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
1718800000003

第3章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大丈夫”这个词,据史书记载,孟子为最先使用者。当然,孟子所谓的大丈夫有特定的含义,不能照现在世俗的意思来理解成大男子主义等等。《说文解字》“夫”字条下说:“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孟子的所讲的“大丈夫”则与身体条件无关,不是指“身长八尺”之人。孟子的“大丈夫”与性别也无关,不是指男性之人,不是说大男子主义就是大丈夫精神。与权势无关、与财富无关,与能说会道的才能无关,与博学多才无关,甚至与雄才大略也无关(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1.居仁由义

那么孟子讲的大丈夫与什么有内在关联呢?与道德、操守、人之价值、人之尊严有关。一个人若能不失其赤子之心,坚信人之道德良知千古不灭,并在立身行事时不灭本心之良,杀一不辜得天下而不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伸能屈,能上能下,得志掌权时为民族国家天下尽心尽力,廉洁奉公,不得志处于贫贱地位时能抱定固穷之节,乐天知命,自得其乐,独善其身;不枉道事人,不曲学阿世;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道德光辉畅于四肢,睟然见于面,盎于背——这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这种大丈夫孟子也称之为“大人”,也即孔子所讲的“君子”。他的反面当然是“小人”,“贱丈夫”。孟子在好多地方都谈到了“大丈夫”,比如: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