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网络间谍
1747400000001

第1章 惊现窑奴,介入调查

“坪林黑煤窑,400位母亲联名血泪控诉,”许菲拖动着鼠标,两眼惊恐地盯着电脑,大声朗读着一条网民刚刚上传到海角论坛的帖子,“坪林县黑煤窑非法雇佣、买卖童工……超负荷劳动,每日工作14个小时以上,只吃一顿饭……如有童工生病,窑主便直接拉到荒无人烟的偏僻地方抛弃,任其自生自灭……坪林黑煤窑已存在10余年,官商勾结,无人问津,举报者常常惨遭报复,死人无数,请求得到外界关注。”“许菲,你读的是什么史料呀?”石头停下手里的活儿,扭过头问坐在身后的许菲。石头是海角论坛时政编辑部的一个男编辑,经常以“石头”这个笔名在论坛上发帖子,在论坛里小有名气,因而大家都很习惯性地以石头来称呼他。听见石头的问话,编辑部的眼睛都齐唰唰地向许菲扫来,好像等待着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片开映一样。“现在怎么可能还会出现这种骇人听闻的窑奴事件,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许菲惊恐地看着电脑,满脸的不可思议。

“呵呵,网民在写小说吧?都什么年代了,还写这类老掉牙的小说,真够无聊的!”破锅不以为然地说道,嘴角流露出一丝很鄙夷的神态,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破锅与石头的工作相同,他在网上的网名叫“你家锅又破了”,这是他在论坛上为了急于回复一个凤凰男的炫耀帖特意取的带有挑衅性的ID。“谁家锅破了”通常是指男人被戴上了绿帽子,被取这个网名对男人是奇耻大辱。破锅不断地用ID在这个凤凰男帖子里进行一些很经典的回复,引发了一场道德理念的战争,同时使帖子的点击量一跃上了百万,破锅的ID就这样在海角论坛里出名了,编辑部的同事们也都随着网民恶搞性地叫他破锅。“他们是拿虐猫事件引申到虐人吧?网民思维很敏捷,他们经常写什么藏头诗以及那些“春秋笔法”的民主政治类文章 。前阵子我还看过一部特恐怖的小说,叫做《僵尸与吸血鬼的故事》,真是毛骨悚然,开始当恐怖小说来看,后来越看越不对劲,最后才发现他们根本不是在写什么鬼怪故事,而是用不同的鬼怪暗喻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字风格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鲁迅,辛辣、犀利。

”石头斜靠在椅子上,对网民的才智发出由衷的赞叹。“石头说的有可能,这个有可能也是春秋笔法,不过我还真没看出他们在暗喻什么。”破锅对石头的话表示赞成,又对帖子的内容充满怀疑,把帖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试图寻找网民隐藏起来的东西。“我猜可能是网络间谍写的,他们不是很擅长干这一行吗?”梧桐雨推测道。“可IP真是坪林县的。”许菲不敢相信这个帖子所描述的内容的真实性,但这个来自坪林的IP又让她陷入了另一重疑惑。“你也太天真了。我现在写个帖子说我在上海被人追杀,你查我IP我保证它在上海,你信不信?”破锅对许菲鄙视地笑了一下,“以你这样的网络技术还算个老IT人呢?!”“哪有这么多酷刑,10年来无人问津?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又不是人吃人的旧社会。我认为帖子肯定是假的。”编辑部的王总监看完帖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好,那我删了吧。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就算真有这事,也不可能10年后才出现在论坛上。”许菲迟疑了一下,然后用鼠标缓慢地点了一下“删除”按钮,帖子随之就消失了。“帖子也没什么,就是内容太血腥,有点儿宣传网络暴力的味道。

”石头转过来说,并把放在椅子上的手抽了回去。“嗯,咱们论坛不缺这类帖子,每年网络间谍给我们当专业枪手,不知贡献多少这类原创的帖子呀,哈哈。”破锅调侃地说。破锅说的这种情况是中国互联网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境外敌对势力经常重金培养大量的网络间谍空投到我国互联网中,专门写大量的维权帖投放到我国互联网上,内容主要以弱势群体与政府的对抗为主,以此来煽动我国网民与政府的矛盾,达到引发恐慌甚至制造我国内乱的目的煽动我国内乱的目的。“刚才我们论坛是不是有一条控诉坪林黑煤窑事件的帖子?”赵总编辑从办公室里走出来问时政编辑部的编辑们。赵总的真名叫做赵一桐,是海角论坛的总编辑,淡定而儒雅的脸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文静清秀的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也难怪这么多年来这个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男人一直被时政编辑部和策划编辑部私下追捧为编辑部“男一号”。别看他淡定的外表,即便是游走于笑和生气这些较为直观的情感表达之间时,思维却隐藏得极其深邃,让人琢磨不透。也许是因为赵总的若隐若现的气质,他一贯被单位的女同事们所觊觎。

如果不是许菲的师姐--小雅这个中间人物将许菲和一桐的距离拉近,也许这辈子许菲都不会跟一桐有任何的交集。小雅是一桐的妻子,也是许菲相交了6年的师姐,早许菲5年来北京,嫁给了这个工资税比她年薪还高的男人。大学毕业后许菲只身来北京发展,很巧合地应聘进了小雅姐的老公--也就是一桐主管的海角论坛编辑部。女人休闲的时间多了,就会胡思乱想着对男人玩些小手段,小雅姐也不例外。小雅姐表面上对什么都亲昵得像几百年前就认识了似的,但对这个优秀的老公她一直警惕性很高,前些年偷偷雇请私家侦探费尽心机地侦查老公的底细。尽管私家侦探并没有查出一桐有外遇,但她仍然没有放松对他的警惕。现在自己相识6年的单纯的小师妹跟一桐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这让她多少有一点儿欣慰,请私家侦探的费用都给省了,小雅姐当着一桐和许菲的面嬉笑着让许菲当一桐的小跟班监督他的一言一行。如果没有小雅姐,他们也许永远只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然而,后来,正是小雅姐的多疑让他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有一条,刚刚我删了。”许菲抬起头看着一桐,微笑着回答。“哦,你快给恢复一下。

