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死马上
公元1227年3月,成吉思汗进兵攻陷了西宁。同年4月,他又率兵离开甘肃省西界,来到这个省的东界六盘山。泾河从六盘山而下,向东南注入渭河和长安平原。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龙德(泾河发源处附近)度过春末。5月底或6月上半月,他重登六盘山避暑(六盘山山脉有的地方海拔高达3000米)。而后,他下山,南行60公里,来到清水县。在清水县,六盘山山梁的南部分支巍然高耸,俯瞰着幽深的渭河河谷。自上一年受伤以后,成吉思汗的身体一直没有复原,他似乎已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了。此时的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不抱什么幻想,他只要求(更急迫地要求)他的将领们赶快攻下唐兀惕首都兴庆。
兴庆守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同守军一起被围困于城中的西夏新主李睨,还企图拖延时间。他要求蒙古军给他一个月期限准备投降。6月上半月,李睨终于被迫投降。投降时,他带着丰盛的礼物张大排场地来到蒙古军营地。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津津有味地列举了当时李睍献出的礼物:光彩夺目的金佛像、金银器皿、童男童女以及马匹骆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按蒙古的礼仪规定,以“九九”为数奉献。但是,尽管献上(只是稍迟了些)了这么丰厚的礼物,尽管保证屈服称臣,李睍仍没有如愿得到成吉思汗的接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只被允许在门荫下谒见成吉思汗。实际上,这种接见形式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人们以为成吉思汗接见了李睍,但当时成吉思汗的病情已很严重,举行接见仪式时他很可能没有在场。再说,成吉思汗已事先命令心腹将领脱仑扯儿必处死这位唐兀惕末代王。可以想象,脱仑扯儿必已愉快地执行了这一命令。
在诸将正在攻陷敌人的首都兴庆时,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正在甘肃省东部山区度过他一生的最后几个星期。对于他来说,此时是认真严肃地考虑接班即继承问题了。在他的诸子中,长子术赤(虽然术赤确实是他的儿子,但许多人仍怀疑这一点)似乎只得到了他的带勉强色彩的父爱。在最后几年中,术赤的行动似乎也有些奇怪。在摧毁花剌子模帝国以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23年春在塔什干以北围猎,术赤没有赶来同其父汗会合,而是赌气待在他的封地(西伯利亚一突厥斯坦草原),而且从此没再露面。他感到周围的人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他是私生子,他因此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一种可能是,父汗更偏爱窝阔台,让窝阔台而没有让他继承汗位,他在为此而气恼。他是否准备叛离?成吉思汗曾一度怀疑到这一层。据说就在这一年即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曾打算派兵去对他的这个儿子进行惩罚性征讨。但成吉思汗很快又了解到,术赤没有应父命会师,是由于在生病,因为这位“长子”已于公元1227年2月左右病死在他的封地咸海以北。
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察合台当时不在西夏战场,他率领后备军停留在蒙古。一天,成吉思汗忽得一梦,遂据此而预知自己死期将至。于是,他派人将另两个儿子窝阔台和拖雷召到身边(当时此二子正驻兵于附近)。当时将校满帐,成吉思汗命这些将领暂避,接着就秘密叮嘱他的这两个儿子(他俩一直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儿子)说:
“我的儿啊,父亲大概到了寿终的时候了。赖长生天的助力,我已经为你们建立了这个大帝国。自国的中央到四方边陲,都有一年行程。如果你们想要保护它使它不被分解,那么必须同心御敌,一意为你们的朋友增加富贵。你们之中应该有一个人继承大位。我死后,你们要奉窝阔台为君主,不得违我遗命。察合台不在旁边,要让他不生乱心。”
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当此弥留之际,他仍不忘对金国的战事,因为,虽然唐兀惕首都已指日可下,但蒙古的世敌金王却一直据守着河南,而河南开封又似乎是不可攻破的坚固堡垒。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这一部分。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他对拖雷等人说:
