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活规律
它是指人们定时工作、起居、生活、学习、娱乐、锻炼、交往、休闲而形成的有节奏的 生活。人类进化到现在,人体的各个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已经形成一种规律,如:大脑皮层白 天兴奋表现为觉醒,夜晚抑制表现为睡眠;消化系统定时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等形成了 昼作夜息,一日三餐……违背这些规律必然会损害健康。我国中医早就提出:“食欲有节, 起居有常”。指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即定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餐,定时工作和学习等等。 古人尚且如此,而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更应懂得生活规律的重要性。
(一)生活规律有助于提高人的神经稳定性。人体有生物钟,人的智力、体力、情绪, 每月、每日是有规律的,在一天或一个月的某一时刻有高峰也有低峰。如果人们的生活不规 律,那么神经系统就经常地处于紧张调节状态,长此以往会引起神经系统的调节紊乱。
(二)生活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大脑开始活动时需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定时工作并成为习惯,形成了条件反射,就 会缩短大脑的适应期限,使大脑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课 学习过程卫生
通俗地说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信息论称学习是将外来信息内化的过程。学 习者通过眼、耳、口、鼻、身等感官向大脑输入信息,大脑通过反馈和评价,与大脑中已有 的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建立各信息间的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脑在学习过 程中至关重要。
一、合理用脑
(一)了解人脑及其功能
脑是人生命以及思维的基础和中枢,有着极为复杂的结构及机能,要合理用脑,首先必 须要了解人脑的主要功能。
人脑是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其重量平均为1360g,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这个差 异并不是聪明与愚笨的根据。大脑表面呈沟回状,覆以由脑神经细胞体组成的灰质层,称大 脑皮层。大脑皮层对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加以分析和综合,产生感觉、思维,并建立语 言和支配行动,从而形成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人处于休息状态时,大脑的耗 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在紧张的脑力活动时,耗氧量要占全身总耗氧量的30%以上, 脑组织对氧摄取量可达到80ml/min,而在静止状态下仅为50ml/min以下。人脑细胞在断氧 5分钟后即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
脑的功能以三种方式支配人的活动:
1.维持和调节人体机能,如体温、血压和消化等;2.接受外界信息并发出指令对环境做出反应;3.选择性地利用积累的经验或创造新的方式对环境做出反应。
脑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小脑——主要是协调骨骼肌的活动和调节生理平衡。
间脑——分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通向大脑的接力站,是机体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 可以整合内脏传人冲动和躯体传人冲动,然后投向大脑皮层。下丘脑与情绪反应有关,调节 机体的自主性活动;又是调节体温、血压、食欲、饮水、睡眠及觉醒等中枢,起到“生物钟 ”调节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
中脑——是大脑和脊髓之间上上下下的所有神经冲动的通路,是视觉和听觉反射中枢。
桥脑——把由大脑高级中枢和脊髓来的神经冲动传到小脑,是整合左右侧身体运动的重 要部位。
延髓——有连接脊髓和大脑的升、降神经纤维的功能,是调节循环、呼吸等功能的基本 生命中枢。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高级中枢,是思维活动的器官。
(二)掌握大脑皮层工作的特点及规律
1.始动调节。当人处于工作或学习的开始阶段,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往往较低,需要 有一个适应过程。
2.动力定型。一系列的刺激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重复多次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大 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反应变得愈来愈恒定和精确 ,神经细胞将以最经济的消耗而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形成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
3.镶嵌式活动。当从事某一活动时,只有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工作状态,其 他部分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皮层形成了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等互相镶嵌式的复 杂方式。利用这一特点,安排脑力与体力工作交替,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叉进行工作, 减少大脑疲劳,保持良好的状态。
