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17875200000061

第61章 美洲建筑文化(5)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价格骤然跌落,一天损失了40亿美元,从此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建筑学也像许多其他的职业一样,因为经济的衰弱而受到影响。为了使陷入经济危机困扰的中产阶级得到精神慰藉,赖特推出了一种称为“美国风”的住宅新体系。

有机建筑是赖特反复宣扬的建筑观念,“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这种住宅只用砖、木、纸、水泥、玻璃五种材料,而且还尽量使用工厂成品,所以常常户主们自己都可以动手建造,因此比较经济。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材,触摸它和欣赏它。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的纹理,尤其是在锯开和刨光后,这种木纹会带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所以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就应注意表现这种天生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他还反对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张要表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加工工艺,包括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榫卯接点等等,这些都会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确的展现。赖特不仅注重材料的自然本色,他还特别注重对外部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或者反过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才强调材料的本色。

有些美国风的房子蓄意将他们的背面转向街道,而对着后面的花园开放。花园几乎伸入到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浑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在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则进入了居室。所有的屋顶都是平直的,外墙的木材纹理也是水平方向的,水平线条在感觉上压低了住宅的高度,使它与基地更加贴近。

接近自然、模拟自然、忠于自然材料、适应自然气候这四方面正是赖特对外部自然的认识在建筑创作中的充分体现。

美国风住宅大多数具简洁的形体,直线方角,内部空间流动而功能分区很明确,坚持了草原住宅所反映的讲究与环境的的配合和表达材料性能的特点,这样就既具有美国文化的精神,又是一种现代的住宅。

典型的美国风住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起居空间包括一个以壁炉为中心的起居室,一个作为餐厅的凹室,和一个对起居室开放的厨房。私人空间可能包括一个书房,客房,或附带工作室的卧房。通常这些空间都沿着一条单一的走廊规律的排成一行。一般都把主卧室安排在走廊的尽端。

这两个部分又以起居空间为主,私人空间为次,而主空间开敞且水平伸展的平面因加上了传统住宅的中心壁炉而得到稳定性。壁炉不仅仅是主空间的中心,也是整个住宅平面的中心。平面从这里延伸向门廊和外部平台,强调出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的延伸,打破了旧住宅的封闭感,增强了空间连续性。

住宅的入口一般都被设置在起居空间和私人空间这两大部分的连接处。赖特的建筑都有精心设计的序列空间。他的房子的入口总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元素。从前门到起居室往往是迂回而入的,当人从较狭小的入口空间进入开阔的起居室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有时会有书架从入口处墙面一直延伸到起居室,引导视线。而给私人空间单设一个入口又是赖特的另一手法,借此,主人能在客人面前保持更多的隐私。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空间一般都要从操作间的前面经过,这样女主人就能方便的掌握家庭成员的动向。

美国风住宅造价经济、简洁实用、施工迅速简便还有一种现代的自然美。以上因素看似简单,但赖特正是紧紧的抓住了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无穷的变化,使他的建筑不但保持着美国文化的传统,又富有时代感。而且,它还可以根据户主、环境、气候、材料而灵活应变,适应美国中小城镇小康之家的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罗伯茨住宅是赖特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建筑平面是草原式住宅惯用的十字形,大火炉在它的中央。室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层高,起居室的净空是2层的高度,顶棚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而灵活处理,在顶棚之下,设有一圈回廊式的陈列墙,可以布置瓶花、盆景、或其他装饰晶,以丰富室内空间的艺术处理。外形上互相穿插的水平屋檐,以及深深的阴影落在门窗与粉墙上,衬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图景。建筑物的周围有花台和树木,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罗比住宅是赖特在草原式住宅的基础上设计的城市型住宅中的一例,在某种程度上与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构思较为默契。它的平面根据地形布置成长方形,特点是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它的造型对后来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当时在芝加哥城郊颇受欢迎,但并没有引起美国的普遍重视。然而它的名声却传至欧洲,引起了德国、荷兰对赖特作品的极大兴趣。

草原式住宅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要与对建筑艺术猎奇的结果。赖特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下,走上体形组合的道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第三节)美国建筑类型与典范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主要民族的后裔都有,带来了各样建筑风格,其中尤其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适应各种新功能的住宅形式纷纷出现,各种绚丽多姿的住宅建筑风格应运而生。因此美国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国际化倾向。美国的建筑,尤其是住宅,是集当今世界住宅建筑精华之大成后又融合了美国人自由、活泼、善于创新等等一些人文元素,使得美国的住宅成为国际上最先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除住宅建筑外,还有地标建筑、纪念性建筑、高层建筑、商业建筑等值得鉴赏。

1.地标建筑

人们一见到天安门就知道是北京,提起艾菲尔铁塔就会想起巴黎,而谈及克里姆林宫就知道那是指莫斯科,看到金字塔马上就联想到了开罗。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沉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外界标志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是构成城市信息识别系统的主要元素。

