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一7试验是评定运动员思想是否集中的方法。用心算,每次减“7”,减法一次比 一次快,答案准确无误者为良好。
六、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系指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损伤性炎症病变。
肩袖肌腱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个肌腱组成,附着在肱骨大结节和解 剖颈边缘。
肩袖肌腱的主要功能是使肱骨头紧密靠着肩关节盂,起稳定肩关节作用及协同三角肌实现上肢外展的功能。
(一)原因和原理
体操、投掷、举重、游泳等运动技术要求肩关节反复完成超常范围的运动,而肩袖肌腱 周围有肩峰、喙肩韧带。反复超常开展运动使肌腱袖与骨、韧带不断摩擦,或肌肉的反复牵 拉使肌腱、滑囊发生微细损伤,劳损。
体操的转肩、举重时肩突然过度后伸、投掷的出手,排球运动的扣球等动作,都是引起 这种损伤的典型机制。
(二)征象
肩外展疼痛,有时会向上臂、颈部放射,肩外展或伴内、外旋时,疼痛加重。压痛局限 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痛弧试验阳性:上臂外展上举时,60°以内不痛,60°~120°的 弧度出现疼痛,超过120°则疼痛消失;若再将上臂从原路放下,在120°~60°之间疼痛又 显现,小于60°时疼痛消失。
外展外旋抗阻试验阳性。急性期常伴有三角肌痉挛疼痛;慢性期继发三角肌萎缩乏力。 肩袖肌腱断裂少见,完全断裂者,肩外展失败,出现“耸肩”。
(三)处理
急性期上臂置于外展30°位置,适当休息,理疗、针灸、按摩、外敷中药或痛点封闭, 效果都较好。
按摩可用推、揉、搓、滚等手法,配合选用肩髑、肩内陵、曲池、阿是穴等,最后活动 运拉肩关节和上肢。怀疑有肌腱断裂者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四)伤后训练
急性期暂停训练。急性期过去后,逐渐开始做肩关节下垂放松的回环、旋转及举臂等活 动。症状完全消失时,可做负重练习。慢性期做肩关节各个方面的运动,但应避免引起某些 疼痛的动作。专项训练开始,动作难度要小,局部负担量要调节好,还可以改变技术动作形 式,以减轻局部负担量。要注意发展小肌肉的力量及肩关节的柔韧性,但不能引起局部疼痛 为原则。训练前、后要做局部按摩,以补充准备活动之不足和消除疲劳。
少数肩袖肌腱断裂者,经合理治疗之后,三个月以上才能参加正规训练。
七、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它是伸手肌群在肱骨外上髁的附丽部分、局部滑囊或 关节囊的损伤。凡反复用力做伸腕活动者皆易发生本病。
(一)原因和原理
肱骨外上髁为伸手肌群总腱的附丽点,经常反复伸、屈腕关节,尤其是用力伸腕而又同 时需要前臂旋前、旋后,就更容易引起这种损伤。如网球、乒乓球运动中,由于“下旋”、 “反拍”,回击急球时,球的冲力作用,使肌腱纤维受到反复牵扯而发生劳损。附丽点牵扯 损伤发生后,损伤性炎症反应引起疼痛。
(二)征象
多数病例无明确受伤史而逐渐发生肘外侧疼痛。初期只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 ,或仅在用力伸腕与前臂用力旋前、旋后时出现局部疼痛。病情发展时,肱骨外上髁部发生 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散,患侧手的力量减小,持物不牢,端提重物,拧毛巾、 反手击球时,肘外侧疼痛尤为显著。肱骨外上髁腱附丽点、肱桡关节间隙和桡骨小头处有明 显压痛点。腕背伸抗阻试验阳性。米尔氏(Mills)试验阳性:首先将患肘屈曲、半握拳, 腕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被动旋前并伸直肘关节,肘外侧出现疼痛(图13—9(1)(2)) 。
(三)处理
