元朝的毁灭他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他的推波助澜,社会矛盾应该还有一些缓和的余地。而如此横行不法的人却只因为有皇太后的支持就能够为祸天下,也证明了绝对的权力就会滋生绝对的腐败。何时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权利都加强了,上位者和执法者能够被绝对的社会监管了,民主或将因之而实现。

偏捋虎须义可嘉--萧拜住传

一、忠义自守宦声清

萧拜住(?~1320),生年史书缺载,他的祖先是契丹人,原为石抹氏部落人,祖上曾为金朝大臣,后来易姓为萧。曾祖丑奴,仕途为古北口屯戍千户,金大安二年(1210)遣使归降,助蒙灭金,屡建功勋,官至桂顺、昌平万户;祖父青山,中统元年(1260)承袭万户,平宋有功,授为湖广提刑按察使;父哈剌帖木儿,曾典领宿卫,为植州知州,萧拜住世代官宦,出身显赫,但他身上没有官宦子弟的专横跋扈,没有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的习气。他身材魁伟,相貌堂堂,在很年轻时就跟随元成宗北征,袭授澶州知州,后为礼部郎中。

萧拜住由于具有不凡的德才,入仕后迅速迁升,在元成宗时已被拜授同知大都路总管兼知中山府,政绩斐然,但同时为同僚妒忌。不久,因父死丁忧辞去官身,居家守孝。此时的仁宗尚为太子,恰途经中山,同僚自以为有机可乘,就对仁宗的近侍说:“知府大人在此时间离职,他是怕迎接圣上的烦劳啊。”仁宗听后点点头,心中很不高兴。恰行至田野,见一老妪,问之曰:“这里的官员哪一个最贤良?”老人毫不犹豫地说:“只听说有个萧知府,其他人都不知道。”仁宗开始困惑起来,又路过一神祠,见数位老人在焚香膜拜,感到很奇怪,就派人过去问一下,“你们祈祷什么呢?”众人一起回答说:“萧知府奔丧返家,我们想让他尽快回来,所以在这里祈祷上天。”仁宗心中疑惑立时如同冰释,他知道萧拜住是位难得之才,遂鼎力荐举复职。武宗即位后,把萧拜住拜为中书左司郎中,最后直升至御史中丞。

二、铁肩道义斗权奸

萧拜住在武宗时已仕至御史中丞,仁宗即位后,又历任陕西行省右丞、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丞相。

元仁宗是位既“通晓儒术”,又“妙悟释典”的有作为君主,他有一定的能力、才干。登基后,撤换旧臣,革除弊政;重视人才,首开科举,加强法纪,纂修《风宪纪纲》,大有振兴元朝的势头。但是仁宗为政,由于时时受到太后和右丞相铁木迭儿的严重干扰,皇权与后权之间的斗争也此起彼落,曲折剧烈。

太后答己早在武宗即位时已立为皇太后,武宗还特为她修筑了兴圣宫。答己聪慧精明,但不事检点,自当上太后后淫恣更甚,尤其拉拢铁木迭儿为奸,兴圣宫几乎成了凌驾于天子之上的又一朝廷。铁木迭儿是个品德极为恶劣之徒,官声极其狼狈,但深得太后信任和庇护。在武宗至大年间已为云南行省左丞相,武宗驾崩,答己即召之为中书右丞。仁宗虽早就厌恶铁木迭儿并且恨不得杀了他,但不敢违忤太后旨意,仍然唯太后之命是从,把铁木迭尔任命为相。铁木送儿居相位两年,后虽曾经为仁宗罢去,但在太后压力下,后又复居入相位,恃势贪虐,凶秽愈甚,“中外切齿,群臣不知所为”。

在这万般无奈之下,仁宗只能采取抑制铁木迭儿的办法,将萧拜住由御史中丞拜为中书右丞,又擢为平章政事副丞相,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制约铁木迭儿等,对抗太后;萧拜住也心领神会,明白肩上的重担,遂慨然以纠正铁木迭儿之罪为己任。

萧拜住联络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贺伯颜,又联络了内外监察御史四十余人,共劾铁木迭儿“桀黠奸贪,阴贼险狠,蒙上罔下,经政害民,布置爪牙,威胁朝野,凡可以诬陷善人,要功利己者,靡所不至”。

章奏列举事实,证据确凿,无可指摘。仁宗闻奏大怒,立即下诏逮问。铁木迭儿异常狡猾,迅速逃匿于太后宫中,刑掌官员未能捕得,仁宗心中很不痛快,好几天不肯喝酒,以示惩奸的决心。但因太后的庇护,结果还是一样,最后人总只能诛掉铁木迭儿家奴及其同恶者数人而已。

