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军南北夹击之势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入侵苏联后,在波罗的海的战斗并未使苏军受到严重的损失。但德军的突袭使苏军产生了混乱,这主要是很多苏军部队未经战斗,撤得太快。
在一阵恐慌过后,掉队的苏联士兵在森林里偷袭了德军的后勤部队、救护车辆和后方设施。有些偷袭是有组织进行的,在偷袭的过程中,甚至还出现过苏军坦克。在很多地方,掉队的官兵自发地集中在一起,重新编组,先后投入了战斗。
总的来说,他们很少主动进攻德军。但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德国军官感到震惊。
相对来说,苏军在不受德军坦克和火炮威胁的地方作战时,表现得十分勇敢。那些地方一般是在森林和沼泽地带。
有些波罗的海本土居民仇恨苏军,对德军提供了帮助,使得德占区的苏军逐渐被消灭掉了。
被苏军俘虏的德军士兵和伤员统统被杀掉。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有些德军俘虏是被苏军用最残忍的手段杀掉的。
于是,德军官兵开始痛斥苏军官兵野蛮、出尔反尔,但这种指控并不正确。所有的苏军政治委员和犹太人都发现,若他们落到德军手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残酷的死亡厄运。因为希特勒要求德军屠杀犹太人和苏军政委。苏军政治委员和犹太籍官兵劝说他们的战友不要投降。
苏军士兵都明白,任何人被德军俘虏,很可能会遭到严刑拷打,因为到处都流传着有关德军屠杀俘虏的事情,尽管其中大部分是想象的,但的确有真实的一面。苏军士兵相信那些传说,毕竟他们面对的是野蛮的侵略者,德军所吹捧的骑士精神和战争文明对他们来讲是十分可笑的。
苏军官兵用一切手段进行报复,他们认为投降了或者战败了再拿起武器攻击德军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德军是侵略者。苏军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希特勒政府对斯拉夫人的种族灭亡政策激起的。
战前,苏军长期重视政治教育,不重视训练,其恶劣的结果在战场上显现出来了。苏军战士一般是第一次上战场,心里非常害怕。他们被迫留在阵地上,被动地等待德军的进攻。当第一个德国兵出现时,紧张的苏军士兵马上就把他击毙了。当德军大部队冲过来后,苏军士兵马上就吓坏了,举起手来投降。
还有更多的苏军士兵,他们一枪没开就撤退了。当他们害怕家人因此受到牵连,或者害怕自己被德军杀害的时候,他们重新捡起了武器,从背后偷袭德军。当然,也有很多人最后成长为英雄。
德军对苏军俘虏十分痛恨,但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时间把苏军俘虏全部看管起来。许多苏军士兵躲进各个角落,杀死向他们靠近的德国兵,然后再逃跑。
不管是苏军士兵先开枪,还是被俘虏以后捡起武器再开枪,这种做法使德军的伤亡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森林地带,德军的伤亡更为严重。
德国开始采取严厉的手段屠杀俘虏,尤其在看到身边的人被偷袭致死时,德军就像兽性大发的野兽一样杀死投降的苏军俘虏。随着德军的屠杀,进一步加强了苏军官兵的战斗决心,同时使他们变得坚强起来。
早在6月29日,斯大林发布的一项指令宣称:“将对军人中的制造谣言者、散布恐慌者和贪生怕死者采取最严厉的制裁,包括处决他们的家人。居民中的这类分子一律交由军事法庭处决。”军政各级政委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丢失武器者一律处决。
在大后方,苏联政府在各撤退沿线建立了由军官、内务部官员和政委组成的特别军事法庭,坚决处决投降分子。对成群逃跑的官兵,无法进行集体处决制裁,但特别军事法庭从中挑出军官、政委和抛弃武器的士兵加以清洗。
没有穿军装或者未带证件的男人尤其受到特别军事法庭的重点审查,因为这一类人很可能是一个逃跑的政委,因害怕被俘虏而丢弃了缀在军装衣袖上的星徽(政委标志)。
由于苏军本身的各种原因,导致前方的溃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顺利地向前推进了400-450公里,进逼苏联的西北重镇列宁格勒。大量的德军不断向列宁格勒逼近,随着夏天一天天地过去,列宁格勒的前景越来越堪忧。
7月初,列宁格勒方面军由原来装备齐全的30个师减至5个兵员足额的师,其余的师只剩下原来的10-30%。随着苏军撤退的部队不断涌入列宁格勒地区,苏军的实力不断地恢复着。
时至7月3日,近期一直影响空军作战的大雨终于停止了,天气晴朗起来。从克鲁斯特皮耳斯出发的德军第41装甲军推进相对较快,因为他们面对的苏军很弱小。7月4日,德军占领了奥斯特罗夫。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按照6月29日接到的指示,出动第1摩托化军和两个预备步兵军,在贝帕斯湖以南的韦利卡亚河一带构筑新的防线。虽然苏军装甲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未能阻止德军第41装甲军的攻势。
曼施坦因根据勒布的命令,从沼泽和森林地带中艰难地向前推进,朝东北方向的奥波奇卡和诺沃尔热夫扑去。对他来说,惊恐万分的苏军形不成什么阻力,只是一段段道路被苏军丢弃的坦克、大炮、车辆塞住了,使得他的推进被迫停止下来。
德军通过沼泽地的想法难以实现了,赫普纳又让第56装甲军从沼泽地的进攻轴线上撤退,转而扑向奥斯特罗夫,顺着第41装甲军走过的路线推进。
由于伊耳缅湖这一目标需要夺取,德国第56装甲军的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奉命从奥斯特罗夫向东调往诺夫哥罗德和楚多沃,于是,这两个师进入了更加难以通行的森林和沼泽。
