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列楠回答说:
“没有呀!我什么也没卖呀!只不过是他买了我的信用而已。”
例2
古希腊哲学家达列斯,有一次曾毫不在乎地说:
“性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于是有人就借此来激他说:
“既然如此,那你何不干脆把它丢弃呢?”
这时达列斯就辩解说:
“可是,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呀!”
例3
日本文坛中有“江户时代最后的制作家”之称的鲁文,也是一位会为自己做辩解的人。有一次,他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中。某人物的妻子本来应该是已经死去了,可是突然间却又出现。于是读者就对鲁文提出抗议。面对这种纰漏,鲁文仍然很平静地说:
“像那样穷凶恶极的坏女人是随时都可能复生的,实在是不能掉以轻心呀!”
除了先圣名人会很潇洒地为自己辩解外,在市井间流传着的一些小笑话中,也有很多这种故事。
例4
一位盗鸡贼,有一天很顺利地从人家的鸡舍中盗了一只鸡,一路来到江边,就开始拔鸡毛准备先把鸡宰了再说。可是很不凑巧的,刚好来了一位警察。于是小偷就赶快把即将秃身的鸡放入江中。警察走过来见状,就问他说:
“你在这里做什么?咦!难道你偷了别人的鸡?”
“这怎么可能呢?我什么也没有做呀!”
“你还想耍赖吗?那么你脚下的鸡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啊,这些鸡毛吗!这是那只鸡说它要到水里玩水,我只是好心地在这里替它看守衣服呀!”
例5
有一位小偷正用一把复制的钥匙打开某户人家的大门。不巧,被巡查的警察看见了。警察很严厉询问他说:
“你在那里干什么?你是这户家人吗?”
“哦,不!我只是刚好捡到一把钥匙,正想把它还给失主,所以才挨家挨户地试看看那家大门的锁跟这钥匙是成对的呀!”
例6
“我只想进来买香烟而已啊!”
“那么,你为什么试图撬开金库呢?”
“警察先生,买东西要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不是吗?我只是想把钱放在金库里呀!”
例7
有一次,公司的上司正如此地责骂一位经常上班迟到的年轻职员说:
“你到底要迟到多少次才会甘心。真搞不懂,你的脑子在想些什么事情。”
年轻的职员一听上司这样说,于是很有精神地回答:
“唉!我一直在想如何替迟到找理由。”
三、名嘴技巧
1.欲是而非的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法,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目标向东而先向西,欲要进击先后退。在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观点的时候,这种技巧的运用特别有力。
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因为这种幽默技巧的特点是:你想表达的思想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迂为直,被埋藏在所说出来的后面,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产生幽默风趣的情绪。
因此,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要自己善于说,而且还要善于领悟别人的幽默。善于领会别人的幽默,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例1
据说,楚庄王特别喜欢马,给马披绸缎,喂枣肉,搭花床。有一匹马因喂得过肥而死了,楚庄王叫人给这匹马按“大夫”的葬礼办丧事。大臣们劝他不要这样挥霍,楚庄王动怒说:“谁敢再劝,杀他的头!”
这样一来,谁还敢再劝呢?优孟听说这事后,闯入王宫,仰天大哭。楚庄王惊异地问:
“优孟,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优孟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用‘大夫’的葬礼太不够排场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用玉石做棺,最好的木头做椁,出葬时,叫各国的使节都来送葬,给它最高的封号。”优孟见楚庄王迷惑不解,接着说:“这样,人们都知道大王您特别喜爱马,而且把马看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万倍。”
楚庄王听出话里有骨头,问道:“难道我的过错有这么严重?我该怎么办好呢?”
优孟笑道:“依我说,用铜锅做棺椁,使炉灶做棺套,用葱姜上供,给它穿上火做的袍子,埋入肚里,这是最好的葬礼!”
下面是一则美国幽默,也属这类技巧。
例2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这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十分钟后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
阿凡提是一个智者,而且他还是个大幽默家。他的话大多属于声东击西法的典型,而且显得十分幽默。
例3
一个穷人找阿凡提诉苦说:“我去年向巴依老爷借了一个熟鸡蛋,今年却要我还300个鸡蛋。理由是蛋孵鸡,鸡生蛋。”
阿凡提与穷人一起告到了法官那里。
审理时,阿凡提迟迟不到。后来很晚才来了。法官问他:“你怎么这么久才来呀?”
“我在家炒小麦准备下种。”阿凡提回答说。法官听了哈哈大笑:“炒熟了的小麦下种后怎么会长出麦苗来呢?”
