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原来是说,在木工祖师鲁班门前挥动斧头,后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的愚人。从这里,们可以看出古代人民对巧夺天工的发明家、能工巧匠的祖师爷——鲁班的无限敬仰。这个成语产生,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据《韩非子》书中记载:鲁班用竹木做了一只木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也做了一只木鸟,三年才完成,飞一天就坏了。由此可见,作为著名学者的墨子,远远不如木匠出身的鲁班技艺高超。
生于公元前507年的鲁班,本姓公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鲁班。
鲁班自幼好学,心灵手巧,喜欢亲手制做各种小东西。做了木匠以后,鲁班养成爱动脑筋勤琢磨的习惯,根据工作实际的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搞了许多发明创造。
有一次,鲁班带徒弟为富贵人家修筑楼阁,工期短,时间紧,在山上砍木料,从早到晚累得筋疲力尽,用斧子连砍几天,仍然供不应求。鲁班想怎么才能砍得又快捷又平整呢?一天,鲁班上山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摘下一片叶子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锯齿。在鲁班正在观察叶子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只蝗虫张嘴噬食着草茎,抓住细细一看,原来蝗虫两枚大板牙上也有许多锯齿。这使鲁班恍然大悟。他连夜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把锯。这锯是竹板割成的。经过试验,树皮被锯开了,树干也锯了深沟,可是锯齿不是很钝了,锯不动,就是坏了,不能用。他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板锯,不是更好吗?鲁班下山找到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铁匠,让他帮助制成铁板锯。到山上一试,铁锯果然好使,锯树比砍树快多了。经过不断改进,逐渐成为现在仍在用的锯。
从此,鲁班的创造发明越来越多,如刨子、孔钻、凿子、墨斗,以及曲尺等等。
鲁班的发明还不仅仅在木工方面。过去,没有碾子、石磨。磨面主要是人工用石头砸,麦粒太小,不好砸,用力小,砸不碎,不成粉;用力大,往外迸,造成浪费。他朝思暮想,怎么样磨面好呢?一天,他偶然发现有一个老太太用石杵在一块石凹间捣麦,心里豁然开朗。他想,要是用两块厚重的圆石各凿成锯齿,上下扇合起来,转动上扇,一定可以磨出面粉。磨凿成后,一试确实不错,既省力又很快,磨出的面又细又匀。逐渐成了现在还在使用的石磨。
据传说,鲁班还制造过一辆“木车马”,由“木人”驾驭,能够在地上行走,运载货物,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一直流传到汉代。诸葛亮与其夫人黄氏发明的运输粮草的木马,也可能是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影响和启发。
鲁班这么多的发明,都是他勇于实践、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创造的结果。
有一次,鲁班正在雕刻一只凤凰。还没雕成,就遭到人们的讽刺讥笑。他们对鲁班说,你雕的什么凤凰?脑袋不像脑袋,身子不像身子,翅膀不像翅膀,真是丑陋极了。鲁班好像没听见似的,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忘我地劳作着,一刀一刀精镂细刻,终于取得了成功。他雕刻的凤凰,不仅脑袋像,身子像,翅膀像,整个凤凰简直没有一处不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欲展翅腾空飞翔似的。那些讥笑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他高超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