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卸下心头重担
17187400000006

第6章 徒劳是对生命的挥霍(1)

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何谓徒劳?

我们一直都在使用“徒劳”这个词,那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徒劳是指与目标相背离的行动,或者说是人们在达到目标之前所绕的弯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目标,那“徒劳”一词就跟“浪费”的意思差不多了。虽然我们嘴上说着要达到某个目标,但在努力达成的途中做了别的事,走了别的路,那么之前所耗费的精力就全浪费了。

但是人们的徒劳大多是不经意间发生的,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即使我们的目标已经是尽可能地告别徒劳,也还是会做许多徒劳的事情。人们从不会想着要“徒劳一下”而故意去做些徒劳的事情,但当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还是会感到自己做的徒劳之事实在太多了。明明想着要认真地好好地活一回,但在人们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做了许多徒劳的事情。

但是,也的确会有一种人,面对“徒劳”却明知故犯。

以上便是“徒劳”二字的定义。

错误的目标会产生徒劳

不论做什么事,若是没有一个目标的话,便称不上是“徒劳”。也就是说,是先有了目标,之后才有徒劳。

但是,我所说的目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尘世的人所考虑的目标与佛教意义上的目标。两者之间略有出入。

尘世的人们所考虑的目标简单明了,并不需要大范围地去考察、探索。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领域中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吧?若能达成这个目标,便不是徒劳了。为达成目标而绕的弯路也只是浪费而已。

所谓简单明了的目标,就是孩子们去学校上课,大人们去公司做事,并保证家里的收支情况稳定、没有赤字,仅此而已。若是能制订一个合理化的目标,并一步步地去完成,要如愿完成也并不困难。

所以我们不能沉湎于尘世的幻想之中,每天只是做白日梦,夸夸其谈,而是要做到充满理性地去达成每一个分阶段的小目标。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坚持这样做,达成各种目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要实现成功的人生,理性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人们失去了理性,一切就都成了徒劳。只想着没有用和不合理的事情,即使制订了目标也不可能成功实现。所以,不要把“征服世界”这种病态的想法作为自己的目标。所谓理性的目标,其实就是小而简单的目标,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够顺利达成的目标。

因为徒劳,往往达不成目标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制订了目标,但往往不能很轻松地达成。

学生应试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能够及格,结果却没能及格;职员进入公司的目标是想为公司做出贡献,结果却没能做出贡献。这些失败,都是很令人难过的。这些都并非什么远大、宏伟的目标,只是微不足道的小目标。但是即使是小目标也会失败,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或许我们在主观上很认真地准备并且为了完成目标付出许多辛苦和努力,但事实上我们付出的努力是一种徒劳,绕了弯路,精力都被浪费了。

职员去了公司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结果因为事情做不好而被上司责骂,工作又怎么会顺利呢?连完成工作这么小的目标,人们都无法达成,但本身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努力事实上都是徒劳,是浪费而已。

但是,我还是想问,职员真的是一直在努力工作吗?那些考前临时抱佛脚,结果考试成绩没及格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虽然怀着一颗要努力学习的心,但又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了徒劳上。他们是否真的在认真学习?或许只是看上去好像一直在认真学习,实际上是在开小差,浪费时间而已。这种情况往往他们自己不会察觉到。抚育小孩这项工作,对于父母来说没有那么棘手,只是件很单纯的工作而已。孩子到了一岁之后,他们就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也能简单地听懂一些父母说的话,比起驯养狮子、老虎这些动物要简单一些。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父母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耗费的心血也全都浪费掉了。这些心血都变成了徒劳,因为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

如果人们所谓的“目标”不能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那目标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达到目标完成任务,无论你如何自吹自擂自己有多努力,都只是徒劳的行为而已。

为达到目标,有人倾尽全力,不眠不休,十分辛苦。但是若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那么,那些付出的努力也就都付诸东流了。所以“徒劳”一词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都是徒劳,导致即使是在尘世也不能取得成功。

在此,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所谓成功,是十分单纯而且简单的,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什么宏大而雄伟的目标。但即使如此,一般的小目标我们都无法达成,那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之中,一直在做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目标,设定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有一个明确的考量才行。不然无法达到目标,就会有失败。

脱离现实的目标也会产生徒劳

如果有人一味考虑脱离现实的目标,那个人只可能是精神不太正常。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一个字——“病”。我们所谓的目标,必须是在理性思考基础之上的。

