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洛勉设计的“质子号”系列的运载能力远逊于美国“阿波罗”计划中使用的土星5号火箭,但自它问世以来,一直是苏联在发射大型航天器时的主要运载工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质子号火箭投入国际市场,十分受客户青睐。到2007年为止,“质子号”已经执行了40多次商业发射任务。
巾帼英雄首上太空
随着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的升空,人们朝着梦想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迄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有的甚至将足迹印上了另一个星球——月球。然而,由于宇宙飞行对体力、智力的严格要求,以及飞行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宇航员”的荣誉只能属于男性。打破男人对宇航员的垄断的是苏联巾帼英雄——捷列什科娃,她是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宇航员。
捷列什科娃出生在远离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城,她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她的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小捷列什科娃白天在一家纺织厂干活,晚上则去夜校学习,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捷列什科娃很喜欢运动,擅长滑雪和游泳,并且多次横渡过伏尔加河,还参加了航空俱乐部的跳伞活动。
1961年,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如同所有的苏联姑娘那样,将加加林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她和航空俱乐部的女友们一起联名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强调男女平等,并呼吁派一位女子登上太空。令她惊喜的是,没过几天,所有在信上署名的姑娘都被邀请去莫斯科。在莫斯科,集合了许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姑娘,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成为太空第一位女宇航员。考核是严格的,经过了三个月的各种类型的试验,有医学、体育、还有特殊使命方面的,经过层层筛选,幸运女神最终降临在了捷列什科娃的身上。
1962年2月16日,捷列什科娃成为被选中的进行太空飞行训练的5名女宇航员之一。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捷列什科娃的心里顿时无比兴奋充满了且征服太空的信心。从被选中到第一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中间历时两年,在这段时间内,捷列什科娃接受了种种宇航员所必需的严酷的训练。
世界第一个女宇航员是在飞行前两周才决定的,要在捷列什科娃和索洛维约娃中做选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阶级立场”是重要的标准之一,捷列什科娃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索洛维约娃则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于是,最终选择了捷列什科娃。
1963年6月16日,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捷列什科娃的原定飞行时间为一天,由于她感觉身体状况很好,于是向地面指挥中心提出延长在太空停留时间的请求,地面指挥部于是允许她多飞了2天。她测试了飞船的控制系统,拍摄了地球、月球和一些恒星的照片。通过无线电与“东方5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拜可夫斯基通了话。“东方5号”比她早2天进入轨道。捷列什科娃绕地球运行48圈后,于6月19日返回。这一次,捷列什科娃一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49秒,绕地48圈。当她随着降落伞飘然而落时,成千上万等候在地面上的人向她涌来,祝贺她勇敢地完成了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
“第一位女宇航员”的称号,不仅使捷列什科娃在当时的苏联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她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1966年,她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从此开始投身于社会活动。
女性宇航员的选拔是严格而苛刻的,参选女性要接受各种比男性宇航员更为艰苦的项目考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入宇宙的女性,捷列什科娃被誉为“民族英雄”、“世纪女性”。至今,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已达40余人,她们为航天事业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
宇航英雄波利亚科夫