“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立刻攻破。从这里进兵,很难取胜。应向宋借路。宋金是世仇,一定会同意的。可由宋道下兵到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那时金国就会急,一定会征集屯集在潼关的精兵。但是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他潼关的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作战。这样,破开封就很容易了。”
这就是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众将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战计划。6年后,拖雷率领众将很好地实施了这一计划。由于这一计划是成吉思汗生前制订的,因此,蒙古人在公元1233年5月攻破开封实际上应该是这位刚强的太祖皇帝个人的胜利,虽然这一胜利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取得的。
病危的成吉思汗还想到要彻底地向唐兀惕报仇雪恨,彻底消灭唐兀惕人。他的这一愿望也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满足的。他病危时,西夏首都兴庆正在陷落。成吉思汗心里清楚,如果他在这个时候死,那也是唐兀惕人导致的,因为正是这些不忠的附庸迫使他带病继续征战的。因此,他下令一定要将兴庆的军民,不分男女,自父母至其子孙之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他指示部下说,他死后,作为献给他的遗体前的祭品,应当告诉他:大仇已报,唐兀惕王国已经消失,不复存在了。成吉思汗还遗命说:
“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要告诉我:唐兀惕人已被全部消灭了!大汗已消灭他的种族了!”
就这样,成吉思汗临终以前就已决定以屠杀整整一个民族来作为自己死后的葬礼。不过,后来唐兀惕人并没有一个不留地全部被杀绝,因为,仅陪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远征的也遂妃一人就得到了许多唐兀惕人,这些唐兀惕人都成了她的奴隶。
成吉思汗病危时对其忠实的将领脱仑扯儿必说了一些充满友情的话,因为上一年他从马上摔下来后,脱仑扯儿必曾建议推迟远征。他对脱仑扯儿必说:
“我在阿儿不合行猎受伤之后,爱惜我的性命,为使我及时休养以期痊愈而建言的,是你脱仑啊……我没有听从你的话,是因为我是为了惩罚他们唐兀惕人而来,为他们的毒言而来啊……赖长生天之力,仇已报了……唐兀惕王所献的财物:华帐金银器皿,我特赐予你,你脱仑一定要拿着。”
据一位编年史作者记载,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临终时情绪很伤感,他忧伤地说:
“我的子孙后代将会穿着金衣,吃美食,跨着宝马雕鞍,拥着绝色美妇。但是他们将不会再想起,这样的荣华富贵是因为谁而拥有的啊……”
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东部山区渭河北葡的清水县(当时他正在那里避暑养病),终年则刚60岁。
二、运灵圣山
这位曾是世界征服者的人物的灵车从甘肃运到了蒙古圣山——不儿罕山。蒙古有一首叙事诗记载了成吉思汗灵车运行的情景。这首叙事诗初稿于公元17世纪上半叶,是蒙古优秀的叙事诗之一。
当初,成吉思汗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放在一辆车上,准备运往他的家乡。灵车开始启动,全军悲悼哭泣。就在这一片呜咽声中,灵车缓缓前进着。一位名叫客列古台的将领随车一边呜咽,一边呼唤着死者。
灵车在恸哭声中行进着。突然,车轮陷入泥泞,灵车戛然而止了。最强壮的马匹,加上在场的将士,一齐努力推拉,但无济于事,灵车依然纹丝不动。于是,客列古台又开始呼唤成吉思汗的英灵:
呜呼,我主!
汝为人杰,
天之骄子,
受长生天之遣,
降临人世。
汝欲抛弃忠实之百姓耶?
汝欲弃我等将士而去耶?
汝有——
富饶美丽之家乡,
与汝同样高贵之贤妻。
坚如磐石之政权。
精心制定之法律。
昔日星散之百姓,
今已十户为一体。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汝有——
威严之宫殿。
心爱之嫔妃,
华丽之金帐,
正义为基之社稷。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斡难河畔迭里温孛勒答合。
印有汝孩提时之足迹。
那里是生汝之土地。
那里有哺育汝之泉水。
那里有众多蒙古兄弟,
那里有汝之臣佐、王族与显贵。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汝家族之九足大纛。
咚咚雷鸣之大鼓,
声传千里之号角,
音色悠扬之长笛。
克鲁伦河畔之草原,
汝荣登大汗宝座之场地!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孛儿帖,汝之结发爱妻,
盛友如云,不渝之友谊,
统一团结,伟大之民族,
强盛安定,巩固之社稷。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呜呼,我主!
