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智慧全集
17602800000011

第11章 曾国藩的处事之方(4)

曾国藩这种脚踏实地,从小处、实处着手的做法,保证事情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向既定目标发展,从而积少成多,由易而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条件。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用一功,实脚踏地,不敢一毫欺人。”欺人等于自欺,这是成功者都明白的道理。

在曾国藩眼里,志向大但不够朴实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视事太易”,把做一件小事看得很容易,不屑去做,因而贪难求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违背做事的规律。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从实际情况入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反观现实中很多自作聪明的人,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结果很难收场。相比之下,真正的聪明在于内心的实在,行动切实有效。

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需要从点滴做起,这是事业成功的开始。

善于考虑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会认真对待工作,而且会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962年7月,在美国西北部一个叫本顿维尔的小镇上,一家名为沃尔玛的普通商店开业了。店主是44岁的退伍男子沃尔顿。40多年后的今天,沃尔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连锁集团。在《财富》500强排名中,沃尔玛名列前茅。

沃尔玛经营的秘诀有两个:价格和服务。单说这两点,没什么稀奇的,每个商家好像都懂。但下面请看沃尔玛的具体实施细节。

一是“一美元策略”。用老板沃尔顿的话讲就是:“我们珍惜每一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存在是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意味着除了提供服务外,我们还必须为他们省钱。每当我们为顾客节约了一美元时,就使自己在竞争中占先了一步。”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实行了全球采购战略,“低价买入,大量进货,廉价卖出”,认真比较同等质量水平的每一种商品的价格,确保以最低价格拿到最优商品。

二是“八颗牙微笑”。沃尔玛有一个微笑培训,员工必须露出八颗牙齿才算合格。因为经过调查和研究,专家们认为只有把嘴张到露出八颗牙齿的程度,一个人的微笑才能表现得最完美。

其实,很多成功经验并不神秘,只不过有的人不以其小而坚持做了下去,而有的人则总想着大问题而忽略了小事情。无论是商场、战场,还是工作、生活,细节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透漏的信息往往具有巨大的价值。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当然,我们在注重细节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把握,透彻分析。就像下棋一样,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对棋局有整体把握。具备睿智的眼光和超凡远见的人,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忍辱负重,“打脱牙,和血吞”

曾氏名言

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译文:谚语说:“男子汉大丈夫被人打掉了牙,也要和血一起吞掉。”这两句话是我一生咬牙立志的要诀。

“打脱牙,和血吞”,是曾国藩坚忍之气的名言。“坚”可理解为锐意进取,不软弱;“忍”可理解为能屈能伸、不计屈辱。在数十年的打拼中,曾国藩对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和讥讽、嘲笑、轻蔑甚至侮辱,从不抱怨,而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强忍着咬牙坚持。

曾国藩说自己一生“打脱牙之日多矣”,又说一生成功“全在受辱受挫之时”。他在写给次子曾纪鸿的信中阐述了“能渡过极困难之境方是大英雄”的道理。他说:“平常人遇到困难、挫折时便会停下来,放弃自己的目标,或绕道别处。实际上,‘熬过此关,便可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事通精进之日’。”

曾国藩通过古今豪杰成败的启示,得出结论说:“凡事皆有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在决计会战湘潭时,太平天国的声势正盛。以南京为中心,武汉、镇江、扬州等重镇全都掌握在太平军的手中。清朝政府在这一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而东征太平军的曾国藩也是接连失利。在这种情况下,湘潭决战的胜负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乎全局的。曾国藩认为“(湘潭之贼)与靖港之贼互为首尾,倘不及早扑灭,不独省城孤注难以图存,即衡、永、郴、桂及两粤匪党,闻风响应,从乱中归,东南大局不堪设想”。当时的情况也的确是如此。太平军若能取得湘潭之战的胜利,便能顺势攻取长沙,控制湖南,从而在湖南和两广农民起义军的响应下,迅速南下,控制两广和闽浙等地,占有半壁江山。太平天国政权只有在真正实现了划江而治的条件下,才能专心北伐,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而对湘军来说,湖南是湘军的老巢,占据湖南便意味着湘军的军饷来源有保证;一旦失去湖南,犹如鱼离开水一样,就会因干枯而消亡。

曾国藩充分认识到了湘潭战场的重要性,除派手下第一悍将塔齐布率军开赴湘潭,又急调水师总统褚汝航协助陆师摆开了与太平天国生死搏斗的架势。这样,在湘潭战场上,湘军的兵力占了优势。与之相对的太平军主帅林绍璋本人忠厚有余,但“无大本领”,指挥不当,致使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使太平军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湘潭全胜、靖港大败,由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南提督鲍起豹和曾国藩联合陈述经过,请奖励立功将士。而曾国藩则单上一折,痛陈自己的失误。在奏折最后,他沉痛万分地说:“臣整军东下,本思疾驱出境,乃该逆(太平军的林绍璋)大举南犯,臣师屡挫,鄂省危急,不能速援,江南贼氛,不能迅扫,大负圣主盼望殷切之意。”对于曾国藩自责的一片苦心,咸丰皇帝并未理解,又想起了曾国藩的“抗旨”之举,甩手便是一巴掌,使曾国藩好不伤心。咸丰皇帝朱批道:“此奏太不明白!岂已昏耶?汝罪固大,总须听朕处分。岂有自定一责问之罪?殊觉可笑!想汝是时心操如悬旌,漫无定见也。”真是君心难测。曾国藩由此被革去了礼部侍郎之职,被责戴罪剿贼。

随后,咸丰皇帝又以驻守长沙不主动迎战之罪名,将湖南提督鲍起豹革职,任命云南腾越镇总兵余万清为提督,在其未到任前,暂由塔齐布代理。两个月后,骆秉章参奏余万清在长沙守城时畏葸不前。咸丰帝改授塔齐布为湖南提督。至此,湘军在与湖南大吏的长期争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终于在湖南站稳了脚跟。

曾国藩回到长沙以后,咬牙立志,发愤图强。他认真总结了岳州、靖港两次战败的惨痛教训,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为湘军日后出外作战积累了经验。在曾国藩看来,湘军各营在几次战斗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弱点,其最主要的是功罪不分、赏罚不明,良莠不分、勇懦不一。因此,他对湘军进行了整编。

据查,湘军岳州大败时,敢同太平军进行抵抗的,只有彭玉麟一营;湘潭之战,浴血奋战的只有塔齐布、杨载福两营。曾国藩根据兵贵精而不贵多的原则,依据勇于战斗的条件,决定士兵的去留。他从明赏罚、严军纪做起,凡溃散之营便不再收集,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

经过这番整顿和裁撤,留下的仅有水陆两部五千人。其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这对曾国葆的打击很大,多少年后他还一直深居简出,拒见宾客。同时,曾国藩决定将王錱留在湖南,命罗泽南随其出征;令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增募新勇,使湘军人数又增至一万余人;在衡州、湘潭修造船只;与此同时,除湘军本身的扩充以外,还将胡林翼的黔勇增募至两千人,并征调了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所率的船队和广西候补道员李孟群统率的船队,共计一千余人。

经过长沙整军以后,湘军面貌一新,能战能守,这与曾国藩努力改正自己的弱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曾国藩在以后的家书中,提到此事时写道:“然因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岳州之败,靖港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矣。”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曾国藩,这就是一个坚忍无比的曾国藩,这就是一个“打脱牙,和血吞”的硬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