这个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沉湎于空想的世界中,考虑着达成一些不现实、不具体甚至非常奇怪的目标。像这种人,我认为他们精神上不是很正常,所以没必要与他们进行过多的交流。沉湎于妄想,设定一些千奇百怪的“宏伟”目标,结果当然是无法达成,这样,之前自己的所有努力也都成了徒劳。

我们所谓的正常的“目标”,通常是一些具体的东西。例如:吃点好吃的、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多挣些钱,等等,这些才是正常的目标。虽然上述这些目标都是尘世的目标,但是都符合常理,所以不坏,当然也不是“病”。

人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其实很简单。但是有些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目标,也有人会达不到,产生失败。罪魁祸首还是因为人们做了徒劳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若是能做到,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能迎刃而解。

在家的目标

与之前阐述的“世间人所考虑的目标”不同,“佛教所说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佛教经典之中,关于在家众的目标有以下三点:

(1)追求当下的幸福

(2)追求死后的幸福

(3)追求死后的解脱

在佛经中,“幸福”“快乐”“实现幸福”这些词汇经常出现,但是佛经中从来不使用“成功”一词。当佛教需要表示“成功”的意思时,往往会用“有意义”来代替,因为这里牵涉到了尘世的目标与佛教的目标之间的区别。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在家时的三个目标吧!

在家的目标(1):追求当下的幸福

在家的三个目标之中,第一个便是“当下的幸福”。

尘世的目标与佛教的目标到底有什么不同?

例如,大学毕业生为了能进入大型公司工作,毕业之后经历了各种考试,层层筛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一家大型公司。这种情况按照尘世人们的观点,就算是已经达到自己的目标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真的觉得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幸福吗?或者,我换种方式来问,你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吗?

又例如,少年邂逅一位出色的女生,便想与她长相厮守,结为伴侣。这位少年经过多番努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与这位女生结婚,这样少年也算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是,不尽如人意的是,那位女生性格很差,既好挥霍又没有上进心。那么这样的婚姻生活岂不是一团糟了吗?这样的成功能算是一种幸福吗?

佛教所考虑的幸福,并非单纯地追寻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这样做是正确的吗”“这样做能算幸福吗”等问题。这一点就是尘世的目标与佛教的目标的区别。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记住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每个人不一定非要去达成自己的每一个所谓的人生目标。

有时人们偶尔失败一下,也不是一件坏事。曾经有一对夫妻正准备出国旅游,结果却因为其他原因误了航班,这真是太糟糕了!算是一次失败吧?但是,新闻报道说,他们本来要搭乘的航班遇上了劫机,那这次失败不是反而因祸得福了吗?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向着自己尘世中的各种目标不断挑战,但我们应该牢记:活着最重要的不是盲目地达成各种目标,而是时刻保证让自己无论在何种境地下,都能平静而幸福地活着。读不读大学、进不进大公司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人生是否幸福。

在家的目标(2):追求死后的幸福

在家的目标之中,第二个是“死后的幸福”。

按照尘世的观点,人死后的幸福应该与现在的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切考虑、一切计划的制订都是以“我没死”为前提的。

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所谓的问题。因为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法则,就只有一条,就是有生就有死,生死相伴。无视这条法则所制订的所有计划都谈不上是理性的。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蓝图时,必须考虑自己死后的幸福问题。

在家的目标(3):追求死后的解脱

在家的目标,第三个就是“追求死后的解脱”。

所谓解脱,就是把“生”的问题通通解决掉。我经常会被人问到:“既然你活着,那总有些什么目标吧?”这个时候,我会回答说:“没有。”世界上从没有人是有着与生俱来的、从出生就决定的所谓“活着的目标”。若是果真有如此伟大的人生目标,每个人应该生下来就已经知道了,又何必要去问别人自己活着的目标呢?人们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出生,活着,老去,最后死亡。大家只需要遵循这些自然法则就可以了,所谓与生俱来的“活着的目标”之类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然而正因为如此,佛教才会想着要去设立一个目标,这并非只是顺着自然法则随波逐流,而是希望人们感受到丰裕、幸福与安康,同时不断前进。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在家的三个目标。

出家的目标:追求解脱

以上三个佛教的目标,为什么要被限定于“在家”之中呢?

