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全传
17963200000057

第57章 金(5)

值此危难之秋,这年二月,女鲁欢受命以行枢密院事守归德,归德是南京东南的军事重镇,当蒙军从南西北三面包抄京师时,这是金主唯一可退守的地方。在金朝多难临头的时刻,哀宗妄图以封官加爵来维系统治,但是许多官吏仍是贪生怕死,弃官不就,甚至倒戈降蒙。女鲁欢明知前途艰危,但还是临表受命而去,体现厂对金朝天子的无限忠诚。

他来到归德没有多长时间,蒙古大将忒木得便率诸路大军前来,把它围得水泄不通,大有一脚踏平的之势,此时,城内人心惶惶,而老天爷又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忽然雷声大作,中原二月闻听惊雷是绝无仅有,因而满城骚动,人人自危。也许是女鲁欢有意安排,让人以《神武秘略》占卜鬼神,得到吉卦,并曰“其城无害”,于是金城人心稍安。

敌强我弱,四面受围,如何是好?正在苦无计策之中,忽有前线溃军请求入城。女鲁欢做好了一切必要防备之后,开门接纳,因蒙军的大肆杀戮,溃卒的到来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城军民斗志昂扬,众志成城,誓与蒙军决一死战。部将张定头脑聪明,甚有韬略,女鲁欢命他率一支精锐,乘着夜幕,偷袭敌营,连发数炮,搅得蒙军大乱,张定小胜而归,使城内军心更加振奋。

夜袭敌营,小试即胜,归德军民甚是兴奋,佩服大炮的威力。但哪里去找足够的大炮呢?当时外援不济,不用说大炮,就是其他辎重也难以再找到,当时有人建议用泥和砖来制作,以此来迷惑敌军。然而也有人指出,一旦暴露真相,反为敌轻视,不应当如此。忽有一老献计,说是曾听说过在北门西边的一片菜地里藏有古炮,据传是唐代大将军张巡所埋,女鲁欢觉得老人不是在开玩笑,遂令士卒遍掘菜地,果然喜获大炮五十尊,且上刻有“大吉”二字,这真是天降祥瑞之物,因此再次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壮了军威。

石盏女鲁欢又及时调整城内布防,他任命官将,不论资历,唯才是举,重用冀禹锡、王壁、李琦、傅瑜等人。他们虽是普通下级军吏,但为人朴实,通晓兵事,善战骁勇。这些人果然不负重托,竭力守御。当时,蒙军火攻不下,心烦意乱,妄图利用南城外较高的地势屡屡发起进攻,但是在归德军民众志成城、炮利城坚面前,他们无法可施,归德城岿然不动。

女鲁欢虽调动一切力量抵御敌军,但还是难解归德之围,他再次群策群力,商议退敌计谋。有人建议:“蒙军来自大漠,善于驰骋骑射,但不习水战,何不以水阻兵?”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引黄河水护城。有人指出去年黄河决堤洪水来势凶猛,凡与城中的龙兴塔齐平,果若掘堤灌水,归德也恐怕被淹没。女鲁欢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只好放弃决堤之议。

蒙军围攻归德,久攻不下,也在寻求攻坚良策,不知是金军奸细,还是蒙军间谍,探知归德城低怕水,也献出决河淹城的策略,蒙军大将欣然接受,其实,归德并不怕水。去年黄河决水,水位和龙兴塔平,那是在汛期,而此时二月份的北方,干旱少雨,水位有限,决堤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归德城南还有条排泄洪水的滩水故道,因此,当蒙军挖堤决口时,哗哗的河水从城西北绕城墙至城西南,进入干枯的滩水故道,一时间城外一片汪洋,大水阻止了蒙古军队,成了天然屏障,城池反而更为坚固,蒙军主将连叫上当,就令捕杀献策之人,却已不知那人去向。

女鲁欢和城内军民欢声震天,斗志更加高涨,三月过去了,四月过去了,归德依然如故。女鲁欢也因守城功勋卓著,升为总帅,佩金虎符。

蒙军疲惫不堪,到了五月,只能引兵不战自退。归德之围缓解,城中军民终于可以自由走出城门,外出寻找食物。

三、壮志未伸冤死人手

女鲁欢苦苦死守归德时,京师汴梁正遭受着蒙军的围攻,城中军民众志成城,前赴后继,坚守不屈。但朝中大批官员都为争权夺势而无心抵抗,甚至准备迎降。拖至年底,形势更趋紧张,金哀宗不得问计于大臣,是撤是留,是西进还是东去,朝中争论不休。此时,元帅呼沙呼李勤王兵至,说:“京西敝坏,三百里间无井灶,不可前往,”哀宗遂决议东行归德,把汴京交给百官大臣留守。

