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全传
17963200000051

第51章 宋(13)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理宗为什么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佞,但国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他不知不觉地坠入了贾似道的奸计之中。从此,度宗完全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贾似道再一次“肃清”朝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朝廷上下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守门的小吏也要查询一遍,这样,赵宋王朝实际上变成了贾氏的天下。有一次,百官在朝堂议事,不知出于何由,贾似道忽然当着度宗的面怒斥百官说:“要不是我的提拔,你们这些人,哪里会有今天的位置!”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贾似道公然蔑视度宗,把皇家的官府看成他私人的家宅了。

度宗对贾似道感激涕零感恩戴德,两人相见,不行君臣之礼,每逢贾似道朝拜,度宗必定回拜,并且不呼其名而称为“师臣”;满朝文武大臣也跟着称贾似道为“周公”。贾似道从此更加目空一切,气势嚣张,甚至将皇帝把玩于手掌之间,如同玩偶,恣意戏弄。他动不动以辞职为名,要挟度宗。理宗刚埋葬,贾似道就一方面佯装要辞职,一方面又使吕文德谎报元军进攻的消息,朝中上下人心惶惶,度宗与太后急忙亲手下诏请他复职。贾似道回来后,想以经筵拜太师提高自己的地位。按宋朝的先例,受此职者必须先拜为节度使,度宗就要任贾似道为镇东军节度使。贾似道十分不满,恼怒地说:“节度使是最愚蠢的粗人!”度宗没办法,命令只实施出节仪式即可,不必当真,临安百姓都聚在街边观看,谁知节已出贾似道又说时辰不好,下令返回,宋代制度是节出后宁可撤宫坏屋,勇往直前,决没有倒节的道理。贾似道却傲然漠视,践踏公法,旁边的人无不为之瞠目结舌。

咸淳三年(1267),贾似道又要“乞骸”归家,度宗又慌了,一天四五趟地派大臣、侍从去传旨挽留,又派中使给他一天送几十趟赐品,甚至到夜里还派人守在贾似道家门外,直到加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赴中书堂治事,贾似道才留了下来。

咸淳五年(1269),贾似道称病要求归家,度宗竟然哭着挽留,允许令他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第二年又给他入朝不拜的特权,此后贾似道偶尔入朝,退下时度宗也必定要起立避席,行注目礼送他殿廷后才敢坐下。

咸淳八年(1272)九月,朝廷举行明堂大祭,由贾似道担任大利使,祭祀典礼结束后天降大雨,度宗胡贵妃的哥哥胡显祖时任带御器械官,他请度宗换乘逍遥辇回宫,度宗问:“不知道平章(即贾似道)认为行不行?”显祖谎说贾似道已经同意了,度宗信以为真,这才放心回去。不料贾似道原为度宗会等雨停之后乘辂舆回宫,听到皇帝已采逍遥辇起驾的消息后,大为光火,竟当面斥责度宗说:“我是大利使,皇帝的举动我竟然不能预先知道,请免我的职!”说罢当天就出了景天门。度宗苦苦哀求都留不住他,为了给贾似道出这口气,无奈只好罢免胡显祖,并痛哭流涕地将胡贵妃赶出宫去当了尼姑,贾似道这才消了气回到朝廷。

咸淳十年(1274)正月,贾似道的母亲胡氏死去,度宗下诏举行隆重的葬礼,坟墓也比拟皇陵的规模。贾似道回越州(浙江绍兴)治丧,朝官贵戚为讨好贾似道,竞相比赛祭品的高度,有的层叠竟高达几丈。送葬时正碰上天降大雨,文武百官立在大雨之中,水深没及腰膝,但整整一天没有一个敢擅自离去的,贾似道的威势就是如此逼人!

咸淳十二年(1267),度宗在西湖的葛岭特赐贾似道一处宅第,贾似道从此五天一次乘湖船入朝,不再赴都金办公。官吏们抱着文书到贾似过的府第让他处理,大大小小的朝政诸事,一切都决定于他的馆客廖莹中和堂吏翁应龙二人,宰执只不过是在文书尾部充位签名罢了。当时有人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贾似道虽然深居简出,但举凡台谏的弹劾、诸司的荐辟以及京尹、哉游的一切事务,不禀报他就不敢执行。李有、文天祥、陆文龙、陆达、杜渊、张仲徽等人,稍违背贾似道的意愿就要遭到训斥,重则被朝廷摒弃,终身不再录用。那些为求美差官职的,争相向贾似道送美玉,陈奕甚至像兄弟一样侍奉贾似道的玉工陈振民,以乞求进职。

贾似道胡作非为,也怕别人议论自己,便挖空心思地以权术驾驭上下。他一方面用官爵美差来拢络一些无耻士人,或者以增加太学生的饭钱、放宽科举考试的恩例等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又对反对他专权的人打击迫害。如太府十主簿陈蒙曾在面见度宗时揭露贾似道为相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贾似道知道后就捏造贪污的罪名将陈蒙贬到建昌军(江西南城),并查抄没收陈蒙的家。

