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彩绘注音版)
17168300000011

第11章

zhú shí①

竹石(清·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

咬定②青山不放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g,

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⑧,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读这首诗要激昂有力,注意“咬定”“原在”“还坚劲”“任尔”要重。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②咬定:比喻根扎得很结实,就像紧紧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④原:本来,原本,原来。⑤破岩:破裂的岩石。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凭。⑩尔:你。

牢牢咬住青山不肯放松,把根扎在破碎的岩石之中。历经万千磨难依旧坚韧如故,任凭你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所读的书都能背诵。他是清代非常棒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这是一首赞咏岩竹的题画诗。前两句,写岩竹的生长环境。用“咬定”把岩竹拟人化,巧妙地表现出岩竹的倔强和刚毅的精神。“破岩中”表现了岩竹生存环境的恶劣,也进一步体现了岩竹强大的生命力。

后两句,作者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赞颂了岩竹坚韧与顽强。“坚劲”写出了竹子坚挺笔直的形象,“任尔”描绘出竹子在狂风中屹立如故的自信精神。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子,实际上是表现诗人自己坚守正直、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傲骨气。

爱创新的“扬州八怪”

明末清初的时候,画坛很保守,缺乏新意。当时的大画家石涛大声呼吁要有创新精神,后来,“扬州八怪”应运而生。扬州八怪,一般认为是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这几位画家爱思考、有个性,他们留下了很多大胆创新的佳作,为画坛开创了新的风气。

后代的画家不少都从扬州八怪的画作中汲取灵感,比如大名鼎鼎的齐白石、徐悲鸿都深受他们的影响。

suǒ jiàn

所见(清·袁枚)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牧童①骑黄牛,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歌声振②林樾③。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意欲④捕鸣蝉⑤,

hū rán bì kǒu lì。

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②振:振荡。形容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樾:树阴凉儿。④意欲:想要。⑤捕鸣蝉:捕捉鸣叫的飞蝉。捕,捉。鸣,叫。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他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赶紧停下脚步,一声不响。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四年进士,曾在江南地区任县令,仕途不顺,后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先写牧童的动态。他高坐在牛背上,随意唱着嘹亮的歌儿,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啊!接下来的两句写牧童的静态。他突然看到树上的鸣蝉,马上止住脚步,屏住呼吸,准备捉蝉。寥寥几笔就把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牧童刻画出来了,诗句如白话,而且极富情趣。

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他认为诗歌创作要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表达情感,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作。

cūn jū

村居(清·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拂堤杨柳①醉②春烟③。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童散学④归来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忙趁东风放纸鸢⑤。

①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垂下来,微微摆动,好像在抚摸堤岸。

②醉:陶醉。③春烟:春天草木蒸发出来的水汽。④散学:放学。⑤纸鸢:一种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初春二月,青草发芽,黄莺飞舞,杨柳轻抚河堤,沉醉在如烟的春色中。孩子们放学后早早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着有《拙吾诗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村庄里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飞风筝的图画。前两句描绘了春来大地的乡村美景。后两句描绘了一大群急急忙忙放风筝的孩童,又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全诗语言明快,极富感染力,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看见了美丽的春景,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相同的诗名,北宋诗人却写出了不一样的乡村景色。

村居(北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jǐ hài zá shī①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州②生气③恃④风雷⑤, 万马齐喑究可哀。

wàn mǎ qí yīn ⑥ jiū ⑦ kě āi,wǒ quàn tiān gōngchóng dǒu sǒu,

我劝天公⑧重抖擞⑨,

bù jū yì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拘⑩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要用昂扬奋进、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朗读,要体会诗人希望变革能够早日来到、希望国家能够清醒奋进、希望统治者能够公平选拔人才的殷切心情。

①己亥杂诗:龚自珍写的一组诗集。己亥,即道光十九年(1839年)。②九州:中国。③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④恃:依靠。⑤风雷:究,毕竟。⑧天公:指皇帝。⑨抖擞:振作精神。⑩拘:拘束,束缚。

神州大地要想获得生机,需要春雷一般的激荡。然而到处死气沉沉,真是让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振精神,不要拘泥一种规格去选拔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号定庵,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文主张革新,爱国热情浓厚。

当时的清政府对人民施行残酷的统治,致使人人不敢声张,处处死气沉沉。龚自珍在这种环境下,并没有沉默,而是写下了这首鞭挞时事、期盼变革的诗作。

诗人开篇就不同凡响,“九州”指的是全中国,“风雷”比喻重大的政治变革,也就是说,要想让中国再度焕发生机,必须得有一番大改革。第二句的“万马齐喑”指的就是当时那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社会情况。“究可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直接与天公进行对话。这里的“天公”自然指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希望统治者能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

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