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在姊妹舰“扎拉”号、“波拉”号以及4艘驱逐舰的陪同下,“阜姆”号从塔兰托海军基地出航,准备与其他战舰共同截击一支驶往希腊的英国运输队。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对于这次出击行动寄予厚望,但最终战果却令人万分沮丧。3月28日,意大利舰队和英国舰队在马塔潘角海域相遇,随即发生激战。在战斗中,英国皇家海军“可畏”号舰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用鱼雷将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和“波拉”号巡洋舰击成重伤,这就是著名的马塔潘角海战。
接下来,重巡洋舰“阜姆”号、“扎拉”号以及4艘驱逐舰奉命护卫受伤的“波拉”号重巡洋舰,其他意大利战舰则协同“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向安全地带转移。当天晚上,“阜姆”号、“扎拉”号和“波拉”号被英军战舰“阿贾克斯”号上的雷达探测设备发现,仅仅数分钟之后便遭到了英国战列舰“厌战”号和“勇敢”号的攻击。“阜姆”号和“扎拉”号中弹后起火燃烧,最后被鱼雷击沉。此外,起初受到重创的“波拉”号重巡洋舰以及护卫它的两艘驱逐舰,也在天亮前被英军击沉。
六、“戈里齐亚”号重巡洋舰(意)
“戈里齐亚”号重巡洋舰是“阜姆”号的姊妹舰,1930年12月28日下水,并于一年后建成。与3艘在战争中被摧毁的姊妹舰不同,它的战斗生涯一直持续到1943年9月,意大利与盟国签署停战协定为止。从一开始,它就从事着攻击英国运输队的任务,但战果寥寥。马塔潘角海战之后,意大利海军进行了重组,“戈里齐亚”号与重巡洋舰“特兰托”号、“的里雅斯特”号一起被编入第3分舰队服役,其首要任务是护航作战。它随后参加了第二次苏尔特湾海战。1942年6月,作为德意联合舰队之中的一员,它再次参与了地中海上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对两支前往马耳他岛的英国护航运输队发起了代价高昂的进攻。
1943年4月10日,在美国陆军航空队B-24型轰炸机对撒丁岛的拉马达莱娜基地的空袭中,“戈里齐亚”号被击成重伤,从此丧失了战斗力。1943年9月8日,就在意大利与盟国签署停战协定之后,“戈里齐亚”号被凿沉在拉马达莱娜基地。后来,它被德国人打捞出水并拖到了拉斯佩齐亚港口。1944年6月26日,“戈里齐亚”号被英国和意大利水兵共同操鱼雷击沉在拉斯佩齐亚港口。
七、“利根”级巡洋舰(日)
“利根”级是日本二战前建成的最后一级、也是日本战前建造的最好的重型巡洋舰,共有“利根”号和“筑摩”号2艘,分别于1938年11月和1939年5月建成。该级舰原是作为轻巡洋舰设计的,但在开工建造时,日本海军要求增加舰上的水上侦察飞机搭载能力,以便跟随航母舰队作战时加强侦察能力,于是原设计进行了大量修改。
“利根”级的外观在当时是比较特别的,它放弃了传统的火力布局,全部主炮置于舰体前部,而后部则布置成水上飞机作业区。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增加水上飞机的搭载量,并使飞机的起飞作业更加方便,此外还可避免主炮发射产生的炮口火焰和暴风对飞机的影响。但是不足之处是炮塔占用舰体甲板空间较大,主炮射界存在死角。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利根”级2舰一直陪伴航空母舰机动舰队行动,承担护航侦察的任务。自1941年12月至1944年6月,它们曾参加偷袭珍珠港、威克岛攻略、空袭达尔文港、印度洋攻略、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马里亚那海战等多次行动和战役。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筑摩”号遭美军重创后自沉;身负重伤的“利根”号返回日本,再未出战,后来在1945年7月被盟军击沉。
八、“榛名”号战列巡洋舰(日)
日本帝国海军“榛名”号战列巡洋舰及其3艘姊妹舰“比睿”号、“雾岛”号和“金刚”号均由英国人乔治·瑟斯顿爵士设计,属于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其中,“榛名”号于1913年12月14日下水,1915年4月建成,它的名字源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的一座山峰。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之前这段时间,上述4艘战舰均进行了两次旷日持久、花费高昂的重建,而后被重新定级为战列舰。然而,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防空火力。
1941年12月,“榛名”号与其他战舰一道掩护日军两栖部队在马来西亚和东印度群岛登陆。1942年2月和4月,它参与掩护日军航母编队对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以及锡兰进行突袭。
1942年6月,“榛名”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接下来又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其中,在1944年6月19日进行的菲律宾海海战中,它被美军飞机击伤。1945年3月18日,它在日本吴港附近海域锚泊时再次遭到美军飞机的重创。同年7月28日,它在同一地点被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击沉。1946年,“榛名”号被打捞出水并拆解。
九、“比睿”号战列巡洋舰(日)
日本海军“比睿”号战列巡洋舰于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4年8月4日建成,它是“榛名”号战列巡洋舰的姊妹舰。
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规模改建之后,“比睿”号被重新定级为战列舰。根据1922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它被解除了武装,作为一艘训练舰供军事院校的学生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日本占据空中优势的阶段,它的表现非常突出。然而,当日本逐渐丧失空中优势之后,“比睿”号也开始走上穷途末路。
