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对乞丐夫妻,面对面地坐在桥下。男乞丐手里捧着一个盒饭,一人一口分着吃,女乞丐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一人喝一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种互依互靠、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景深深烙在路人的心中。也许人们会忘记在何时看到,但是那情景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人们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和羡慕。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与名利无关。像那对乞丐夫妻,连容身之所也没有,更别说可口的饭菜。他们在物质上穷得身无分文,在感情上却是富翁,谁说他们不幸福呢?
世人都渴望幸福,不断地追求幸福,而最终得到幸福的人又有多少?其实,幸福很简单,与相爱的人共进晚餐,在夜风中漫步谈心,和老公一起陪孩子玩耍,为父母拔掉一根根白发,做一桌可口的饭菜……这些都是幸福,幸福原本源自平凡,与名利无关。
有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他们的身份截然不同:一个是富翁,经营着大公司,住着高档别墅,开着名牌跑车,天天吃大餐,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另一个家里很穷,是环卫工人,每月只有六百元钱的工资,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四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有一辆二手的脚蹬三轮,一周只能吃上一顿便宜的五花肉。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上层和最底层,对生活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富有的朋友天天都在不停地忙碌,日夜奔波。周围的人都说自从他成为富翁,就很少见他真正笑过。在他身上,除了工作就是应酬,没有值得高兴的事,即使笑也是在应付他人、应付生活。
而贫穷的朋友却天天快乐,脸上总像开着的花朵。每天早上,他都会吻别温柔的妻子,送走上学的儿子,然后高高兴兴地来到马路上,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带的,已掉了漆的收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戏曲,一边哼着,一边开始干活。
富有的人每次遇到贫穷的朋友,都向他倾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事业发展得不顺利,生意又赔了,买的股票在下跌,老婆和他吵架,等等。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陪老婆、孩子吃顿饭,去海边漫步,去旅游散心。而贫穷的朋友每次和富有的朋友分享的都是无尽的快乐和幸福:儿子又考了全班第一名,一年的学费又免了;妻子申请到低保了;自己这个月拣了多少饮料瓶……
一次,一位哲人问富有的人:“你有车有房,要什么有什么,别人有的你全有,别人没有的你也有,你为什么还这么辛苦?何不好好享受这一切呢?”富有的朋友一脸愁云地说道:“你有所不知,铺的摊子越大,身上的压力就越大。我也想好好玩玩,美美睡上一觉。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们混得都比我强,我这点财富在他们面前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所以,我必须拼命把生意做大做强,争取胜过他们。那时候,我才可以完全放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哲人又问贫穷的朋友:“你是否认为目前的日子有些艰难?工资不够一家人开销,你怎么还能如此快乐幸福呢?”他笑着说:“昨天我看到报纸上说了,新时期的幸福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这些我都有:贤淑能干的老婆,聪明可爱的儿子,不体面但让我开心的工作。我觉得,有这些就足够了,我心中的幸福就是这样的。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满足。虽然我没有多少钱,但我拥有的这些是有钱人无论花多少也买不到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与名利和金钱无关,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富有的人一直和那些生活更优越的人相比较,因此始终无法得到满足。他所谓的幸福就是更富裕的生活。但他的标准太高,难以实现,所以他始终没有拥有幸福生活。而贫穷的朋友一直保持着乐观与满足,没有追名逐利,所以很容易得到幸福。
书中记载:“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以及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等非法手段获取,甚至以过于执著的态度对待这些世间之物,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富人有高贵的烦恼和忧愁,穷人有通俗的快乐和幸福。经验告诉人们,把名利和金钱看得太重的人注定会被名利所困扰、被金钱所诱惑。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为了追逐名利费尽心思,他们把名利当成生命的支柱而苦苦追求。在目标实现后,他们还要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生活,唯恐把名利弄丢。这种人既不会明白“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的道理,也不会拥有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态,更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快乐、幸福,笑看人生的人才能心情舒畅,因为他们懂得,幸福与名利无关。
找寻寂寞的幸福状态
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曾说:“寂寞是一种清福。”能把寂寞当作幸福来享受的必定是大胸怀大智慧之人,常人不会把寂寞当作一种享受。那么寂寞怎样成为一种清福?梁实秋在书中写道:“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被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人们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作家梁实秋的著名散文《寂寞》给人很多启迪。他把在寂寞中产生的幸福定名为“清福”,即清闲安逸的生活。