刚才吴处打来电话,经政府那边调查,帖子中的坪林是一个煤矿大县,发帖IP与事发地点相符,帖子内容目前很难分辨是真是假,因此政府要求将这个帖子暂时保留。政府打算调查这事儿,同时想从我们编辑部抽调一名编辑协助调查,如果有愿意去的,来我这儿报名。”如果帖子内容真如发帖人所说,那坪林县一定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腐败产业链,杀机重重的官商勾结旋涡,暗访记者一不小心就会跟那些因病被活埋的童工一样死去而无处申诉、无人知晓。当地百姓如此,更别说是一个外来人口了。这对编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也是一次挑战,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赵总编辑话音刚落,许菲便立即举手,生怕别人抢了她的铁饭碗似的。“呵呵,挺勇敢的小女生。这次行动很危险,所以我想挑一个男性去,万一真的出了什么事,跑起来也比女生快呀。”一桐在同事面前故意表现得轻松,俨然一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他委婉地拒绝了许菲的自告奋勇。

“我认为您不应该这样随口否认一个女生,既然我们女生可以和男生一起应聘进入着名的海角论坛时政编辑部,那么我们的能力应该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我曾经多次参加过严格的正规训练,逃生能力不在男生之下,为什么不同意让我去呢?”许菲听见一桐否认了她的祈求,据理力争。“那里的情况很复杂,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糕。”一桐看着这个固执的女孩,抱歉地笑了笑。“有句话说:不经历艰苦磨难的人生是廉价的人生。我喜欢挑战自己!”许菲说。她对一桐委婉的托词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那好,你去吧。如果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记得第一时间跟我取得联系。”许菲的坚持让他不知道如何拒绝,尽管他心里一点儿都不希望这个女孩去接受这个没有任何预见性的挑战。“总编辑放心,我会注意的。”看见一桐松口了,许菲异常兴奋地回答。一桐没有说话,只是对她笑了笑,点点头,回自己的办公室了。“许菲,你真是黑道白道通闯的女王耶!”石头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许菲回头对他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女中豪杰,小心别被拉去当窑奴了,哈哈!”破锅开玩笑地说。“都别乱说了。那边的形势还不好判定,不知道情况会是什么样。许菲,在那边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记住,如果遇见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想着如何脱身,然后联系我们。”王总监一直紧皱着眉头,极不放心地说。“你们都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呵呵。”如此释然的回答,却让许菲感受到一种生死离别的味道,这种感受让她生出一种异样的情绪,似乎有一种朦胧的东西开始侵袭了她的脑海。她仍然努力而坚强地微笑,对着编辑部的每一个人,试图让他们放心。“许菲,政府的车马上就来了,赶紧收拾下就走。”一桐从办公室出来,递给许菲一部时政编辑部专用相机、一部微型摄像机以及一个装了一叠现金的信封。他陪着许菲一起朝办公室门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跟她说着一些遇见紧急情况时逃生的注意事项等,让许菲对这个自己一直很有好感的姐夫又多出了几丝亲切感。对于她来说,在这个生死未卜的任务面前,在越来越恐惧的情绪面前,一桐的话多多少少都让她安心了不少。“姐夫,车来了,我先走了。”看见政府的车已经慢慢地停靠在海角论坛办公大楼的门前,许菲心里一阵紧张,强装着笑容与一桐告别,然后一头钻进车里。车的副驾驶座上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方脸,浓眉大眼,戴着一副眼镜,身上散发着一种特别的威严。这就是与她一起上一线的那个人吧?许菲想。

“您是海角论坛时政编辑部的编辑许菲吧?”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年男人扭头微笑着说。“嗯。”面对一个陌生男人的问话,许菲的回答有点儿拘谨。“我叫丁勇,大家都叫我丁处,你就跟大家一样叫我丁处吧。我没想到海角论坛会安排一个女生来,呵呵,小姑娘害怕吗?”丁处问。“不怕。”许菲极力掩饰着内心的胆怯,紧张地应付着丁处的问话。她将两只手合拢夹在双腿之间用力搓着,以减轻自己恐慌的情绪。“别紧张,放松点儿。我跟你简单说下我们的行程安排。这次任务只有我们两个人,司机把我们送到机场,然后我们自己乘飞机到达S市机场,再转乘火车去坪林县附近,然后想办法进入一线,等我们进去后,先去跟当地居民取得联系,了解情况,最后进入矿区进行实地调查。具体细节我们视情况定。”丁处目光坚毅地盯着许菲说。“好。”许菲将看着丁处眼睛的目光慢慢地转移到自己的脚下,用脚挑动着车上的脚垫自娱自乐,以压制自己紧张的情绪。丁处神情庄重地看着远方,谁也无法猜测这个写得像悬疑小说的帖子真实性究竟有多少,无法猜测如果情况属实他们的处境该会是如何,无法预测他们所面临的一切事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在网络和现实之间做一道惊心动魄,抑或极其无聊的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