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回首风云岁月
17921900000166

第166章 搞改革迈大步

学习理论

解放思想

联系实际

指导工作

话说家兴的第一个学期的课程,“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基础知识”等,学习了半年考试完毕。

有一天家兴拿到了成绩报告单,回到家中吃好晚饭,到房间里后交给了锦绣。锦绣看了他考试的成绩,每门都在八十分以上,当然十分高兴。

“家兴,怎么奖励你?你说吧。”

“亲我一下就行!”

“把你美的,还要我亲你一下呀。好,亲就亲。”锦绣说着真的在家兴的脸颊上轻轻的亲了一下,又问家兴:“奖励过你了,考试的分数还可以,但你实际的收获是什么,得说两句给我听听。”

“你真想听,得有耐心,这不是一两句可以讲清楚的。”

“你想给我做大报告,行,你慢慢讲,我静心听。可要讲点有哲理的思想和语言,我相信你会讲好的。我最喜欢你的就是好学上进,有钻研精神。”

这天是阳历八月初,天气正闷热。家兴推开窗户,让凉风吹进房来,又去开了桌子上的电风扇,并且让它左右转动起来,这房间里就开始感到凉爽多了。

锦绣则去端了一脸盆冷水,绞了把冷毛巾给家兴擦擦脸,还去倒了杯冷开水给家兴。

家兴现在的心情很好,经过半年的课堂上课,真的学到不少东西,思想上弄清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真想找人交流交流。现在锦绣想听,说说无妨,反正是孩子的妈妈,说不到点子上关系也不大。

“锦绣,我们这个班级的三门理论课,是请几个名牌大学的老教授来上的课。这些老教授讲课的特点,是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以理论事,通俗易懂。我通过学习进一步注意用哲学,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分析问题。我基本弄清楚了三个理论问题。”

“哪三个理论问题?”锦绣在沙发上坐定,像在学校里听老师上课。

家兴接着说:“是政治和经济,精神和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个理论问题。”家兴先列了一下想说的问题纲目。

“这三个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我有兴趣,你慢慢细细地给我讲来听听!”

“好的,我就讲了------”这家兴一讲就是个把小时,从理论到实际,深入浅出,讲得头头是道,锦绣听得津津有味。

家兴讲完,她说:“家兴,说得真有道理,听了很受启发。可是你的这些收获对我用处不大,我关心的是有什么新的医疗理论,有什么新药问世。不过这些理论对你来说很有用处,我支持你这书继续用功地读下去------”

这些暂且不表,再来说说家兴的读书情况。他通过在课堂上听老师系统地授课,有时去外面听些专题讲座,特别是内部文件传达,学习、领会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讲话的精神,再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或在工作中和同事们探讨相关问题,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深入地思考,梳理思路,做学习笔记,写文章,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一些模糊认识找到了答案,道路、方向更加明确,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予以应用,真是得益匪浅!

刚参军时,家兴就经过半年多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过《社会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所以有一定的理论底蕴。这次回过头来再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经历和我们国家、社会的历史进程,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来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有关问题,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比如,从认识论、方法论来说,人们对事物发展的态度就应该是一分为二,两分法,避免片面性、绝对化,必须辩证、历史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着的历史过程,运动、变化中发展的,不会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所谓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个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甚至多方相互矛盾、制约、促进、转化。但人们在具体地看问题时,却往往会片面化,绝对化,看到事物的这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容易犯形而上学的思想错误。

他再好好地回想了一下,我们国家这几十年在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上,往往是注重政治,忽略经济。搞了不少政治运动,抓经济建设就不太注重。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根本,但是政治的基础是经济,这两者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不管什么国家,经济不强大,老百姓的生活好不了,国家总是要受欺侮,遭侵略。我们国家近百年的历史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巩固已取得的政权,就要非常重视经济建设。现在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经济,这就对了。

家兴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这次的体会也比较深。解放后我们国家抓生产还是比较认真的,有些时间抓的还是有相当的成绩,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这个理论,总的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相互适应问题,如果适应,生产力就发展,得到预想的结果,反之就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家兴回想过去,他在农村到过不少地方,做过一些调查研究。他曾经在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生产队一住就是半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知道过去在农村中,农民就存在出工不出力的事实。生产劳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拨一拨、动一动。他就问社员为什么这样,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我劳动得好不好,同我的利益没多大关系!

实际上不是中国的农民不会种田,中国的土地不能高产,说到底是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即通常所说的叫包产到户后,情况就大大地不一样了。先是在安徽最穷的地方、凤阳县搞试点,农民看到生产的结果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劳动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

在城市工商企业里也同样,工作做得好不好谁都没有责任。现在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情况就大不一样。因为所有的责任都和收入挂钩,这就比较充分地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因为所谓生产关系最终是要落实、体现在分配制度上,是和社会的群体和个人,劳动的责任、利益直接相关。两者相适应,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状况,生产力就要突破生产关系。

社会就是这样前进的,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就这样由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而推动社会一步一步,由低级逐步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的。

这是历史规律,任何人想阻滞或超越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生产力是最生动、最革命的因素。

家兴这次学习后,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就是对精神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物质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两者之间也有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辩证关系。

但是唯心论者往往只强调精神的作用,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而唯物论者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而且是相互辩证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有其自身存在、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精神、意识,只有在认识、掌握这个规律,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精神有其一定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通俗点说,精神和物质,物质是基础。脱离了物质,谈精神,无形之中就坠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人们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过分强调精神的反作用,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工作或计划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损失或失败。但是反过来只讲物质不讲精神,就会把人们引向拜金主义,见利忘义,不讲诚信。

人们常说的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两者不能偏废,缺一不可。所以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重视,两者都要抓。

家兴这个副局长不仅注重改革中的具体工作,而且非常重视人们的思想反映。在各个公司经理、书记的一些工作汇报中,经常说到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思想认识,分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在家兴的提议下,局党委宣传部门组织了几次各公司和局属企业领导干部参加的理论研讨班,他就这些思想认识,结合自己学习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作了专题发言。

他根据小平同志的理论,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建设速度,社会主义应该是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应该利用,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是不全面的,一提搞市场经济就认为是资本主义也是不全面的,搞社会主义可以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他还针对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出现,指出这是在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应该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是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包括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外国人的资金,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要大胆的加以利用。

这些学习班办得比较成功,通过学习小平同志的有关讲话,经过讨论,这些同志的思想基本上统一起来了,于是极大地推动了局系统下属企业的改革工作,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通过读书、学习,家兴在理论上不断地有新的提高,方向更明确。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他这个副局长指导改革开放的工作,步子迈得更大,做得更加出色、富有成效。

但接下去领导上又给了他更重要的使命去执行。

究竟是什么使命,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