“比睿”号在1941年之前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升级,而后便与其他战舰一起组成一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起大规模偷袭。接下来,“比睿”号又参加了一连串的战役和战斗——入侵东印度群岛、攻击锡兰、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圣克鲁斯海战以及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其中,在东印度群岛战役中,“比睿”号和姊妹舰“雾岛”号一道在爪哇海以南击沉了美国海军“埃兹尔”号驱逐舰。然而,就在最后一场战斗,即于1942年11月13日进行的所谓“第一次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它被美国海军用舰炮、鱼雷和飞机击沉在萨沃岛附近海域,300多名舰员丧命。这场激战发生在夜间,当时参战的美国战舰在雷达探测能力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
十、“雾岛”号战列巡洋舰(日)
1913年12月,日本帝国海军“金刚”级战列巡洋舰“雾岛”号下水,1915年4月建成,该舰以九州境内一座山峰的名字命名。20世纪30年代,像其他同级舰船一样,“雾岛”号也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在太平洋战争的准备阶段被重新定级为战列舰。“雾岛”号不但拥有极其强大的主战舰炮,还配置了颇为密集的防空武器系统。
1941年12月,日本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大规模偷袭,“雾岛”号为执行这次攻击任务的日本航母编队提供护航。随后,“雾岛”号参加了在拉包尔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战役,掩护日军两栖部队登陆作战。1942年3月1日,它在爪哇以南海域击沉了美国海军“埃兹尔”号驱逐舰。接下来的几个月,它几乎参加了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海战。在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前夕进行的圣克鲁斯海战中,不止一次地躲过美军B-17型轰炸机的攻击,最终被一架鱼雷飞机击中。同年11月,它与“比睿”号一起猛烈炮击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亨德森机场,支援在此登陆的日军部队。1942年11月15日,“雾岛”号被美国海军“华盛顿”号战列舰的9发406毫米炮弹击沉。
十一、“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日)
“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由英国威克斯-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建造,于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建成,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装备355毫米口径主炮的战舰,也是最后一艘在国外建造的日本主力舰,其体积之大,称得上是第一艘超过战列舰的战列巡洋舰。“金刚”号的建造标志着当时的日本与英国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海军上将冯·施佩指挥的德国海军太平洋分舰队在智利海岸科罗内尔附近摧毁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一支分舰队,英国皇家海军随即组织大批兵力追歼对方,最终将其全歼在福克兰群岛海域。当时,日本海军也曾派出几艘战舰参加进来,“金刚”号就跻身其中。
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歇之际,“金刚”号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重建,最终被重新定级为快速战列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它成为日本舰队中极其活跃的一员,掩护日军部队在马拉亚海岸登陆,护送航母特混编队进攻达尔文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1942年6月,“金刚”号作为日本特混舰队中的主力战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接下来,又先后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圣克鲁斯海战、菲律宾海海战和莱特湾海战。1944年11月21日,“金刚”号在基隆西北105千米海域被美国海军潜艇“海狮”号使用鱼雷击沉。
十二、“高雄”号重巡洋舰(日)
日本海军的“高雄”号重巡洋舰于1930年5月12日下水,它是4艘同级重巡洋舰之中的首舰,另外3艘分别为“鸟海”号、“爱宕”号和“摩耶”号。1939~1940年间,“高雄”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和升级。作为第4巡洋舰中队中的一员,“高雄”号在1941年12月掩护日军部队先后在马来西亚和吕宋岛登陆,紧接着又于1942年1月掩护日军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登陆。
1942年6月,“高雄”号和其他日军战舰一同编成航母特混舰队,参加了著名的中途岛海战,这场战役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1942年8月,“高雄”号前往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并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使用舰炮火力重创美国海军战列舰“南达科他”号。1943年11月,在掩护位于特鲁克和拉包尔地区的日军进行运动时,“高雄”号遭到美军飞机的重创。经过维修后,它再次返回现役,与其他战舰一道防御马里亚纳群岛。
1944年6月,“高雄”号参加了菲律宾海海战。同年10月,在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海军潜艇“投掷者”号发射的鱼雷击中。经过修复后进入印度海域作战。1945年7月30日,它在新加坡港口被英国皇家海军袖珍潜艇击沉。“高雄”号战后被重新打捞出水,但于1946年被凿沉于马六甲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