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宰相全传
17963200000010

第10章 汉(2)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为什么。

门客说:“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的事情,心中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五、举贤不避仇

刘邦晚年,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只是由于萧何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未作决定。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萧何辅佐太子刘盈登上帝位,这就是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萧何为相期间,在制定汉朝的典章制度方面还办了一件大事,即作汉律九章。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烦、严酷,使法令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长期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并趁机询问:“您百年之后,有谁可以代替您来做丞相?”接着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说:“皇上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这番话表明,萧何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不记夙怨的大度胸怀。

萧何购置的田产住宅,一定是在穷乡僻壤,建住房不修围墙。说:“后代贤能,就会学习我的节俭;如果不贤能,家产也不会被权势之家夺去。”汉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萧何的后代由于犯罪,四代失去侯爵封号,每次断了继承人时,天子就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封酂侯,其他功臣没有人比得上的。

太史公司马迁评说:萧相国何在秦朝是个舞文弄墨的小吏,庸庸碌碌没有奇绩,等到汉兴,仰仗皇上的余光,萧何谨慎下笔作文,利用百姓痛恨秦朝法规,顺应潮流,与百姓共同修定法规。淮阴、黥布等都被杀了,而萧何的功勋却光辉灿烂。位冠群臣之首,声名流传后世,可与闳夭、散宜生等竞评功烈了。

书外人评:萧何为相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萧何曾因为汉朝打江山而举荐韩信,又因为汉朝保江山而计诛韩信,可见其心之忠,他对韩信的举措其实都是从汉朝江山出发的,所以我们从这一点上就不能认为他是一个耍了韩信的坏人,相反,他正是一个大忠臣。他临死举贤不避仇,也表明他以国家社稷为先的非凡气度。当然,他辅佐有道、治国有方、体恤百姓、生活俭朴自是无须缀论了。

萧规曹随清静无为--曹参传

曹参(?~前190)西汉王朝开国功臣。沛(今江苏沛县)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为中涓。后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王侯的战役中屡建战功。刘邦即皇帝位后,迁齐相国;次年赐爵列侯,号曰平阳侯。惠帝即位后,为齐丞相。相齐九年,齐国政治安定,大受百姓称赞。惠帝二年(前193),继萧何为相国后,举事无所变更,按照萧何制定的成法行事。他委任属官,总是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他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经曹参的提倡,道家的无为之说遂成为汉初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其后出现的文景之治,与此不无关系。

一、大将之才战功赫赫

汉高祖刘邦初为沛公刚在沛县起兵时,曹参以侍从官的身份跟随他。曹参率军攻打胡陵、方与两县,进攻秦朝郡县的部队,大败敌军,向东攻下薛县,在薛县外城西面击败了泗水郡守的军队。再次攻打胡陵县,夺取了县城。曾参转移镇守方与,方与却已经反叛并投降了魏国,他带兵攻下方与。丰邑也反叛投降了魏国,曹参又带兵攻取丰县。(因这些战功)他被沛公赐予第七级公大夫的爵位。在砀县东面进攻秦军部队,把这支军队打败,占领砀县、狐父及祁县的善置驿。又攻取下色邑以西,打到虞城县,袭击了秦将章邯的部队。攻取爱戚及亢父两县时,曹参最先登上城楼,爵位因此升为五大夫。向北援救东阿县的田荣,攻击章邯的军队,占领了陈县,追击章邯直至濮阳。攻下定陶,夺取临济。南下援救雍丘守军,攻击李由的部队,将其打败,斩杀了李由,俘虏了一个秦军的侦察军官,这时秦国大将章邯打败并斩杀项梁,沛公刘邦与项羽率领部队向东退去。楚怀王任命刘邦为砀郡长,统率砀郡的部队。这时刘邦遂封曹参为执帛,封号叫建成君。后来升为威公,他所管辖的戚县,隶属于砀郡。

在这之后曹参跟随刘邦攻取东郡的守军,在城武县南面将敌军打败。在成阳城南进攻王离的部队,又在杠里再次攻击它,大败敌军。曹参追击败逃的敌军,向西追到开封,又攻击秦将赵贲的部队,将其击败,把赵贲包围在开封城中。又向西在曲遇进攻秦将杨熊的军队,打败了敌军,俘虏秦国的司马御史各一人。曹参这时升为执圭。他又跟随刘邦攻取阳武城,打下辗辕山、缑氏县,封锁了黄河渡口。回师进攻赵贲的部队,在尸乡北打败了敌军。向南攻取邑美邑,在阳城东郊与秦国的南阳郡守吕龄,攻破敌军,占领克县,俘虏了吕氏平定了南阳郡全境。随后跟随沛公向西攻打武关、峣关,夺取了这两个关隘,曹参率军先在蓝田县南进攻秦军,夜里又在蓝田县北袭击秦军,秦军大败,于是反秦的军队打到咸阳,灭了秦朝。

项羽进入关中,封沛公为汉王。汉王刘邦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跟随汉王到汉中,升任将军。又跟随汉王回师向北平定三秦,在好峙县南进攻章平的部队;将其击败,夺取了壤乡。在壤乡东面及高栎村进攻三秦的军队,打败了敌军。又将章平包围,章平突围逃走。汉军趁机进入赵贲和保内史的部队,将敌军击败。向东夺取咸阳,改名叫新城。曹参率兵看守景陵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进攻曹参,曹参率师出击,大败敌军。汉王把宁秦赐给曹参作食邑。曹参以将军的身份领兵在废丘包围章邯。又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东出临晋关,率兵打到河内,攻下修武县,在围津渡过黄河,向东进击,在定陶进攻龙且、项他的军队,将敌人打败。向东攻取砀县、萧县和彭城。进攻项籍的军队,汉军大败而逃。曹参仍以中尉的身份包围夺取了雍丘。这时汉王的将领王武在外黄县叛汉,程处在燕地叛汉,曹参率兵前往进击,全部将他们打败。柱天侯在衍氏城反叛汉王,曹参又前去征讨,攻取了衍氏城。在昆阳进入羽婴,追击他至叶县。回师攻取武强城,乘势打到了荥阳,曹参自汉中做将军、中尉起,跟随汉王攻打诸侯及项羽,到被项羽打败,回兵到荥阳,前后总共两年时间。