当时宋元战争正打得非常激烈,在元军的强大攻势下,南宋局势如风雨飘摇,贾似道却隐瞒军情,对度宗严密封锁消息,哪个敢于说出真情,必遭到贾似道的严厉的处罚。有一天,度宗问他:“听说襄阳被围已三年了,怎么办?”贾似道说:“蒙古军队已经退走了,陛下从什么地方得到这个消息?”度宗老实交代是一个妃子告诉他的,贾似道转眼间就找了个罪名,迫使度宗将这名妃子赐死。就这样,南宋朝廷言路断绝,贾似道更加威福肆行。

当时襄阳被元朝军队包围,城中军民告急,而贾似道每天坐在葛岭府第里,营造楼阁亭榭,取来宫女、娼妓、尼姑中最漂亮的当妾,和她们整日淫乐,只有那些旧日的博徒可到他那里纵博,别人都不敢窥视他的宅第,他有个妾的哥哥从外面来,站在贾似道的府门口,好像准备要进去,贾似道看见了他,命令手下的人把他捆绑起来扔到火里。贾似道还曾经和他的一群姬妾们蹲在地上玩斗蟋蟀,陪他玩耍的客人开玩笑说:“这难道也是军国大事吗?”贾似道酷爱珍宝古玩,营建了宝阁,每天选择一个登临游玩,他听说余玠有个玉带,就前去索要玉带,但玉带已随余玠殉葬入土了,贾似道即命人发坟掘土把玉带取出。

四、真相毕露可耻下场

咸淳九年(1273)初,被蒙元军队围攻达五年之久的南宋重镇襄阳终于失陷,南宋朝野大为震动。当初襄阳被围时。贾似道曾装模作样地要亲往救援,而暗地又指使党羽上书阻留,说什么如果贾似道亲自出兵则不能几方兼顾,不如留在朝中指挥,襄阳在弹尽援绝之后失守,贾似道又说:“我曾多次要求前去,先帝(指理宗)都不同意;早让我去,肯定不会这样。”竟把责任全盘推到早就死去的理宗头上,而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壮志难伸爱国志士。

咸淳十年(1274)七月宋度宗死去,贾似道立年仅四岁的赵为帝(即宋恭宗)。元军攻破鄂州,元丞相伯颜率军东下,直逼临安,沿江的宋将无力抵抗,或降或进,局势危在旦夕。太学生群起纷言只有“师臣”贾似道亲自带兵出战才可以退敌。抽调各路精兵出发,路上光是携带金帛、辎重的船只前后相接就长达百余里。贾似道迤逦到了芜湖,又想故技重演,把军营里的战俘曾安抚放回,送给伯颜荔枝、黄柑等,并派遣宋京到元军兵营中,请求像开庆年间(1259)达成的盟约一样每年向元朝交纳岁币,结果元朝不答应宋京的要求,贾似道不得已才开始准备作战,命孙虎臣率精锐步兵七万余人驻扎在池州(安徽贵池)下游的丁家洲,令夏贵率战舰二千五百艘布列在江中,月已率后军驻于鲁港。伯颜水陆合击孙虎臣部队,宋军前锋刚刚接战孙虎臣就带着妻妾乘船舟逃走了,夏贵也不拒而逃,贾似道闻报后惊慌失措,鸣金收兵,宋军被杀溺而死的不可胜数,把江水都染红了,军资器械全部被元军所缴获,宋军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贾似道乘一条船逃回了扬州。不久,南宋政府迫于舆论改任陈宜中为右丞相,罢了贾似道的官,杀了翁应龙、廖莹中等党羽也畏罪自杀。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要求严惩贾似道。有一位大臣对谢太后(理宗皇后)说:“本朝专横的大臣所造成的祸乱,没有更比贾似道厉害的了。在朝大臣、在野草民不知上了多少奏书,您都不予处理,对他们意见全然不顾,何以谢天下之人!”谢太后不得已才下令将贾似道安置到婺州(浙江金华)。婺州百姓听说后竞相张贴布告赶他走。又安置到建宁府(福建建设),有人说:“建宁百姓听说贾似道要来就已经呕吐恶心,怎么还能见这个人呢!”在朝臣不断地口诛笔伐之下,南宋政府最后决定调贾似道为高州团练使,让他在循州安置。

