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是一场修行Ⅱ
1730300000028

第28章 倾听名人的声音,借鉴寂寞的智慧(2)

屈原作为一个坚守者和探求者,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因此是孤独的。屈原的孤独在于他不与当时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在于他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于他高尚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既是他孤独的原因,也是他受到后人尊敬和敬仰的原因。

正是由于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让屈原受到了奸臣的陷害,再加上楚王的亲小人而远贤能,成为屈原不得志的重要原因。面对现实的无奈和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孤独寂寞,屈原创作了如《离骚》、《九歌》、《天问》的一系列佳作。一方面,他所创造的楚辞文体对我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以及不被别人理解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抒发了自己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政治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是孤独的,他的品格是高尚的。正是由于他高于当时楚国主流的长远目光,让他受到了当时旧势力的排挤和驱逐。他的悲剧是楚国社会所造成的。屈原作为楚国最孤独的爱国者和远见者,他为楚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孤独地坚持着他的理想和信念,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自己的悲愤之情。

屈原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高尚的道德操守,还在于他处于人生的孤独寂寞中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甚至以死明志,成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在孤独中坚持真理和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成为人们心中光明与正义的化身。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这一天,以设立端午节的形式来纪念屈原,表达人们对他深深的悼念之情。

爱因斯坦——孤独成就伟大

爱因斯坦作为世界上出色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的相对论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管是在计算机领域,还是在航天领域,都也离不开他的相对论。但是,在当时,为了追求真理,捍卫科学,爱因斯坦曾一度将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当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触动了经典物理学的统治地位,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在爱因斯坦授课的柏林大学中,有的学生故意捣乱,这让爱因斯坦非常气愤。甚至还有人专门发动团体针对爱因斯坦发表文章,进行演讲,辱骂爱因斯坦。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爱因斯坦。就这样,爱因斯坦被迫离开了柏林。

后来希特勒上台,德国反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声浪更高。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让爱因斯坦对祖国德国失去了最后的一丝希望,便公开表示不再回到德国。因为他反对战争,坚持真理,他甚至成为德国右翼分子的刺杀对象,希特勒也曾经用两万马克来悬赏要他的人头。就这样,爱因斯坦被祖国抛弃了,被德国的同行抛弃了,他成为一个孤独者。为了逃避追杀,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欧洲的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直到最后在美国定居。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研究有着无限的执著,他甘愿为了工作而付出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其他事情,他很少关注。甚至在爱因斯坦结婚的当天,举行完婚礼后,爱因斯坦和新娘回到住所时,爱因斯坦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家门钥匙,只好找来房东才把门打开。

爱因斯坦在生活上非常简朴而且不修边幅,经常头发蓬乱地出去工作,致使很多人见到他后都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就是他。在衣着上,他经常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从来不穿袜子,也不打领带。即使是面见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如此。

一次,比利时的国王和王后邀请爱因斯坦前来比利时访问和讲学。为了迎接爱因斯坦,比利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委员会。爱因斯坦到来的那天,火车站上钟鼓齐鸣,迎接的官员们穿着礼服,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可是,当火车到达后,旅客们纷纷进站了,负责接待的官员却没有找到爱因斯坦。原来,爱因斯坦早已经避开欢迎人群,自己提着行李,徒步从车站走到皇宫。正在这位负责接待的官员向王后报告没有接到爱因斯坦时,只见一个头发灰白蓬乱的老人提着手提箱风尘仆仆地来到王后面前。王后说:“爱因斯坦先生,为什么不坐我派去的车子,偏偏要自己走过来呢?”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说:“王后陛下,请不要见怪,因为我喜欢步行带给我的快乐。”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并不像世人那样热切追求那些优厚的物质待遇,无拘无束才是他喜欢的状态。