哀宗东撤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耗费巨大,行到黄陵岗,粮物已尽,遂遣使至归德征粮。但是,女鲁欢坚守归德已一年,城中粮草早已短缺,几乎没有隔宿之粮,哀宗离京时,近传也曾禀告他:“归德城池虽坚,久而食尽,坐以待毙,决不可往。”如今征粮令到,岂能袖手旁观,女鲁欢还是想方设法,要求军民节衣缩食,竟然省下粮食一千五百石,派可靠官员护送前往,解决了哀宗等大批人马吃饭问题。

次年正月,哀宗一行退至归德,至此,女鲁欢直接承担起护卫圣驾的重任。二月,女鲁欢被拜为枢密副使、权参加政事成了金主的臂臣。

女鲁欢的位置迁升,便招来官奴的嫉妒和仇恨,官奴是女真族人,少时往来河朔,品性恶劣,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后入充忠孝军,更是险阴狡诈,善于见风使舵。由于他打过一些胜仗,遂拜为元帅,都统军马;在哀宗撤往归德时,“战功居多”,被哀宗器重但他越来越专横跋扈,对哀宗存有异心,并图谋不轨,女鲁欢受到天子的重用后,官奴便与他产生了严重分歧,结下不解怨仇。

女鲁欢虽然尽心护卫,努力保障供给,但毕竟城小粮乏,哀宗的亲兵也得出城觅食,局面非常难以控制一当时城中仅剩下两支军队,一是官奴忠孝军四百五十人,一是女鲁欢的部下马用军七百人、哀宗到归德后,常与马用、女鲁欢密谋大计,对官奴较为疏远。官奴便忌恨马用和女鲁欢,决心叛变。

哀宗担心官奴与马用、女鲁欢的冲突日益扩大,酿成大祸,便令在尚书省设宴和解。朝臣为了哀宗安危、社稷安危,都强作精神,好言相劝,官奴不愧演戏的高手,他做了深刻检讨,向女鲁欢等道歉,表示愿意握手言和。马用三杯酒后神魂颠倒,也表示和好,并撤去防备,以示诚心,女鲁欢也感到高兴,似乎消除了一块心病。但是一夜之间,形势骤变,归德城中忽然杀声四起,官奴率军向毫无戒备的马用发起进攻,马用毫无准备,败走被杀,叛乱的战火很快烧到宰府、宫中,朝官数百人被劫持杀害,哀宗不久也被软禁照碧堂。

女鲁欢很快被缚至归德城门,官奴宣布他的罪行说“天子车驾到府,上供不给,家有好酱也不进献,罪该万死”,女鲁欢被叛兵劫持,有口难辩,被押至家中,抄出“杂酱”二十罐,还有一些金银器皿,便被认为铁证如山,当场把女鲁欢杀死。其实,即使没有这些“物证”,也是难逃官奴毒手的。

女鲁次被杀死后,官奴接着带兵入宫,他向哀宗诬告:“石盏女鲁欢等叛反朝廷,大逆不道,已为臣下杀矣。”已经失去自由的哀宗,无可奈何,只得承认了眼前的既成事实,并诏告天下,暴露女鲁欢的“罪行”,任命官好为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取代了女鲁欢的权位,哀宗只能私下悲泣叹息,曰:“自古无不亡之国,不死之主,但朕恨不知用人,致为此奴所囚耳,”哀宗尚且如此,作为臣子的女鲁欢,只好含冤九泉了。

女鲁欢被害之后,归德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形势紧急,哀宗本来就昏庸懦弱,现又为官奴所制,更是无所作为。官奴不久又真拜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权势日盛,更为横行霸道。朝臣和哀宗不堪受制,暗中密谋,终于在六月间,设计把他处死,哀宗重新执政,见归德无法久留,决定南迁蔡州。

哀宗南迁之后,金之领土绝大部分已为蒙古军所占领,当时金朝部分爱国之臣、忠诚之吏强烈要求哀宗整顿吏治,选拔能吏,唯才是用,挽救危亡,女鲁欢的侄儿石盏大安此时才有机会奏禀尚书省,力诉叔父一生勤于王事,忠君护驾,誓死三国,死得太冤!但金哀宗尚未来得及为女鲁欢平反昭雪,金就灭亡了。

书外人评:女鲁欢虽有才干,却挡不住历史车轮的前进,他的灭亡,不过是天假官奴之手而已。当一旦一个国家走入了末路,一己之力是不能挽回的。奸佞当道,如女鲁欢者便不可避免诬陷、冤死的结局。然人生的价值也正在这坚持中体现,所以女鲁欢虽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今天仍被发掘出来使读者默悼、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