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说话术
1704700000015

第15章 说话智术(15)

遇到的这种尴尬情况有时处理不当真叫人大伤面子,进退两难。与其直来直去地道出事情原委,还不如来个灵活处理,隐衷曲说。生活不应当总是平淡无奇的,让生活变得生动、充满欢笑,这就是幽默艺术的生命力和主旨所在。

掌握逆序推理幽默的核心在于:一是顺势逆推,得出显而易见的谬论;二是利用谬论与现实二者之间一虚一实的强烈反差来产生幽默效果,引人发笑,自我解围。

10.一线众珠,出语不凡

为了达到说明、服人的目的,我们往往喜欢采用罗列材料和证据的证明方法,而且容易取得辉煌的“战果”。那么,在幽默的王国中,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技巧呢?当然可以,我们在下面要向大家推荐的这种一线众珠幽默术就是证明。一线众珠幽默术是指为了做到说明自己、说服别人而针对自己所论述的主题罗列出一系列有关的理由,同时也引出幽默效果的幽默技巧。

一线众珠幽默术的特点就在于,尽管罗列出一大堆结构类似甚至相同的论据。但它们都是围绕着某个特定问题的。众线串众珠不算幽默,一线串一珠更平淡无奇,只有一线串众珠才能够称得上是幽默艺术。

一位考官这样问一个考生:“为什么你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考生回答说:“我从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

这位女生的回答博得在场人员的一片掌,结果她被录取了。

这位考生的明智之处就在于打破了常规思维和表达模式,以幽默取得对方的好感,以真实感受去胜人一筹。她用的就是用“伟人”这个范畴来贯穿前后自己所立志向的“众珠”的。一线众珠幽默术,既表达清楚了自己的中心意图,又出语精致、新颖、不落陈套,因而是成功的幽默语言。

李某在一家公司工作两年了,但近来他又动了考取研究生的念头。于是一下子变得惜时如金,全身心扎入书海里。

为了避免打扰,他在录音电话中输入了各种托辞,最后为了不误“正事”,他还略加一点儿说明,全话如下:

“嗨,您好,我是李××。如果您是电话公司,我已交了费,如果您是我爸我妈,请寄钱来;如果您是我朋友,那您还欠我的钱;如果您是为经济资助来的,您还没给足我的贷款;如果您是位小姐,请留个口信……别担心,我有的是钱。”

聪明的李某一方面想躲开令自己不快的打扰,一方面又怕耽搁了“正事儿”于是借故取舍,企图以幽默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他的论述中,钱的问题是“线”,种种打扰是“众珠”,尽管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还是将种种托辞在“钱”的名义下连缀了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线众珠”的思维模式。

可以这样说,一线众珠既是一种论辩技巧,同时也是一种幽默技巧。一线众珠幽默术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要找出能够把主题贯串起来的那一条“线”,“线”找得准与不准,对与不对直接关系到幽默的成功与否。另外,贯串主题的这条“线”往往并不直接是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也就是说,为了达到说服他人,引出幽默效果的双重目的,无论是“一线”还是“众珠”都只是手段而已。

11.逻辑对立,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幽默术就是通过言语或行为前后不一,言行之间相互抵触,造成逻辑上相互矛盾的一种幽默技巧。

自相矛盾幽默术是一种重要的幽默技巧和常用的幽默手法,常常能产生强烈、鲜明的幽默效果。它一般适用于相互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赖的熟人之间,例如朋友、夫妻、师生、上下级、同事等等。由于相互比较熟悉,彼此了解,对方往往能原谅你的“搞笑”,经得起你的笑话,理解你的幽默。对于那些开不起玩笑的人千万不可使用这种幽默术,以免他信以为真。不能理解你的玩笑,心存芥蒂,反而搞得双方都不愉快。陌生人之间,就更不用说了,不知道对方脾性,就贸然行事,即使对方很开朗,也会由于太唐突而接受不了。

大家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讲话不能自相矛盾,言行不能自相矛盾。这是双方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起码的逻辑常识。但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这种逻辑上的前后对立,却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这种不通的逻辑能带给人们一种意外,它能推动人们去思索这意外的内因,待明白真相后,往往会为这种故意的“自陷泥潭”而感到可笑。所以自相矛盾幽默术能产生很有哲理性的幽默。

平时在求职、求学期间,可以用一些隐性的自相矛盾幽默术让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想法,尤其是一些敏感话题。所谓隐性的,就是表面看不出自相矛盾,但仔细一想就可以看到其隐藏的真实相法。也就是句子的表义真义相对立。当你求职时,招聘者如果问你对薪水的要求时,你不妨这样回答:“我不在乎钱的多少,我看重的是我的工作能力有所值。瞧,多么“冠冕”的话,前面说不在乎钱的多少,后面说看重自己的工作物有所值,但物有所值靠什么体现,不过是薪水多少!钱的多少?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表面上却能给人以“敬业”的精神感动!