早期症状轻微,按摩、理疗效果良好。手腕和前臂用力活动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 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当肘外侧部出现持续疼痛时,除继续早期治疗外,应限制腕部用 力活动,尤其是腕背伸用力活动。用强的松龙作痛点注射,效果良好。注射后患肢暂停用力 活动1~2周。中药、针灸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个别病例用保守疗法无效,严重影响生活时 ,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伤后训练
急性期患肢暂停训练,待症状消退后伤肢可作一般活动,伤后三周内不做重复受伤的动 作,以后可以增加“反拍”动作的练习,两个月后可参加专项训练。伤后训练期间,前臂可 用粘膏支持带保护。
(五)预防
加强腕部力量训练,防止前臂肌肉疲劳积累,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反应性。正确 掌握“反拍”击球技术,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治疗。
八、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
系指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在肱骨内上髁附丽区及肘内侧韧带的损伤。偶有合并肱骨内上 髁撕脱骨折。
(一)原因和原理
前臂突然被迫外展、旋后,或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突然收缩,使肘部肌肉、韧带牵拉扭 动所致。
投掷手榴弹或标枪出手时,手榴弹和标抢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旋后(被动损 伤),或在投掷时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猛烈收缩(主动损伤),是这类损伤的典型动作。
(二)征象
大多数患者有急性受伤史,伤后肘内侧疼痛,肘关节伸展活动稍受限制,有时会感到肘 关节发软。局部肿胀,组织撕裂则出现皮下淤血。肘内侧压痛,多在肱骨内上髁和屈腕肌群 或旋前圆肌的起始部。肘关节被动外展出现疼痛为韧带损伤;屈肘、屈腕,前臂旋前抗阻力 疼痛加重为肌肉损伤。
(三)处理
急性期患肢休息。症状缓解痛点集中之后可用强的松龙痛点封闭,效果良好。理疗、外 敷中药或按摩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按摩手法有推、揉、分筋、理筋、点穴、肘关节屈伸运 动等手法。
(四)伤后训练
急性期过去后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才能开始训练,要经2~3周才能正式练习。逐渐增加运 动量和负荷强度。避免做重复受伤动作的练习,如投标枪、投手榴弹、后手翻、倒立支撑等 动作。
伤后安排不当,活动过早,容易造成关节松弛及慢性损伤。因此要加强前臂肌肉力量及 伸展性练习。练习时要使用保护工具,如护肘及粘膏支持带。
(五)预防
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屈手肌群力量练习,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矫正错误动手,加强保护 措施等。
九、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扭伤
掌指和指间关节由掌骨与第一课指骨及一、二、三各节指骨构成,关节囊背侧松弛,关 节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固以限制侧向运动。在平时的体育运动中此扭伤非常多见。
(一)原因
手指受到侧方外力冲击而致伤。篮、排球运动中手指被球撞击,接球技术动作错误,皆 可引起侧副韧带或关节囊损伤。关节扭伤常发生于拇指掌指关节和其他各指近侧指间关节。
(二)征象
受伤关节的伤侧疼痛、肿胀、压痛、无畸形,关节活动轻微受限,伸屈不灵活。如韧带 完整,则关节稳定,无异常活动;如受伤关节明显肿胀,关节畸形,运动受限,失稳,提示 可能发生关节的脱位。
此外,将伸指肌腱末端撕裂误诊为指间关节扭伤者屡见不鲜,值得重视。前者的典型征 象是末节指间关节呈30°~50°屈曲畸形,不能做伸直运动,常合并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有小 骨片撕脱。此种损伤又称为“锤状指”,应与扭伤相鉴别。