御史杨朵儿只极为愤恨,上书坚决要求严惩铁木迭儿,将其斩首以谢天下。但杨朵儿只却被太后近臣召入宫门,责以违抗太后旨意。杨朵儿只凛然正气,厉声斥责道:“我身为御史,奉行祖宗之法,必得罪人,非敢违太后旨意。”因有太后出面庇护,而仁宗仁孝,担心严惩铁木迭儿会使太后不高兴,便仅夺铁木迭儿印绶,罢其相位而已。不久,杨朵儿只升为集贤学士,萧拜住也被另迁为其他职官。

不久铁木迭儿又重新上台,以太子太师的身份出现,权势更加炙手可热,中外闻之,莫不惊骇。但仁宗也很无奈,无力扭转这种局面,于是萧拜住的处境也日趋险恶。

三、身被枉杀终见日

当仁宗驾崩后,答己太后就直接控制朝政,本来按照武、仁二宗的原约,“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即武宗死后,仁宗即位,仁宗死后,武宗之子即位,但仁宗即位之后,违背誓约,打算使自己的儿子即位,答己也认为仁宗子年幼无知,易于控制,便赞同仁宗的主张。铁木迭儿嗅觉特别灵敏,附和太后主张,这样,仁宗、答己、铁木迭儿很快意见一致,十三岁的仁宗之子硕德人剌被立为大子。

仁宗死后,太子未能及时登基,皇权由太后把持着,屡遭大臣弹劾的铁木迭儿又在太后的支持下再任中书右丞相,他更为恃宠专权,变本加厉,大行报复,政治气氛格外紧张,腐朽统治更为黑暗。而杨朵儿只、萧拜住因为曾牵制其所为,揭发其奸残不法等事,也就首当其害了。

一天,萧拜住与杨朵儿只忽接太后之旨,被召至徽政院问事,萧拜住明白,此行凶多吉少,并不感到突兀,他俩从容不迫,胸怀坦荡赴院答问。萧拜住与杨朵儿只刚踏进设政院,便发觉戒备森严、气氛凝重。徽政院俨然成了拘审重囚的刑部大堂。铁木迭儿及其麾下徽政使失三门、御史大夫秃忒哈等人见到了萧、杨,不禁得意地奸笑起来,劈头究问萧拜住与杨朵儿只为何违抗太后的旨意。杨朵儿只怒不可遏,怒斥道:“吾任中丞之职,恨不即斩汝,以谢天下,果违太后旨,汝岂有今日耶!”铁木迭儿无言以对,唆使御史二人,罗织罪名将两人下狱。

铁木迭儿马上向英宗秉奏,请依皇太后旨杀此二臣,英家虽然年轻,但并不懦弱,严词斥道:“人命至重,刑杀非轻,不宜仓卒,一人罪状未明,当白太后,使详谳之,若果无冤,诛之未晚。”但是,铁木迭儿假传旨还是向萧、杨二人挥起了屠刀。别人敢怒而不敢言,道路以目。萧拜住、杨朵儿只被押至国门之外就匆促杀害了。及后二人家产被籍没,天下人都感到冤枉,但是,太后和权臣一手遮天,在这个元朝统治极其黑暗的岁月,萧、杨等人的冤屈只能是石沉大海。

仁宗驾崩后两个月,英宗称帝,英宗自幼深受其父影响,熟读儒家经典,很有志向和才能。对萧、杨冤案早已有自己的看法。英宗即位两个月后,终于对太后党徒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使之“势焰顿息”。同时,起用“蒙古儒者”拜住为丞相,限制铁木迭儿的权力。至治二年八月,铁木迭儿渐见疏远,因为担心忧虑积久成疾死于家中。九月太后也以病亡。

但萧、杨等冤案平反尚未及执行,不久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发动南坡之变,英宗、拜住被杀。即位者是晋王孙铁木儿,这就是泰定帝,他执政后清洗了铁失党徒,继续致力于冤案的平反昭雪,萧拜住被赠守正佐治功臣、太保、仪同三司、柱国,追封蓟国公。萧、杨二人冤案终于获得平反昭雪,魂见天日。

书外人评:君子有所不为,萧拜住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结果是有极深的认识的,但他在国家大义面前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这就是一种对信念的坚持。一个高尚的人格不分种族、不分时代,唯愿本书的读者接受一种影响也不分先后、畛域,能够砥砺气节,为民族成长。

末代丞相无力回天--成遵传

一、敢于言事初见风骨

成遵(?~1359),字谊叔,元南阳穰县(今河南南阳)人。自幼机敏聪慧,过目成诵,能够一天之内记忆几千字的文章,在家乡中被人们很是赞扬。

成遵在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无所依托,不得不自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操持家务,力田耕耘,同时又发奋苦读。20岁左右能写出一手文辞严谨、辞藻清雅的好文章,名声开始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