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17447700000049

第49章 二张先生佚文(1)

数理逻辑(通信)

张崧年

记者先生:

贵评论二卷二十七期中孙宝墀君的书评内,有几个错误。他说蒲儿“写了一部书,题名《逻辑的代数》roo”,蒲儿并没有写过一本书,题名《逻辑的代数》。就是roo这个名字也不始于蒲儿。

他说“从蒲儿到如今四五十年”。蒲儿生于一八一五年,享寿四十有九,到如今已不止四五十年了。

他说罗素“同Wt合写一本《算学原理》TPrnpsoMtmtsVo”,也非事实。那部书已出了三大本,久已绝版,今年又开始出(原热心数理逻辑的注意!)的PrnpMtmts才是罗素与怀老教授所合写,却又不是“后来因为不用符号,不能达意”,而“重写”的。

他说,“各国学者零零碎碎的著作,给他贯穿起来”。罗素(或说同怀惕黑)所“贯穿起来”的,主要的是r与Pno的著作。他们的著作,似乎不能说“零零碎碎”。

此外,该书评中,关于罗素与其学,还有一些欠妥或费解的话,难以尽举。总之,“撰者”所自白的“他不过懂这么一点儿罢了”,真是一句老实话,一点儿也没太谦。

就是该“撰者”所译的几句话,也不免有欠切的毛病。翻译本是一件难事。中国之翻译者,大多又都不够程度,自然只有更糟。就是罗素这本名为“导引”的小书的两位译者,听说,对于数理逻辑,都没怎么研究过,英文又很差,译的又仓卒,怎能会译的好呢?这个书名,都译走了!遑论其他?但无论如何,较之那个《哲学中之科学方法》的译本,总还强到一万倍。至于评者要举的几个错误,究竟怎样,驳语如何,且待看了再说。

六月十四日

(原载《现代评论》1925年第2卷第33期)

新启蒙运动与青年运动

张申府

现在中国在文化思想方面正有一个潮流,对于这个潮流或者叫它三民主义文化运动,或者叫它国防文化运动,又或者叫它抗战建国文化运动,总之这个潮流是正在这儿进行着。

不过,就历史的关联看来,就这个文化运动本身的特性看来,把这个运动叫作新启蒙运动确不失为一个最切当的名字。现在中国正有着的文化运动,或者应有的文化运动,其本身最大的特征确正是历代启蒙运动者所号召。有人说今日的文化运动“大体上”是新启蒙运动,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

对于新启蒙运动,不管疑也罢,怕也罢,曲解也罢,误会也罢,新启蒙运动所具体地号召的几点确是都正在进行着。新启蒙运动的发生完全是应乎时代的需要,并不是凭空来的,更不是出于一二人的私好。

抗战以来的文化运动,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文化的大众化,知识的普及与深入。具体的表现就是扫除文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另一个特点为各方面所不能反对的便是科学运动的推进与科学教育的提倡。就令实效收的还少,但趋向却是在那儿走。凡此二者岂不正是新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内容?谁在扫除文盲运动,谁作普及教育运动,谁在那儿推进科学运动,提倡科学教育,谁就是跟着新启蒙运动在走了,叫这个名字不叫这个名字原不相干。

凡启蒙运动本都是理性运动或开明运动,也可说是思想文化上的成年运动。因此照我所见,新启蒙运动主要号召之点就是:一、发扬理性,二、解放思想,三、普及新知识新思想。理性是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思想解放,根本上离不开科学。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更有赖于扫除文盲与普及教育。中国的新启蒙运动本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民族主义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文化运动。拿形容词来说,今日的新启蒙运动,1.是大众的,也是民族的;2.是分析的,也是综合的;3.是批判的,并是革命的。对于过去种种思想文化必都有所综核,扬弃。虽势要反礼教,却不能不唱礼乐。从反面,从消极方面来说,新启蒙运动就是思想文化上的反封建运动,也就是思想文化的“民族解放运动,或反乏惜思运动。分开来说,就是反迷信,反盲从,反奴化;反武断,反独断,反垄断;反成见,反偏见,反私见;以至于反一元(一种意义的),反阶级(一种意义的),反传统权威,反漠忽笼统。廓清,厘清,一切弄清楚,使一切随时各得其一“当”,也就是新启蒙运动的一个根本任务。但要作到这些,必不能不借助科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脾气。必不能不提倡逻辑,尤其是现代的数理逻辑。必不能不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科学教育。

我又尝宝塔式地拿十条来表示新启蒙运动全部的积极纲领。就是:一、实,二、理性,三、新科学,四、思想解放,五、自觉与自信,六、普及大众教育,七编刊新百科全书,八、建立抗战建国文化,九、树立起文化上的国防,十、实现文化上的三民主义。由其最根本而说到在民族社会国家上的终极目的,而科学与普及教育也在其中。至于编刊新百科全书是与普及大众教育相配应的一种工作,希望不久也会受到一般的注意。去年秋初代表现代学问结晶体的“统一科学的国际百科全书”的序卷已经开始出版了。这可给我们一个极好的参考。