(三)处理
轻度扭伤关节稳定性正常者,可于微屈位轻轻拔伸牵引,外擦舒活酒,轻捏数次,不揉 、不扳,然后用粘膏将靠近伤侧的健指连同患指固定在一起。第三天开始练习主动屈伸活动 ,继续外擦舒活酒。
扭伤稍有侧方活动者,宜用一块弓形小夹板放在掌侧将患指固定于半屈位,有时也可采 用上述粘膏固定法,3周以后开始练习关节伸、屈活动。
扭伤有明显异常侧方活动或“锤状指”者,应及时送医院骨科处理。
鼓励病员积极练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严格避免对患指做被动性暴力扳伸和强行屈曲。 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洗或理疗。
(四)伤后训练
固定治疗期间,只需停止手指易于触碰运动器材的活动。解除固定以后至手指伸屈功能 完全恢复以前,以及轻度扭伤需要继续参加比赛者,宜用粘膏支持带对患指加以保护,以限 制受伤关节活动范围过大,避免加重损伤。
(五)预防
凡手部运动较多的专项运动员,应加强双手协调一致的快速屈伸练习、握力练习、手指 触地俯卧撑练习等,以增强掌指和指间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技术水平,如准确判断 来球的方向、速度、力量,纠正手的错误动作等。运动中思想应集中,避免仓促动作。
十、腰部扭伤和劳损
腰部扭伤和腰部劳损,都是腰部软组织,主要包括肌肉、筋膜、韧带和滑膜等的损伤。 前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立即或一、二日后发生腰痛,为急性腰部扭伤,亦称“闪腰”; 后者无明显的外伤史,逐渐发生腰痛,为腰部劳损,亦称腰部慢性损伤。
(一)急性腰部扭伤
人体在负重活动或体位变换时,使腰部的肌肉、韧带、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扯,扭转, 或肌肉骤然收缩,使少数纤维被拉断;扭转,或小关节微动错缝,称急性腰部扭伤。腰部是 人体活动的枢纽,脊柱两旁的肌肉是腰部活动的动力结构和保持脊柱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体育运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腰部遭受外伤的机会较多,且多见于青壮年。
1.原因和原理
(1)负荷重量过大,强行用力,提举过重的杠铃,超过了脊柱肌肉的负荷能力,肌肉 突然剧烈收缩,使若干肌肉附丽点、小关节韧带受累。又在负重条件下失足或被撞倒,身体 重心不稳,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同样会因肌肉剧烈收缩,引起关节韧带、肌肉附丽区的损伤 。
(2)脊柱过度前屈,突然转体,脊柱超常范围运动而扭伤。
(3)技术动作错误,直膝弯腰提重物不能有效地发挥髋、膝关节周围大肌肉的力量克 服重力,致使重力落在腰背筋膜、肌肉、棘上(棘间)韧带而受伤。
跳远腾空落地收腹过猛,脊柱突然过度前屈,也会使筋膜、肌肉、韧带受伤。
2.征象
绝大多数伤员有明确外伤史。
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24~48小时后疼痛达到最高峰。受伤后疼痛 显著,脊柱不能伸直,因肌痉挛而引起脊柱生理曲线改变者为较重的扭伤。腰扭伤者疼痛可 牵涉到下肢,但仅局限于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正常。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扭伤:受伤当时即感到局部突然撕裂样疼痛,过度前弯腰时疼痛加 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棘突上或棘突之间有局限而表浅的明显压痛点。如疼痛剧烈,压痛 处韧带松弛而有凹陷,腰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增大,提示可能为韧带完全断裂。
筋膜破裂:腰部扭伤可造成腰背筋膜破裂,多发生在骶棘肌鞘部和髂嵴上、下缘。伤处 有明显的压痛点,弯腰和腰扭转时疼痛较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其余征象与肌肉扭伤相似 。
