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上下一贯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由于参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饮食活动本身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而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比如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个体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礼仪
1.进食之礼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1)“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
(2)“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起身,等主人寒喧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4)“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骰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5)“三饭,主人延客食,然后辨觳,客不虚门。”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凳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6)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一般用匙。
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不同程度上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
2.待客之礼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大致有以下具体内容。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脯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势,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责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龟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终结,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即作引导,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讲究更加繁杂。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要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表现。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予,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十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礼仪
清代,随着西餐的传入,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我国,分菜、上汤、敬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承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从宾客右侧开始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而且能充分体现主客身份。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