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精英课
1757800000012

第12章 开拓创新——开辟真理新里程(4)

受到索萨的影响,奈特也决心与他一起献身这一旨在造福运动员的事业。1964年,索萨和奈特各投资670美元创办了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索萨把自己家的厨房当做制鞋车间来生产他的产品,这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耐克公司的前身。公司初建时只有两名员工,条件简陋。索萨主要负责设计制造新型运动鞋,而奈特则负责外出跑业务。由于没有任何名气,美国的制鞋商没有一家愿意与之合作。1965年,他们研制出“正康”牌运动鞋,推向市场后,大获成功。1968年,他们又发明出鞋底夹填软垫的运动鞋,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公司在美国的影响,索萨和奈特把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的业务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并借用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的名称——“耐克”作为公司商标名,从此,蓝带体育用品公司有了自己的正式注册商标。197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卡特林为耐克设计了独特且标志性很强的商标图形。当初,卡特林设计这种商标图形仅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而在今天,它的价值早已超过上亿美元。1973年是耐克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耐克公司开始走向新的里程:公司的总销售额首次突破300万美元。1975年公司营业额达到了680万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骄傲、值得瞩目的业绩。

教授告诉学生的第四个启示就是:必须把创新变成一种特质,让它无处不在。不断创新是耐克成功的基石。在耐克的发展历程中,它的每一次突破都源自创新,因为索萨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创新,毋宁死,创新才是耐克发展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耐克不断改进,才能保证在竞争中总是能够闪耀夺目。

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种思维,创新也是一种能力。归结起来,创新是创新者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精神、思维和能力的结合体。

耐克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是容易的,只要你让自己拥有了创新的品质;创新也是艰难的,假如你根本不愿为创新付出更多努力。

创新需要怎样的品质呢?耐克的例子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做个有心人、有好奇心、敢于冒险、喜欢思考、有意志、有自信……除此之外,还有执著、刻苦、合作……你还能想到多少?

哈佛精英第9课:创新是一种精神

追求创新是哈佛人的特质

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认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哈佛大学在总结它教学的成功经验时有一句名言:“在自己的思路之外,还存在另一思路。”美国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与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那么,什么叫创新思维呢?

我们先看一套思考题: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你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呢?实际上对于这套思考题,一语就可道破天机,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那么这个结果就成立了。我们看:

1(里)+1(里)=1(公里)

2(月)+1(月)=3(月)=1(季度)

3(天)+4(天)=7(天)=1(周)

4(点)+9(点)=13(点)=下午1(点)

5(月)+7(月)=12(月)=1(年)

6(小时)+18(小时)=24(小时)=1(天)

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就是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换一个思考的角度,跳出习惯思维的框框,就会得出异乎寻常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

200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而录取率只有7.4%。许多人的成绩十分优异,SAT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但这些学生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报考哈佛大学的学生大多是美国各高中最优秀的学生,在学业上他们的SAT考试和高中四年的GPA都是相当高的。但哈佛不会按照这些分数的高低从上往下挑选学生。在分数之外,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考量是综合性的。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着水污染,选定解决金属离子污染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3000个小时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她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镀时排入水中的金属离子。另外,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世界事务与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历史的研究者。

第二个例子是,匹茨堡福克斯切派地区高中的迈克尔·米尼克创作了4部音乐作品,因此他被《匹茨堡邮报》评为2000年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音乐家,最后哈佛大学将其录取。

两个例子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具有创造力。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哈佛人认为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使他们能从新的角度,按照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即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哈佛大学在教学中为发挥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不设立唯一正确的答案。在哈佛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决不设立唯一正确的答案。哈佛大学一直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决不是唯一的,问题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一个中间产物,最后总会留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如何适应形势和形势变化,去寻找更好的结果,而不重视结果。这种重视“方法”不重视“结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充分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哈佛大学教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第二,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第三,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能和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