阿凡提笑着说:“那么巴依老爷的熟鸡蛋怎么会孵出小鸡来呢?”
显然,阿凡提以声东击西法,说的是小麦,其意却在熟鸡蛋。
声东击西法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明是说罪,暗里摆功;明是说愚,暗里表忠;明说张三,实指李四;欲东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声东击西法的幽默技巧也可以诙谐地加以运用,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2.问话的反问幽默法
反问幽默法,当然是要打出一个问号,但是,这个问号里深寓着幽默。
反问幽默法不同于反击、反驳或反唇相讥,只是随随便便的一句问话,或脱口而出的一个玩笑,但却会产生轻松自如、发人深省的幽默效果。
我们推出一位古人为例:
例
郑板桥在潍县任官时,接到堂弟郑墨的一封紧急书信。信中说:“为了家里房屋一端墙基,正跟邻居打官司,要他以同僚名义向兴化知县说情,这样才能打赢这场官司。”
郑板桥看信后,赋诗一首:
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他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怎么不见秦始皇?
这最后一句反问,使我们至今仍能感觉到他那副眯细了眼睛的憨笑。
3.尽得风流的以正导反
所谓以正导反法是指一方用正面的前提作反面的解释,向另一方发起突然的攻击,使另一方来不及反应,在斗智的游戏中失败。
通常情况下,在斗智性的交谈中,这种以正导反式的幽默最难防守,但作为进攻却是比较容易使用的。在正常心理的顺序上,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反面的动机、原因,造成了正面的行为、结果。而在幽默和程式中则相反,正面的结果在前,反面的动机在后,这样才可能造成对方预期的失落和发现的惊异。
例1
一位画家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度假写生,他和一个农夫住在一起,假期结束时,画家想送给农夫一些钱,但农夫说:“不,我不要钱,你给我一张你画的画吧!钱有什么用?一个星期之内就花完了,但你的画将永世长存。”
画家非常高兴,并感谢农夫称赞他的画。
农夫笑着答道:“我并非为了别的,我有一个儿子在伦敦,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他下个月来这里的时候,我要把你的画拿给他看。我想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再想成为画家了。”
幽默的奥秘都在出人意外似真而谬的解释中,在这里农夫的要求是正面的,而解释却是反面的。提出正面的要求是为了引导出反面动机。
例2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一次乘坐计程车,他走出计程车对司机说:“我在这里办事要一个钟头左右,请等我一下。”
“不行。”司机一口回绝,“我要回家去收听邱吉尔的精采演讲。”
邱吉尔听了很高兴,马上多给了他二镑的小费。
“唔,我想想看。”见钱眼开的司机马上改口说: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吧,管他什么邱吉尔不邱吉尔的!”
司机从拒绝到接受之间的条件仅仅是一笔较多的小费。这种以正导反法的幽默的好处,不但在于正反之间的转化迅速,而且在于正反之对比。
以正导反法的幽默关键在于:导向反面时,其理由要十分奇特,它必须别出心裁,它必须顺发人之所未发。在构思这种类型的幽默时,切忌拘泥,最要不得的是过分的实在,放不开想象的翅膀。幽默感是一种情感的自由,是从现实的压迫中获得的一种解放,而解放的极致往往就进入了某种假定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个境界,才够味。
孟夫子说:“人之所患在好为人师。”其实好为人师不足为患,最足患者乃好为人师而又缺乏幽默。而产生幽默的障碍乃小手小脚,急于直接教训,而不善于在想象的荒诞之中寓教于乐。不露痕迹,不着一语,意在言外,尽得风流者,上也。教师在课堂上,经理、厂长在讲台上,贵在以庄重的道理和诙谐的谈吐相结合,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但是如果放不开想象,荒诞性不足,教训的意味太浓,则可能把幽默变成直接了当的讽刺。
4.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歪解法
歪解幽默法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幽默的手法。
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一本正经地从事实出发、从科学出发、从常理出发,那就找不到幽默。说咸鸭蛋是咸水煮的不是幽默,说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这才是幽默。
请看这样一则幽默:
例1
三位母亲自豪地谈起她们的孩子,第一位说:“我之所以相信我家小明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是因为不管我买给他什么玩具,他都把它们拆得七零八散。”
第二位说:“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因为他现在总爱和他人吵架。”
第三位说:“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医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现在体弱多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
读到这儿,我们都会忍俊不禁。这种幽默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很显然,是从这三位母亲滑稽的解释中得来的。如果说儿子能当上工程师是因为喜欢用积木搭桥盖房子;说儿子能当律师是因为喜欢法官的大盖帽;说儿子能当医生是因为他常玩给布娃娃打针的游戏,那就没有多少幽默可言了。这种解释是从生活中的常理来的,人们听来毫不觉得意外,所以并不可笑。
而这里的三位母亲却都从这些常理中跳了出来,给这些问题找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嘴的解释,结果和原因之间显得那样不相称,那样荒谬,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就形成了幽默感,这就是歪解幽默的奥秘所在。
幽默不是科学,不是逻辑,而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是用巧妙的手段来宣泄情感而又不致造成伤害的一种方式。只有把握了幽默只属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这一本质,才会潇洒自如地突破常规,用看似荒谬的理由去解释生活,解释自己与他人,为生活制造一点笑声,一点乐趣。歪解幽默法最常用于自嘲。
例2
某人有一次在宴席上问鲁迅:“先生,你为什么鼻子塌?”
