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1706100000029

第29章 做事就是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3)

曾经有一位啤酒厂的营销人员,他的责任就是负责把公司新近研究出的一款高档啤酒推向市场,并打开市场。此款新型啤酒品牌力度不强,又属于高档酒,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相比并不低廉。于是,经销商都不敢冒这个险。后来,这位营销员向经销商承诺:如果发生啤酒卖不出去而积压的情况,我公司可以全额退货款。经销商这才答应一试。随着天气渐凉,啤酒淡季来临,看着库存的啤酒还剩下一大部分,这位营销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某一天营销员在吃火锅的时候突发奇想:这款啤酒可以加上一些中药,现场为客人煮泡一些,并为这个新喝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水煮啤酒”。在部分客人尝试完这种奇特的啤酒之后,发觉口味果然很独树一帜,加之其营养价值又很高,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水煮啤酒”的销售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直至最后所有的库存都销售一空,经销商和营销员都松了一口气。公司也在表彰大会上对这位注意细节、善于创新的营销员作出了奖励。

在我们身边,这种峰回路转的销售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我们通过这些事情要看到在细节上的小疏忽可能导致大损失,而在细节上的小进步,则是我们自己,抑或是企业迈进的一大步。要把创新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优势,这样我们在市场中的地位才不可动摇,进而引导同类产品的市场潮流趋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企业做得更强、更大。

6.细节体现专业精神

现代社会分工日趋明细,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得更专业。只有专业的素养、专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才能铸造出我们所要达到的专业品质。品质不仅表现在最终的结果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完善的专业品质像拼图一样,最终的作品由一块块小的细节拼凑而成,其中不能有一块拼图摆错位置,那样势必会导致另一块拼图的位置也弄错。而对于拼图者来说,既然前面都有错误了,后面也就没有必要再做得那么专业细致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整幅拼图虽然能够被完成,充其量也只是个残次品,自己看着不舒服,别人也不会欣赏。

缔造专业的品质,需要专业的精神。专业精神是企业中优秀员工的通行证,他能让员工在所擅长的岗位上畅通无阻,同时,专业精神也是优秀员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是企业中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齿轮,若干个这样的齿轮最终组成了一个企业的大转盘,只要轻轻转动一下,最后产生的强大力量将是惊人的。但是,如果某一个小齿轮出现了问题,无论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最后的大转盘也不会转动。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优秀员工呢?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员工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事业,不要只是一味地想着完成任务、拿工资。只有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才能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劳逸结合,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工作要落实到细节,精益求精。具备专业精神的优秀员工应当用高标准、严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要把工作完成到最好,不容许出现丝毫的差错,以缔造最完美的品质来诠释自己的专业精神,而企业也会放心地把重任交给你,这是对你的信任,也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重要机会。

第三,以客户需求为目标,贴心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需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要关注买方需求的变化,毕竟现在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的时代,强买强卖的年代早已远去。员工一次不周到的服务,就会严重地威胁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追求高品质的同时要追求周到的服务,这种专业精神才能为高品质的商品保驾护航。

具有了以上这些职业素养的员工,就能够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坚持不懈地保持下去,那么他将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优秀员工。具备专业精神的优秀员工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岗位上,他们都有着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注重在细节上不断提高品质。一个员工的专业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小事的细节上,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每一件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重要、很严肃的任务,他们的职业操守促使他们要把一切细节做到最完美。

麦当劳在世界上拥有超过31 000家分店,遍布全世界六大洲的上百个国家。这样庞大的企业集团能够发展得如此稳定,与其对于高品质的追求是分不开的。想要获得顾客的青睐,就要去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麦当劳在不断创新研制新口味的同时仍然不放松对原有食品的品质追求,他们向顾客承诺所供应的食物保证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而麦当劳的创始人克罗克先生提出来“Q,S,C&V”企业理念,即:“品质,服务,清洁和价值”。我们看到,“品质”在这里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意味着顾客吃到的食物都是最高品质的,麦当劳的管理手册中对食品的要求已经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薯条选择的土豆要果型长、芽眼浅,炸出来的每一根都要饱满,色泽金黄,盐粒分布均匀,质感要求外脆里软,掰开之后要能看到里面炸过的土豆,吃到嘴里要有新鲜的油炸土豆的香味,并且,薯条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分钟,一旦超时,就要被直接扔掉;汉堡的配货标准都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生菜从田间采摘到在1℃~4℃的真空冷冻不能超过8小时,运到餐厅后如果两个小时之内没有用上,就要被扔掉;而生肉的检验检疫工作就更为严格了,从种猪繁育到生猪养殖再到最后的屠宰加工,麦当劳都专门设有一个产业链,建立起滴水不漏的管理制度,以保万无一失。

同时,麦当劳的员工也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员工手册明确地规定了员工要每隔30分钟对手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凡是手能触及到的地方都要用消毒抹布进行全面的消毒,杜绝交叉传染。

