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清代,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家。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位女科学家十分令人瞩目,她就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王贞仪。
王贞仪,字德卿,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一个士大夫阶层家庭里,祖父曾任过宣化(今河北宣化)知府。
王贞仪自幼喜欢读书,所幸的是,她家拥有丰富的藏书,她由浅入深,把家里的藏书一一读遍,渐渐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非常崇拜当代大科学家梅文鼎,对梅氏的天文算学著作读了又读,她也很崇拜父亲,向父亲学习医学卜术方面的知识。
王贞仪聪明敏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除了热爱自然科学外,她还能诗善画,琴、棋、骑、射无所不能。在与她同年龄的女孩子中,她可算得上是一个小小才女了。她人虽小却志向远大,想象着自己将来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王贞仪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她很幸运,在封建礼教的传统下,家里人从未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套在她身上,而是支持她读书学习。祖父和父亲还常带她出门远游,她曾到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安徽等地,这使她眼界大开,对她日后的发展有所神益。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王贞仪还喜欢带着问题动手做试验。比如她把水晶灯挂在房梁上当太阳,小圆桌放在灯下当地球,自己手拿一面镜子当月亮。脑中思索着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手上不停地移动这些东西反复试验,借以研究月食等天文现象,然后把观察的结果写成文章,阐述她的心得体会及见解。她还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坐在院中观察天文、气象,反复仔细观察天空中大小星辰的变化、各种云层的色彩、形态及流动状况等。常常一看就是几个时辰,甚至观看一整夜直到天明。第二天再把头天观察的结果、心得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写成文章。久而久之,她就掌握了丰富的天文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她可以根据云彩的变化,预测短期内天气的阴晴和雨雾的变化,她也可以根据对旱、涝、晴、雨的分析,估计出当地当年农村的农业状况。
有一年,王贞仪观测到天空经常出现鱼鳞状的云彩,而圆锥形的雨云则总也不出现,因此她推断:“今年定是大旱之年。”她就对当地农民说:“今年会有旱灾,你们最好种些早熟的农作物。”后来的实践证明,她的推断是十分正确的。
又有一年,王贞仪观察到大批的蚂蚁群纷纷从低洼的地方转移到比较高的地方,她根据经验推测今年必有涝灾。王贞仪就对农民说:“今年可能会出现涝灾,你们应该改种高杆作物。”她的话又应验了,果然就出现了涝灾。农民们说王贞仪真神,能掐会算,都伸出大拇指夸奖她,以后有的人在出远门的时候也找王贞仪请教天气情况。可他们哪里知道,王贞仪为此曾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
王贞仪著有《地圆说》,书中指出了人所居住的地球是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洞之中,在宇宙中是没有绝对的上下左右之分的。地圆说这一论述是针对人们当时所普遍存在的疑问而解答的。那是在祖父朋友们的一次聚会上,有一花甲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现在中西方天文学都已表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形状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也是一个球体。既然是球体,如果我们居住在上方,那么,居住在离我们较远的地方的人不就是在斜站着了吗?而居住在圆球下面的人不就要跌倒了?这一疑难问题让我思索了许久,可始终不能理解,趁现在大家正在谈天说地,特意提出来,愿意请教。”他的问题使在座的人,或面面相觑,或七嘴八舌,可谁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年仅19岁的王贞仪站出来,看了看大家,然后说:“我读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古今书籍,略知一些。”在座的人赶忙说:“贞仪姑娘快快讲给我们听。”王贞仪说:“人居地上应该以所居住之方为正。你所说的离我们较远的人都斜立着,居下方的人就要跌倒,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实际情况是我们头顶上都是天,脚底下都是地。”人们又问:“如果像你所说,那么在地球两侧和下面的人为什么能直立行走而不是侧卧在地上呢?”王贞仪笑了笑,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球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为,而这吸引力是从地心一点出发的。地面上的人和动物都受这一巨大吸引力支配。所以人的头都向上,脚都向下。”在座的人听后纷纷点头似有所悟,并称赞王贞仪的学问。
王贞仪还在《地圆说》中充分论述了地球之所以是圆形的六点理由。(1)人们依照罗盘指示向东方行走,有时在大海上航行,有时在陆地上步行,只要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地走下去,就必然会有一天又回到原先的出发点。(2)人们向南方行走,逐渐感到北极星变低了,走到赤道就会看到北极星在地平线上。人们向北行走又看到北极星逐渐变高,等走到了北极,就会看到北极星在天顶。(3)人们登高就可以望远,登得越高看得越远。(4)人们站在海岸看入港的航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能看见船身,反之首先看到的是船身,然后是桅杆,最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5)有月蚀的时候,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影遮住了月球,有时仅遮住一部分,而地球呈现在月球上的是圆影。(6)人们在东方看见日出比西方早,越往西走,就见到的越晚,那么就会有一些地方与东西方向所见到日头的时间会相差十二个小时。正像古人所说:“东方日中,西方夜半。”
王贞仪很有科学头脑。她读的书多了,自然就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她不信风水占卜之类的迷信说法,为此她还写了《葬经辟异序》一文,指出迷信风水的说法“全是骗人的鬼话”。痛斥《葬经》中宣扬的看地葬坟,得风水好地可以让子孙后代得到高官厚禄的谬论,后来她又撰写《星象图解》、《象数窥余》等著作,更加科学而通俗地阐述了大自然的规律、变化等,告诉人们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王贞仪钻研科学完全到了痴迷的程度,都二十好几了,还不思出嫁,这在当时实在是有悖于社会风俗的。在父母的十再催促下,她才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婚事。25岁时嫁给了安徽宜城人詹枚。但不幸的是她才结婚4年,忽身染重病,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临终时她嘱托丈夫把自己的著作刊印出来,而后带着说不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此时她年仅29岁。
王贞仪的生命虽然十分短暂,但由于她的勤奋刻苦,却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述占多数。如《星象图解》2卷、《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化》、《西洋筹算增删》各1卷、《象数窥余》4卷,《德风亭初集》14卷、《德风亭二集》6卷等。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著作,如《锈鞅余笺》10卷、《文选诗赋参评》、10卷等。
王贞仪常用自己写的一句诗自我勉励:“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似丈夫。”从诗中不难看出王贞仪的雄心大志。王贞仪也的确没有空怀一腔抱负,无论是看她的学术造诣,还是看她的著作数量,被称为女科学家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