7月7日,赫普纳坚持派装甲部队进攻列宁格勒,他让第56装甲军从东面进攻,第41装甲军则通过卢加的公路直接进攻列宁格勒。当天,布劳希奇正在巡视第4装甲集群,他对赫普纳的计划表示支持。
德军第41装甲军的车辆行驶在沼泽和森林地带的一条公路上。那里灌木太密,部队的推进缓慢。
7月8日,德军统帅部电令北方集团军群于7月9日突破拉脱维亚—俄罗斯边境的苏军防线。
7月10日,德军第41装甲军继续推进。因遭到苏军后卫部队的阻击,他们每天的行进速度不足11公里。
苏军在每个火力点、公路转弯的地方都设置了一辆坦克,德军需要挨个摧毁。德军第41装甲军缺乏步兵的支援,狭窄的地形使德军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难以充分发挥优势。他们经常遭到苏军部队的阻击。
在普斯科夫的德军,与位于拉多加湖的芬军主力遥相呼应,对列宁格勒地区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
苏军第11集团军在新勒热夫西北地区与德军展开了激战,掩护列宁格勒方向的苏军部队。
苏军第27集团军从西德维纳河且战且退,在韦利卡亚河至伊德里察河一线组织了防御。苏军第8集团军同方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只好向北且战且退,10日退到派尔努、塔尔士一线。
截止到7月10日,苏军西北方面军约7.4万人阵亡,1.3万人受伤,平均每天伤亡4500人。苏联丧失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的部分领土。
苏军统帅部决定打破德芬军队即将对列宁格勒进行的夹攻,保卫苏联的革命摇篮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做好各项战斗准备。
7月10日,苏军统帅部决定成立以伏罗希洛夫为司令的西北方向总指挥部,下辖西北方面军和北方面军,共45个师、3个旅,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也归伏罗希洛夫指挥。
在防御计划的制定上,伏罗希洛夫以德军即将发动主攻的列宁格勒西南和南部为主要防御方向。他把西北方面军的第27、第11和第8集团军,共31个师、2个旅部署在列宁格勒西南、南部方向和爱沙尼亚方向。他将北方方面军分出6个师、1个旅编为卢加战役集群,部署在芬兰湾-伊尔门湖一带,替代西北方面军一部防守卢加河沿岸;在列宁格勒以北拉多加湖一带,他部署了北方方面军的第7和第23集团军(8个师)阻击芬军。
另外,列宁格勒政府动员了约16万人的民兵营参加了城市防御战。7月以来,列宁格勒的几十万军民,他们在从普斯科夫、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附近到卡累利阿地峡构筑了长达900公里的防御工事。他们还在列宁格勒郊区和市内修筑了几道环形防线。同时,一些军工厂努力提高产量,为前线苏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
与此同时,斯大林成为新的国防委员会主席,替代了铁木辛哥的苏军总司令职务。最高统帅部进一步重组,组建三大战区。
第一个战区是西北战区,伏罗希洛夫担任司令、日丹诺夫担任政委。
第二个战区是西部战区,铁木辛哥担任司令、布尔加宁担任政委。西部战区下辖西方方面军和平斯克区舰队。
第三个战区是西南战区,布琼尼担任司令、赫鲁晓夫担任政委。西南战区下辖西南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和黑海舰队。
为了集中使用已经被德军打得支离破碎的航空兵,苏军统帅部设立空军司令一职,日加列夫成为空军司令。由于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参谋人员,苏军被迫从空军和陆军的指挥系统中取消了军级司令部,把军级司令部的参谋们充实到各师指挥部去。战争后期,军级司令部又恢复了。
根据西北方向总指挥伏罗希洛夫的防御计划,波波夫的北方方面军负责在南面守卫列宁格勒接近地,并出兵在卢加河一带的阵地布防。西北方面军的第11、第27集团军向东撤往伊耳缅湖一带,第8集团军在北爱沙尼亚布防。
当时的形势对德军有利。德军已经控制了德维纳河上的主要渡口,但德军步兵部队被远远抛在后面。在林木茂密的地带,苏军许多部队通过森林撤到了德维纳河以北地区,只损失了坦克、大炮和车辆等装备。
赫普纳的装甲部队占领了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韦利卡亚河一带以及苏联旧边界线上的防御工事,一时还无法切断波罗的海的苏军。只有德军步兵部队才有可能切断波罗的海的苏军退路,但当地森林茂密,北方集团军群现有的步兵兵力远远不足。因此,苏军的一些溃兵仍在通过森林撤向列宁格勒。
结果,西北方面军收纳了大量撤退的部队,迅速恢复了30个师的兵力。这时,从总体上讲,德军对苏军的优势为:步兵2:1,炮兵4:1,但在坦克数量和质量上苏军占优势。德军的步兵部队非常分散,他们需要防守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地区。还有一些德军步兵部队陷入艰难的森林和沼泽地带。
苏军集中到补给线短、拥有牢固防线的列宁格勒地区。可见,双方在列宁格勒地区的实力对比并不像德军想象的那样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方面军的大溃退反而变成了正确的战略转移。如果战争爆发时,西北方面军在边界死守,必将造成重大伤亡。