至新启蒙运动之所以为新,不但因为它要应和时代阶段的需要,要更深入,更广泛,更批判,也因它除了理性之外,并不忽视以理性为基础的充实高亢大中至正的感情。因此于科学教育以外,也要重视美的教育。而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绪,更势所必要提唱。或者也可以照梁漱溟的说法,现在新启蒙运动的理性乃是中国的理性,乃是“平静通晓而有情”的,比普通所谓理性正多了有情一层。

新启蒙运动之所以为新,更有极显明但重要的一义。就是:这个启蒙运动是今日的,而非过去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的,而非十八世纪的英法德的。这似乎不待说,但却极重要。因为新启蒙运动号召文化的民主或民主的文化,这个民主就是今日的,真的,而非十八世纪的,假的;是全民族全国民,而非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新启蒙运动鼓吹科学,意思所指也是新科学,并希望是根据现代观点重组织了的科学,而非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科学。但看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柏帑博士..rn的新著《科学的社会职分》TSoutonoSn,便可知晓。今日不应该盲目地讴歌资本主义,又岂可大睁两眼替资本主义张目?资本主义是有其历史使命的,但也只是历史上的使命,早已是历史的,早已过去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尖端,乏惜思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末路。反乏惜思而却暗许资本主义,未免太忽视了逻辑了!新启蒙运动重实宗理,是清醒的,是青新的,这种情形,也势所必不得不反。

那么,新启蒙运动与青年运动关系如何呢?过去本是互相因应,互相呼应的。

我希望从此以后,二者更能合拍,更相补益,更相助长,相需为用,相依为命。我希望此后的青年更能担负起新启蒙运动所要担负的使命,更能实践新启蒙运动的要求,更有充实的实力构成新启蒙运动的主干,更积极地参加于普及教育运动与科学运动的推进,在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方面造出崭新的局面来。

青年本在最应受教育的时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目的。”但是不幸,如我们的最高领袖蒋先生所痛切告示的,“中国近几十年来倡行所谓新教育,实际上这种新教育只是盲从、粉饰、凌乱、空泛、无目的的教育。”又说,“最近这二十七年来的教育几乎多是糊涂的教育。……这种无目的无方针的教育简直就是亡国的教育!是灭种的教育!我们现在要挽救国家,复兴民族,首先就要打破过去亡国灭种的教育,来实行抗战建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能达到抗战建国的目的,才是现在时代中华民国所需要的真正的教育。”遵照这个宪旨,现在教育之应该有所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当然的,宜然的。但是不幸,因为积弊已深,积重难返,因为把持垄断的缘故,即令有所改革,一时也恐不免换汤不换药,改善之效势非短时所能收到。因为这个缘故,又因时机迫切的缘故,现在青年实在还应有一个青年自救运动。

青年自救怎样呢?这一方也应遵行蒋先生所训示:“行动重于理论”;“分组会议,自我批评,重于正规教育”。一方更应照去年三月中国国民党临全代表大会宣言所昭示及抗战建国纲领所规定,注重道德之修养,提高科学的研究。换言之,也就是推进中国现在思想文化方面正有着的潮流,满足新启蒙运动的号召,尤其要力行实践或获得实现新启蒙运动的根本主张,就是:实,理性,新科学,思想解放,自觉与自信。由是而养成诚实,笃实,朴实,充实,坚实,平实,切实,如实,现实,实际,实在,实行,实践,实干,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面对事实,实而能活,察理,审分,能分析,知分别,晓分际,重分明,有分寸,守分量,既懂名理,更善辩证,分而了然于浑然的习惯与能力。更如蒋先生所指示,成为一个具有中国固有的品格德性与整个一贯的民族精神加上现代进步的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的真正的中国人。

三月二日

(原载《战时文化》1939年第2卷第3期)

东西文化比较论

张申府

OrntnOntuturontrst:nntroutonto“uturooy”

