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1718000000003

第3章 英文版前言

这本《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问世于50年前,是一本总结蒙氏幼儿教育方法的实用指南。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和教师对此深感兴趣,本书就是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撰写而成的。

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被誉为“杰出的教育工作者”。1907年,她在罗马的贫民窟里建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学校,开创了早期教育的先河。当美国教育者正讨论她的理念是否适用于公立学校幼儿园四五岁的孩子时,她正在钻研如何教导两岁半的孩子。一般的读者和教师认为她最畅销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该书第一版于1912年4月出版,4天内就售出5000本)太过于理论化。有些父母的孩子和蒙台梭利最小的学生年纪相当,而《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年纪孩子的需要。教师们也渴望拥有一本浅显易懂的实用指南书,来讲解如何运用颇有争议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这本《手册》提供了在“儿童之家”历经实践检验、已具有显著效果的教学用具及教育方法的详细信息,也介绍了如何对孩子进行“自发性教育”的方法。有些母亲和教师曾经在妇女杂志的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过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他们也非常希望从蒙台梭利本人那里得到较为权威的论述。大多数读者对“母亲的故事”“蒙台梭利对美国家庭提出的实用建议”颇感兴趣。本书还简明地阐释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基本主题,这对当代的读者——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实用有效。

蒙台梭利称,她创作这本书是要向安妮·苏利文和海伦·凯勒致敬。有赖于这两位教育家的启发,她那“老师与学生”团队教育新方法中的精华部分才得以面世。安妮·苏利文清除了海伦·凯勒求知途中的障碍。为了适应和针对海伦·凯勒的多重障碍,安妮·苏利文将她的教学重点从感知层面转移到实验层面。而且,安妮·苏利文也设计出一些教学用具,蒙台梭利的著作也对这些教学用具做了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师扮演着传统观念中“非教师”的角色,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也更深刻地演绎了教师的角色。

毋庸置疑的是,美国的学校中还没有出现蒙台梭利称为“非教师”或“女导演”的角色。“美国儿童研究运动协会”是负责检查儿童思想状况的组织机构,其中也没有蒙台梭利式的教育人员,典型的“福禄贝尔式”幼儿园中也不曾有过这样的老师。蒙台梭利坦率地承认佩斯特拉齐 、福禄贝尔和卢梭在老师转换观念方面赋予她很大启发,但她也非常理性地提出以下主张:让孩子们学会爱老师,而非畏惧老师,也能产生一定的推动性。蒙台梭利认为,为自己学习,为了实现自己成功的目标而学习,这才能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满足感。“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这就是她在罗马贫民窟里观察过无数孩子而获得的信息。

蒙台梭利在做临床医生时就对教育学开始了研究。她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卫生学和学校实践之间联系,尽管这种联系一直没有受到公众的重视。这位年轻的内科医生在发育迟钝的孩子身上取得了成效,这鼓励她又用了七年的时间对人类学和心理学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一切研究都为她教育正常的孩子打下了基础。

虽然,蒙台梭利的洞察力并不是仅由其观察内容的准确性而得到了验证,但是她在教育领域中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她主张:在影响生命体的因素中,“环境”尤为重要。这一主张是她的从医背景和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相结合的产物,再加上老师与孩子新角色的理论,就诞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

在新的环境中,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站在主导地位上,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为他们准备环境,孩子们发展的自由程度取决于老师的准备情况。蒙台梭利也设计了若干教学用具,借助这些教学用具,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地进行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实现感官能力、运动能力与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她的理念当中有很多是沿袭了法国医学前辈爱德华·塞甘的观点。尽管蒙台梭利的追随者和推崇者都把焦点放在了教学用具上,但她本人还是认为:教学用具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会发挥效用。

在这种环境的准备与调解当中,老师的首要角色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识到:大人们准确观察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有能力自发地去做什么事。在研究生物体的实验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观察”,因为“实验的科学总是观察的科学,在不打扰观察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才可以准确地了解对象的活动”。美国出版家麦克卢尔形象地对蒙台梭利进行了描述:“这位女性观察儿童的方式,就好似自然学家在观察蜜蜂。”

