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1719800000118

第118章 建文帝古刹咏诗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他只当了四年皇帝,于建文四年(1402年)夏六月,被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夺了皇位,史称成祖。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在南京失陷时,通过地道逃走;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往来于云南、贵州与巴蜀地区;还有人说他已逃亡在海外。故成祖朱棣多次派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去打听朱允炆的下落,都一无所获。在整个朱明王朝时期的二百七十多年中,都不曾为朱允炆加庙谥,直到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清朝廷才追谥他为恭闵惠皇帝。明清以来,南充地区流传很多有关建文帝的传闻,传说建文帝曾隐居营山的太蓬山景福寺。一天,建文帝问住持的俗家在何地,住持说是重庆人。建文帝便出一联云:“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住持接着对道:“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建文帝生了疑惧,便离寺而去,来到了西充,住在资福寺(今西充中学)中,咏了很多诗,流传至今。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聪慧好学,博闻能诗,他在逃亡中常扮成僧人,法名应文。且有教授杨应能、御史叶希贤相伴,都扮成僧人,又有度牒,谁也不会怀疑他们是建文帝君臣。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将传位于孙儿朱允炆,曾问御史中丞刘伯温道:“朕长孙(朱允炆)享天下,当几何(能当好多年皇帝)?”刘伯温说:“皇太孙骨气不凡,非富贵可久居也。出家(修道为僧)当得仙,若嗣位(皇帝),只四五年,天下分。”太祖说:“令出家为僧,而以燕王(朱棣)为嗣,若何?”刘伯温说:“于理不可,贻笑于后,弗若令嗣大位,而有难则避。”太祖说:“何以预为之所(先告诉他往何处去)?”刘伯温说:“制一函(小匣),藏度牒、缁衣(僧衣)、剃刀其中,令遇难则启之(打开),庶几此以免。且得天下者,必燕王也,燕王才度既雄,而北地常有王气。”太祖称善,遂作牒函以遗朱允炆。因此,当燕王攻破南京时,建文帝披剃而遁。燕王即位,削去了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刘伯温遂辞官隐居修道去了。此时,建文帝由营山来到西充,驻锡于资福寺,见此地幽静清秀,虹溪激流,古刹宽敞,金碧辉煌,十分快意。一夜月朗星稀,清光四溢,他和杨应能、叶希贤二人,静坐虹溪桥畔,赏月叙旧。建文帝说:“回忆幼时,我和父亲(马皇后所生的懿文太子)同侍太祖(朱元璋),太祖命父咏初月。父亲咏诗道:‘昨夜严陵(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不仕)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太祖又命我咏月,我咏道:‘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不悦地说:‘未得团圆与影落江湖,皆非吉兆也。’细想起来,确实不佳。”叶希贤说:“富贵由命,成败在天,事有定数,不可扭转。”建文帝回味近况,抚今追昔,不禁咏诗道:“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僭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咏罢,余情满怀,不禁又咏诗道:“阅罢《楞严》(佛经)磬懒敲,笑看黄屋寄云标。南来瘴岭千层迥(迥异),北望天门(皇宫)万里遥。款段(迟缓)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时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杨应能说道:“诚意伯(刘伯温)曾说陛下,‘修道当得仙,为帝四五年’,天意难违,何须愁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