小关节交锁:往往发生于肌肉无活动准备的仓促弯腰扭转动作。受伤当时即有腰部剧烈 疼痛,呈保护性强迫体位,不敢做任何活动,亦惧怕任何搬动,尤其不能做腰后伸活动。几 乎整个腰部肌肉都处于紧张僵直状态,走路时以手扶腰,步态迟缓,惧怕触动。疼痛位置较 深,不易触到压痛点,但叩击伤处可引起震动性剧烈疼痛。
3.处理
(1)处理伤后初期,宜仰卧于有垫子的木板床短期休息,腰部垫一薄枕以便放松腰肌 ;也可以与俯卧位相间交替,避免任何使受伤组织再受牵扯,以利修复。轻度扭伤休息2~3 天,较重扭伤需休息一周左右。
(2)按摩伤后即可进行穴位按摩。取人中、扭伤、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手法强 度应使病人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宜。
(3)其他疗法如外贴活络止痛膏,内服活络止痛药,火罐疗法,针灸疗法,局部注射 强的松龙、理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4.预防
(1)在进行体育活动及劳动时,注意力要集中,对所承担的负荷和动作思想要有准备 。
(2)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腰、腹肌的协调性、反应性。
(3)提杠铃或弯腰搬运重物时,要屈髋屈膝,用腿部肌肉发力;不要直腿弯腰提重物 ,提重物时要把重物靠近身体,可以减轻腰部负担。
(4)要加强腰腹肌的力量与伸展性训练。
(5)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和运动量,跳跃腾空时,腰肌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免意外 受外力作用而“闪腰”。力量练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二)腰部劳损
凡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反复受牵拉、痉挛而产生的慢性损伤。
1.原因和原理
腰部劳损是由于反复的机械力作用于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的结果。
(1)长期弯腰负荷过多或体位姿势不良如自行车运动中的持续弯腰,射箭运动中的经 常脊柱侧弯、长时间坐位工作、坐位姿势不良等,均易使腰部肌肉,特别是深层肌肉(骶棘 肌、腰方肌、腰大肌等)长时间固定或反复相对固定于一种体位,使该肌被动牵张或持续收 缩,造成局部供血不良,营养及代谢障碍。
(2)腰部反复微细损伤或急性扭伤愈合不佳腰部微细扭伤可致有关肌肉、韧带纤维少 量撕裂,出现小量出血、水肿。由于受伤组织结构不良,瘢痕粘连,耐力差,力量不足,易 反复损伤性或慢性劳损性腰痛。
(3)腰部肌力软弱腰肌可因缺乏锻炼或肌肉训练不足,或因伤病影响,使肌肉体积缩 小、肌力较弱,相对不能承受较大负荷而易劳损。
(4)脊柱畸形腰骶部活动多,承担较大的应力,如果脊柱有先天畸形(如脊椎隐裂、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后关节突不对称等),由于腰骶部的弱点,更易引起慢性腰痛。此外 ,脊柱姿势性侧凸、前后凸畸形,凸侧的韧带及肌肉长期处于牵张状态,骨杠杆及肌肉用力 方向也发生变异,组织结构变性而发生慢性劳损性腰痛。
2.征象
腰部酸痛或胀痛。疼痛的范围较大,有时疼痛可牵涉到臀部和大腿后、外侧,但无串麻 ,肌肉轻度僵直。白天运动或劳动较多,坐久或站久,由弯腰位转为直立位时,常诱发腰痛 或逐渐加重,经过短期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可以缓解。若夜间休息充分,白天腰痛会有所减轻 。由于腰部力量和耐劳能力减低,工作不能持久,做那些要做腰部前倾的动作感到不舒适, 如洗脸。劳损部位有压痛点,有酸、胀、痛反应。
3.处理
按摩、体疗是治疗腰痛的重要方法。
(1)按摩疗法对腰部劳损引起的腰部肌肉痉挛和组织粘连行之有效,因而能减轻或消 除腰痛。常用按摩手法有推、摩、揉、滚、叩打、弹筋、按压、搓、擦摩等,既可一次依此 顺序进行,也可选择其中若干手法有机地结合应用。均可配合穴位按摩,每次10~20分钟左 右,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