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
1718800000007

第7章 强韧的生命力

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孟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孟子那摄人心魄的强韧生命力所震撼。孟子这个人在当时确实是个异数,是独一无二的。孟子生于乱世,却不随俗俯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时时以他雄浑有力、一针见血的笔锋直指时代的堕落,尤其是当时盛行的功利思想。战国时代的功利思想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各国统治者多半近视、短利,只追求一时的利益而从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孟子就曾毫不客气地指斥梁惠王(在位于公元前370~前319年):“不仁哉!梁惠王也。以土地之故,靡烂其民而战之。”(《孟子·梁惠王》)一国之君如此,那么当时的知识分子如何呢?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游走各国,凭其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借着对国君的献策,图谋个人富贵而置百姓福祉于不顾,如苏秦,张仪之流务为合纵,连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天下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第二则是一般人民在这种急速变迁的时代里,也往往随波逐流,淹没于物欲的洪流中。孟子所处的时代可说是举世滔滔,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尽为利往的乱世,但他终其一生都坚决与逆流对抗,在与时代潮流的顽健抗衡中展现全副的强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