人在太空究竟能停留多长时间?这是科学家在航天技术发展中着力探索和试验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航天专家看来,未来的火星载人飞行所需时间将不少于440天,在如此长时间的星际飞行过程中保证宇航员的健康极为重要。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少校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第2个是他的同胞季托夫少校,他于1961年乘“东方2号”“宇宙飞船”飞行了一天多——25小时18分钟。1965年12月4日,美国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和洛弗尔突破了10天大关,他们二人在轨道上待了13天18小时35分31秒。1971年6月,苏联宇航员多布罗沃斯基和帕查耶夫又夺回了纪录;他们乘联盟11号飞船飞上礼炮号空间站,并随其飞行了23天18小时21分43秒。后来,宇宙飞行时间纪录在苏联人的“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人及其空间站“天空试验室”之间易手。
1987年12月21日,由季托夫、马纳罗夫和列夫钦科组成的三人乘员组,乘坐“联盟TM—4号”飞船升空,两天后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他们与早在站上工作的宇航员罗曼年科、亚历山德罗夫会合,共同进行了为期7天的联合研究工作。12月29日,列夫钦科随罗曼年科、亚历山德罗夫返回地面,“和平号”空间站上留下季托夫和马纳罗夫继续在太空飞行。季托夫和马纳罗夫在一年的太空飞行中,先后有进步34号—39号6艘货运飞船飞抵和平号空间站并与之对接,给他们运去了食品、饮用水、仪器、设备、燃料和邮件。同时,他们还接待了3艘飞船9名宇航员到站上进行短期科学考察,开展联合科学实验活动。
1988年8月29日,波利亚科夫作为医生与其他4名宇航员乘坐联盟TM—6号飞船发射上天,两天后该飞船与和平号轨道站对接。5名宇航员联合进行了20多项实验,包括观察棉花、亚麻种子在太空的生长情况,观测太空中植物和土壤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宇航员在失重状态的生理心理反应等。为期7天的访问考察结束后,其他宇航员返回,而波利亚科夫则继续留在轨道站上参加季托夫和马纳罗夫的科学实验工作。这一次,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239天,而季托夫和马纳罗夫两名宇航员则创下了在空间站上工作、生活366个昼夜的纪录。这个纪录一直到了1995年才被打破,而完成这次太空长期飞行壮举的正是曾多次负责“联盟”号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上载人飞行的医疗保障工作的波利亚科夫医生。
1994年1月8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联盟”TM—18“宇宙飞船”把指令长阿法纳西耶夫上校、随船工程师乌萨切夫和波利亚科夫送往和平号空间站,开始了第15次太空考察。按照计划,在这次飞行中,波利亚科夫将进行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宇宙飞行,要在空间轨道上连续工作400天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波利亚科夫当时是生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宇航指挥中心负责医疗的副主任。这次飞行,他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长时间失重对人体带来的影响,检验国产宇航员防护系统的效能。
“和平”号空间站经常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控制系统的仪器失灵。此时,空间站内的生存保障能力降低,宇航员生命受到威胁,需要尽快修复。然而,修复有时要持续一天、二天甚至更多。这是对宇航员精神和意志的考验。每逢这种时候,宇航员们总是把目光投向波利亚科夫,因为他在太空飞行中资历最老,最有经验。在关键时刻,波利亚科夫总能发挥出临危不乱、镇定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
在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14个月里,波里亚科夫完成了950项医学实验,他的结论是:“人的能力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人完全能够在宇宙中停留很长时间,并且保持身体健康、具备工作能力。”波利亚科夫为完成神经生理学和代谢研究,首次动用了一整套站上医学装置。通过一系列实验获得了有关人的淋巴细胞活性、神经心理活动变化以及人体生物节律等方面的新资料。
1995年3月22日,波利亚科夫结束了在“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顺利返回地面。这一次,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工作了437天17小时58分17秒。也就是说,他在太空“居住”了一年多——14个半月,共绕地球飞行了7000多周,航程达2亿9000万公里,创下了人类历史上宇宙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除此之外,波利亚科夫结束太空飞行以后的身体状况之好,令人吃惊。他并不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是年过52岁的人了,可着陆后他竟奇迹般地从舱内自行出来,然后才坐下,回收小组工作人员忙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又给他披上一条暖和的毛毯。第二天,人们惊异地发现波利亚科夫在莫斯科附近宇航员训练基地的一个湖边散步。在此之前,为了实现这一切,科学家和宇航员们花费了33年的时间。
1995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节”这一天,叶利钦总统授予波利亚科夫“俄联邦英雄”荣誉称号。
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宇航员的身体虽然不像运动员那样在某个领域能达到体能极限,但是在航天器极度失重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均衡体质却是最出类拔萃的。波利亚科夫能取得如此的佳绩也要归功于科学而严格的宇航员训练。
克里卡廖夫的纪录
