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战主力:巡洋舰与驱逐舰
17436100000016

第16章 烽火狼烟——名舰战典(4)

3月28日拂晓,英国航母侦察机发现了意大利舰队,稍后,意大利巡洋舰的一架侦察机也发现了英巡洋舰编队。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炮战。海战中,英军舰载航空兵对意海军编队进行了轮番袭击,使意战列舰“维托里奥·万内托”号遭受重创。为扭转被动局面,伊亚金诺将军一再请求空中支援,但德第10航空兵团以英舰位置不明为由按兵不动,无可奈何的意舰队只能后撤。英军舰载飞机的袭击一直持续到天黑,将意大利巡洋舰“波拉”号炸成重伤,意舰队随即派出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前往援救。在距马塔潘角西南100海里的海面,这支意大利海军编队与突然赶来的英国分舰队相遇,一阵混战过后,意3艘巡洋舰(包括“波拉”号)和两艘驱逐舰被击沉,一艘新式战列舰受重伤,约3000名官兵葬身海底。而英军只付出了一架飞机的代价,护航舰艇和运输船无一损伤。马塔潘角海战是意大利海军与英军的交战中,一次得失悬殊的海战。由于意大利海军的重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英国地中海舰队能够比较顺利地破坏德、意向北非的军事运输,并确保自己海上运输的安全。

三、日本也疯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面上似乎从来没有平静过,那边地中海上激战犹酣,这边太平洋海域也烽烟四起。为了迅速占领东南亚和荷属东印度各国,早有野心的日本帝国海军进行了多年准备,他们精心挑选目光敏锐的哨兵和炮手,在北太平洋恶劣的海况中进行了严格训练,使部队逐渐适应了作战地域的地形和气象。1941年12月7日,日军以南方舰队(包括第2舰队、南遣舰队、第11航空舰队)和第3舰队为主力,共计出动驱逐舰以上战斗舰艇51艘,潜艇16艘,同时向两个方向——珍珠港和东南亚发动战略进攻。

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日军是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海军马来部队,共有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3艘、练习巡洋舰1艘、驱逐舰15艘、潜艇16艘,登陆主要方向在马来半岛中部。

他们沿途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仅用54天就攻下了马来半岛。战斗中,日军伤亡总数只有4600人左右,而英军损失了2.5万人和大量装备。1942年2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新加坡,由于守军战略指导错误,新加坡于2月15日即告失守。

为了阻止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西进,保障进攻东南亚部队的侧翼安全,并为以后向西南太平洋扩张建立前进基地,日军在进攻东南亚的同时,以海军第4舰队为骨干,对关岛、威克岛和新不列颠岛发起了进攻。1941年11月23日,他们在小笠原群岛的母岛集合。12月4日,又从母岛出发驶向关岛,途中并未遇到美军舰艇和飞机的阻挠。12月10日9时30分,日军开始在关岛登陆。因为守岛美军毫无防备,日军在登陆时只受到轻微抵抗,于当天12时前占领关岛,美军守岛部队全部投降。

在进攻威克岛的战役中,日军遭到了美国海军的顽强抵抗。第一次登陆于12月10日黎明开始,因风浪过大,登陆无法换乘,致使天亮后强行登陆。美国海军陆战队炮兵对日军“疾风”号驱逐舰进行了3次齐射,使它爆炸解体,舰上168名官兵丧命,这也是二战中日军第一艘被美军击沉的战舰。1小时后,美军战斗机又击中日军“如月”号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滑轨,引发了大爆炸,驱逐舰被击沉,舰上150名官兵丧生。

由于这2艘驱逐舰被击沉,又有数艘舰艇受到重创,日军第一次登陆宣告失败。

12月22日,日军卷土重来,开始了第二次登陆。这一次,他们采取用巡逻艇直接抢滩的方法登陆,终于在当日占领全岛。1942年1月14日,日军南海支队向新不列颠岛发起攻击,他们于13时30分从关岛出发,首先进攻位于新不列颠的腊包尔,由于盟军对日军登陆方向判断错误,导致日军乘虚而入,全部军队于1月23日1时5分登陆完毕。

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日本面对美、英两个海军强国,只用短短几个月,付出1.5万多人、380架飞机和4艘驱逐舰的代价,就占领了上述盟军地区,着实令人惊叹。尽管日军进行的是侵略战争,但他们在战前准备充分,战术运用得当,这对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反观盟军,由于防御组织不当,事先不能及时掌握日军动向,致使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的防守兵力在日军的疯狂攻击下很快就损失殆尽。

四、妙用驱逐舰

当然,日军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在经历了1942年5、6月间的珊瑚海和中途岛两次海战后,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日军却没有正确地估计战争形势,而是继续南进,企图占领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这时的美军却已经准备开始反攻,他们在战争中巧妙地使用驱逐舰,使日军蒙受较大损失。