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边的主要屏障,不久卢加战役集群又得到加强,共拥有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个列宁格勒军校军、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该战役集群由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
1895年5月30日,布尔加宁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市)。1917年,布尔加宁加入苏联共产党。1918-1922年,他在苏联肃反委员会工作。
1922-1927年,布尔加宁在苏联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1927年,布尔加宁改任莫斯科电厂厂长。1931-1937年,他出任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
1934-1961年,布尔加宁当选中央委员。期间的1937年7月,他出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1938-1941年,他升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1941年7月,布尔加宁被派到部队,担任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12月,他改任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5月,他改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1944年11月,布尔加宁升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
1946年3月,布尔加宁升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6-1948年,他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7年3月,布尔加宁升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48-1958年,他先后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主席团委员。
1949年3月,布尔加宁改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3年3月兼任国防部长。1955年2月-1958年3月,他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长期以来,布尔加宁担任重要军职,军衔为元帅。尤其是斯大林逝世后,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一起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1958年,赫鲁晓夫指控布尔加宁参加了反党集团,撤消了他的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和苏联元帅军衔,改任斯塔夫罗波尔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60年布尔加宁退休,1975年2月24日逝世于莫斯科。
3.苏军抵抗不断加强
1941年7月10日,在勒布的指挥下,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6、第18集团军、第4装甲集群共31个师)和芬军(曼纳海姆元帅的东南集团军和卡累利阿集团军共14个师、3个旅,配属1个德国师)分别在德军第1航空队和芬兰空军、德军第5航空队的配合下,向列宁格勒西南和北部先后发起攻势,准备围歼列宁格勒西北方向的苏军主力。
德军的战略目的是封锁和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格,此次攻势由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负责主攻。
德军第4装甲集群从卢加和诺夫哥罗德兵分两路,企图在4天内以突袭方式推进约300公里,为围歼苏军创造条件。
从7月10日起,德军第41装甲军经过普斯科夫、卢加、列宁格勒公路,从左翼向列宁格勒方向扑去;第56装甲军通过波尔霍夫、诺夫哥罗德、丘多沃等地,通过森林沼泽从右翼向列宁格勒的东面迂回,目的是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方向的联系。
为支援第4装甲集群的攻势,掩护该军群东部暴露的翼侧,德军第16集团军推进到大卢基-伊尔门湖一带。7月11日,苏军卢加战役集群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击退了德军第41装甲军。
远在腊斯登堡的大本营里,希特勒正密切关注视着北方战局的发展,处理那些本应由陆军部处理的战术问题。他对赫普纳向列宁格勒方向的运动感到忧虑。
当天中午,凯特尔通过电话联系上哈尔德,向他提出了希特勒的忧虑:希特勒得知赫普纳像疯子一样向列宁格勒扑去,那样会与第16、第18集团军完全脱节。希特勒忧虑是有根据的,因为赫普纳本就准备甩开第16、第18集团军,而且他在几天前已经获得了陆军司令布劳希奇的批准。
哈尔德还发现了第56装甲军与第41装甲军之间出现的大缺口,为此他很担心,这一情况也瞒过希特勒的眼睛。希特勒变得烦躁起来,尤其当他得知第56装甲军遭到了苏军右翼的莫罗佐夫第11集团军的攻击,曾在德诺和伊耳缅湖之间被苏军切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