鲁迅笑答:“碰壁碰的。”
这个回答里面,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经历坎坷的嘲讽,这样丰富且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具有丑陋因素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例3
有人问一个作家:“你为什么能写那么长的大部头小说?”
作家答道:“因为我有失眠症,晚上只好做点文字游戏来解闷。”
这种自嘲中都透着一种自信,而不是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
歪解幽默法作为一种幽默技巧,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只要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只要是不那么死心眼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那么,在日常交际中,谁都可以用它幽默一下。
比如,有人问你:“你怎么越来越年轻了,是用什么美容霜?”你可以说:“我用的是不花钱的‘哈哈霜’。笑一笑,十年少嘛。”“你怎么这么瘦”“干我们这行都是属‘老鼠’的,就会‘咬文爵字’,吸收的全是墨汁,能不又黑又瘦吗?”这样的幽默,我们不是一样可以制造出来吗?”
俗话说得好:“理儿不歪,笑话不来。”
愿你能用你的歪理逗得大家东倒西歪。
5.移花接木,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法就是把概念的内涵暗暗地偷换或转移,概念被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强烈。
因为幽默是一种情感思维方法,它与人们通常的理性思维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相同之处,人们不用细心钻研,就可以自发地掌握;而对于不同之处,许多幽默感很强的人虽已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以通常的思维方式去代替幽默的思维方法,其结果自然是幽默的消失。
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二是在推理的方法上。
那么,概念在幽默中有什么特殊表现呢?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得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的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同一概念的含义变过来变过去,就是语无伦次,这是人们很容易发生的。
所以,逻辑学要求,说话、做文章、思考问题时概念要统一。这叫“同一律”,违反了这条规律,就是偷换概念。
由于同一概念常常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往往有许多种含义,因此常常会导致概念含义的转移。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形成来说,好就好在这样的概念默默的转移和偷换。
例
从前,有个财主特别吝啬、奸诈。长工们工作一整年不但拿不到分文工钱,反倒欠他不少债。因而再也无人肯给他干活了。财主无奈,贴出告示,愿出高价雇人干活。
这时,有个年轻人叫倪刚的,愿意给他干活,财主答应给他一年三十块大洋的工钱。但定下两条规定: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都得吃;二是别人不干的活你都得干。如果违反一条,就扣除全年的工钱,倪刚全都答应了。
这天,正逢中秋节,财主家的祖先灵位前摆满了肉果之类的供品。倪刚从内地回来,看到满桌供品,抓起就吃。财主气坏了,要扣除他全年的工钱,可是倪刚不慌不忙地说:“老爷,你不是说别人不吃的东西我都得吃吗?我看到供品在这儿放了一整天都没人吃,我才吃掉。我正是按你的吩咐做的,你凭什么扣我的工钱呢?”财主一下就被问住了。
大年初一这天,财主又叫倪刚出去干活,并说:
“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反正不能呆在家里。”倪刚出门看见有一家死人在路边挖坟坑,于是他跑到财主家的田地也挖了一个坟坑。财主知道后,气得两眼发直,破口大骂倪刚:“你这丧门星,大年初一败坏我家的财路,一个子也别想要,还不快滚!”可是倪刚又理直气壮地回答财主说:“是你硬要我今天去田地干活,并说,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你又凭什么不给我工钱呢?”
财主气得没法,又怕倪刚力大无比,弄僵了不好收场,只好乖乖地照付了三十块大洋给倪刚。
倪刚两次对付财主的办法用的就是偷换概念法。财主说的“别人不吃的东西”这一概念显然不是指供品之类,而是指残汤剩菜之类,倪刚便巧妙地偷换了一下概念,以前者来代替后者。由于这一概念具有多样性,财主没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