一位经商成功的女人说:“只有你花了的钱才是你自己的,你的昨天不管好坏都是你真正活着的人生,因为谁也无法预知明天。”这番话既有几分哲理,又有几分含蓄。因为,现在她每天亲自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将生意交给其他人打理。每次送孩子上学,当孩子和她道别,走进校门,她总是站在原地,许久才离开。此时她就会感到寂寞突然袭来,同时还会感觉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幸福,那种幸福在未创业时也有,现在这份幸福竟然在寂寞之时重新回来了。以前,她总是忙于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和保姆在一起。时间久了,孩子竟然和她生疏了。现在她终于懂得,原来生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和孩子相处才是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寂寞的幸福状态?有人说睡觉可以找到,其实未必。睡觉只是一种状态,如果睡觉很沉,雷打不动,忘了一切,何谈幸福?如果不断做梦,使大脑不停地运转,无法得到休息、无法放松思维,那么就不能进入静寂,也就不能谈及幸福了。
现代人为了能进入静寂状态,练起了能控制自己、能驾驭肉身感官、甚至能驯服内心的瑜伽。他们练习瑜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卸下思维神经的负担,把大脑放空,让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最后进入到静寂状态时产生全新灵感。这就像作家梁实秋所说的:“悟到自己的渺小,这种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SOHO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著名的地产商潘石屹看完梁实秋的《寂寞》后,颇有一番感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人们在与别人相处时不会在意自己,只有在寂寞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受既宝贵又难得。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实际上,这种人不但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寂寞中应该体味到的那种幸福。
那么,潘石屹如何让自己进入到静寂状态呢?答案是一个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那就是祈祷,重复朗诵祷文。简单的祷文能让他进入与世隔绝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潘石屹的大脑才能得到充分休息。
参加过法会的人都有类似感受,那种感觉的确像潘石屹说的那样,身心完全被“屏蔽”,那种静寂的状态正是有些人千方百计寻找的。但是,不是只要朗诵祷文就能进入静寂状态的,如果有人在朗诵祷文时想着乱七八糟的事,心不在焉,心神不合,那么将永远无法进入静寂状态。只有在朗诵祷文时心无旁骛,才能找到寂寞的幸福状态。
这种静寂状态下的寂寞并不是孤独,而是幸福。不过人们只有在心灵真正进入到静寂状态时才能找到那种幸福,当然这种寂寞下的幸福也不是永久的,有时只是瞬间。“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梁实秋真正地写出了自己的体会。
峰是个典型的乐天派,在别人看来,他一直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没有烦恼伤心之事。他在日记里写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洒脱随性的人。”因为峰从小就羡慕武侠剧里那些淡定随缘的侠客,所以潜移默化中具有了这种豪爽洒脱的性格。可是,每次在半夜醒来,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寂寞袭来,渗进他坚强的心。
平凡的峰是幸福的,像许多人一样快乐,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曾感受到寂寞。以前的他,凡事都由父母帮忙,遇到麻烦时总会有人相助。后来,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父母的关照他也可以坚强独立。于是,他搬出温馨的家,自己租房住,过上了他认为地自由快乐的生活。一段自由生活后,从未离家的他开始怀想家的温暖、可贵,对寂寞有了新的体会。
峰所在的公司,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要加到很晚。每当他独自一人回到出租屋后,陪伴他的只有冷冷的月光。每每看着燃起的万家灯火,听着传来的欢笑之声,峰的心中难免产生孤独、凄凉之感,他感觉自己是飘浮不定的浮萍,居无定所,游荡不停。峰想,每周都能回家的自己都有如此感觉,那长期在外漂泊的人或许更难过。当此之时,他明白了,为什么独自在外的人很快就会投入到一段新感情之中,为什么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同学都会抛弃旧爱、找到新爱。其实,大家都在躲避寂寞的纠缠,渴望寻找心灵的归处。
峰搬家的时候,电器线路出现故障,家人很快帮助他解决了。与峰住在一起的外地同事们,他们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无人帮忙。每次想到这些,峰的心里就欣慰多了,感觉幸福多了。也许在旁人眼中,这个行走在黑夜里的人是寂寞的,然而,峰已懂得开始在寂寞里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爱。峰说,是寂寞让他明白了这些,感谢寂寞让他懂得了这一切,这也是一种寂寞的幸福。
有一种寂寞叫做幸福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人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有一种寂寞叫幸福。”
在黑夜里悄悄绽放的百合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点缀了山谷;在贫瘠的石缝里默默穿梭的小溪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的下一站是大海;在烦闷的夏日里吱吱鸣唱的蝉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它拥有美好的希望。
春蕾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每天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看着镜子中那张略显成熟的脸和那双布满血丝的眼,她也经常问自己:寂寞吗?