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他获得很多的头衔和名誉。但是,爱因斯坦对这些并不在意。他把这些奖章和获奖证书,包括诺贝尔的金质奖章和证书通通扔在一个箱子里,然后将它们遗忘在角落里。当爱因斯坦获得全世界科学家都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时,他也表现得十分平静,没有任何地激动和兴奋。爱因斯坦曾经写信给朋友说:“我不希望成为公众人物而获得他人的注意,我只想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专心做我的研究,可现在却不能了。”成名后的爱因斯坦,收到了很多家庭主妇、学生、科学家写的来信。他使用过的东西也成为众人收藏的对象。爱因斯坦对此十分困惑和不解,他不希望自己被突出出来。由于爱因斯坦经常穿一件毛衣,叼着一个烟头,一头卷曲的白发,很容易在大街上被人认出来。为了避开人群的关注,爱因斯坦专门跑到洛杉矶一条艺术街上安了家。因为那条街上大部分行人都留着长胡子、穿着毛衣。果然,爱因斯坦走在那条大街上很少再遇到麻烦,也很少再被他人认出来。

一位记者询问爱因斯坦有关成功的秘诀时,爱因斯坦回答说:“在我青年时代,我就发现一个成功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努力工作,Y代表懂得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这就是我发现的成功公式。我想,这个公式不仅对我有用,对其他人也同样有用。”

爱因斯坦孤僻的性格和对工作的废寝忘食使他和家人、朋友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由于无法忍受他的性格和工作生活的习惯而离开了他。他的第二任妻子艾尔莎喜欢招待朋友来家中做客,有时为了让他从繁忙的工作中休息一下,艾尔莎也会叫爱因斯坦下来和朋友一起聊聊天。可是,她得到的往往是爱因斯坦的拒绝。爱因斯坦喜欢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思考问题,专心地投入到他的研究中去。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在孤独的工作中体会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艾尔莎去世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孤独不是一种悲凉。正是因为他在孤独中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批评,才成就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对整个人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因斯坦的孤独不是精神上的孤独,而是生活上的孤独,正是由于爱因斯坦对于精神上的独立才让他成为孤独者。任何想有成就的人都必须学会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必须有走在众人前面的信心和勇气,尽管这样会受到很多人的攻击和不认同,但如果你总是跟随着众人的脚步,是永远无法取得成功的。所以,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人,因为他们超前的思维和眼光很难得到当时众人的理解,可以说孤独成就了伟大。

巴尔扎克——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作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创作了长篇巨著《人间喜剧》,描写了有两千多个人物,全面展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各个阶层人物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可是,有谁曾想过,巴尔扎克是在没有温情的家庭环境中孤独地度过自己人生的人。

巴尔扎克虽然是家中的长子,但在童年并没有如同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关爱下长大,而是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寄送到郊外一个宪兵家,让宪兵的妻子代为抚养。从小,巴尔扎克就像被家人遗忘了一样。长大后,巴尔扎克被父母送到管理非常严格的教会寄宿学校。学校老师的冷漠残酷和教会学校的严肃古板,让巴尔扎克在学校倍感孤独。本来希望回家后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可没想到得到的却只是父母接连不断的白眼和责骂。这让巴尔扎克十分伤心,内心十分孤独和寂寞。起初,他对母亲只是害怕。时间一长了,巴尔扎克对母亲就变得冷淡,最后对母亲产生了憎恨。巴尔扎克曾经说:“我的母亲实在太可怕了!让我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过母亲。”亲情之间的冷漠,让巴尔扎克只得从书中寻找温情和乐趣,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书籍的阅读当中去。他说:“我的头脑之所以能活着,完全是靠读书来维持的。”在巴尔扎克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后,他利用课堂空余时间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了一名文书。在律师事务所中,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了解上层社会的虚伪、人民生活的困苦和社会的黑暗,也让他认识到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这些经历为巴尔扎克日后的创作积累了良好的素材。