2005年4月15日,俄罗斯发射联盟TMA—6号飞船,载俄、美、意三国各一名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其中俄罗斯宇航员克里卡廖夫担任指令长,他和美国宇航员菲利普斯组成的第11宇航组,接替第10宇航组在国际空间站上做一次长期飞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克里卡廖夫的这次飞行,创造了在太空累积停留近800天的最高纪录。
克里卡廖夫1958年8月27日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1981年毕业于列宁格勒机械学院,1985年进入宇航员队伍。他共参加过6次太空飞行。
1988年11月26日,克里卡廖夫和指令长沃尔科夫、法国宇航员克雷蒂安组成第4基本乘员组乘“联盟TM—7号”飞船升空,28日即进入和平号空间站,同在站上的3名宇航员会合,共同开展空间科学考察活动。他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历时152天。
1991年5月18日,克里卡廖夫与指令长阿尔采巴斯基、英国女宇航员沙曼组成第9基本乘员组,乘“联盟TM—12号”飞船参加第二次太空飞行。他们到达和平号空间站,同已在站上工作近半年的宇航员阿法纳西耶夫和马纳罗夫会合,一起进行了6天的考察活动,然后在站上只留下克里卡廖夫和阿尔采巴斯基两人继续飞行,原定他们8月30日返回地面,但由于苏联解体而不得不推迟返航日期。10月15日,克里卡廖夫和沃尔科夫驾驶联盟TM—13号飞船从和平号空间站的过渡舱脱离,然后对接到量子1号天体物理实验舱上,以便保证进步号自动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品到空间站上来。可是由于经济困难、资金短缺,计划中的换人飞船推迟升空,使克里卡廖夫滞留太空超过半年,直到1992年3月25日有了接替工作的宇航员,克里卡廖夫才乘联盟TM—13号飞船返回地面,这次在太空历时了284天。
1994年2月3日,克里卡廖夫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成为第一个参加美国航天飞机飞行的俄罗斯宇航员。他与5名美国宇航员乘坐发现号飞临太平洋上空时,与同时飞行在加勒比海上空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无线电通话成功。这次飞行于2月11日返回地面,他为俄、美载人太空飞行合作的新时代开辟了道路。
1998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把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团结号”节点舱运往太空,在轨道上与早它半个月送上太空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俄罗斯曙光号多功能舱对接,克里卡廖夫和5名美国宇航员参加了这次两舱组装的太空飞行。当“奋进号”和两舱连接后,克里卡廖夫和飞行指令长卡巴纳两人在打开并穿过三道舱门之后,首先进入团结号舱。这三道舱门是航天飞机通向“团结号”舱的必经之路,宇航员得慢慢穿过舱门。由于团结号舱内一片漆黑,他们进去时携带着照明器,首要任务就是打开里面的电灯。地面上的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他们进舱时的情况。克里卡廖夫和其他5名宇航员还分别架设了从航天飞机通向“团结号”舱的空气输送管道,连接舱内的输送系统,然后又进入俄罗斯的“曙光号”舱。克里卡廖夫为“曙光号”舱检查并更换了一个出了故障的电池,为2000年进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长住居民创造好条件。克里卡廖夫等6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停留了一昼夜,然后回到奋进号航天飞机。12月15日返回地面,历时12天。
2000年10月31日,克里卡廖夫有幸成为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上第一任居民。他和俄罗斯宇航员吉德津科、美国宇航员谢泼德组成第一宇航组,乘“联盟TM—31号”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主要任务就是使空间站转入有人工作状态。现仅有三个舱段的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内只有两个床位,曙光号货舱堆满了各种物资,仅留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条件还不够好。另外空调系统几乎被空气中滤出的水分浸湿,俄罗斯和美国制造的计算机线路不相匹配。这些问题都在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到达后被一一解决了。克里卡廖夫等3人在国际空间站上接待了三批航天飞机宇航员的来访。第一次是11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5名宇航员升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和安装了巨型太阳能电池板;第二次是2001年2月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载5名宇航员起飞来到国际空间站,运来国际空间站的第4个组件——“命运号”实验舱,并把它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起来;第三次是2001年3月8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意大利制造的莱奥纳尔多号太空舱,机上7名宇航员中有3人是来轮换接替克里卡廖夫、吉德津科和谢泼德的,他们将成为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二批长住居民。3月20日,克里卡廖夫等7人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踏上返回地球的行程。他们这次太空飞行超过原计划21天,居留了1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