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17319500000022

第22章 学会运用多姿多彩的幽默技巧(3)

谁知琼斯太太果真在法庭上指控了一年生产20万只足球的天地足球厂。更出乎意料的是,通过法庭调解,该厂居然答应赔偿琼斯太太10万英镑的精神损失费。

足球厂老板说:“琼斯太太与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而她的控词给我厂作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在这一则幽默故事中,琼斯太太控告天地足球厂生产的足球为第三者,足球厂老板却利用这一特殊事件,顺着琼斯太太的逻辑,给自己的足球作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宣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足球厂老板所具备和运用的正是一种巧借人力的充满大智慧的幽默。

自吹自擂,夸大其词

自吹自擂的幽默作为一种“厚脸皮”的幽默技巧,能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势,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把自己吹嘘一番,当然,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应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让对方很容易通过你的话语看出名不副实,这样幽默才能顺利产生。有一次,萨马林陪斯图帕托夫大公打猎,闲谈之中萨马林吹嘘自己说:“我小时候也练过骑射,即使说不上精通,也算得上箭不虚发。”

大公要他射几箭看看,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箭不虚发”的本事。

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拈弓搭箭。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才是我萨马林的箭术。”自吹自擂往往与现实形成反差,幽默常常从中产生。自吹自擂的时候,可以毫不脸红,却免不了误打误撞,言过其实。不过,从制造幽默的角度来说,情况与事实有出入而自己却津津乐道,恰能透出浓浓的幽默情趣。请再看下面这则例子:马辉自以为精通棋道,总是不服输,又很爱吹牛。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自吹自擂是夸大其词的一种,夸大其词就是用荒谬夸张的话来表达幽默,使人备觉趣味。夸张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为这些话题与内容经过夸大之后,变得不合常理,大大出人意料,从而造成幽默效果。下面这个幽默故事就运用了夸张的幽默手法:有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一起互相吹牛。

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肠的机器。这种机器真是神奇,只要把一头猪挂在机器的一边,然后转动机器的把手,那么,香肠就可以自动地从机器的另一边一条一条地转出来!”

英国人一听,不屑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这种做香肠的机器我们早就有了!你们美国人真是少见多怪!我们早就把这种机器改造得更加神奇了!”

“怎么神奇?”美国人问。

“我们新的制作香肠的机器,只要做出来的香肠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就可以把香肠放在机器的一边,然后‘倒转一下’机器的把手,那么,机器的另外一边就会跑出原来的那一头猪。”上面故事中,美国人的话虽然也十分夸张,但英国人的话比美国人的话更能产生幽默效果,这是因为英国人的话带有更加明显的荒谬性,从而使整段话起了质的变化,幽默也就展现出来了。很多幽默的成功,都在于对关键的地方,用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夸张。

巧设连环,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是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它讲的是关于唐代酷吏来俊臣的一个典故,其中“瓮”是指大坛子。当年在女皇武则天掌管朝政的时候,有人告发了大臣周兴,武则天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平日也惯用酷刑,跟来俊臣一向交好)。来俊臣假意请周兴喝酒,席间他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罪他会不招认呢?”来俊臣就命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火,对周兴说:“奉皇命审问老兄,请君入瓮。”周兴吓得连忙磕头认罪。

根据这个典故,我们后人就沿用“请君入瓮”来指设好圈套等别人来钻。把这种计谋用在幽默上,它就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意味的幽默技巧,或者说是语言技巧。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用故弄玄虚连续地问或答,使对方一步步进入自己的话语迷宫,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氛围,同时使他人开窍。下面这个故事就运用了这种幽默技巧:一考生骑驴赴京赶考。路上问一个放牲口的老汉:“嗳,老头儿!这儿离京城还有多远?”

老汉看他穿戴得倒是挺排场,就是问路不下驴,说话没礼貌。老汉心里想:这算什么书生!老汉本来不想理他,可又想教训他一下,就答道:“京城离这儿180亩。”

书生感到好笑:“喂牲口的!路程都讲‘里’,哪有论‘亩’的?”