福王赵与芮平素十分仇恨贾似道,他安排了与贾似道有化的山阴(浙江绍兴)县尉郑虎臣负责押送。郑虎臣不负众望,上路后,先将贾似道所带的十个传妾赶走,又把贾似道乘坐的轿子的轿顶撤去,让他暴晒在毒烈的秋阳之下,还让轿夫唱起杭州俚曲,指名道姓,百般奚落。途中在一所古寺中歇息时,墙壁上正好有被贾似道贬斥南行的吴潜的题字,郑虎臣将贾似道叫到面前,大声斥责道:“贾团练,你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贾似道羞愧得无言以对。乘船行到南剑州黯淡滩(在今福建南平市),郑虎臣说:“水很清,你为什么不死在这里?”贾似道贪恋余生,说:“太皇许我不死,一旦有诏,我就死。”德祐元年(1275)九月,走到彰州城南二十里的木棉庵,郑虎臣再次劝他自杀,贾似道仍然不肯,郑虎臣愤然说:“我为天下杀死贾似道,纵然被处死、我也死而无憾!”就动手将贾似道杀死,结束了这个一代权臣的狗命。贾似道死后不久,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陷,四年后(1279)南宋灭亡。

书外人评:贾似道凭贾妃而起,其本人无德、无功、无才却能专权两朝,乍看起来,实在是一件十分怪诞的事。其实,只要弄清了其晋身的突破口,这样的事情也就见怪不怪了。在古代社会,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王高高在上,掌握着全国的一切,在这种体制下,帝王专凭个人好恶来衡量和选拔人才,所选之人,很可能是十恶不赦之奸徒,选拔者坠于其奸计之中,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不能觉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比比皆是的。

浩然正气丹心汗青--文天祥传

一、年少高中誓学先贤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其父文仪是一个未登仕途的文人,喜欢读书藏书。生有三男四女,文天祥是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和四个妹妹。文天祥身材高大壮实,肤色洁白,眉清目秀,顾盼间炯炯有神。少时在孔庙看到乡先贤欧阳修、杨邦义、胡桂的塑像,都说曰“忠”,十分仰慕说:“我死后不配享于他们之中,非大丈夫。”

宝祐元年(1253),文天祥参加庐陵邑校“帘试”,结果名列榜首。两年后入学吉州著名的白鹭书院,同年选为吉州贡士,于岁末年初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应试,考试结果,二十岁的文天祥高中了进士第一名。他对策集英殿所做的《御试策》,针贬时弊,洋洋万言,没有起草,一挥而就,提出了“法天不息”的改革主张,被理宗认为是“切至之论”,愿意亲自听一听文天祥详细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但就在文天祥中魁后还没有任职的时候,他的父亲病发逝于临安。文天祥随即扶柩还乡,在家治丧守制。

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守丧期满,年初陪弟弟文壁进京应试。到临安以后,文天祥被朝廷任命为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制官厅公事,自此开始了他光明正大而又艰难坎坷的仕途生涯。

从公元1259年出仕到1275年起兵勤王,整整十五年,文天祥屡遭当朝权臣的打击排挤,因而数度沉浮。

二、多次被斥只缘忠刚

开庆元年(1259)九月,忽必烈率蒙古军队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南宋朝野大为震惊,当时在朝中掌权的宦官董宋臣等人不是考虑如何稳定人心、认真部署抵抗,反而提出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的逃跑主张。相当多的官员也都认为这一提议是可耻的,但迫于权势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时为宁海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不计个人得失安危,写了《己未上皇帝书》冒死进谏,他在上书中请求皇帝“悔悟”,并指出:如果听从董宋臣的提议,则“六师一动,变生无方”,京畿便可能“为血为肉”,因此必须“斩董宋臣以谢宗庙神灵”。奏疏中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建议,以求救亡图存。但文天祥的提议并没有被皇帝采纳。忧心忡忡的文天祥于景定元年(1260)坚辞了朝廷改授的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制官厅公事的职务,请求担任主管道观香火的“祠禄”,这是一种闲职,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出任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主管。

景定二年(1261)十月,朝廷任命文天祥为秘书省正字兼太子府教授,这一职务按惯例是由前科状元担任,文天祥两次提出辞职都没有得到批准,次年又充任殿试考官,不久又转任著作佐郎兼权型部郎官。此时朝廷决定重新起用被罢免的奸宦董宋臣,文天祥对此决定大为反感,考虑再三,又呈了《癸亥上皇帝书》,劝皇帝以史为鉴,不要宠信宦官,竭力劝阻起用董宋臣这种奸佞人物,大胆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然而他的建议仍然没有被采纳,文天祥愤而辞职,决心不和坏人共事。后来在朋友的斡旋下出知瑞州(今江西高安),以后又任江西提刑,在江西提刑任上,他因仗义平反冤狱遭人诬陷,于咸淳元年(1265)四月被弹劾罢官。郁郁不得志的文天祥返回老家,决意遁迹山林,隐居在文山,其“文山”的别号也是由此而来。

咸淳三年(1267)九月,朝廷重新起用文天祥为支部尚书左司郎官,他又提出辞职未获批准;继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但文天祥上任仅一个多月就遭忌被参劾,罢职再回文山。

贾似道以称病也请归老,要挟天子,有诏不准。文天祥值班起草诏书,用语多讽喻贾似道。照当时宫内规定诏书草稿都要送给贾似道阅看,文天祥这样做,贾似道很不高兴,要台臣张志立弹劾,罢文天祥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