不要简单地把创新当做一种口号,它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它是一种不囿于以往模式的思变意识,它是一种不甘于平庸、渴望突破和进步的精神,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也是个人在当今社会中生存的资本和依靠。

人人都可以创新

创新不一定就是要发明个什么东西,不一定就是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影响人类、影响历史的行为,其实一个新的方法,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点子,一种新的思路也同样是创新。

汽车业巨子艾科尔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是第一,就得想办法创新。”创新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也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学生几乎都在积极创新。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所以创新不仅包括发明,也包括发现、改造、更新等等。平时我们听惯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故事,听惯了大企业家们创新思维、创新模式的案例,所以有的人一谈起创新就望而生畏,以为只有那些大科学家、大人物才能创新。其实,创新不一定就是要发明个什么东西,不一定就是轰轰烈烈、翻天覆地能影响人类影响历史的行为。一个新的方法,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点子,一种新的思路也同样是创新,发现、改变、更新也是创新,同样这些都能够带来“生产力”。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个年轻人一起开山。其中的一个年轻人把石头砸成碎石子,运到路边,卖给铺路的。另外一个年轻人,直接把石头运到码头,远销给那些花草店、花鸟店的商人,因为那里的石头奇形怪状,因此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价格也很高。三年过后,把石头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小伙子,成为村里面第一个盖上新房的人。后来,村里要保护植被,不许开山,只许种树,这座山就成了果园。村民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到北京,运到上海,然后发到韩国,发到日本,因为那里的梨子甜,梨汁浓,肉脆。曾经把石块卖给花草店、花鸟店的小伙子把果园里果树卖掉,种了柳树。大家都笑他是傻子,柳树怎么值钱?他说我要绿化山村。他知道梨子好卖,但是梨子用什么装呢?大家都卖梨子,他就卖装梨子的柳条筐,全村也只有他一个人卖柳条筐。五年之后,他第一个走出村子在城里面买了房子,他搬到城里面住了。

所以,创新思维,就是更新,就是改变。比如说,同样是价值5元的生铁,有人把它铸成马蹄铁,可值10.5元,有人把它制成工业磁针,可值3000多元,还有人把它制成手表发条,价值就是25万元。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受益于创新的故事。

澳大利亚有一家餐馆老板,挖空心思想出一招——顾客就餐后,吃得满意,可以多付款;吃得不满意,可以少付款。此招一出,许多顾客纷纷来餐馆就餐,并因把握不准“价格标准”而不好意思少付钱,餐馆每月获利竟比同行高出一倍多。据统计,约有90%的顾客超标准付款,7%的顾客按标准付款,而钻空子的仅占3%。

这种出奇的经营方法,说明只要有胆有识,勇于冒风险,并且善于研究,就能创造出一种新模式。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在于你能找出新的方法。只要你有创新的意识,你也一样可以让创新发生。

美国商人里力制作的口香糖在销售初期,顾客寥寥无几,即便有顾客,也多半是儿童。里力从中悟出了奥妙,决定以儿童作为推销口香糖的“突破口”。里力按照电话簿上刊载的地址,给每个家庭免费送上4块口香糖,他一口气送了150万户,共600万块。

几天以后,这一出奇的点子奏效了。孩子们吃完里力赠送的口香糖,都吵着还要吃,家长们当然还得再买。从此,口香糖的销路打开了。聪明的里力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回收口香糖纸。顾客送回一定数量的糖纸,便可得到一份口香糖。孩子们为了多得糖纸,就动员大人也大嚼口香糖。就这样,大人、小孩一起嚼,没过多久,口香糖就被“嚼”成了畅销世界的热门货。里力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别人没想到的,他想到了,能未萌而见微,出奇制胜。

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活动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事,我们普通人同样也能办到,人人都可以创新,今天农民申请发明专利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你也可以创新。当然,你得下番苦工夫,否则,创新只会是白日做梦,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