4.优势法则。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兴奋灶,并将大脑皮层的其他区域兴奋性吸引过 来,加强本身兴奋度,使反应能力处于最佳时机。良好心境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灶,易于形 成条件反射及集中注意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保护性抑制。工作过久或超负荷时,为了预防其出现过度消耗而产生抑制,即“超 限抑制”,从而使脑细胞得到休息。这是大脑自我保护性抑制,以利于恢复自己的正常工作 状态。在工作或学习中应防止超限抑制状态的发生。
(三)合理用脑应注意事项
1.调整工作和学习时间。合理用脑的关键在于遵循大脑活动的特点及规律。由于大脑 本身具有反射性特征,长期作息制度下所形成的学习与生活的“生物钟式”的节律,其结果 使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工作的功能状态,根据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原则及镶嵌式活动的特点, 安排好学习时间,尽可能使脑力工作的内容多样化。
2.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充分休息。由于户外空气清晰,加上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 心脏的血液输出,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和供氧能力。人的大脑细胞各有分工,指挥肌肉活动 的运动中枢和负责思考问题的思维中枢并不相同,当户外活动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 兴奋,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也就得到了休息。这样在继续用脑时,才不至 于疲劳。
3.不要过度用脑。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就会出现思维迟缓,效率降低。所以, 用脑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情况下学习一个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10分钟,做一些文体活动使 大脑不同线路的神经元通路网络轮流兴奋和开放,使疲劳的那部分得到休息。
4.对大脑要做到使用和训练相结合。在人的一生中,脑内可贮存1000万亿个信息单位 。可是,常人只利用了人脑能力的1/3。因此,那种以为用脑愈少,脑才保养的好的观点是 一种误解。实际上,合理用脑只会使脑越用越灵。应当积极使用和训练自己的大脑,使之贮 存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分发挥大脑的智力潜能。
5.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开夜车、饭后学习、突击作战、疲劳 作战等。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主要在于平时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及 娱乐,经常使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种无序工作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脑部疲劳、甚至神经 衰弱。
二、劳逸结合
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是指体力疲劳,后者是指长时间 学习后大脑皮质兴奋性减弱而出现的保护性抑制,此时适当休息是上策。有劳就有逸,人人 皆知,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劳逸结合。特别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激烈,人们 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往往有很多人有劳少逸、有劳无逸。 久而久之,就会因身体“超期服役”造成疲劳过度,既影响健康又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说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三、提高记忆的方法
记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保证人们掌握过去的丰富经验并使之逐 渐积累的基础,有了积累,才有比较和鉴别,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促使人脑功能和人 类心理活动不断发展。提高记忆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必须明确记忆是指人脑能够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心 理特征,即对过去经验中的客观事物由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心理过程受大脑的基本神经过程和暂时联系规律所支配。当客观事物呈现信息形 式(语言、文字、符号等)经过触、视、听等感觉器官传递到相应脑中枢,在新信息兴奋灶 与原来已经存储的信息联系接通的情况下,形成新的暂时联系,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知觉记 忆、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再次将新知识储存在脑中。
记忆有不随意记忆和随意记忆。学龄前儿童,记忆多带有不随意的性质。随意的识记、 回忆等在学龄初期,由于适当的教育的影响才逐渐形成,并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为了增进记忆采取了各种办法,如作笔记、文摘、备忘录,录音、录像记录,甚至 印刷书籍。当今更快更新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储存技术。然而,大家都 知道再好的“电脑”,其记忆过程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人脑的记忆。因为人类的记忆并不单纯 是一个识别、储存和再生的过程,还包括一系列思维处理过程,即人类记忆具有其本身固有 的生物学特性。如人脑在记忆过程中的“不变量形成”特性及“信息平行处理”特性等生物 学特性。还要明确大脑的边缘系统与记忆有直接关系。边缘系统的组成包括:大脑古皮质( 海马、齿状回、胼胝体上回、胼胝体下回、旁嗅区)和旧皮质(梨状区、海马回前端、海马 回钩);一部分发育停滞的新皮质即中间皮质(海马回后部、峡部、扣带回、前颞叶皮质) ;皮质下结构(杏仁核)以及间脑(丘脑下部、丘脑前核、丘脑背内侧核)和中脑(中脑背 盖、脚间核)等各部结构。它们互相之间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机能单位, 参与情绪、行为和记忆有关的反射活动。