汉高祖二年,任命曾参为代理左丞相,带兵进驻关中。一个多月后,魏王豹谋反,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向东进兵,在东张城攻打魏王的部队,大败敌军。乘势攻取安邑县,俘虏了魏将王襄。在曲阳县进攻魏王,追击他到武垣县,活捉了魏王豹。夺取平阳城,捉住魏王的母亲及妻子儿女,魏王领地全部平定,一共五十二座城邑。汉王将乎阳县赐给曹参作封邑。然后曹参跟随韩信在邻县东进攻赵国的相国夏说的部队,大败敌军,斩杀了夏说。韩信与曾当过常山王的张耳继续率军攻取井陉,进攻成安君陈余,而命令曾参回兵围攻正驻守在邬城中的赵国别将戚将军。戚将军突围出走,曹参追击并杀死了他,然后曹参率军到救仓汉王的驻地。韩信已攻下赵国,做了相国,正向东进攻齐。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仍跟随韩信,攻克齐国的历下守军,占领临淄。又回兵平定济北郡,攻占了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和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攻龙且的部队,大破敌军,斩杀龙且,俘虏了楚国将军周兰。平定齐国,共攻下七十多个县城。捉到曾任齐王田广的相国田光,任留守相国的许章,以及任齐国胶东将军的田既。韩信立为齐王,率兵奔赴陈地,与汉王刘邦一起进攻项羽,曹参留下继续平定齐国那些还没降服汉的城邑。

项羽被汉军杀死后,天下平定,汉王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迁移到楚地为楚王,齐国被设置为郡。曹参归还了汉朝相国的大印。汉高祖刘邦将长子刘肥封为齐王,而任命曹参为齐王的相国,在高祖六年曹参被赐予列侯爵位,朝廷与诸侯对半剖分信符,以使诸侯家的爵位世世相传,永不断绝。曹参的封邑平阳县有一万六百三十户,他被称为平阳侯,他以前所封的食邑则被免除。

曹参以齐王相国的身份攻击陈豨的将军张春的部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又以齐王相国的身份跟随悼惠王率领步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合兵一起进攻黥布的部队,大败敌军。向南追击直到蕲县,回兵平定竹邑、相县、萧县和留县。

曹参共攻下两个国,一百二十二个县;捉到诸侯两人,相国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孝惠帝元年,废除各诸侯国设立相国的法律,将曹参改任为齐国的丞相。齐有七十座城邑。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齐悼惠王正年富力强,曹参召来所有年长的贤人和儒士,向他们询问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像齐这样的大国过去各式各样的儒士有上百之多,每个人谈的都不一样,曹参不知道如何定夺。他听说胶西县有个盖公,专门研究黄老的道家学说,曹参派人带重礼去请他来。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要崇尚清静无为,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依此类推,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曹参于是搬出办公的公堂,在盖公这里住下。他的治国之术也全用黄老道家的方法,因此,他在齐为相九年,齐国人安居乐业,人们都极为称赞曾参为贤相。

二、萧规曹随

汉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告诉属下赶快办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作宰相。”过了不久,朝廷派的使者果然来召曹参入朝。曾参临走嘱咐齐国的后任丞相说:“应使坏人把齐的狱市当作寄身场所,千万不要让他们扰乱百姓。”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吗?”曹参说:“我现在把齐国的刑狱和市场托付给你,请你千万不要多加干涉。”后任丞相一听,这等区区小事,竟然如此慎而又慎地交代于我,岂不怪哉!便问:“治国之事,难道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曹参说:“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要知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刑狱和市场是包罗万象之所,藏污纳垢之地,善人与恶人在这里兼容并存。最好任其自然,不妨网开一面。如果干涉过多,管理过严,扰乱了它的自然秩序,那么坏人到哪里存身呢?既然坏人无处存身,那他们岂不是要出来兴风作浪,国家岂不危险?所以我把这件事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首先将它托付给你。”常言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就算是十恶不赦的奸人吧,人家也得生存嘛!你不让人家活下去,人家还不被逼谋反?所以我预先告诫你。”这件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曹参的为人之道,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二是曹参的为相之道,即“料敌机先,未雨绸缪”。

曹参当初微贱的时候,与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后来都做了将相,互相之间有一些隔阂。待到萧何将要死时,所推重的贤明之人唯有曹参。曹参取代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处理政事没有什么改变,一概遵从萧何生前制定的规章制度。

曹参选择各郡国官吏中质朴而不善于言辞的敦厚长者,很快召来任命为丞相府的办事人员。官吏中言语华丽、文词深涩、想要追求声名荣誉的人,曹参都罢斥不用。每天晚上他都饮味道很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及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来见他的人都想劝说他。到他家后,曹参全都让他与自己共同饮酒,片刻之后,来人想要说什么,曹参再次让他们饮酒,直至喝醉后离去,始终也没有机会开口说劝谏的话。后来大家也就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你说得对。不用多说了。”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共有三年。死后被赐予懿侯的封号。他的儿子曹窋继承了他的爵位。老百姓作歌称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了法令,明确而又齐整;曹参取代萧何,谨守其规而未有变更,以清静之法处理政事,人民安宁不乱,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