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越是生疏的,越是彬彬有礼,而越是关系亲昵,越是可以开可怕而荒诞的玩笑。由于这类玩笑的自我矛盾性和非攻击性,因而十分风趣可笑。

自相矛盾默术的关键是要造成一种意义上的对立,从而产生逻辑上的抵触。它其实是一种“轻喜剧”式的幽默,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讽喻他人的,还是自我暴露的,都能给你带来舒畅的笑意。

反话正说幽默术是用肯定语气表达否定意义的一种幽默。

也许大家记得几年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前的一则幽默。当时,克林顿想让她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一职务要求必须会说法语。奥尔布赖特会讲多种语言,且才干非凡,克林顿认为她是最佳人选。可奥尔布赖特对此职务并不热衷,她感兴趣是的国务卿的宝座。于是当克林顿就准备任命她为驻联合国大使的想法征询她的意见时,奥尔布赖特微微一笔,风趣地说:“我是会说法语。”

反话正说幽默术适用于许多场合,例如求职、求学、求爱、寻找帮助,打发客人等。“我能胜任那个工作”比“我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强。说“你会成为诗人,因为我看过你的画”比“你的画画得太臭”中听。反话正说的幽默就是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反面的意思暗含在正面肯定的话语中,使对方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避免尴尬,产生幽默。

12.通过正话反话产生幽默

朋友好久不见,突然见面,发现他长胖了。你可以这样调侃:“你越来越来膘了!”这带点戏谑性的幽默似乎不太难。如果换成正话反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幽默的表达令你的朋友嗔怪地笑起来。

从字面上讲,这似乎荒诞不经,但从深层次上理解,它传达出另一层意思,虽不明言,却了然于心。二者一对照,反差很强烈,谐趣就形成了。

还有一种是反话正说,表面是肯定,实际是否定,形褒实贬,形成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透示出诙谐之乐趣。

这些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相声、小品之中。有一篇名为《挤车的诀窍》的讽刺小品,正儿八经地说着反语。

朋友,你可知北京乘车之难?……上下班乘车都成了一门学问。

先说上车,车来时,上策为“抢位”——犹如球场上的抢点。精确计算位置,让车门正好停在身边,可先据要津之利。当然,必须顶住!此中诀窍是:上身倾向来车方向。稳住下身,千万莫被随车来的人流冲走。中策则贴边。外行才正对车门,弄得拥来晃去,上不了车,枉费心力。北京人不同于外地人,哈尔滨人上车是“能者为王”,上海人多少会顾及颜面,但动辄大呼小叫,使你无心恋战。北京人又想讲点风格又想早点上车,但决不会在车门前上车。最好的办法是贴住车厢,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把“无根基”者拱开。只要一抓住车门,你就赢了。老北京都精于此道,所以售票员洗车,从来无须擦车门两边——那全是老北京的功劳。下策呢,可称为“搭挂”,将足类嵌入车门(万勿先进脑袋),而后紧靠车门,往里“鼓拥”,只要司相关不上车门,他就得让你上车。

这里反话正说,表面教人不守秩序,实际是讽刺不守秩序之士。由于这些以肯定语气讲的话是明显荒谬的,因而才是可笑的。

生活中,很多人善用此法讽刺丑严,鞭挞罪行。宗先的《于无声处》中的一个角色在评价他不以为然的人物时说:“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方介绍,他是天底下头等大好人,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也没有。”

13.错别字造幽默

错字是指用错的字,别字是指用混的字,使用者一般是知道贫乏者或一时失误者。这些人如果堂而皇之,打起肿脸充胖子,使用起错、别字来脸不改色心不跳,反而俨然学者风范,势必产生怪异,形成幽默。

从前,有一个县官不大识字,这天坐堂问案,师爷递给他条子上,写了三个人的姓名,一个是原告郁工来,一个是被告齐卞丢,一个是证人新釜。

县官看了郁工来的姓名,喊道:“都上来!”

三人听到“都上来”,急忙都跑到堂前听审。

县官生气地说:“我是喊原告,你们干什么一起上来?”接着,他看了齐卞丢的姓名,又喊:“齐下去!”

三人听叫“齐下去”,都急忙退到堂下。

县官更生气了,说:“我喊被告,你们干吗一齐下去?”师爷听了,知道县官读了别字,但又不敢直说,因此故意说:“原告姓名,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被告姓名,也另有一种说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说:“那个证人的姓名,另一种念法叫什么呢?”

