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成买进看涨期权
所谓“合成买进看涨期权”,是指投资者在买进标的物的同时买进看跌期权。投资者在建立这种部位后,若市场价格上涨,他可放弃看跌期权,而在现货市场获取潜在的无限利润;反之,若市场价格下跌,他可执行看跌期权,而将损失控制在有限的水平。可见,在收益和风险方面,这一合成部位与单独买进看涨期权是等价的。
例如,某投资者以120的价格买进一份 NYSE指数期货合约。10天后,该期货的市场价格已上涨到135。如果该投资者于那时平仓,则他即可获利7500美元。然而,据他预测,在合约到期前,市场价格还将继续上涨。因此,他既想继续持有该合约,以期在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他又担心市场价格突然逆转而使他失去这一既得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该投资者将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种策略是以某一低于现行市场价格的价格(如134)作为设定价格下一张停损定单,一旦市场价格跌到该设定价格,经纪人就立即以当时的市场价格将此投资者的期货部位平仓;另一种策略是在继续持有期货部位的同时,以一定的期权费(如1.60,合800美元)买进一个虚值的看跌期权,其协定价格也略低于现行的市场价格(如134)。这样,如果期货市场价格继续攀升,则该投资者因持有期货多头部位而可继续获利;反之,如果期货市场价格下跌,并跌至远低于协定价格的水平,则该投资者可执行其持有的看跌期权,而以较高的协定价格卖出他所持有的期货合约。
由此可见,在保护既得利润并争取更大利润这方面,上述两种策略都可谓两全其美。然而,市场价格瞬息万变,暂时的上涨或暂时的下跌时常发生。如果投资者为保护既得利润而下了停损定单,则在市场价格暂时跌至设定价格时,投资者的期货部位即被平仓。这样,如果市场价格回升,则投资者因不再持有期货部位而失去了继续获利的机会。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者在持有期货的同时买进以该种期货为标的物的看跌期权,则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化,他均可在看跌期权的防护下继续持有期货部位。于是,若市场价格发生暂时的下跌,则投资者仍然持有期货部位,从而在市场价格回升时仍然有继续获利的机会。相反,即使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跌到远低于期权合约之协定价格的水平,投资者通过看跌期权的执行也仍然能保住期货部位的既得利润。所以,在上述两种策略中,后一种策略无疑比前一种策略更有吸引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行情看涨时,如果投资者买进期货并买进看跌期权,则在市场价格上涨时,其潜在的利润是无限的;而在市场价格下跌时,其潜在的损失却是有限的(即限于他买进看跌期权所支付的期权费)。很显然,这种盈亏特征与投资者买进看涨期权正好相同。所以,我们把买进期货与买进看跌期权的组合称为“合成买进看涨期权”。
(二)合成买进看跌期权
所谓“合成买进看跌期权”,是指投资者在卖出标的物的同时买进看涨期权。投资者之所以卖出标的物,是因为他预期标的物的市场价格将下跌。卖出标的物后,他可在市场价格下跌后以较低价格平仓,从而获利。而投资者之所以又买进看涨期权,是因为他担心在卖出标的物后,万一市场价格上涨,他将承受无限损失的风险。所以,投资者买进看涨期权的目的,是为他持有的标的物的空头部位实施套期保值。
例如,在某年7月,一投资者预期在未来两个月内长期利率将上升,因而他在期货市场卖出一份9月份到期的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成交价格为100。但与此同时,他又担心自己预期失误而受到损失,因此又买进一份9月份到期、协定价格为100的美国长期国债期货看涨期权,支付期权费118(以美元表示则为1281.25美元)。在建立这种合成部位后,如果长期利率上升,从而美国长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则投资者可放弃其持有的看涨期权,而以较低的市场价格买进9月份到期的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从而获取利润。相反,如果长期利率下跌,从而美国长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则投资者可执行其持有的看涨期权--以较低的协定价格买进9月份到期的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以对冲其原来持有的空头期货部位,并将损失控制在有限的水平,即控制在他买进看涨期权所支付的期权费的水平。
第六节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比较与选择
一、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比较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都是人们最常用的套期保值工具。但是,在套期保值的实践中,这两种工具的作用与效果却不尽相同。
我们知道,风险是由市场价格的不确定变动所引起的。所谓市场价格的不确定变动,是指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市场价格既可能发生对经济主体有利的变动,也可能发生对经济主体不利的变动。如果市场价格发生有利的变动,人们将获得意外收益;而如果市场价格发生不利的变动,则人们将遭受意外损失。因此,所谓风险较大,是指人们获得意外收益的可能性与遭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性都较大。这种风险,我们可称之为“对称性风险”。人们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就是通过金融期货交易来抵消这种对称性风险。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金融期货交易可避免因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造成的损失,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也必须放弃因价格发生有利变动而带来的利益。例如,某证券商买进面值为1000万美元的3个月期美国国库券。为防范利率上升,从而国库券价格下跌的风险,他可在买进现货国库券的同时卖出10份3个月期的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如此,若利率上升,则该证券商固然因作了这一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而可免受损失;但若利率下跌,则该证券商也将因此而失去他原本可以获得的那部分资本溢价的收益。
与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不同,人们利用金融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将对称性风险转化为不对称性风险。也就是说,在利用金融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时,若价格发生不利的变动,则套期保值者可通过执行期权而避免损失;反之,若价格发生有利的变动,则套期保值者又可通过放弃期权来保护利益。
因此,人们通过金融期权交易,既可避免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损失,又可在相当程度上保住价格的有利变动而带来的利益。
根据这样的分析,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利用金融期权,人们既可保值,又可获利,两全其美,则在套期保值中,金融期权岂不比金融期货更为有利吗?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首先,根据定义,人们通过金融期货或金融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保值,而不是为了获利。如从保值的角度来说,金融期货通常比金融期权更为有效,也更为便宜。这主要是因为,在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套期保值者虽要缴纳保证金,但在套期保值结束时,这一保证金是退还的。如果套期保值者所支付的保证金得不到如数的退还,则说明他在期货市场受到损失,但他在现货市场可得到利润。所以,无论市场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动,套期保值者总可以用一个市场的利润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损失,从而实现比较有效的保值。但是,金融期权的套期保值却并非总是有效。如前所述,金融期权的套期保值有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两种策略。在金融期权的多头套期保值中,套期保值者必须支付较为昂贵的期权费,以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这一期权费是不予退还的。因此,在很多场合,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期权的多头套期保值而避免的损失,将不足以抵补他们购买期权时所付出的期权费。特别是在价格变动对自己有利,从而放弃他们所持有的期权的情况下,他们将因白白地付出这一期权费而减少其原本可获得的意外利益。在金融期权的空头套期保值中,套期保值者实际上只能得到有限的保值,因为他们在这种套期保值中所能避免的潜在损失只限于他们卖出期权时所收取的期权费。同时更应注意的是,在金融期权的空头套期保值中,一旦套期保值者预期失误,他们还要承受无限损失的风险。所以,从保值角度来看,金融期权的空头套期保值不见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策略。
其次,人们在金融期权交易中要真正做到既保值,又获利,事实上也殊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