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1706100000003

第3章 跟对人就是成功(2)

艾柯卡刚到福特公司时,所做的第一份工作是见习工程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改做销售工作。由于他的销售能力极为突出,所以在1953年他被公司提拔做了费城地区的销售副经理。与此同时,艾柯卡提出了一项大胆的销售计划,即“付56美元就可开56年的新车”。其具体意思就是,客户购买1956年生产的汽车,只需先交付80%的费用,其余可每月交付56美元,只要在3年之内将款项付清即可。这种销售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市场,所以费城地区的销售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从后位跃居到了首位。在这一销售计划的影响下,艾柯卡也被提升做了华盛顿地区的销售经理。后又于1960年和1970年分别被提升为福特汽车公司轿车部经理和福特公司的总裁。在这期间,艾柯卡为福特公司创下了最辉煌的利润业绩——36亿美元。

虽然艾柯卡为福特创造了辉煌,可是他还是在1978年被莫名其妙地摘去了“总裁”的头衔。不仅如此,福特公司还将艾柯卡的年薪由36万美元变成了100万美元的退休金,而且还是在艾柯卡不再去别的公司就职的前提条件下。而艾柯卡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是因为其上司福特二世无法忍受艾柯卡比自己还风光的事实。显然,艾柯卡跌进人生的谷底并非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因为自己跟错了人。

由此来看,你选择了怎样的老板或者是上司,就决定了你选择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说,你所选择的上司是像钟彬娴的上司一样的人,那么,你就会避开很多的挫折,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你所选择的上司是同艾柯卡的上司一样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就充满变数了。

所以说,跟对了人,你会少走许多的弯路,快速地走向成功。

4.跟什么人干什么事

俗语有言,跟什么人干什么事——与积极上进的人为伍,你自不会意志消沉;与勤奋的人为伍,你自不会懒惰;与拥有大智慧的人为伍,你的人生也自会不同凡响;与道德败坏之人为伍,你自不会高尚。

这也就是说,在职场中遇到一个好的上司,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是极为幸运的事情。好上司就如同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不仅能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将很多本来要靠自己艰苦摸索才能领悟的东西轻松学习到手,同时也可让你学习到不少为人处世的技巧,还能引领你走上人生的正途。如若不然,孟母也就不会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惜搬家三次了。

这其中就折射出了一个道理:跟什么人学什么事,其起点就是选择。第一选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第二选择就是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定位;第三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好命运定位。总之,只有选对方向,人生中的崎岖坎坷才会被踏平,人生之树才会开出耀人眼目的花朵,最终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比如,具有“百家宗师”之称的姜子牙是很多人都知晓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说他传奇,是因为他既是周文王和武王的谋士、军事统帅以及西周的开国功臣,同时他还是一位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也颇具影响力的著名政治、军事、韬略家。因而,中国的历代典籍都对其予以了肯定。可以说,他是齐文化的创始人,齐国的缔造者。

可是,在他辅佐周文王之前,姜子牙却极为不顺——生活窘迫,仕途没落。由于商朝战争频频,在其32岁时为避战争之祸,隐居在山林潜心修道。隐居了近40年——他72岁时才出山。出山后不久,姜子牙就给纣王做了大夫。不料,这个纣王却暴虐无德、荒淫成性、嗜酒嗜色如命,还建造了鹿台。对此,姜子牙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他就直言进谏。谁料,他的这一举动却将纣王惹怒了,纣王要将他斩首。无奈,姜子牙只得弃官,含愤而逃。

好在姜子牙做人有自己的原则。如若不然,如果他成天睁着眼睛说瞎话,昧着良心去恭维纣王,随波逐流,即便他可获得一时的荣华富贵,那么自此他的人生也就陷进了不可救赎的深渊。其最终的下场,无疑会比纣王还惨。

