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照顾好自己的游客,保护好他们的人身安全,在生死关头,文花枝把游客的安危作为自己最高的使命,把危险留给自己,以牺牲自己利益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崇高的责任诺言。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简单地说,责任是一种主人翁精神,它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变得更有分量。
在工作中,我们应乐于接受任务,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只要我们在这个团队一天,就应当对这个团队负一天的责任。一个对自己团队负责的人,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负责,因为他的利益是和团队密切相关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主人翁精神,都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的话,公司无形当中会形成很大的竞争力。
石磊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一家建筑公司实习。刚上班,恰逢当时是工程全面开展的时期,于是,他就被安排到工作第一线——施工现场承担技术方面的工作。
施工现场的条件非常艰苦,工地的道路全是土路,一遇刮风下雨,不是风沙弥漫,就是泥泞难行。工地的职工宿舍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石磊和工地的师傅同吃同住。石磊的工作量不算太大,但是很繁琐,楼上楼下,里里外外,一天至少要跑几十趟。晚上下了班,他疲惫得连饭也不想吃,只想躺下来好好地休息。
这些都是石磊以前所从未经历过的,尽管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现在,他却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就在这时,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这些消极想法。
那天深夜,天气骤变,电闪雷鸣,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经过一天辛苦的工作,也都非常累了,石磊和同一宿舍的工长郑师傅也早已进入了梦乡。突然,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喊道:“郑师傅,郑师傅,工地基坑边坡有一部分滑坡了!”郑师傅翻身坐起,迅速披上外套,穿好鞋子,戴上安全帽,拿起雨伞和手电,打开屋门,便大步走了出去。不知过了多久,郑师傅才回到宿舍。第二天,石磊忍不住问郑师傅:“工地现场不是还有专门负责的人吗?您告诉他们怎么处理不就成了吗?您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冒雨亲自出去一趟,何苦受这个罪?”郑师傅听了石磊的话,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责任!”这短短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石磊。在郑师傅身上,石磊看到了一名老员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既是辛劳繁琐的,又是责任重大的,技术方面的工作要求自然严格、详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放松与懈怠,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虽然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再完整的规章制度,再详细的职务说明书,也不可能把员工应做的每件事都规定得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可能有一些突发性事件无法被明确地划分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作为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就应该从维护企业的利益出发,积极去处理这些事情。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只要与单位的工作有关,就要认真负责地去对待。不仅要对自己的“分内”事高度负责.甚至要将“分外”事也当作“分内”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无人负责我负责,有人负责我协助。职责内的工作,绝不推托;职责不明的工作,主动承担;职责外的工作,乐于协助。只有把责任感放在第一位的员工,才能千方百计,尽一切可能,将任务出色地完成。
如果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就更应该主动去承担。不论事情成败与否,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另外,承担艰巨的任务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得以提升。
身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领取工资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明白企业为什么付薪水给我们。因为,企业是我们的客户,客户提出了产品、服务的品质要求,只有我们完全达到了要求,客户才会付报酬给我们。现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一丁点儿不负责任,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惨重的损失,甚至面临出局的危险。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
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的乡邮员。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手中的马缰绳交给了王顺友,同时也把一份使命交给了他。那年王顺友才20岁。
木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作为一名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的任务是把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由于投递线路长,一个班期要走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王顺友有330天走在邮路上。
途中的察尔瓦山,海拔4000多米,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空气稀薄,走在山上,胸口就像要爆炸一样;而下山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气温又高达40多摄氏度。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许多路段的一侧就是悬崖绝壁,行走极为艰难,稍有不慎,人和马要是掉下去,尸骨都找不到。
为了节省时间,王顺友通常不生火做饭,一般是吃糌粑面,喝山泉水,最多加块腊肉,或者烤几个土豆。晚上能住上牛棚和岩洞,就算是最好的享受了,更多的时候,是在大树下用塑料布搭起的简易帐篷里过上一夜。最苦的是雨季,他几乎没有穿过一件干衣服,睡过一个安稳觉,本来就难走的烂石路变成了泥浆路,深一脚,浅一脚,连骡马都打滑,王顺友常常摔得浑身是泥,夜里也只能裹一块塑料布睡在泥水里。1988年夏天,雅砻江上还没有吊桥,过河要使用溜索。当王顺友快到对岸的时候,钢绳突然断了,他重重地摔在沙滩上,裹在塑料布里的邮包落到江中。王顺友顾不上疼痛,随手抓起一根树枝,跳到江中,与激流搏斗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将邮包拖上了岸,可他却累得瘫倒在岸边。王顺友视邮件为生命,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着邮件,白天邮包不离身,晚上邮包当枕头,下雨下雪,他宁肯自己淋一个透,也要把邮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些艰辛在王顺友看来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心头的孤独。邮路上,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山里寂静得可怕,伸手不见五指,与他相伴的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
就这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王顺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以超乎常人的坚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跋涉了20年,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0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了传递人民群众的信件,王顺友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20年如一日,忠诚地履行一个邮政工作者的职责,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从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乡亲们,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经常热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共产党的大干部。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这是王顺友对自己邮递员工作价值的朴素感受。
2005年10月19日,他作为1874年万国邮联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嘉宾,走上了瑞士伯尔尼万国邮政联盟总部演讲台,讲述了自己在马班邮路上的故事,各国与会的邮政代表都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动,听众含着热泪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当前,不少人对工作非常浮躁,把工作不当一回事,而王顺友始终如一、爱岗敬业、尽心尽责的高度责任感,正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经受了一次工作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