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1719800000123

第123章 安汉歌与竹枝词

自从汉高祖刘邦赐建安汉县以来,安汉县的百姓们都因有纪信将军而深感自豪。当时的安汉县辖今南充、西充、蓬安、岳池、武胜等县地。安汉县内的人们,最爱讲述纪信将军在荥阳捐生救主(刘邦)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妇幼皆知。清朝乾隆年间(约1740年),南充有位十三岁的少年,名叫王鲁(蜀汉王平将军的后裔)应县试(即童子试)时,考官出了一个《安汉将军歌》的题目。要求考生以古体诗,来颂扬纪信将军的光辉史事。凡参加县试的童生,人人都作了一篇颂扬纪信将军的古诗,唯独王鲁的诗写得最好,全诗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清楚,形象鲜明,感人肺腑,被选为第一,一时传遍安汉县,人们互相抄写传颂,洛阳为之纸贵。其《安汉将军歌》是:“城关一夜鼓声裂,天地苍茫暗无色。楚兵(项羽的兵)如山压汉城(荥阳城),垒卵危机在顷刻。汉王(刘邦)提剑三尺长,呼吸风云驰八荒(八方荒远之地,囊括四海之意)。到此神龙一失水,重围坐困空仓皇(惊慌失措)。岂无谋臣与虎将,低首垂头坐相向。当时不有纪将军,谁作汉家真保障?黄屋左纛(王车与大旗)驾出城,汉王降矣脱堑坑。拚将一至诓强敌,为报君恩敢惜身。将军一死何容易,汉家百年留神器(指帝位与政权)。千古崔巍(高大雄伟)安汉功,玩弄重瞳(项羽重瞳)等儿戏。”此歌风靡一时,文人学士,争步后尘,各施奇才,续作成风。乾隆初年(1736年)春,垫江举人陈维,将赴西充任知县,适检得王鲁的《纪将军安汉歌》,因而和之。遂作歌曰:“逐鹿拔山(项羽力拔山兮盖世雄)自天降,气吞汉王胆先丧。殷雷震地锋莫当(锐不可当),楚氛弥天穷所向。不死则降无二词,降旗难保汉无恙(即使汉王降楚,也难保安全)。楚人之计既堪虞,秦庭之哭又谁仗。风号乌角草木兵(草木皆兵),险过鸿门(项羽在鸿门设宴,欲杀刘邦未遂)酒翻浪。樊哙(刘邦的大将)大啖生彘肩(猪腿),此时应愁狮搏象。幸有当日纪将军,擎天得柱一何壮。大王三尺(刘邦的三尺长剑)奠乾坤,小臣七尺(纪信的七尺身躯)作保障。策名虽与哙(樊哙)等伍,序功直宜萧何(刘邦的丞相)让。即今炎汉火德湮,谈及将军神犹旺。矧将驱马入西充,扶龙村(纪信故居)更伫目望。和就王郎(王鲁)安汉歌,拟听舆人(架车的人)下风唱。”

西充山高水复,绝少平畴,终岁力作,时有灾荒。士民崇尚气节,敬仰忠义,世族多敦厚之风,细民无争讼之习。民性质朴,男耕女织,土地硗薄,民鲜积粮。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眉州刘洪典任西充训导,作有《西充竹枝词》八首,道尽民间贫困与疾苦。其一:“喜逢嘉客火锅烧,也识鸡豚味最饶。借问平日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其二:“街头风景问如何?饭店门前豆腐多。更有高梁烧酒好,散场人尽醉颜酡(酒醉脸红)。”其三:“洞房花烛喜摇红,新妞初来兴正浓。满似春风坐枕上,谁知夫婿是孩童。”其四:“钗荆裙带自风流,年纪相当正好逑。料得翁姑心必喜,几家陪嫁有机头(织布机)。”其五:“纤纤女子不缝裳,割草山头正日忙。莫笑蓬头兼跣足(光脚),其中也有秀才娘。”其六:“同食同穴誓相随,半路何堪赋别离。一个妇人供不住,谁言夫婿是男儿。”其七:“春风陌上采柔桑,拼着工夫日夜忙。不料新丝郎早卖,闺中懊煞养蚕娘。”其八:“无多田土要完粮,全靠蚕桑一季偿。但愿今年丝价贵,余来缝件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