但值得庆幸的是,姜子牙是个明白人,他选择了一时的落魄——逃亡,这期间为了生计他几乎什么营生都做过——卖过猪马牛羊,亲手编织过竹篓、磨制过面粉拿到集市上换取点生活费。不仅如此,他还开过饭馆,为人算过命。不过,在这些方面他都未取得成功。因而,他一直过着贫困流离的生活。在他步入80岁时,他依旧未遇到赏识他的伯乐。不过,这时候他的人生却有了一个转折点。他听说周文王是个很重视人才的人。于是,为了得到周文王的赏识他就天天在渭水之滨垂钓。在垂钓的时候,姜子牙为了验证周文王是否真的识才,不仅不用鱼饵,而且所选用的垂钓之物还是直钩。皇天不负有心人,姜子牙有一日终于遇到了周文王,而且还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并得到了重用。

虽然姜子牙的能力和才华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可这并不是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他这一生没遇到周文王,没得到周文王的重用,那么他的人生就极有可能会在穷困中结束;如果他未离开纣王,终日受其熏陶,那么他就极有可能会变得像纣王一样道德败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周文王这一明主为姜子牙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那么就不会有姜子牙后来的成功人生。

再比如,具有“红顶商人”之称的一代徽商胡雪岩,如果在商场上没有王有龄这个官场朋友对他的鼎力相助,那么就不会有他后来的辉煌商业成就。

由此看来,“跟什么人干什么事”是绝对的至理名言。

5.有才华也不一定成功

哥伦布说,不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假如其人生的方向没有选对,那么对他而言,成功就会与他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其实,这也正是历史一路发展下来,虽才子很多,可这些才子中真正到最后取得成功的人少、大呼怀才不遇的人多的一个原因。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这些有才华的人是没有跟对“老板”(也包括上司,比如主任、主管、经理、总裁,总之包括各行各业的上司)。跟错了老板,他们当然不会得志。如果说那些历史上未被重用的文才武将能够自己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老板,而他们又有幸选择了乾隆皇帝,那么他们的人生定会辉煌无比。这其中折射出了一个观点,即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春风得意,只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有时其结果往往是不遂人愿的。而想要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跟对人至关重要。可以说,他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捷径。

虽然有才华的人与一般人相比,抵达成功的步伐要快很多,可如果有才华的人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选错了——跟错了人,试问,这样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不可能成功”。

众所周知,方仲永是中国古代一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在诗歌方面展露才华的少年。正因为其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这方面的潜力,所以他被人们称为“神童”。

当时,很多有钱人家为一睹神童的风采,就邀请方仲永到家中做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显示一下自己很爱惜人才。每次方仲永被邀请到人家做客的时候,他们都会多多少少地给些钱,以表示自己的栽培之意。

可是,方仲永的父亲却偏偏是个嗜钱如命的人。他将方仲永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只要有人邀请方仲永,他就来者不拒,全部答应赴约,从不把儿子的教育当回事。不仅如此,在无人邀请方仲永时,为了获得一些小钱,他就带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人家。

就这样,方仲永天天跟着父亲这家进那家出,从而将自己的学业给荒废掉了。很显然,由于方仲永没有选择一位好老师来培养自己,所以他在诗歌方面的天赋也日渐消逝。而方仲永长大之后,他身上的神童的影子也消逝了,最终成为一个庸碌无为的人,而且还不如一些常人。无疑,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

如果方仲永的父亲不那么爱钱,给方仲永选择一位好老师,那么方仲永的前途或许是无量的,而他的人生也或许是无比成功、无比辉煌的。

由此故事来看,一个人不论多么有潜力、有才华,只要是没有跟对人,那么你的潜力和才华就得不到培养和扶植。如此一来,你不仅无法获得成功,而且你自身原本所具备的潜力和才华还极有可能如树叶一般干枯掉。

6.人脉是成功的基础

一提起“人脉”,就会有人说出这样的话:“人脉,不就是互相帮忙吗?我在社会上一无地位,二无大把的金钱。我不能帮别人的忙,人家又怎么会帮我的忙呢?”话虽是这个理,但也并非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