在蒙台梭利“非教师”的理念中,她将“观察”视为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她本人的医学背景使她相信:探知孩子们行为上的细微差别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差异会给大人们一些暗示,让大人们采取与之相应的反应。在1913年罗马的第一堂培训课上,蒙台梭利反复强调了“观察”起到的重要作用。很显然,她相信观察技能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技能。但在这节课上,她并没有向听者介绍如何习得敏锐的观察力。“你在‘儿童之家’观察孩子的同时,也在工作和努力中学到新的能力,我无法给你这些能力,你的助手也无法给你,其他人也无法给你。这种能力能让你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就观察出:什么事很重要,什么事值得特别关注。如果你还没有这种能力,那么你必须努力让自己去具备这种能力。”她接着说,“谁能够帮助你准确地观察到这些现象呢?只有你自己可以做到,这就好比孩子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开拓自身的潜能一样。”她又说,“你会知道,在我们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扮演得更多的是‘观察者’的角色。因此,老师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去观察。”

老师的任务就是让每个孩子自发地学习,由于每个孩子各自机体的内在法则不同,他们各自的成长也会因人而异。如果老师不了解每个孩子的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别,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蒙台梭利的理念中,不会观察孩子的老师就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责。

蒙台梭利“非教师”的理念能够针对所接触的每个孩子给老师的暗示来提供回应。但蒙台梭利所说的“孩子”不是广义上的群体,而是具有“个体特指”含义的。孩子个体的“特点”就是蒙台梭利理论上以及实践中所关注的焦点。

蒙台梭利将老师的角色与理论中“工作的有序性”联系在一起,但没有将“工作”与“玩耍”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对她来说,“工作”意味着“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因此,老师需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并让他们的生活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一点上,蒙台梭利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理论是一样的,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就是成长与发展。

“……我们应该留意到,孩子具有努力向外拓展的个性,也很有自发性,他能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并能坚持到底,他可以根据内在的需要调整自己要做的事。他也敢于付出努力,甚至还会奋力寻求,用他的能力去克服困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得其乐。”蒙台梭利提出,教育者们的座右铭应该是“关照孩子,留心观察”。

一位老师如果想给孩子们提供自由的环境,那么他一定要设置一些限制。她一定要去引导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感觉老师参与得过于频繁。“因此,应当随时准备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帮助,但永远不要成为孩子自由与实践之间的障碍。”老师要通过间接的方式保持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蒙台梭利建议说:“如果老师可以对孩子自发的行为活动保持关注,体现出尊重和耐心,也不带有任何审判的态度,那么他就能够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蒙台梭利在推行一种完全有别于福禄贝尔与佩斯特拉齐学派的教学模式。由于她受过医疗培训,所以这一经历使她成了洛克、伊塔德和塞甘的神经生理学传统学派中的一员。她不赞成那些缺乏经验的传统教师的所作所为,因为传统教师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过滤了所有的称赞、批评和积极性。她也不赞成老师去扮演具有专一性的“妈妈替身”的角色,这种角色要在孩子有困难、感到害怕、获得成功时义无反顾地给予孩子帮助、安慰和称赞。老师其实更像一个大姐姐,处于旁观者的位置,给予孩子关注,确保孩子安全,在适当的时候履行职责。负责孩子个别需要的老师,一定不要介入到孩子与他的实践中间。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天生就具有通过有系统的教育才能获得的特性,如果老师过分热情,那么就会扼杀这些特性。

在蒙台梭利看来,“尊重孩子”意味着尊重孩子的隐私,也尊重孩子进行独立的试验性探索的权利。她认为,过去传统的老师给孩子戴上了反映老师本身需求的枷锁。蒙台梭利不是要否认大多数早教老师的这种“做母亲”的倾向,也不是要对此加以谴责。她只是提议说,“理智地克制”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仁慈的教导包括:了解别人的意愿、通情达理,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意愿。

孩子的自由发展所受到的限制是由老师决定的。孩子运用自由的程度也是由老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调解的质量来决定的。“这里,我们为这个生命……提供必要的成长途径。此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怀有尊重的态度等待他们成长。”

所以,老师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要让孩子自由地进行尝试,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自己在学习中承担风险。老师的任务要求他去尊重所照顾的孩子的个性,而非用甜蜜的强制手段让孩子成为他的翻版。蒙台梭利提醒我们:万物皆有其特性。每个孩子的兴趣和专注的事物不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各异,所以他们动手处理教学用具的方法也不同。由于孩子的生理和性情结构各异,所以每个孩子对颜色、形状和质地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控制的目标,这些都是由具有洞察力的大人间接准备好,孩子才能实现的。

