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决定一切
17932200000024

第24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好心态让你事业有成(1)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好学的心能够让我们每天收获一点点,如果天天进步,我们数日以后或许就能达到“不可同日而语”的境界。我们或许不是天才,或许没有天赋,可是勤奋好学同样可以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高峰。即使是一个天才,倘若不学无术,不求进取,恐怕也难成一果。天才都是从勤奋走出来的,好学的心不过是把他天才的一面展示出来。所以说,不管你本质如何,天资聪明或者笨拙,你都需要有好学的心态。

你也可以心想事成

19世纪20年代末,从纽约华尔街开始,一场可怕的经济危机迅速吞噬了整个美国,并且,很快波及了全世界。在萧条的艰难时世中,商人的货物无人问津,失业人口剧烈增加。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已经极少出门进行娱乐消费了。

经营娱乐业的唐纳这时也未能幸免,对他来讲,这是他一生中受到的真正的,也是最为残酷的打击。没有客人消费,自己的公司就无收入可言,资金也就无法周转,贷款当然无法偿还了。唐纳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濒临破产的境地。

但就在这时,唐纳从一本杂志上发现一张照片,上面是位于纽约百老汇的一家剧院,名叫阿斯陀亚剧院,这是一家以豪华著称的著名剧院,历来是上层人物云集的场所。唐纳一直就非常喜欢它,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它,于是,他随手将照片撕了下来,装在了袋里。

不期而然,这成为了唐纳的一个梦想,成为了支撑他渡过难关的力量,因为对于乐观的唐纳来说,每次看到它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1931年,大萧条还在继续。此时已一筹莫展的唐纳为了保住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只得忍痛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心爱的产业“唐纳大剧院”卖给了他的债主。

虽然唐纳此时已一文不名,但他坚信自己的经营能力及经验便是一种无形的巨大财富。唐纳相信:没有他的经营,所谓的“唐纳大剧院”只不过是一具空壳罢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他的债主又主动找上门来,邀请唐纳亲自去主持“唐纳大剧院”的经营工作,条件是由唐纳本人掌握1/3的股份。

于是,经过一番周折,唐纳还是保住了自己的部分产业——虽然只有1/3。

因为心中有梦想,也为了消除资金方面的困难,唐纳又做起了石油生意。幸运的是就在他投资后不久,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萧条终于结束了,世界经济开始重新复苏。唐纳由于及时投资石油生意,又比别人早走了一大步,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也因此而收回了心爱的“唐纳大剧院”。

在这之后,唐纳已不再满足于只在家乡发展。他先是在西海岸的旧金山买下了两座剧院,在故乡新奥尔良又买了几座。紧接着,他又把眼光集中在了中部地区的大都市芝加哥。积极筹划收购那里号称世界最大的剧院的“芝加哥大剧院”。为了集中精力,他将一批经营不善,或设备陈旧的剧院转手出售,这其中包括当初让他费尽心机才得以保存的“唐纳大剧院”。

在唐纳的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他又一次来到芝加哥,在那里兴建另一座剧院。

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舆论普遍认为,在一个地区拥有两家剧院,岂不是自己同自己争市场、抢生意吗?这不是在削弱自己的竞争实力吗?但唐纳却不这么看,他有自己的见解。

唐纳说:“在像纽约和芝加哥这样庞大的市场里,两家剧院其实是不算多的。更何况,我在芝加哥的两家剧院是不同档次的:一个是经济实惠大众型的,另一个则是高档华贵豪华型的,它们吸引的也是不同层次的客人。纽约的两家剧院也是如此。因此,这样不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相反,它会加强两者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事实证明唐纳的决策是正确的。在这以后,纽约和芝加哥的四家剧院为他带来了滚滚财富,使他一步步踏上了娱乐大亨的宝座。

心想事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其实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

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那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当意识作决定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也就是说,意识决定了“做什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意识好像冰山露出水平线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水平线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有这样一个用科学术语对两者作的比喻: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意识就是这部无比精密的电脑的“操作者”,潜意识就等于电脑的“软件”。

明白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和奥秘,解释“心想事成”也就比较容易了。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大脑中设定一个梦想,并且下定决心要将它变成现实,那么,他就会在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下,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他的成功也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障。这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

的确,意识和潜意识操纵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真的可能会失败;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识和成功信念的人身上的,而失败则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和缺乏信念的人身上。

当然,“心想事成”也是有前提的,神话中所说的“点金石”不可能存在,你所树立的信念,必须建立在你自身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同时,关键还得要为实现你的梦想而付诸行动;而且,一旦你发现自己的梦想是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你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千万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

放下昨天,才有明天

1940年,娜西亚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上,她是一个私生女。娜西亚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她没有爸爸。小伙伴们不愿意跟她一起玩,还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感到很迷茫。

