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骑王者——成吉思汗
17890100000021

第21章 三征西夏(1)

一、战前准备

成吉思汗南征西夏的战争,早在北伐森林部落之前就开始了。

西夏本来是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曾经拥有雄厚的实力,联辽附金,长期与北宋对峙。

党项族最初受吐蕃族压迫,由四川西北逐渐往北迁徙,日子很不好过,后来依附唐朝,才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其首领亦改姓李。

唐初,党项族的首领拓跋赤辞率全族人归附大唐,被唐太宗赐姓李氏,定居在今甘肃、宁夏、陕西交界的庆阳、横山、静边一带,他们的人丁开始兴旺起来。

唐末,该族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出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立下战功,因而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也赐李姓,统领银(今陕西榆林南)、夏(今横山西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西)四州,后扩为五州。党项族的地盘开始扩大。

北宋初年,党项族的新首领李彝兴归附北宋,被加封太尉。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党项族的首领李继捧献地朝宋,被封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师。但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对献地,兴兵抵制北宋接管西北五州,从此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宋夏战争,双方各有胜负,长期对峙。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西夏最强盛时,辖22个州,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辖境内居民有党项族、汉族、藏族、回鹘族等民族,耕牧立国。

李元昊称帝后,即确立各项军事制度,逐渐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其兵力编成大致如下:

中央侍卫军辖帐前侍卫亲军5000人、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京师卫戍部队2.5万人。卫戍部队装备精良,军内编有炮手队,装备轻型抛石机——旋风炮,抛射石弹击敌,此外还配有7万名副兵为其承担杂役。

地方军有五十多万人,分左、右厢,十二监军司,分驻全国各地,其中有5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

擒生军10万,选自全国五十多万兵员中,为军中精锐,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其任务是攻击敌军,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

西夏军队曾经像蒙古骑兵一样英勇善战,多次击败北宋军队,攻城掠地,给北宋造成很大的军事压力。

西夏帝王将相还特别善于利用宋辽、宋金的矛盾,既对双方称臣,又时而联此击彼或联彼击此,从中获利,长期割据西北。

当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时,西夏政权逐渐腐败无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激烈,国力和军力逐渐下降。

1205年夏天,成吉思汗在击败太阳汗的军队后审问战俘时获悉,王罕已死,但其子桑昆带着少数亲信南逃,估计已进入西夏北境。

成吉思汗知道,桑昆已是自己的死对头,是个在逃的顽敌。他心里很清楚,克烈部大军偷袭他的老营,后来几乎在合兰真之战中吃掉自己,其中桑昆是主谋。

征服乃蛮部后,成吉思汗派兵北上追击脱脱、屈出律、不亦鲁黑汗一伙,同时派兵南下追捕桑昆一伙。

他考虑到部队将进入西夏北部地区搜捕桑昆,有可能遭到西夏抵制,因此准备抽调1万人,组成特遣队,以防西夏军队不仅不配合,反而攻击蒙古军追击部队。如果追击部队人数太少,就有可能被西夏人吃掉。

他特意让木华黎和博尔术带兵南下,临行前嘱咐他们各领5000人,平行追击,互相策应,对西夏人先礼后兵;争取抓到桑昆,最好将其活捉,实在不行,可就地将其处死。

当时,桑昆一伙见王罕被杀,匆匆忙忙越过乃蛮部的南部边境,逃到西夏的亦集乃路(又作亦失黑·巴剌合孙、亦即纳城,在今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南)。

他们并没有受到西夏人的欢迎,失去了生活来源,只得以打猎和偷窃为生,极为狼狈。

此时,桑昆的马官决心离开他,带着妻子逃回乃蛮境,投奔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痛恨背叛主人的奴仆,下令杀了桑昆的马官,赶快派人南下,通知正在途中的木华黎、博尔术,加速向亦集乃路一带进军,赶在桑昆逃跑之前抓住他。

木华黎、博尔术获悉桑昆所在的确切位置,心中有数,督促部下快马加鞭,向亦集乃路推进。

蒙古骑兵到达西夏边境城堡力吉里寨,试图从此借道通过,前往捉拿桑昆一伙。

木华黎、博尔术派了几名军官与西夏西塞指挥官交涉,但是,西夏要塞指挥官拒绝了他们过境的要求。

木华黎、博尔术按照成吉思汗事先的命令,先礼后兵。他们为了防止桑昆事先闻风而逃,当即下令对西夏的力吉里寨发起攻击。

该寨守军不多,很快就被攻破。蒙古军骑兵破坏了此寨的城墙,俘虏了西夏守军,快速通过力吉里寨,继续往南追击。

当木华黎和博尔术的部队到达经落思城时,先头侦察部队打听到桑昆一伙已被逐出西夏境,他们已经逃入波黎吐蕃部。

木华黎和博尔术觉得上万人追捕一伙已成惊弓之鸟的逃敌,一时很难将其抓获,更何况桑昆已远逃至吐蕃境,可是也不愿意让大军无功而返。他们决定攻陷西夏经落思城,洗劫一番后再撤军北还。