每天天刚亮,她便被家人叫醒。艰难地睁开双眼,迷迷糊糊地吃完早餐,无精打采地来到教室,直到看见老师那张冷得让人害怕的脸,神经才能再次绷紧,于是疯狂地学习。
全部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她既没有课外活动,也没有娱乐节目,天天如此,无味、无聊、无趣。校园里少了一些热闹,多了一些清冷。随着中考的一天天临近,她越来越刻苦地学习,以实现大志。
她的数学比较弱,容易出现疏忽,前几次的测验就因为疏忽扣了分,家人说她没进入状态,可到底怎么样才能进入状态呢?好朋友婷说,让心静下来,调整一下状态,努力向前冲。班主任老师曾讲过,对于一个中考在即的学生,只有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生命的方舟才能越划越远!别人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奔跑,一向好胜的她怎能停滞不前?不能沉沦,不能落后,一定要前进,前进,向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她用心进入学习状态,不断地完善自己,并把老师的那句话当成座右铭记在心里。
这时的她再次问自己:寂寞吗?她的回答很坚决: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在寂寞中,我已经尝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寂寞或许是上天的一份厚礼,用无数个寂寞的日子换取一生的幸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学生应当懂得享受寂寞中学习的乐趣。
曾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不安于贫困,结婚不久便外出闯荡。初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住处,他们就住铁皮屋。在寒冷的冬天,屋子成了冰窖。炎热的夏天,屋子便成了火炉。但是,他们感情非常好。冬天,男人知道女人怕冷,在晚上睡觉时,他先上床暖好被窝,等她睡觉时再把她搂得紧紧的,生怕冻着她;夏天,男人怕女人热,在每次临睡觉之前都会给她准备好洗澡水,然后他不停地往地上洒水,用来降温。没有钱买好吃的,他们一日三餐啃从家里带的干粮,就着咸菜,喝着白开水。女人怕男人身体受不了,于是拼命打工赚钱并买了个电饭煲,天天煲他喜欢喝的汤。她看着他大口大口喝她煲的汤,感到幸福至极。她时常感叹,再也没有比那时更幸福的日子了。
男人和女人吃了很多苦,终于赚了很多的钱。然后,他们拥有了漂亮的房子、汽车和公司,拥有了有钱人拥有的一切。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男人再也不用担心女人怕冷、怕热了;家里也请了保姆,一日三餐按时做,女人再也不用担心男人吃不好,也不再亲自给男人做饭煲汤了。
都说患难夫妻同甘共苦,可共苦之后的同甘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尽管女人住着男人买的大房子,用男人的钱买名牌化妆品、做美容……可女人心里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这些。她希望还能像当初一样,男人对她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希望男人晚上陪她一起看电视,或者一起散散步;或者聊聊心事,不要每晚都应酬到深夜;希望男人能在休息日陪她一起去海边漫步或者放风筝,不要总是加班;希望男人……这些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在他身上却难以实现?为什么十几年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却很难做到?女人做梦都希望回到从前,虽然那时的生活贫穷,但他们都把彼此时时记在心里,尽管没有钱,但很快乐。现在有钱了,快乐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