娜西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上小学以后,她仍然遭遇冷眼,许多人鄙视她,认为她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在周遭这样的环境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和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僻。她害怕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因为在那里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她是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娜西亚14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她的一生从此开始改变了。

一天,其他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娜西亚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最后排。这时,这位牧师正在讲:“过去不等于未来,即使过去成功了,未来不一定就成功;即使过去失败了,未来也不等于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都只是过去的事情,未来是靠现在来决定的。”

牧师的话感动了娜西亚那颗受伤的心灵。

娜西亚听得入迷了,她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卑和怯懦。人都走光了,她还没有觉察。这时牧师已经走到她跟前,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娜西亚十多年来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这句话就像匕首一样,深深地扎进她流着血的幼小的心房。她开始不知所措了,“我……我……”这位牧师好像意识到什么,立刻笑着说:“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牧师抚摸着娜西亚的头,语重心长地继续说:“你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如何,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你现在就可以做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要走向哪里。只要你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你现在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正是牧师的这番话使娜西亚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若干年后,娜西亚成为一个大公司的总裁。

上面这个故事中出身问题一直困扰着娜西亚,牧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她,她开始懂得过去的不幸只能是过去,未来是要从现在开始自己努力去创造的。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圆,总沉湎于昨天的人,其人生只能是抱残守缺。因为把目光滞留在昨天,就永远不会有余暇关注今天,更不可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创造明天。他们会因步履艰难而在现实的浪潮中沉沦沮丧,或者因贪恋旧日的荣耀而在回忆里溺水死亡。

所以绝不能让昨日的荣耀羁绊你前进的脚步,只有卸下昨日的重担,才能真正把握好今天,轻轻松松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听从内心的呼唤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考试结束后,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中国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会得到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成功者的主要快乐源泉之一是有自己的使命,为了自己的使命而工作就意味着真正地生活。个人使命来自内心的呼唤,它是你生存的本质和理由。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生活的最初目标,而你的个人使命却可能体现在你的职业中,虽然它不一定非得和你的工作联系在一起。你可以在做义工时、在消遣与爱好以及休闲活动中体现你的个人使命。你发自内心的呼唤可以通过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传达,它们包括你的兴趣、你的工作和休闲活动。

温哥华的修女贝思·安·狄龙,就是通过自己最喜欢的篮球运动来体现她的个人使命的。她过着简单的生活,摆脱了物欲的困扰,但是她过得很快乐。自从狄龙爱上了篮球,她就在一所小学做义工,教孩子们打篮球。是篮球运动本身增加了她的快乐,帮助她实现了个人使命。

只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全力以赴,也才能做得更好。

燃烧成功的欲望

约翰·富勒从5岁就开始工作。他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和他说:“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下去,这不是上帝的旨意。我们贫穷主要是因为你爸爸从来没有变得富有的欲望。”这些话在约翰·富勒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了根,他一心想改变家里的现状,想变得富有起来,并且开始努力为之奋斗。10年后,约翰·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他真的成了富人。

约翰·富勒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这样总结:“我们家里很穷,但那是因为我父亲从来没有变得富有的欲望。但我不同,我有强烈的变富的欲望。虽然我不是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你是否有改变自己的强烈欲望?你为什么总是离成功那么遥远?那是因为你没有成功的强烈的欲望。因为你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当你有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

找到你自己的驱动力吧,你可以想象欲望对一个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所谓梦想,不过是欲望的别名而已。

因为欲望,而不甘心,而行动,而成功,这是大多数成功者走过的共同道路。欲望是创业的最大推动力。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一个有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

你也完全可以挖掘生命中巨大的能量,激发你成功的欲望,因为欲望就是力量,是你成功最有力的助推器。

野心有助成功

法国的传媒大亨巴拉昂是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的,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迅速跻身法国50大富豪之列,1998年他因患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将他4.6亿法郎的股份捐赠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赏,奖给那些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这份遗嘱。遗嘱是这样写的:我曾经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之门。现在,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即“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找到答案的人将得到我的祝福,并且得到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里的100万法郎,那是对睿智地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赏。

这份遗嘱刊出后,《科西嘉人报》收到了大量的信件,有人说这是报纸为提高发行量在进行炒作。有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信件中,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帮助与关爱,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智慧,也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等。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却写出了正确答案。为什么只有9岁的女孩能想到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呢?在接受100万法郎颁奖时小女孩解释了其中的原委,她说:“每次,姐姐把她十一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你不要有野心啊!’所以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谜底揭开后,整个法国都震动了,并波及英美。一些富人谈论此话题时,也毫不掩饰地说:野心的确是一剂“治贫”良药。

再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曾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他的野心可见一斑。成吉思汗早年就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

野心是一剂“治贫”良药,也是致富的灵丹。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只是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只是有饭吃、有床睡、有衣穿,当拥有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时,就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任何野心,那他注定不会成为富人,也不会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