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没有从事律师行业,反而决定投身到写作的事业中去。他的这一决定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文学的创作中去。于是,巴尔扎克在莱特居耶尓街租了一间阁楼,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当父亲再次让他到律师事务所工作时,巴尔扎克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为此,盛怒下的父亲断绝了对巴尔扎克的经济支持。失去经济来源的巴尔扎克很快就陷入生活的困境。为了维持生计,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巴尔扎克写了大量光怪陆离、粗制滥造的、迎合大众消费的浪漫小说,但这些作品微薄的收入并没有改变巴尔扎克的处境。后来,他还曾经和一个出版商合作出版了一些古代文学家的作品。本想能够赚一些钱,可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反而让他背负了一万多法郎的债务。随后的一些经商活动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导致巴尔扎克债台高筑。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巴尔扎克经常去贫民区,和贫民区的工人们混在一起,和他们聊天谈话,看他们争吵。这让他充分了解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体会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这段经历让巴尔扎克对法国的社会有了真正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残酷的金钱关系。这些都成为巴尔扎克后来小说创作的重点批判对象,也成为《人间喜剧》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1829年,《舒昂党人》的成功问世,让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巴尔扎克开始在文学创作上显示出出色的才华,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巴尔扎克凭借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速度进行着创作,有时候三天就可以写完一部中篇小说,两周的时间就可以创作完一部长篇小说。巴尔扎克经常两三天就用完一瓶墨水,用坏十几个笔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巴尔扎克接连创作了91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部光辉的巨著——《人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被恩格斯赞誉为“一部反映法国社会现实,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巨著”。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对孤独深有体会。正是由于童年时代亲情上的孤独,让巴尔扎克只能从书籍中寻找慰藉,来充实自己的心灵,这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正是由于巴尔扎克在青年时代屡次遭受了创业和经商失败,使他充分感受到失败后的孤独,深刻体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酷的金钱关系和世态的炎凉,这让他走上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

作为一个作家,巴尔扎克在创作时往往都是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让他忘记现实中的一切,他经常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这一段时间里,巴尔扎克只是专心地写作和修改稿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高老头》这部作品时,巴尔扎克曾经为高老头的死去而失声痛哭。正是凭借这种对创作投入的精神,使巴尔扎克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让他孤寂的心灵在文学创作中得到释放,让巴尔扎克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凡·高——孤独的艺术家

凡·高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创作了《向日葵》、《星月夜》等闻名于世界的画作,他被视为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但是,凡·高也是孤独的艺术家。他热爱生活,却在生活中屡屡遭受挫折和失败,最后在孤独和困苦中度过自己那颠沛流离的一生。

凡·高从小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性格有些孤僻,但在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凡·高年轻时曾经做过传教士,他到最贫穷的矿区,和矿工们一起吃住,还经常把自己的衣服和食物送给那些贫苦的人们。他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矿坑爆炸时救出一名矿工。但是,他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甚至在主持葬礼的时候还受到他人的谴责。这使凡·高意识到矿工并不需要上帝,更不需要他的传教。于是,他离开矿区,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凡·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绘画训练,只是在广泛学习画家前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创作出许多饱含激情的艺术作品。在八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创作了850多幅油画作品。在最开始走上艺术之路时,他满怀着热情和信心。虽然他当时很贫困,但他认为只要有思想,人生就是富裕的。他并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只是完全沉浸在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中。

凡·高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怀着满腔热情,在感情上也是非常执著和认真的。然而,他过度的热情难以被别人所接受。当凡·高遇到表姐凯后,心中对她的爱是那样疯狂和强烈,让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但是,这样的爱在表姐凯的心中无疑是可怕的、违背伦理的。最终,凡·高的求婚遭到了表姐的拒绝。这次感情的失败给凡·高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的心里是苦闷和悲伤的。他开始想用作品的成功来抚慰自己那颗落寞的心灵,以此表达他对爱情的渴望。

后来,他在街头遇到了遭人抛弃的怀孕妓女西恩。他把西恩带回家,开始共同生活。在此期间,他曾经创作了大量以西恩为原型的绘画作品《悲哀》、《根》等,这时的凡·高为了帮助西恩甚至想和她结婚,可是他却依然遭到了拒绝。当凡·高发现西恩仍然背着他做妓女的时候,他彻底绝望了,不得不结束了这段恋情。

爱情上屡次挫败,让凡·高倍感孤独和受伤。凡·高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爱得越深,就离得越远。爱情上遭遇的苦闷和无法倾泻的感情,让凡·高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他的绘画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