二、一攻西夏

西夏军队的主力部署在对北宋和辽、金的前线及京师周围,而在西北驻军不多,且疏于戒备,防守薄弱。他们在西北部边境尚未遇到过强劲的对手。

蒙军骑兵很快就攻破了经落思城,将该城洗劫一空,然后以该城为据点,四处攻掠附近诸地。不久,木华黎和博尔术指挥蒙古军,带着大批西夏人和无数骆驼、羊、马返回漠北。

上万名蒙古骑兵入侵西北边境,掳走大批人口和牲畜,使西夏上层受到很大的震动。西夏统治集团开始了解到,在漠北草原上崛起了一支以铁木真为首的强大军队,他们已经战胜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部落,统一了漠北。

当蒙军首次入侵时,夏桓宗李纯佑在位。他得到边关警报后,即部署军队,准备迎战。但尚未接战,蒙军已大掠而还。李纯佑松了一口气,庆幸蒙古人未长驱直入,便将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1206年正月,镇夷郡王李安全与罗太后串通一气,废掉桓宗,自立为帝,并接受金章宗册封,是为夏襄宗。夏襄宗正像他的前任依附金朝对付北宋一样,准备联合金朝,共同对付漠北的蒙古人。他开始调兵遣将,加强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成吉思汗对木华黎和博尔术未能抓到桑昆一伙感到失望,不过对他们在西夏境内的意外收获感到很满意。他夸奖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战略侦察任务:西夏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弱,但西夏的城垒坚固,地域富饶。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曾与木华黎、博尔术等将领讨论蒙古军队未来的征战任务。他们不仅想到了征讨北方森林部落,继续追歼逃敌,而且设想把西夏作为南征的首选目标。他们从1205年的初征中发现,西夏军似乎不堪一击,进攻西夏,胜利的把握比较大。同时,他们觉得西夏较富,人口、牲畜很多,而且亦耕亦牧,筑城定居,城镇繁华,可以从西夏掳获战利品,壮大自己的势力。

成吉思汗开始派出侦察员,深入西夏境内,刺探西夏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

当侦察员回来报告说西夏新皇帝李安全准备联金抗蒙时,成吉思汗与诸、诸将、诸万户长和千户长商议,决定一面与金保持和好,一面集中兵力进攻西夏。

三、再攻西夏

1207年秋天,秋高马肥之际,成吉思汗在禾赤招降了北方森林各部后,亲率5万大军,第二次南征西夏。

蒙古军50万铁骑离开漠北草原南下,穿过荒凉而又平坦的戈壁滩,卷起漫天尘土,向西夏北部边境的绿洲和城镇扑去。

成吉思汗派兵包围了西夏的兀剌海城(又称斡罗孩城,在今内蒙伊克昭盟境,一说今阿拉善右旗境)。该城位于河套以北的狼山山隘北口附近,为两夏北疆重镇,守军有一万多人,城墙高大,易守难攻。

长期在草原上和河谷、山沟里驰骋的蒙古骑兵,面对高大的城墙,只得由骑兵变步兵,试图登城攻敌。

好在蒙军有了1205年初攻西夏的要塞和城垒的经验教训,他们事先准备了云梯、木驴和钁子、铁镐等工具,以便攀登城墙,或破坏城墙以打开缺口。

西夏守军居高临下,用弓、弩射箭,杀伤不少企图靠近城墙的蒙军士兵。箭如雨下,蒙军士兵难以靠近。

坚固的城垒使善于骑马冲锋的蒙军骑兵一时一筹莫展。

成吉思汗重新部署兵力,以主力部队围城,就地坚守,组织突击队逼近城墙,尝试攻城和登城,同时派出多路人马,洗劫兀刺海城附近的乡村和牧民营地,并警戒西夏军队从内地增援。

蒙军切断了兀剌海城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围攻数月之久,最后在木棚掩护下靠近城墙,用子把城墙挖开一个大缺口,实施火攻,烧毁城门,全军突人,占领该城。

西夏守军大部被歼,少数逃回首府中兴城。李安全闻报,令右厢军二十余万人分六路北上驰援。

成吉思汗听到西夏军有二十多万人向兀刺海方向分进合击,便下令洗劫西夏北部乡村城镇,带着无数战利品,放弃兀刺海城,顺着原路撤回斡难河畔的营地。

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再次掳获大量百姓和物资,进一步了解了西夏军队的作战实力。相比之下,西夏比金国小,军力较弱。他决定无论如何,应该先征服西夏,防止西夏与金国联合北犯。

四、三攻西夏

1209年秋天,成吉思汗经过一年多的砺兵秣马,再次亲率10万蒙古骑兵的精锐部队,对西夏发动第三次进攻。

成吉思汗仍取捷径,沿着1207年秋的进攻路线,由北向南,直取西夏北部重镇兀剌海城。

夏襄宗李安全上次派出二十多万军队,试图反击蒙古骑兵,但是尚未接敌,敌已先撤。他下令加固兀刺海城的城防工事,并增加驻军,防止蒙古骑兵再犯。他还命令边防部队加强警戒,及时通报敌情,以利从京师派兵增援。

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犯的警报很快传到中兴府,夏襄宗派太子李承祯为统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帅,率领5万精锐的擒生军,北上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