1865年,拿破仑三世即位后,法国一批学者希望能够结束君主制,建立起新的法兰西共和国。出于对大西洋彼岸的合众国的赞许,也为了增进法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相互间的感情,他们决定筹资设计并建造一座雕像,作为庆祝美国建国100周年的礼物。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巴特尔迪设计。

维雷勃杜克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自由女神像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他的一段亲身经历。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枪声响过,姑娘倒在血泊中。维雷勃杜克目睹了这一令他震撼的场景,从此那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9年,维雷勃杜克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中间经历了普法战争,前后历时10年,到1884年竣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远洋运输的方便,法国著名工程师和建筑师、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居斯塔夫.埃菲尔制作了一个由中心支架支撑的精巧的铁框架,把仅2.4毫米厚的塑像外层按照化整为零、分块铸造安装的方法附着在架上。

自由女神像遵循古典的学院派创作法则,女神的脸反映了作者母亲严峻的面庞,而体态则融入了作者妻子的身姿。自由女神像由金属铸造,重200多吨,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雕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女神像腰宽10.6米,嘴宽91厘米,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高擎火炬的右臂长12.8米,每只眼睛就宽1.2米,双目间距达3米,鼻子长1.4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由于自由女神像过于庞大,神像的建造是将整体分解为一个个部件然后逐个建造的。如左手臂部建造时,维雷勃杜克指导工匠们先用木条做好左手握着独立宣言的形状,再用约3/32英寸厚的铜片钉成一体。

虽然自由女神像由金属铜铸造,但自由女神像看起来却是绿色的。因为铜暴露在空气之中,表层受到侵蚀后会产生化学效应,这个自然的保护过程,就称为“氯锈”。

女神像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右脚跟抬起呈行进状。她两眼凝视远方,双唇肃穆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上放射着象征世界七大洲的7道尖芒。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拉扎勒斯十四行诗《新巨人》的诗句:“将你疲倦的,可怜的,蜷缩着的,渴望自由呼吸的民众,将你海岸上被抛弃的不幸的入,交给我吧。将那些无家可归的,被暴风雨吹打得东摇西晃的人,送给我吧。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由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莫里斯·亨特设计,美国人开始了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基座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高约27米,总重27000吨,是当时最大的单体混凝土浇筑物。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到一处。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了万人参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礼。

1886年,维雷勃杜克在女神像头部铜皮外膜周围设计了些孔洞,安装了灯光。到了1892年又做了些更换。1916年,雕塑家戈特松·博格伦重新装置了发光设施,他将铜火炬的窗格放大并装以成百块玻璃,内部装上了强光电灯以后,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上的光芒在相当远的海上都可以看见。同年,威尔逊总统为安装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每当夜幕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亮光的明珠,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

1942年美国政府作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建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人们居住,主要是用于凭吊、瞻仰、纪念的目的。纪念建筑为纪念有功绩的或显赫的人或重大事件以及在有历史或自然特征的地方营造的建筑或建筑艺术品。这类建筑多具有思想性、永久性和艺术性。

林肯纪念堂是为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造的,是一座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纪念堂,坐落在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外廊四周共有36根石柱,象征着林肯在世时的36个州;纪念堂顶部护墙上的48朵花饰代表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外廊柱的护栏上分别刻着48个州的名字。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整个纪念堂的精华部分是位于主厅中央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整座林肯坐像,由28块大理石组合雕塑而成。雕像栩栩如生,表情锐敏而谦逊,眼神忧郁,若有所思。在灯光的照射下,整个雕像更显得凝重庄严。坐像的左侧墙壁上,镌刻着林肯连任总统时的演说辞;右侧的墙壁上,则刻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讲辞。周围还装饰着有关解放黑奴、南北统一,以及象征正义与不朽、博爱与慈善的壁画。此外,堂内还陈列着一些有关林肯总统的展品。

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一生追求自由民主,被美国人尊称为“解放之父”。他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简直就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林肯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做农活。长大后,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上任不久,南部奴隶主挑起了南北战争。1862年林肯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1864年,北方战胜了南方,奴隶制废除,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没落的南方奴隶主贵族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当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时,一个同情南方奴隶主贵族的演员刺杀了林肯。第二天,因抢救无效,这位杰出的美国总统去世。

1867年,林肯遇刺两年后,北方各州提议为林肯建造一座纪念性的建筑物。但建在哪儿,如何设计,要多大规模,人们争论不休,使得这一设想一拖再拖。1911年,一位名叫亨利·培根的大学生提出在与国会大厦遥相对应的地方建筑纪念堂。他的提议和建筑方案得到了林肯纪念委员会的同意,国会也批准了培根的建筑方案。1922年,在培根的不懈的努力下,这座圣洁的纪念堂落成了。

每年的4月16日是美国传统的复活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络绎不绝地来到林肯纪念堂,瞻仰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

3.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