(东西文化比较观:一名文化学概论)。n-yu(郑启愚)著。一九四三美加利福尼亚州卜技利市TPrss出版。六加一五八页。价美币三元。

本书虽用细字密排,篇幅究竟无多。但所包括,则遍及文化全体。且复古今中外,无所不及。由其齐整的目录,即不难知其梗概。全书分为四分,八章。首尾为引结,中两为东西两文化分门比论。第一分,引论,一章,“若干文化上的考察”,共六节:1.什么是文化或文明,2.文化地带的分划,3.文化上的人类背景与若干别的因子,4.东方文明的历史方面,5.西洋文明的简短解析,6.文明的一体。第二分,“人类思想上的对比”,又分为三小分:()宗教,一章,“东方佛教与西洋基督教”,共十节:1.宗教从何时来,2.什么是宗教,3.宗教如何作用,4.佛教,5.孔教不是宗教,6.佛教在日本,7.基督教,8.佛教与基督教的若干异同点,9.为什么要宗教,10.宗教何处去。()哲学:一章,“东方‘知论’与西洋‘自然’”,共九节:1.作为一套知识的哲学,2.论印度形而上学,3.论西洋形而上学,4.论中国形而上学,5.印度逻辑理论,6.西洋逻辑理论,7.中国逻辑理论,8.科学与哲学的分裂,9.关于哲学问题。()艺术,一章,“东方习约主义与西洋写实主义”,共七节:1.艺术上种种不同的理论,2.艺术的界说与分类,3.艺术的起源与职分,4.艺术的历史发展,5.东西艺术的若干显著特色,6.艺术表示的异同,7.略结。第三分,“人类活动上的对比”,也分三小分,()社会结构,一章,“东方家族主义与西洋个人主义”,共六节:1.家族的起源,2.中国的大家族生活,3.日本的大家族,4.印度族级制度,5.西洋的个人主义,6.家族主义与个人主义二者的利弊。()政治结构,一章,“东方礼治主义与西洋法治主义”,共四节:1.概观,2.法的特征,3.东方的礼治,4.对于法与礼二者的批评。()经济生活,一章,“东方的安足与西洋的不静”,共四节:1.人类生活的形态,2.东方的经济生活,3.西洋的经济生活,4.东西经济生活:一种比较。第四分,结论,一章,“文化的展望”,共十节:1.文化主义与文化学,2.社会变革欲的自然方面,3.变革着的道德生活观,4.一种新人生概念,5.种族方面,6.政经变革与文化,7.普及教育与普及言语,8.文化的传播与配应,9.科学的将来与其余文化的关系,10.东西文明的若干异同点。

由此目录,已足见著者方面的广。其书除一般文化形态,宗教,哲学,艺术外,直自政治经济,谈至数理逻辑,辩证法之形式且为著者所采用。以其范围广泛如此,所论常陷于浮泛,常只触及肤面,亦诚势所难免。著作本在对所谓文化学,有所建树;比较东西文化,以期得一综合而于战后有关问题之解决,有所助益。用意未始不善,佳义亦复时见。但东西文化究竟如何,似恐尚待研究。此外语意不明,或难安之处,更属不免。此如谓“罗素只重理性,而不管经验”(页四十三),简直就是一句岂有此理的话。又谓“近年罗素提议用数学法以便研究形而上学”(页四十六)。其实罗素近年最强聒不舍的乃是非用数理逻辑解决不了哲学问题。著者又谓哲学与科学的统一体为思维之学,重视逻辑之哲学家亦必不予以承认。至以哥白尼为德国天文家,不待言,波兰人如知之,必将群起而抗议。

东西文化之比较,为本书之结晶,不啻反复申说,亦颇有可以引起注意之言,兼可藉见著者之见解。如云“东西文化种类异,而程度同”,“东方人爱讲‘抽象共相’,为生活的缘故而生活,换言之即注重原则以使手段追求目的。西洋人爱讲‘具体特殊’,为生活的手段而生活,换言之即注重结论以使目的证成手段”。“总之,两种文化的归宿或鹄的同,而达到的过程则异。”“两种文明对于人类都已作了不可缺的贡献。”“西洋注重理性,成就了‘物理化学的’思想路线,在处理自然现象上;中国文明注重直觉,成就了‘社会学’的思想路线,在处理社会现象上;而中国伟大邻邦,印度的文明,注重官感,成就了‘心理学’的思想路线,在处理内省现象上。在印度,人没有‘自己’,而求用宗教决定人生问题;在中国,人忘掉‘自己’,而求用伦理与艺术决定人生问题;在西洋,人有‘自己’,而人求用科学决定人生问题。”

又云,东西“这两种文化就如两道河,来源纵异,而流入同一之海。”“东西间的根本异点在于不同的对人生的态度”。“西洋哲学施展理性带着直觉;中国哲学施展直觉带着理性;印度哲学施展官感带着理性”。“西洋思想在追求经济生活上是积极的;印度思想在追求理性派思想上是积极的;中国思想在追求折衷生活上是积极的。在有些点上,所有三者似乎都以不同的方法来量人生:西洋的生活估价属于乐观论;印度的,属于悲观论;中国的,属于淑世论。在别的点上,东方的理想生活是一种澈底的道德与宗教,会实践多年。西洋则不然,在古希腊西洋曾企图实践道德生活,在中世纪曾企图实践宗教生活,在近代则曾实践科学生活。但趋势显然趋于实践文化学的生活。”“东方文明的特征是:在中国曾创造广大的艺术,印度有最高的宗教思想。西洋文明显著的特征是科学的发达。”又称,“东方哲学探究人类的命运,西洋哲学探究宇宙的起源。换言之,即东方人向内看,所以注重人生与时间;西洋人向外看,所以注重本体与空间。”“‘合理’与‘顺欲’这四个字可以用于分别东西对于人生的不同。”“东方文明建立在权理观念上,西洋文明建立在权力观念上。一方主张权理就是权力,另一方主张权力就是权理。牺牲个人的权理是东方的人生目的;为个人权理而奋斗是西洋人的人生目的。”

凡此所云云,以及本书他处所称述,如关于数理逻辑等等,显然深受近年国内论议之影响。此所云云中,自有可称之精义;但尚待斟酌,尚须说明。或如作者自序所说,不自一贯之处,亦不在少。至扬东抑西,纵处于爱国之心,然时至今日,放大眼光看之,部落之见究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