汝奈何欲弃汝之蒙古百姓耶?
岂因此地风和日丽耶?
岂因唐兀惕已服汝之法律耶?
岂因西夏王后更为娇丽耶?
呜呼,我主!
我等已不可为汝之盾牌也。
但愿运回汝之高贵遗体也,
将汝不朽之躯交与汝妻也,
慰汝之百姓殷切心意也。
呜呼,我主!
汝其行也,且莫迟疑。
客列古台的招魂词刚一念完,原来纹丝不动的灵车忽然又启动了。送灵车的队伍缓缓向蒙古北部走去。
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是严格保密的。不让这一消息在尚未臣服或刚刚表示臣服的人们中传播,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蒙古人尚未采取适当的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为了不走漏风声,送灵车的队伍沿路遇人则尽杀之。那些偶然碰到送灵车队伍的人都被或多或少当成可疑的人而遭到了不幸。同时,这也是阿尔泰山地区的古老风俗:为死者寻找其在阴间的奴仆。所以,送灵车的人除了杀掉所碰到的人以外,同时还杀掉了这些人的牛马等牲畜。当时,送灵车的人一边杀一边说:
“到阴间侍候我的君主去吧!”
等到灵车被送到位于克鲁伦河上游的皇家大营时,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遗体被陆续轮流放在各斡儿朵。翰儿朵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宫帐或行宫,也是其主要妻室所居之宫。诸亲王、公主和将领得到拖雷发出的讣告后,即从这个庞大帝国之各地前来奔丧,哭泣着向遗体告别。远道者走了三个月才赶到。
三、下葬
全体蒙古人都来到这位为他们建立“世界帝国”的人物的灵柩前排队哀悼。接着,下葬仪式开始。墓地在不儿罕合勒敦群山的一个山坡上。这个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选择的。不儿罕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圣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轻遭难之时,不儿罕合勒敦山曾救过他的性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护了他。后来,每当他要作出重大决定时,在他一生的各个转折关头,在他要进行大规模战争之际,他都要登上不儿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长生天的护佑,因为据说长生天就在不儿罕合勒敦峰顶。不儿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拉河从不儿罕合勒敦山奔腾而下,灌溉着蒙古部祖传的牧场。据说当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儿罕合勒敦山打猎,在一棵大树下休息,默思多时,起身时说:将来死后,司葬于此。
成吉思汗死后,其诸子遵其遗命葬他于此地。葬仪结束后,这里成了禁地。人们让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为的是荫蔽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何树下。至今这里没有任何标记表明墓之确切地点。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从此就长眠在这床由雪松、冷杉和落叶松大树林组成的大被下了。北面,是无边无际的茂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8个月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面,是向远方伸展的广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时节,草原上繁花点缀,蝴蝶乱飞。该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后变成了黄沙滚滚的浩瀚的戈壁滩。在蒙古,有时人们会看到,一只黑羽金眼雄鹰——蒙古的天之骄子在天空振翅翱翔,迅速地飞越地面上的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这是成吉思汗一生经历的形象体现。他一生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从森林环绕的贝加尔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从咸海周围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国的华北大平原,到处都有他战马驰骋留下的足迹。
其他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子孙)最后也长眠在不儿罕合勒敦山,但他们的酣梦常常受到络绎不绝的来访者的打搅。这些来访者在他们的墓地上,没完没了地打听着他们命运的秘密。而他,却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入其林,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确切的墓葬点。他出生于蒙占土地上,又回到了这片土地的怀抱。这片土地保护着他,藏匿着他,他永远地同这片土地融成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