师爷道:“叫新釜”。

县官说:“我估计他另有一个念法,要不然,我就喊他‘亲爹’了。”

县官斗大的字认不了几筐,还故装文雅,结果错字叠出,产生笑话。

在一家副食品店门口,服务员刚在牌子上写完“现在另售”四字,旁边一位顾客说:“同志,零售的‘零’,你写的是别字。”服务员瞪了他一说:“得了吧,‘别’字还有个立刀旁儿呢?”

服务员错用文字不懂装懂,令人好笑。

14.巧用同音异义词幽默

巧用同音异义词,充满调笑又常含隐喻,可发人雅兴,令人捧腹。这是一种典型的戏弄、调笑言辞。

清代智辩家纪晓岚和和坤当然分别担任侍郎和尚书,有次两人同席,和坤见一狗在桌下啃骨头,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马上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说实在的,两人都在骂人,但都含而不露,谑而有度。特别是纪晓岚,急中生智,巧用谐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令人称快。

无独有偶,在狗啃肯头上做文章的苏东坡也有一绝。

这天,苏东坡与友人、承天寺参蓼泛舟赤壁,见一狗在河滩上吸肯头,马上灵机一动,说:

“狗啃河上(和尚)骨。”

参蓼一听,觉得话中有话,马上回敬一句:

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听罢都哈哈大笑。因为,表面听来,是吟诗写实,颂扬风雅,实际是相互戏弄,相互嘲笑。

生活中,很多场合由于同音词或是听不明白的,或是理解错误,无意中套上了另外一个同音异义词,由此引出笑话。如下例:

顾客:“请问这里有巴金的《家》吗?”

同时,也可通过谐音构成比关产生幽默。

清代未年,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却参加科举考试,试卷到手,不能成文。焦急之余,想在试卷上写上“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之亲戚。”他因不会写“戚”字,竟写成“我是李中堂之亲妻。”主考官阅后,批道:’所以我不敢取(娶)。”

由于主考官取考生的“取”与“娶”同音,就把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到了一起。也正是这音声的巧,让人感到妙不可言。

15.设下迷魂阵,巧捉飞来将

故布疑阵幽默术指表面上采取某种行动,但暗地里却转移注意的目标,或者故意造成对方错误的印象,以便达到自己真实目的的幽默技巧。

故布疑阵的幽默通常是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为了蒙骗对方而巧设的疑阵。二是对方对所布设的疑阵的盲从,它是建立在对你的判断失误的基础上。

故布疑阵不同于故弄玄虚。故弄玄虚是为了吊对方胃口,借以“捉弄”对方,或“吹捧”自己。故布疑阵则不同,它有自己的真实目的,只不过要达到这目的的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布设疑阵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所以有时捉弄蒙骗对方是秘不可少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故布疑阵幽默术的关键是布设的“阵”要新颖、离奇、荒诞,以引起对方的惊异、疑惑和好奇,产生深究的欲望。待对方正为你设下的疑阵“忙活不停”时,你已悄悄转向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你所布设的疑阵是一个幌子,是一颗掩护你靠近自己真实目的“烟幕弹”,这颗弹释放得是否巧妙,它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决定你幽默的成功。

故布疑阵幽默术是所体现的幽默程度,取决于你布设的疑阵所表现的表面目的与掩藏在疑阵下的真实目的之间的错合程度。可错位,可交叉,甚至完全相反,错合的方式不同,程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可笑程度或者说幽默的深度。

我们还是先看一则例子,一天,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碰巧天下大雨,他浑身淋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接近火炉。这时,他把客店老板叫出来,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人们听到了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间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坐下取暖。当客店老板和那群人回来是,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子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

这位旅行者运用的就是故布疑阵幽默术。他先给大家一个“马会吃鱼”的新鲜事,设下疑阵,自然激起大家的好奇心,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待众人正待看个究竟时,他却悠然自得地坐在火炉旁烤起衣服来,实现着他的真实目的。最后当老板把鱼拿回来时,这位旅行者还不忘继续幽上一默:“(一会儿)我自己来吃。”他的故布疑阵布设得非常成功,表面上一个荒诞的目的,掩盖了他真实的动机。正是这个荒诞的目的,引起众人的兴趣,才为他实现自己的真实目的创造了条件,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

旅行者的疑阵是比较巧妙的。这位农夫的疑阵也毫不逊色。我们不妨再看看他是怎样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的。一个农民被平白无故地抓进监狱。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个人翻不了这么些地。”农民看了信,立即回信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例外。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十来个人,把咱们的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回信:“你现在可以种马铃薯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要注意不动声色,明放暗收,千不可操之过急。待对方识破你的“伎俩”时,你再想补救,就难上加难了。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石攻玉幽默术就是借用另外的人或物,通过类比、夸张、拟物(人)等各种手法,摆脱当前的困难,借以创造强烈幽默的一种应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