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精彩故事:爱因斯坦的问题
在中学里,孤独的爱因斯坦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他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16岁时,爱因斯坦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的速度传播的电磁波,他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并向舅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种事可能发生吗?”舅舅用既赞许又诧异的目光看了他许久,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爱因斯坦广泛关注物理学界的前沿动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在许多问题上深入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爱因斯坦提出了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用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的问题:以太绝对参照系是必要的吗?电磁场一定要有荷载物吗?
1905年9月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这篇论文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学问题的结果,他以同时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构建了崭新的物理学大厦。
父母指导:提出问题,是发展的第一步
孩子,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善于提出问题吗?你是否懂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呢?
孩子,只要你稍微用心,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具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迷信于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而是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反而让老师对他们刮目相看。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孩子,我给你讲一个中学生的故事吧,这个中学生名字叫秦立。
秦立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一般,他学习总是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时脑子老开小差,看书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既便他一直在“用功”,也不见成绩好转。有一天,他看书的时候,书中的一段话改变了秦立的学习和生活,这段话来自于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自传,在这段自传中,卢梭写到他不是一个生来就适于研究的人,而且用功时间稍长一点就感到疲倦,甚至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在他读一位作家的著作的时候,刚读几页,精神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茫状态。即使再坚持下去,也是白费。可是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好的方法,那就是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地提问题,也能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思考下去。这样,让他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
秦立也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感觉到提出问题的确非常重要,只要能够提出问题,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人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于是秦立从此也开始变得爱思考了,随着思考的深入,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后来,同学们甚至给秦立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十万个为什么”。
不仅提出那么多问题,秦立还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有时候他会问同学,也时候会鼓足勇气问老师。他发现讨论学习上有意义的问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会热心地帮助他解决。
秦立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秦立对同学们说,这些都是从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开始改变的。是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钻头”,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作为一个中学生,就很难去深入思考,以至于使知识停留于表面的理解。
孩子,这个例子应该能够给你很大的启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不断提出问题,而且通过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孩子,我希望你也能够重视这样的一种方法,在学习中、生活中多去提问题,多去解决问题,让自己更快地成长,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不要惧怕别人会嘲笑你。当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当大家一起帮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双赢”。
第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提出问题不是在课堂上开小差,而是要提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第三,先自己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先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去问别人。
第46章 忠告45: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精彩故事:伽利略的实验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千百年来,由于人们过分迷信权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他的学说从未受到任何怀疑,他凭借直觉和观感曾经作出过这样的结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所有的信奉权威的人都认为有些事情理所当然是对的,仅仅因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说的。但是,年轻的伽利略却对此经典理论提出了怀疑,通过反复的实验,他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可是没有人信服他,于是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做一次实验,让人们亲自看看。
1590年的一天早晨,比萨斜塔周围站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多好热闹的市民,都来观看伽利略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的顶层,人们正在疑惑,只见他将身子探出窗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大声地对人群说:“铁球要落下了,请大家看清楚。”接着,众目睽睽之下,伽利略同时松开了两只手,把两只铁球同时从塔上抛下,让它们自然下落。几秒钟后,只听见“咣当”一声,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在了地上。人们看到后全体哗然,惊异地窃窃私语:“难道这是真的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还有一些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伽利略重复做了一次实验,和上次的结果一样,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这项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权威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父母指导:老师是你的领路人,也是你要超越的人
孩子,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你还不能够理解它的意思,因为老师的学问那么渊博,你怎么可能超越呢?但是孩子,我要告诉你的一点是,老师同样可以超越,而且老师也一直期待你能超越他,希望你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记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储油罐”。孩子,如果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样的习惯,那么你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当然,这里不是说不尊重老师,要知道对老师的尊重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一生一世的,将来无论你走多远,有多大的成就,你应当永完铭记师恩。这里要说的道理是,老师也希望你能够有真才实学,老师也期望你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你才能给老师带来真正的安慰和骄傲。
我给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李茂志,李茂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每一门功课都非常出色。他有个好习惯,就是喜欢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提问题,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喜欢提问题的学生。
有一天,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推荐了一位同学的作文,并且作为范文给同学们朗读。这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充满深情,作文的题目是《给妹妹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妹妹,妈妈说你现在必须断奶,所以要把你送往奶奶家,听了这个消息以后,我内心就久久地不能平静,我不想让你走。回忆从前,我对你不够好,我做了很多不对的事情,我和你争吵,和你抢玩具,不懂得谦让和爱护,妹妹,我错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李茂志举手又要提问题,可是老师示意他先放下手,因为作文还没有读完,后来作文读完了,同学们也觉得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可是李茂志还是毫不犹豫地举起自己的手。
老师问:“李茂志,你觉得我这次选的范文写得怎么样?”
李茂志真诚地望着老师说:“老师,我觉得这个作文写得不好。”
老师很好奇,但没有生气,只是微笑着看着他说:“好的,我觉得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如果你觉得不好,那你要说出你的理由呀!”
李茂志在老师慈爱的目光下受到了鼓励,他鼓足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觉得如果作文中的“妹妹”是一个刚刚断奶的孩子,作者就不能够和他吵架,或者是抢玩具。因为那会儿的孩子就只是个婴儿。”
后来,老师思考了片刻,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他的思考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问题,而且很有道理,想到了我没有想到的,让我们一起给李茂志鼓个掌吧!”
孩子,听完这个事例,你应该明白了一些道理吧?是的,老师的知识比你丰富得多,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不唯书,不唯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质疑和独立思考,不全信书上的,也不全信老师讲的。
打个比方说,如果老师因为偶尔的疏忽,写下一个错别字,你看出来,应该有勇气告诉老师,当然这里要注意方式,我说的不是质问老师,而是心平气和地举手发言,最好是在课后给老师提出来,老师绝对不会怪你。总之,孩子,我希望你能在学习中做到以下的几点:
第一,在老师讲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努力开动自己的大脑,深入思考,比如说一道题,你可以试着用老师讲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解答,老师讲过的方法你也可以亲自实践或实验一下,以验证其正确与否。
第二,同样的,也不要迷信于书本,有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就要认真学习。可是有的思考题,可能答案不是唯一的,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多探索几种解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