在美国境内生活的人们,深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影响,因此上述思想在美国更容易被人接受。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明显也借用了达尔文的这一理念。

成千上百的教育工作者在阅读了蒙台梭利这本被公认为“奇迹”的著作后,都前往罗马去见证这位医师兼教育家的研究成果。美国媒体充斥着有关蒙台梭利研究成果的参观见闻,有专业性的,也有非专业性的。在1913年,有70位美国教师参加了训练课程,蒙台梭利在麦克卢尔——著名的“黑幕揭发”杂志的前任发行者——的极力推荐下来到了美国。之后不久,《手册》一书就问世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美国掀起的教育思潮想必今天的读者仍记忆犹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几年,恰逢教育周期中最为忙乱的阶段。美国的幼儿园正面临改革,传统的福禄贝尔式的幼儿园理念已成了明日黄花。“儿童研究运动”已走到了穷途末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当务之急。教育工作者正在寻求“科学性”,而幼儿教师们正在追求“专业性”。

在体验过传统幼儿园的多愁善感和模糊的象征符号之后,蒙台梭利推行的“真实生活”运动就像一股清凉的风,让美国的父母们感到耳目一新。在当时的美国,孩子们生活在嘈杂的现代都市中,而传统教育中的游戏——比如折纸游戏、玩福禄贝尔式的玩具——反映的仍是100年前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乡村田园的安逸生活。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哪一类特定的环境是最有助于孩子进行自我塑造的。《手册》中所描述的环境也非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可调配的资金和学校环境能提供的条件进行装修安排”的。

蒙台梭利“教学用具”的理念显得意义深远。人们可以推断出,在她的课程中,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发进行的。但是,她所提供的“运动神经训练”和“感官训练”的教学用具应该可以看作是促成一系列变化发生的引子。学习不是只有一条路可循,同理,也不会只有一条教学之路。蒙台梭利并非抽象地谈论“孩子”,而是在论述,根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老师要怎样转换角色。“教育方法是因孩子们而产生的,而孩子们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性质。”蒙台梭利提出的将“感官训练”作为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务的理念掀起了一阵新的研究热潮。

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蒙台梭利关于最适合、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活动的看法好像忽略了很多文化上的决定因素:很明显,她十分沉迷于“人体测量学说”(这一点在她有关身高测量仪的讨论中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人体测量学是她早期研究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她也对意大利的孩子的反应进行过描述。虽然以上描述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但是却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虽然50年来,表达的倾向与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但我们仍能从《手册》中发现和洞悉有关儿童学习目的的颇具持久意义的真知灼见:“培养和保护孩子内心活动的教育方法不仅与学校和老师有关,它是一个牵涉各个家庭的普遍问题,而且与母亲也是息息相关的。”

她的教育法中永恒不变的指导原则就是:儿童自发性地工作可以与大人工作的方式相提并论。她主张“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使工作有序化以及获得自由的过程”。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包含了人类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如果能成功地掌握这一技巧,孩子们就能在学习中受益匪浅。因此,蒙台梭利并没有打算让她的教学用具成为孩子实践的素材,而是让其成为实践素材有序化的工具。“实际上,教学用具并非给了孩子想法中的内容本身,而是给了孩子这种内容的有序性。”

蒙台梭利一旦确定了这种“有序性”所发挥的作用,就不会把满足孩子的需要(根据他的学习进度)的“物质环境的重要性”和“教师新角色的重要性”二者分开来考虑。现代科技提供了很多可以拓展蒙台梭利理论中“物质环境”的方法。教学用具可以通过编程学习设备来进行扩充,以满足美国学校课程的需求。当今“学习理念”和“儿童开发”的研究者正在对蒙台梭利理论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营造出最佳的学前儿童教育环境,与此同时尽量杜绝不当的教育方法,确保孩子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学习。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美国早教方法的研究中都无法忽视蒙台梭利的儿童自发性与“非教师”教育结构二者相结合的理念。在蒙台梭利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里,教师都面临着教学方法上亟待转型的迫切需求。在对《手册》一书中教学用具的功绩和局限性进行过冗长的讨论之后,深入研究蒙台梭利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证依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蒙台梭利看来,给予孩子自由是每个孩子的天赋人权。所以,老师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去学习。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这才是早期教育真正的目的与出发点。

南希·麦考米克·拉姆布茨

纽约育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