老汉冷笑道:“我们老辈子的人都讲里(礼),现在的后生娃没有教养,不讲里(礼)!”

书生脸一沉,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拐着弯骂人呢?”

老汉说:“喂牲口的老东西本来不会骂人。只是今天心里不痛快,我养的一头母驴,它不生驴仔,偏偏生下了个牛犊。”

书生不明白老汉的意思:“你这个人真是稀里糊涂的,生来就该喂牲口。天下的驴子哪有下牛犊的道理?”

老汉还是耐心指教书生说:“是呀,这畜生真不懂道理,谁晓得它为啥不肯下驴咧。”

书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面红耳赤,没有作答就扬鞭绝尘而去。幽默的表达是含意蕴的。故事中的老汉,通过曲折的暗示故弄玄虚,吸引对方思绪,诱使对方上当,是请君入瓮法运用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艺术使幽默更加显露出它固有的机智与思辨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在生活中的舌战场合,这种巧设圈套的幽默技巧也被广泛地应用。有一次,老张到菜市场买鱼。他走到一家鲜鱼摊前,看到摆的鱼虽然不少,但都不是很新鲜。老张提起一条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果然有一股臭味。看来鱼放得时间已经不短了。谁知摊主看到他这么一闻,便非常不高兴地问道:“哎,你这是干什么?我的鱼是刚刚打上来的。”老张并没有和摊主争辩,也没有指责他的谎话,而是顺口说了句:“我刚刚是和这条鱼说话呢!”“嗯?”摊主觉得老张这话挺有意思,不禁来了兴致,想刁难老张一番,于是就说:“那你和鱼说些什么话呢?”老张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想到河里游泳,所以向那条鱼打听一下现在的水究竟凉不凉。”“那鱼怎么说呢?”摊主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周围也已经聚集了一些围观的人。“鱼对我说,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离开河已经十多天了。”老张淡淡地说。围观的人哄然大笑,摊主脸上的笑容却早就不见了。幽默的老张表面上装作没有发现鱼是变质的,通过和鱼对话这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来化解鱼摊主的戒备情绪,并一步步诱使鱼摊主进入自己的圈套,正是运用了“请君入瓮”的幽默技巧;鱼摊主在整个过程中都被老张牵着鼻子走,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中。

运用这种幽默技巧必须突破常规思维,出奇制胜地将对方引入你的圈套中。对方则是按照正常的思维去推理,根据你的设计,对方最后必然进入你设的圈套之中。法国寓言家拉·封丹习惯每天早上吃一个土豆。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厅的壁炉里,想热一下再吃,等他回头去拿的时候,土豆却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喊:“我的上帝,谁把我的土豆吃了?”他的佣人“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不是我。”“那就太好了!”“为什么?”“因为我在土豆里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佣人顿时面如土色,承认自己吃了土豆。拉·封丹对她解释:“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如果拉·封丹果真在土豆里放了砒霜,那这个故事就不好笑了。这个故事的幽默之处就在于拉·封丹运用了故弄玄虚、“请君入瓮”的方法,诱使佣人说出真话,承认错误。运用这种幽默技巧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给自己留有余地,使事情进行得更加顺畅。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服役。一天,一位朋友向他问及一个秘密行动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机密吗?”“当然能!”朋友保证。罗斯福微笑告诉他:“我也能。”这里罗斯福故弄玄虚,巧妙地为友人设下圈套,为自己解脱困境,即使朋友发觉上了当,心中也明白这是善意的欺骗,这种幽默反而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请君入瓮”的幽默技巧能够体现出一个人高超的智慧。这种幽默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施用此术的人总是能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占据主动,先发制人。从一开始,就稳固地占据主动地位,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总是跟着自己走,这样,最后的一击才会显得幽默有力和富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