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在江湖
1741200000013

第13章 忠奸人

1997

donnie BraSco

约翰尼·德普饰演了一位联邦调查局探员,名叫皮斯顿。为了对付黑社会,他不得不告别妻子和三个女儿,打入黑帮鲁吉罗家族当卧底,在那里,他有了一个新名字——唐尼·布拉斯科。为了取得帮派老大以及内部兄弟的信任,唐尼不得不好好表现,于是在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头目“老左”的带领下变得无恶不作,连续参加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动,当然,这个过程也让他有机会掌握黑帮的犯罪证据。

当一个人身份发生分裂时,精神的分裂似乎也在情理中,这是很多卧底影片常用的表现手法,本片也不例外。在与“老左”长时间的相处中,皮斯顿与“老左”悄然发生了微妙的感情,他俩终日形影不离,亲如一家。“老左”对他信任有加十分关爱,这也让他见识到“老左”温情的一面,甚至慢慢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于是皮斯顿开始仿徨不定,开始精神分裂,最终他决定不再向上级及时汇报情况。同时,由于卧底工作的特殊性,唐尼极少和妻女见面,难免忽略妻女,所以家庭生活濒临崩溃。

就在这时,帮派内部的仇杀开始了,为了铲除异己,“老左”的上级黑桑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置身其中,唐尼也将面对或“忠”或“奸”的艰难抉择。

幕前幕后

1.

约翰尼·德普生于1963年6月9日,一方面被誉为好莱坞四大天王之一,另一方面又一度被称为好莱坞的坏小子。7岁时,爷爷的去世给年幼的德普带来巨大的心灵打击。随后,4年内德普随父母搬了30多次家,这让他不断丧失自己的玩具和玩耍的伙伴,这些都让德普的童年蒙上了灰色,所以他成了学校里的怪小孩。15岁时,父亲有了外遇,父母离了婚。之后德普随母亲搬到洛杉矶,很快母亲又为他找了个继父,此后德普就没有吃过一顿正经的家庭晚餐,而是开始放纵自己以表现其青春期的叛逆。就像德普自嘲时所说的:“我对任何事情都深感好奇,但追逐某些好奇的方式却是极不正当的,可惜那时没人管得了我。

于是我12岁学会了抽烟,13岁就不再是处男,14岁品尝了大麻的滋味,15岁文身,16岁敢在超市里顺手牵羊……但你能说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坏种吗?——不!”德普20岁时就结婚了,虽然婚姻并没有持续很久,但是德普也通过妻子认识了尼古拉斯·凯奇,虽然一开始两人看对方不顺眼,但后来却结为好友。凯奇还鼓励德普尝试演戏,让他和自己的经纪人签约。1984年,约翰尼·德普凭借恐怖片《猛鬼街》进入电影圈,此后《龙虎少年队》则让他家喻户晓。1990年,德普和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合作了《剪刀手爱德华》,借此大红大紫。如今,他已获得过3次奥斯卡奖提名、8次金球奖提名,并于2008年凭借《理发师陶德》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其代表作品有:《加勒比海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天生爱情狂》《来自地狱》《不一样的天空》《断头谷》《太空异种》《忠奸人》《浓情巧克力》等。

2.迈克尔·马德森于1958年9月25日生于芝加哥,母亲是得过艾美奖的编剧及制作人。他第一次在大银幕中出现是在1982年的电影《希望破灭》中,因为经常一脸坏笑,常常出演反派。拍摄本片后曾受昆汀邀请出演《杀死比尔1、2》。

3. 导演迈克·内威尔(Mike Newell)1942年出生,毕业于剑桥大学英文系,他擅长拍摄喜剧,1994年执导了轰动一时的爱情佳作《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之后他又执导了《忠奸人》(Donnie Brasco)、《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

画外之音

影片是根据唐尼·布拉斯科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现实中,布拉斯科的真人故事先是被约瑟夫·D·皮斯通(Joseph D. Pistone)与理查德·伍德利(Richard Woodley)联手写成《唐尼·布拉斯科:我在黑手党的卧底生活》(Donnie Brasco,My Undercover Life In The Mafia)一书,之后才被迈克·内威尔选择,最终搬上银幕。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本片的制片人路易斯·狄吉亚莫(Louis DiGiaimo)在上中学时就认识故事的主角布拉斯科,而且两人关系要好,成年后还经常一起叙旧,只是狄吉亚莫一直不知道布拉斯科的工作真相,直到看到报纸的头条标题才恍然大悟,这也是他愿意接手此部影片的原因。

