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回首风云岁月
17921900000079

第79章 前程路要走好

结义之情

永铭心间

人生理想

不能放弃

话说的家兴母亲在门口迎接张荣和陈慧。

张荣走到家兴的母亲跟前,立即向老人家深深地一鞠躬,并轻声地说:“家兴姆妈,张荣来看您了。您老人家近来身体还好吗?张荣向您请安啦!”

“天主保佑,我近来身体还可以。张荣,你让我好好看看,有七、八年不见了吧,身体长得更加强壮了。你现在是解放军的连长还是营长?”家兴的母亲今天的情绪特别好。

“不,老太太,他现在是咱们团的副团长了。”跟着同来的那位年轻的解放军说。

“进步真快!张荣,看到你真的很高兴。我们全家人经常提起你、想念你。”说着她又转向陈慧说:“陈老师,孩子们都猜您是------”

“家兴姆妈,陈慧老师现在是管教育的主任。”君兰在一旁补充说。

“那您现在是陈主任啦。您是又有学问,人有秀气,又能干。这几个孩子的长进,您是费了神、用了心。真要好好谢谢您!”老妈妈又夸起了陈慧。

老人家说着、说着,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忙说:“你看我这个人,心情一激动,就只顾了说话,就忘了把客人请家里坐。我有点老糊涂了,都快请到屋里坐!”

于是,大家都欢欢喜喜地进了屋,择位而坐。家兴忙着给大家一一泡茶。

“家兴,你姐姐呢?”张荣坐下后便问道。

“正忙着烧饭哩。”家兴的母亲说。

正说着,坤生手中抱着儿子和兰珍一起进来了。

张荣站起来和兰珍握手,说:“兰珍啊,多年不见,你一向好?”

兰珍很热情地回话说:“我还好。现在你是解放军的首长了。祝贺你!”兰珍说着把身边的坤生介绍拖到面前,对张荣说:“这是我的那一口子,孩子的爸爸。”

“我叫王坤生,你请坐。”他说着把手中的孩子递到张荣面前:“叫伯伯。”张荣接过孩子,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亲着孩子的脸。

“张荣,你也有孩子了吧?几岁啦?是儿子还是女儿?”兰珍赶紧把孩子接了过去,问道。

“有了。是我去打游击那年生的,大概七岁了吧。是儿子。长得什么样子,我还没见到过呢。”张荣答道。

“那还不快回家去看看。”兰珍说。

“不说这些了。张荣爷叔,陈慧老师,我们还像以前那样称呼你俩,可不可以?”家兴问两位老师。

“可以、可以,完全可以。那样不是更亲切吗。张荣你说呢?”陈慧答道,又询问张荣道。

张荣连连点头,表示完全同意。

“你们师生好好聊聊,我们去烧饭了。”家兴的母亲说着,同兰珍一起准备饭菜去了。

坤生跟着也说:“你们喝茶,这是我师兄送的龙井茶,你们慢慢品尝,我去安顿一下孩子了。”说完也走了。

这时,家兴把锦绣、爱芳介绍给张荣认识,说了这两个姑娘和自己、君兰的关系。

张荣很高兴,和两个姑娘握了握手,想了下,然后说道:“家兴,快给我说说你们的‘三结义’,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张荣说。

“这怎么说呢?我们三个人结义真情,永不泯灭,这是铁板钉钉已经定了的,谁也没有权利改变她。但是现实还是使人有些遗憾的地方。”家兴说。

“有些什么遗憾?”张荣问。

“我们今天的欢聚就缺了个丽绢,我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君兰有些伤感的样子说道。

“我们的‘三结义’缺了一个角,我想来想去总觉得挺遗憾的。”家兴也说。

这三个人从小在一起,风风雨雨十年有余,感情之深,已非笔墨所能形容。前些日子,这三个人在码头上分别那一幕,确实感人至极,连丽绢的母亲,见此情景也陪着落了不少眼泪。

那天,这三个青年人,在码头上妮妮喃喃、呜呜咽咽,说了不少相互惜别、鼓励、叮咛的语言:

“到了法国,不要把我们两个人忘了。”

“到那里要用功求学,我们等您的好消息。”

“要孝敬您母亲,听老师的话。”

“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有机会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

“俩位哥哥,我们的结义之情,我永远会把她珍藏在心中。”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等我的好消息。”

“你们俩人也要保重身体,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

轮船汽笛鸣响,就要起航,最后这三个人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其实,今天的陈慧和张荣,内心里也想同这三个学生朝夕相处,永不分离。张荣就说:“家兴、君兰,丽绢出国,是陈慧同我商量后一致的决定,应该是上策。她的前程无限,我们该为她祝福。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会随大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转机,都要牢牢把握住,不能错过。你们几人也应该考虑自己今后的事情了。如果条件许可,君兰要把大学读下去,读到毕业。家兴就不同了,工程师之梦可以继续做。可是现在部队、地方都需要大批知识青年,来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张荣说完,陈慧也为面前的四位青年指明前程,说:“张荣说的十分中肯,现在是三位在读的大学生,有条件都要坚持读到毕业;家兴呢,我看可以考虑走参军或参干的道路。至于青年间的恋爱、婚姻,如果真的相爱,也应该继续发展下去-----”

说着说着,兰珍姐姐来说:开饭了!于是大家就坐下来高高兴兴地吃饭了。

吃饭间,陈慧又说了个情况。原来,她和张荣的联系基本没有断过。前些日子她离开上海,就是到苏州去,向上级汇报工作。同时,也见到了张荣,两人也谈起家兴等三个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关于丽绢出国的事,也听了张荣的意见。

张荣也说到,家兴在看解放军睡在马路旁休息时,碰到的那个解放军姓孔名文,确实是张荣的战友,口信也带到了。但是家兴当时没有转告现在家住在哪里。要是没有陈慧带路,张荣想来和家兴见面,到哪里找寻呢。

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说家兴到底还是个孩子,做事考虑还是不够周到。

之后,大家又谈了现在社会上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一些事情,然后张荣和陈慧就告辞走了。

自从张荣和陈慧走后,家兴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到底是去参军或是参干,还是继续做他的工程师的美梦?

能成为工程师当然好,但是非常困难。去参加革命,是很理想的出路,但他左思右想,还是没有下得了决心。主要原因是妈妈的供养,不想全部推给姐姐、姐夫。

再说现在家兴的电工生活还挺多,一些水电行这家请、那家邀。所以他工程师的美梦似乎还可以做下去。

于是家兴又去上了夜校,坚持白天做工、晚上读书,这次是攻读无线电专业。第一期三个月,是无线电原理;接着又读第二期也是三个月,是收音机修理。课程全部读完,考试合格,学校发给了修业证书。家兴在领到证书的当天下午,就赶到了锦绣家中。

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