(二)要掌握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好坏,首要的是看记忆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根据记忆 的特点学习,对于肯定自己表达准确性是有益的。
1.即刻记忆。又称为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指只能保持几秒至几分钟的记忆。如立即 重述别人所说的姓名、号码、简短语句及心算过程的数字等。这种信息记忆是以直接感觉映 象为基础的,如果对进入的信息不加以注意和处理,记忆就会很快消失。
2.近时记忆。又称短期记忆,指能保持10分钟以上到几小时,长者达几天的记忆。如 回忆出昨日做过哪些事情,吃过什么饭菜等。短期记忆的能力有限,记忆储存中的信息属于 短时应用性质,信息保持不牢固,易被新的信息所排挤,出现顺行性遗忘。
3.远事记忆。又称长期记忆,指对以往很久事物的记忆。长期记忆的记忆容量大,记 忆较巩固,记忆信息已在脑内经过归类加工,整理储存,易再认、再现、记忆时间可持续几 年、几十年、终生不忘。
即刻记忆和短期记忆在本质上都是脑电流动,是信息电变化的过程,因此很容易被外界 的电活动干扰,保持时间不长。远事记忆是大脑皮质内发生生化反应而实现的,认为是RNA (核糖核酸)参与了记忆的生化反应,使记忆能够保持更长远的时间。
(三)掌握记忆力的判定。
1.记忆的准确性
指对记忆存储材料的提取、回忆的准确程度。知识及技能积累的目的是应用,故准确记 忆尤为重要,是记忆能力判定的最主要条件及指标。如果不能清楚地根据应用的需要而准确 无误的予以提取应用,不能把记忆准确的事情与记忆模糊的事情加以区别,失去了记忆的准 确性,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即刻记忆和近事记忆的准确性差,而远事记忆一般说来准确 性好些。
2.记忆的持久性
指记忆有效时间的长短。如远事记忆保持的时间较长,即刻记忆的持续时间短。记忆的 持久性有着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个体生理记忆能力有关,但也与个体对被识 记忆事物的兴趣、印象及对知识内容需要等深刻程度有密切关系,不能用“记忆持久性”指 标来评价每一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记忆能力的优劣,但对同一个体来说,仍能衡量记忆材料在 头脑中记忆能力。只有使大脑接受信息的反复性刺激,学习中反复多次地对同一内容进行复 习,才有利于促使知识信息进人头脑较持久的储存系统,才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灵敏性
指对事物一次性呈现后所能记忆的速度并能多少次复现,这是构成记忆效率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人记忆的灵敏性差异很大,这与人们在记忆不同内容上的表现不同有关。可以把人 分为形象记忆型,语词、逻辑记忆型和混合型三种。有的人善于视觉记忆,有的人善于听觉 记忆;有的人对图像敏感,有的人对文字敏感;有些人记得快,忘的也快,有些人记得慢但 却记得牢靠。记忆的灵敏性还与所学知识的程度、所学专业类型、爱好及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因素有关。
(四)增强记忆力的条件及方法。
1.增强记忆的条件有:
(1)注意力集中;
(2)记忆目标明确;
(3)积极思维,力求理解;
(4)丰富的知识经验;
(5)及时复习;
(6)运用和实践;
(7)讲究记忆卫生。
2.增强记忆的方法
每一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一个人大脑功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不要片面地羡慕别人的记性好,抱怨自己的记性差,甚至埋怨父母没遗传给自己一个好脑 子,似乎记忆力的强弱是天生的,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终生好学不倦,那么他 的脑子里一生所能储藏的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的50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人的 记忆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增强记忆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目标记忆。如果目标不明确,即使把一篇文章读上好几遍,也记不住。如住在楼 上的人,尽管每天多次上下楼,他却答不上有几级楼梯,而住在楼上的盲人却能准确地回答 上来。原因是前者没有记住楼梯级数的目的和需要,后者则有这种目的和需要。
(2)注意集中记忆。有人实验,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文章两遍,比注意力不集中阅读 10篇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当有各种因素分散注意力时,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可以排除情 绪的障碍。
(3)思考记忆。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时候不一定有意识地想去记住某些东西,但 经过用脑思考反而能记住。实验表明,平日的工作单调,没有压力,往往记忆力衰退较早; 而学习紧张,工作中压力大,富有创造性,并需要不断解决新事物带来的新问题,这种人记 忆力强,且衰退的程度很小。所以,经常性的锻炼和练习,是保持记忆力的关键。
(4)保证营养。科学上认为有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物质与记忆有关,它有兴奋大 脑的作用,而鱼、肉、大豆、蛋黄等许多食品里都含有这种物质,尤以蛋黄含量最高。日本 学者提出,人的健脑食物中每日如能保持牛奶250ml,沙丁鱼50g,胡萝卜50mg,橘子80g, 那么在撰写论文或考试期间,大脑的效率比那些滥饮暴食的人要高的多。
(5)杜绝不良行为。不吸烟,以避免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不过量饮酒, 以免引起记忆缺损、智力减弱;严禁不吃早餐就去工作、学习;保证睡眠,以增加大脑的工 作效率;固定作息时间,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