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1719100000135

第135章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原文]静处观人事,即伊吕之勋庸,夷齐之节义,无非大海浮沤;闲中玩物情,虽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顽蠢,总是吾性真如。

[译文]安静之处观察人间事物,即使伊尹、吕尚的丰功伟绩,伯夷、叔齐的节操义行,无一不是大海中浮沫沤泡;清闲之中玩味物理人情,虽是树木山石的偏斜枯竭,麂鹿豕彘的顽劣愚蠢,无例外是我本性真实如常。

唐朝的王维写过一首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向人们表达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只有当人神清气爽,心静,身静,独坐于空山,与那山那树那花那月那夜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才能体会到,桂花落下那极细微的声响,嗅到它发散出的淡淡花香。

宋朝的张孝祥有一首词《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常人心中只要有烦恼,就会终日不得清闲,为了生存,东奔西走,忙得唉声叹气,好像永远没有止境。若我们再去看看深山茅棚的僧人、樵夫,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无忧无虑。为什么有人就要东奔西走谋求生存,有人就可以无忧无虑享受清闲呢?说穿了,前者忙忙碌碌,乃是不安于现状,追悔过去,图谋将来,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蒙蔽,因而哀叹人生苦恼太多。而后者与之恰恰相反,所以落得一身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