在麦当劳里,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食物,麦当劳的员工除了会立刻清理干净之外,还会主动送上一份食物来安慰小朋友,做到让每一位来到麦当劳的小朋友都有欢笑。正是麦当劳对种种细节上的重视,无论是从食品上还是服务上,都保证了精良的品质,从而缔造出麦当劳庞大的快餐帝国。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位员工,想要达到高品质的目的,重视细节是至关重要的。而专业精神是建立在关注细节的基础之上的。注重细节的人们会培养自己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这意味着企业能够提高自己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员工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能力,并且这种细节上的专业精神就像是自己的知识一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专业精神也是员工和企业最大的价值。具备这种精神的员工,是企业优良品质和服务的保证;具备这种精神的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天下难事作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细”。虽然现在这个社会是个快节奏的社会,但是我们还是要在人生的跑道上脚踏实地地奔跑,做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做大事就像是攀爬珠穆朗玛峰一样,目标很远大,看似路途很遥远,而且期间也会遇到种种我们早有准备的和始料不及的困难,有些人在山脚下就已经选择放弃了,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些人爬到半山腰选择了退缩,他们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并且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到达顶峰,证明自己的能力。

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尤其是我们畅想出的宏伟规划或发展蓝图,更要从细微的小事上做到完美,不要让自己付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葬送在最后这百分之一的失误上。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1967年8月23日独自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圆满完成任务之后,执行返回地球的命令。按照操作流程,在宇宙飞船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时,科马洛夫应该启动打开降落伞的程序,以便减缓飞船的速度。但是在进入大气层之后,地面接收台迟迟未看到宇宙飞船有降落伞弹开,原来是科马洛夫发现降落伞的盖子发生了故障,无法打开。地面指挥台的工程师们采取了一切可以排除故障的方法,一个个焦头烂额,可是都无济于事。他们只能看着科马洛夫为国捐躯,这不仅仅是科马洛夫亲人们的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损失,众人痛心无比。而造成这次毁灭性失败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地面工程师在计算的时候,忽视了一个小数点,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才酿成了这场悲剧。

人们通常都会对自己说:“这么一点小事,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的,凑合凑合就行了。”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是很简单的,抱着一颗负责任的心,持之以恒地完成好细节,那么最后将会有很出色的结果。

由此可见,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基础,不仅如此,注重细节还能够打造完美的效果。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我们所关注的细节之中,有的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有的细节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和发展轨迹。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细节则是一种更好的服务,无论这种服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细节上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成败。

说到关注细节,做到完美,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应该就是德国,这个国家向来以注重细节、严谨办事著称。在德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高速公路还是希特勒时期建设的,而想想我国大大小小的公路,每天都有返工重建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崇洋媚外的想法,但是,如果你坐过上海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你也许会感受到德国人注重细节的特点。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让我们眼前一亮的特别之处。然而等到我们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使用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德国人的一号线之中包含着很多二号线忽视的细节。这使得上海地铁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地铁一号线,至今还处于亏损状态。这两条地铁线路的细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站台门。德国设计的地铁一号线,在站台与轨道的边缘设立了站台门,在地铁进站停稳之后站台门才会打开,而地铁准备启动时,站台门又会自动关闭,以防止有危险情况发生,这个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但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二号线就取消了站台门的设置,这是为了要“节约成本”。可是,作为社会服务性行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排除安全隐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点,站台警戒线。一般乘客在靠近轨道的,都会产生些许恐惧感,而德国设计师在距离站台边缘50厘米处用金属线做了装饰,并且铺上了大理石的地砖,这样做就会让乘客站在这里的时候会警惕起来,以免靠铁轨太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就没有这么人性化,站台采用统一的颜色,让乘客很难意识到安全距离。这样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二号线的站台在运营时间不得不派专员负责提示乘客注意安全。

第三点,站台空间。一号线的站台宽度让人觉得很舒适,而二号线的站台则设计得相对狭小,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更是觉得很拥挤。

第四点,出口的转弯。德国设计师在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人们在出站的时候都觉得这个细节的作用不大,甚至还造成了麻烦,没有直来直去地进出方便快捷,并且也增加了施工成本。但是当地铁二号线投入使用之后,出口转弯的存在意义就凸现出来了,就如开着空调再打开窗户,这样做等于是在浪费资源,直来直去的窗口也是这样浪费。相对来说没有转弯出口的二号线才是产生更多运营成本的设计。仅仅是这一个转弯,每天就能节约很多成本,同时也能为国家节约大量资源。

第五点,三级台阶。华东地区地势低平,尤其是到了雨季,常常会有很多建筑物被雨水浸泡。德国设计师根据这一地势特点而设计的三级台阶,是为了保证雨水不会倒流进地铁站里。乘客需要先迈上三步台阶,然后再走下地铁。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设计,使得地铁一号线内的防汛设计基本上没动用过,而二号线则没这么幸运了,少了这三级台阶,曾经出现过大雨灌进站台的情况,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并不是我们的设计师不够聪明,也不是我们的施工不精良,最后造成的结果差异如此之大,关键就在于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个微小的细节。对于这些细节的忽略,在当时看似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是否能够接近完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我们能否认真做好每个细节。只有在每个细节上都持之以恒地认真落实,才能成就最终的完美,才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