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下刺客——潜艇
17434100000004

第4章 夺命幽灵——潜艇的问世与探索(3)

控制棒导向筒——限制控制棒只能垂直移动。上下支撑板——用来固定燃料组件。中子源——提供中子,用来启动核反应堆。平时中子源产生的中子都被控制棒“吃”掉了,如果要启堆或提升功率,可提高控制棒的高度使之离开核燃料,这样中子源产生的中子生存得足够多,大量的中子有机会轰击核燃料(铀-235原子核)并发生裂变核反应。由于是控制棒在控制中子源,所以往往认为开启核反应堆是控制棒的功劳。

群龙闹海——世界各国潜艇发展概况

于世界各国海军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潜艇作战技术,而且也使得潜艇战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二战期间的德国海军潜艇技术以及设计思想,改变了潜艇的整个概念,并且对战后世界各国海军潜艇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冷战对峙中,潜艇,特别是核潜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纷纷应用在潜艇上,从而推动了世界各国潜艇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一、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把潜艇的重点研制方向始终放在核推进技术,并且为此不遗余力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从1954年建成服役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美国海军至今总共建造了14个型号137艘攻击型核潜艇(含“弗吉尼亚”级预计建造的第一批核潜艇)和4个型号59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建造核潜艇总数多达196艘。目前美国海军在役核潜艇为73艘,其中攻击型核潜艇55艘,以“洛杉矶”级为主,弹道导弹核潜艇18艘,全部是“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在发展不同型号核潜艇的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美国海军十分重视核潜艇基本性能的延续性和先进性,根据不同时期的技术基础,选择不同的主要研制方向,分阶段地逐步解决核潜艇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从而使得其海军核潜艇的性能终于达到了今天位居世界前列的水平。

美国在核潜艇发展初期就将弹道导弹核潜艇纳入与攻击型核潜艇几乎同步的计划之中。美国海军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装备“北极星”弹道导弹的“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该级核潜艇的首制艇“华盛顿”号于1959年12月30日服役,“华盛顿”级总共有5艘核潜艇先后服役,艇上装备有“北极星”A1弹道导弹。紧接着,美国海军在随后又建造了5艘“伊桑·艾伦”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艇上装备了射程为2800千米的“北极星”A2弹道导弹。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持续建造了31艘“拉菲特”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拉菲特”级后期型的2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全部装备了“北极星”A3弹道导弹,原来已经装备了“北极星”A1弹道导弹的“华盛顿”级的5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于1966~1967年期间全部换装了“北极星”A3弹道导弹,“拉菲特”级的前期型号8艘核潜艇和“伊桑·艾伦”级的全部5艘核潜艇也相继换装了“北极星”A3弹道导弹。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海军展开了关于多弹头对硬目标和软目标覆盖能力方面的研究,具有这些性能的新型导弹被命名为“海神”C3弹道导弹。“海神”C3弹道导弹的有效载荷是“北极星”A3弹道导弹的两倍,能把弹头投向单个或多个目标,攻击范围更大,突防能力更强。从1971年至1977年,美国海军“拉菲特”级的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全部换装了“海神”C3弹道导弹。自此之后,“拉菲特”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美国战略核潜艇的主力。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海军着手研制“海神”C3导弹之后的新一代武器系统——水下远程导弹系统,1972年初,水下远程导弹系统正式命名为“三叉戟”-Ⅰ(C4)导弹。“三叉戟”-Ⅰ(C4)导弹的质量虽然稍大一些,但是其射程是“海神”导弹的两倍,其战斗部装有6~8个分弹头,每枚分弹头爆炸当量为10万吨TNT当量,圆概率偏差为450米。中早期建成服役的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的是“三叉戟”-Ⅰ型弹道导弹,从第9艘SSBN-734“田纳西”号开始装备“三叉戟”-Ⅱ型弹道导弹,“三叉戟”-Ⅱ型导弹的战斗部装有12个分弹头,各分弹头的爆炸威力为30万~47.5万吨TNT当量,圆概率偏差为90米。“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要持续服役到2020年前后,在这期间,它将一直作为美国海军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主力。

二、前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苏联海军对于潜艇的发展采取了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基本发展方针。前苏联潜艇作战力量的增强,对于世界的军事形势、西方国家海军的建设方针以及西方国家海军潜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6年之后,前苏联海军从近海防御型的海军成长为远洋型海军。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前苏联的海军作战力量可以在全球的任何海域从事作战活动并与美国海军抗衡。在前苏联海军作战力量之中,潜艇作战兵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前苏联海军潜艇的主要使命是对美国实施战略性攻击,确保前苏联的海上安全,对西方国家的海上运输线实施打击,支援前苏联的陆上作战兵力,协助实现前苏联的国家政策。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前苏联便着手设计和建造战后初期的潜艇,战后初期的第一批潜艇是W级、Z级和Q级常规动力潜艇,其中W级潜艇总共建造了236艘。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前苏联就在探索利用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可行性。1955年9月,前苏联海军在一艘经过改装的W级潜艇上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改进的“斯科达”-A型弹道导弹。一年之后,前苏联海军建造的Z级潜艇中的5艘逐步被改装成弹道导弹潜艇。其后,前苏联海军在此基础上于1955~1956年建造了常规动力的G级弹道导弹潜艇。

前苏联海军的第一批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于1967年建成。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前苏联海军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与前苏联海军的V级攻击型核潜艇和C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属于同一时期的产品。到1974年的时候,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34艘。

20世纪70年代初期,前苏联开始研制SS-N-8型潜射弹道导弹以及携带该型导弹的D-I级弹道导弹核潜艇。SS-N-8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为7800千米,可携带一个80万吨级的核弹头,它可把美国领土的绝大部分置于它的核攻击范围之内。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正在加紧建造“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前苏联为了在弹道导弹核潜艇方面与美国抗衡,决定建造“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2.65万吨,装备20枚SS-N-20型潜射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为8300千米,圆概率误差为500米,每枚导弹可以携带10个各自为20万吨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在前苏联的领海范围内发射SS-N-20型潜射弹道导弹打击美国本土上的任何重要城市、陆基洲际导弹基地或者军事目标。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首制艇是于1977年3月1日开工建造的,1981年11月服役。“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成服役,标志着前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抗达到了顶峰。

除了弹道导弹核潜艇之外,前苏联在发展多用途核潜艇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对抗美国及其盟国快速航空母舰编队的威胁,前苏联建立了反航母作战体系,该作战体系的核心兵力是由携带空-舰导弹的轰炸机、巡航导弹潜艇以及携带舰-舰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等组成。因此,前苏联从1954年便开始制定一项发展巡航导弹潜艇的计划。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在巡航导弹核潜艇及其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方面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建成了世界上攻击力最强、排水量最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的SS-N-19型反舰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为450千米,可携带质量为750千克的高爆炸药弹头或者爆炸当量为50万吨级的一个核弹头。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艇上装备的巡航导弹数量多,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前苏联海军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的代表性潜艇是水下排水量为9100吨的“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阿库拉”级核潜艇的首制艇是于1984年7月下水的,“阿库拉”级核潜艇的航行噪声非常低,大大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之外。阿库拉级核潜艇的建成标志着前苏联海军在核潜艇的降噪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前苏联海军核潜艇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前苏联海军高速发展核潜艇的政策使西方国家感到心有余悸。

三、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至1949年。在这一时期,英国重点发展和研制具有常规动力的柴油机-电机推进的潜艇。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内,英国把发展和研制潜艇的重点由常规动力潜艇转向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