据制片狄吉亚莫回忆:“我根本不知道他曾为联邦调查局工作。那时我们每周都会在一起玩两三次篮球,直到他有一天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大约六七年后,所有纽约报纸都刊登出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在黑帮做卧底的头版消息,而且他们用的是真实姓名。起初我以为是个玩笑,我在想真的会是他吗?几天后他给我挂电话,我们共进晚餐,我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我告诉他这段经历可以写进书中或拍成电影,他说没想过,要等到审判结束才行。然而这一等就是四年。”

在此案结束后,布拉斯科赶紧和家人隐居起来,毕竟他曾欺骗了黑手党。而黑手党一方,至今都在通缉他,而且悬赏50万。

在选择导演时,制片方一反常态,采用了逆向思维,找到了向来不善于黑帮题材的、以美好和幽默著称、曾执导《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和《情迷四月天》的英国导演迈克·内威尔。据制片人约翰逊透露,他们之所以选择迈克·内威尔,是因为他们深知黑帮、卧底只是个套子,其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主角的精神分裂才是更重要的,而且他们相信迈克能够理解这些,理解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悲凉境遇。作为一名英国导演,迈克反而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故事,从而发现很多美国人会遗漏的东西。

在筹备初期,敬业的内威尔亲身体验生活,甚至深入美国人的地下生活去观察体验,他想更好地理解唐尼·布拉斯科对鲁杰罗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此外,他还在布鲁克林区中犯罪人群聚居的地方待了一段时间,并和那里的人交朋友,好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赌博、放高利贷等活动。

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够豪华,从《教父》到《情枭的黎明》《疤面煞星》,阿尔·帕西诺演绎过众多黑帮人物,演技更是不言自明。而新生代小生约翰尼·德普也毫不逊色,他曾一举打败布莱德皮特拿下性感男星的称号,演技也有目共睹。

片中德普勇挑大梁,饰演在黑手党内部当卧底探员的皮斯通,这个角色本身的复杂身份给他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他是卧底,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冒险,因为身份随时可能被揭穿,所以时时处处都处在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调查局上司还不时给他一些危险的任务,所以皮斯顿每天都处在痛苦煎熬之中。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中长时间的缺席,让妻女大为不满,所以他还要面临妻女的抱怨与赌气。一次,好不容易才回家的皮斯顿却发现女儿都懒得和他说话。在黑社会内部,顶头上司“老左”对他极为器重信任,甚至待他亲如家人,更高一层的老板桑尼也看好他,视其为得意门生,时时把他带在身边。这恰是皮斯顿的分裂之处,大家越是待他好,他心中就越是愧疚,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在多种矛盾中苦苦挣扎,精神上的压力超乎想象,皮斯顿整个人也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敏感的约翰尼·德普很好地抓住了角色的重点,因而可以将皮斯顿的纠结矛盾表现得入木三分,对其压抑焦灼的情绪也掌握得很有分寸感。整个演出过程,他那忧郁的眼睛更是立了大功,将皮斯顿内心的纠缠表现得恰到好处。

从第二代教父迈克·柯里昂开始,阿尔·帕西诺饰演过太多黑社会人物,可是每一次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这恰恰是他作为一位优秀演员对自己的不断超越。与《教父》中的迈克·柯里昂相比,“老左”不过是个黑手党里的小人物,事业上并不如意,家庭上也一塌糊涂。儿子吸毒成瘾,负债累累,他虽对儿子恨铁不成钢,却也不得不铤而走险为黑手党卖命。工作上,他为黑手党默默付出了30年,却一直没有上位的机会。家庭与事业双重的不如意,让他变成了一位喋喋不休的老头子,失魂落魄,不够狠辣,也不够绝情。这一切,皆在阿尔·帕西诺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传神的面部表情中一一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