那是因为,对于那些出家人来说,“当下的幸福”与“死后的幸福”并不重要,他们要追求的只有“解脱”而已。

佛陀所说的目标极为宏大,与尘世所说的完全不同,是无限宏大的人生目标。

但人们只是按自然法则,如此放任自流地活着,当然无法实现解脱的目标。人类的一生不可能只是指望着解脱。所以,“解脱”只是佛陀给自己制订的一个目标,随后佛陀便面朝目标,付出努力。在佛教经典之中,具体详尽地记叙了关于达到“解脱”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只与出家有关。

那么,关于在家的幸福,佛经之中又是如何记叙的呢?事实上,佛经之中也确实记载了关于这一点的内容。以下几条应该是与各位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吧!

日升又寝床,狎近人妻女,从事于斗争,耽著无益事,又结交恶友,从事于悭贪。

若是做了这些被禁止的事,人就会堕落。幸福的生活、安宁的内心以及尘世的富足生活都将离你远去。

幸福也是佛教的追求

请大家试着理解上面所阐述的“尘世的目标”与“佛教的目标”之间的区别。因为两者的区别极其细微,所以请大家留心确认,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误读。比如,尘世的人们会认为佛教否定挣大钱这种行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从佛教的眼光来看,人的富贵贫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此外,人们还有这样的观点:东南亚各国目前的贫穷状态都是佛教造成的。但是,容我问一句:佛教为什么要指使人贫穷呢?我的理解是,贫穷是因为世界上的少数人霸占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资源,同时又不停地浪费而造成的。

佛教徒们才不会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所以他们当然也不会巧取豪夺他人的钱财。佛教徒即使被那些缺乏道德良知,被无知与欲望冲昏了头脑的人夺走了自己的钱财,也不会有“他不仁我就不义”这样的念头,并不顾道德付诸行动。

“做一个有钱人”是尘世上大部分人都会考虑的目标,但佛教徒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做个有钱人固然好,但是实现了以后,我就真的觉得幸福了吗?”从这一点来看,佛教的目标与尘世的目标之间还是有着非常微妙的区别的。从佛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就应当是“做有钱人”重要的是“又有钱,又幸福”;“做学者”重要的是“又有知识,又幸福”。

尘世所说的目标,尽是些“学业有成”“生意兴隆”“出行安全”之类的东西,当然也有佛教团体通过贩卖护身符做生意赚钱,这就与佛教的本来面目背道而驰了。佛教认为,“幸福”是贯穿人们一生的必要目标。也就是说,“这样的目标能让我幸福吗”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佛教并不强调众人都将目光集中于被大众关注的“学业有成”之类的目标上,无论知识、技术、艺术,只要凭个人的喜好让众人自由选择就可以了。

佛教所担心的问题是:人是否幸福。学者也好,农民也好,只要他们幸福就好了。只有商人生活富裕,其他人生活贫困窘迫之外还会遭遇不幸,难道不奇怪吗?

从事喜欢的行业,追求自己的幸福

释迦牟尼曾明确指出:各人自择各业。想做公务员的人就去做公务员,想做自由职业者的人就去做自由职业者,想种土豆的人就去种土豆。在佛陀的眼中,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平等。

但是有一点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佛陀虽然认为行行皆平等,但这并不是说欺骗他人钱财、威胁他人生命的职业也是可以被容忍的。有些职业,在佛教中是被禁止的,例如制造武器或者占卜之类的职业。人们若只是将占卜作为业余爱好或是娱乐活动是不要紧的,但若是真把占卜当成一种职业的话就有些不妥了。除此之外的任何职业,佛教几乎全认同可以从事。

在这里容我问大家一个有些偏离本章主要内容的问题:“你的收入是遵循正道得到的吗?”

换句话说,就是遵循正道得到的收入光彩,因为那确实是自己应该获得的东西。如果确实是这样,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你就去从事你喜欢的工作,然后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吧!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不对的

经过具体实践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尘世与佛教的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人们只是为自己设定了尘世的目标,便会盲目行事,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比如,为了让自己生意兴隆,商人便会不顾及家人,四处借钱,最终很可能因为做假账而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

也有一些报道说,某些运动员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而违规服用禁药。那些被逮捕的大公司总裁,一定都是只怀着达到目标就好的想法而违法的。虽说他们亲手建立自己公司的目标达到了,但结果又被开除出亲手建立的公司,名誉扫地,当然幸福也等于同时失去了。

尘世的人们若是将“生意兴隆”设定为自己的目标,很有可能到处树敌,甚至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