1943年8月6日夜,美国海军由6艘驱逐舰组成特混大队,奉命攻击一列由4艘日军驱逐舰组成的所谓“东京快车”,打响了著名的韦拉湾海战。这支特混大队的前任指挥官是阿莱·伯克中校。他一直主张在海战中不要把驱逐舰毫无作用地排在巡洋舰纵队的后面,而应该组成两支平行的驱逐舰纵列分队,杀伤敌人。他的战术是:一个分队在黑暗中悄然接近敌人,发射鱼雷后,迅速回转。当鱼雷命中目标,敌人开始对撤退的分队炮击时,第二个舰队就从另一个方向突然开火,等到敌人慌忙转过身来,抵挡新的意外打击时,第一个分队再猛杀回来。没想到,在战争前夕,伯克被调任更高一级职务。幸运的是,继他之后担任特混大队指挥官的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中校采用了他的作战方案。战斗中,穆斯布鲁格把握战机,指挥娴熟,并对伯克的方案作了精心改进。在实战中,当第一分队的鱼雷正高速射向毫无察觉的敌纵队时,他设法让另一分队采取抢占“T”字横头的战术。鱼雷刚一击中目标,两支美国分队就发起猛烈攻击。在这种计算精确的三重打击下,3艘敌驱逐舰起火爆炸,韦拉湾鱼雷艇上的水兵尽管相距30海里,也看到了这一现象。另一艘日本驱逐舰由于鱼雷从舰体下面滑过才侥幸没有爆炸。而美军舰艇在此役中却无一损伤。

1943年11月2日,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于凌晨2时拉开帷幕,这时,暴雨突降,海面上伸手不见五指,日军大森舰队慢慢接近滩头。此时,另一支相似的舰队在美海军少将斯坦顿·梅里尔的带领下从南面驶来。梅里尔在首先到达后展开队形,由4艘驱逐舰在前,4艘驱逐舰殿后,编队横在海湾入口处,他们刚一发现大森舰队,就按照反复演练的方案,派两支驱逐舰分队用鱼雷攻击大森舰队的两翼。梅里尔指挥巡洋舰前后游弋,对敌舰实施猛烈炮击。战争也随之愈来愈激烈,交战中,除了梅里尔的巡洋舰,双方其他舰只都不同程度地混在了一起,发生多次碰撞。大森舰队损失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后,被美军击溃,而美方也有1艘驱逐舰受到重创。看到日军狼狈逃窜,指挥前面驱逐舰分队的阿莱·伯克上校请求梅里尔允许他追击逃跑之敌。梅里尔估计天亮后会有敌机空袭,没有答应伯克上校的请求,而是命令驱逐舰与巡洋舰会合,向南撤离。果然不出所料,日军随后派出大约100架飞机前来空袭,然而,由于美舰队密集准确的防空炮火和娴熟的舰艇操作,他们又击落了17架日机,而仅有两枚炸弹落到自己的甲板上。

在11月25日午夜打响的圣乔治角海战中,美军这种针对驱逐舰的妙计再一次获得成功。

五、诺曼底登陆——驱逐舰的主场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而大西洋战场上的德军同样走向了穷途末路。这时的驱逐舰,已经不再为进出大西洋的船队护航,它们的任务被一种更适于反潜战的护航专用舰所代替。但是,由于在被世人广为流传的诺曼底登陆战中,驱逐舰为盟军登陆部队提供了近距离的精确火力,使驱逐舰又一次名扬天下。

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后,为了输送登陆兵第一梯队登陆,盟国海军组成了两个特混舰队,负责输送和掩护登陆部队的航渡和登陆作战。西部特混舰队主要由美国舰艇组成,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多艘其他舰艇、1700艘登陆舰船,输送美国第一集团军上陆,并由美国战术空军第九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东部特混舰队主要由英国的舰艇组成,包括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他舰艇、2426艘登陆舰船,输送英国第二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上陆,由英国战术空军第二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为了支援登陆场上的部队,他们还由7艘战列舰、2艘浅水重炮舰、24艘巡洋舰和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援队。

1944年6月5日午夜至6日5时,英、美出动约2500架重型和中型轰炸机,对登陆地域及其附近地区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向地面投放了约万吨炸弹。在盟军登陆舰艇抢滩之前,大量战斗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了轰炸和扫射。5时30分,100多艘火力支援舰对80千米登陆正面实施密集的舰炮火力准备,随即转入火力支援。12艘驱逐舰在为前进扫清道路的过程中,表现十分勇敢。它们距离岸边不到900米,实际上舰船的底部已经搁浅。根据炮火控制组的要求,这些驱逐舰进行了统一炮击,掩护部队相继登陆。德国守军虽曾向盟军进行炮火还击,但多被盟军舰炮火力所压制。6时30分至7时45分,盟军登陆部队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9时,除奥马哈外,上陆部队基本突破德军阵地,各登陆地段也都夺取了比较稳固的立足点。但因登陆场过于狭小,随后盟军又展开了扩大登陆场的战斗。7月18日,英军攻占交通中心圣洛,切断了隆美尔指挥的德军,与美军形成了正面150千米、纵深13~35千米的登陆场。到7月24日,盟军地面总攻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第一阶段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尽管在这次战斗中,美、英两国各损失了3艘驱逐舰,挪威和法国也各损失1艘驱逐舰。但是,驱逐舰却成了法西斯德国的梦魇。直到现在,参加过二战的美军老兵还时常提起“幽灵驱逐舰”,它勇敢地冲向德军岸炮阵地实施近距离平行射击,屡屡得手,却从未被德军识别出来。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它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对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战后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