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雍正的智慧
1698900000010

第10章 众说纷纭,继位还是篡位?

雍正登上帝位,究竟是继承大统还是阴谋篡位呢?这是一个颇能引人争议的问题。

据说,康熙死后的第四天,雍正公布了先皇的所谓“遗诏”。内容就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预作的遗言,大概内容是说:我这十年来感觉身体每况愈下,恐怕突然病危.所以有些话不得不说。因此十年以来就酝酿着要说今天说的“遗言”,在他这遗言里面,只是总结性地谈了自己一生的事,提及立统的事时,只是举了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的先人之事,认为这种做法不好。康熙皇帝当年订立这个遗言之后,大学士们感到很茫然,因为重要的事情这个遗言里根本没有提及,这哪里算什么遗诏?因此他们按照康熙的意思写完后,又问康熙:“除此之外您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话要说呢?”康熙回答:“我想说的都已经让你们写在上面了。”

雍正颁布的“遗诏”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个“遗言”。但他颁布的这份“遗诏”中却多了十分关键的内容:“皇四子有着难得的好人品,深深继承了我的优点,一定能继承大业,成为好皇帝。”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了,这个“遗诏”把康熙先前的“遗言”抄录了一下,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授命皇四子继承大统的尾巴颁布了出去。

可是,当时在场的很多老臣部熟知康熙五十六年“遗言”,大家见到“遗诏”与当年的“遗言”在立储的关键问题上不一样,所以“矫诏篡位”的说法便传播开来。

这种说法是否确实呢?以雍正的精明干练,他怎么会当着满朝文武、知情大臣的面堂而皇之把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言”加上传位于他自己的尾巴,颁布于众。他强调的是康熙的临终“遗诏”,就是说他承认康熙五十六年没有说传位给谁,但在临终时却立了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的遗诏。

在以前的书中,大都说到雍正篡改遗诏的事,认为雍正这个皇帝是抢夺了别人的,做得名不正言不顺,关于雍正皇帝即位有种种说法,这在我国古代的帝王中,还没有能和他媲美的。

有人说康熙原本不想把帝位传给雍正,是雍正阴谋篡位的。“篡位”,那到底是篡谁的位呢?不言而喻,自然说的是篡夺了四阿哥允禵的位,允禵应是合法继承人。当时就有人说:“康熙皇帝原本想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允禵,雍正皇帝胤禛将十字改为于字“篡了位”。也就是说,先皇的遗诏中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而胤禛将这“十”字上面添一横,下面添一钩,改为了“于”字,这样遗诏就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十分流行,但是也破绽百出。熟习清代皇子书写制度和文字用法的人都不会相信,但宣传于大众之中,舆论就轰动开来。

有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将这种说法推倒:首先是“于”字在当时不与“於”通用,当时要说“传位给谁”,必然是“传位於谁”,原文就应是“皇位传於皇十四子”,那还怎改呢?说雍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改诏篡位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即使当时确用了“于”字,那么根据规矩,清代书写皇子,一定要在第几子前加一个“皇”字,绝不许变动,如应该说“皇四子”、“皇十四子”,而不能说“四皇子”,这是制度。说“皇位传十四子”,十四子前没有皇字,根本不合制度;若加一皇字,则变为“皇位传皇十四子”,而若要把“十”字改为“于”字,遗诏就变成了“皇位传皇于四子”,这显然是不通的,因此这种说法很容易就被击破了。

还有人说是隆科多改的诏书。康熙皇帝在病重的时候曾发了一道谕旨,召远在甘肃的十四子允禵火速回京继承帝位,但当时任步军统领的隆科多没有把遗诏发出去。康熙驾崩时,作为胤禛亲信的隆科多又假传圣旨将胤禛推上皇位。另外又有人传言隆科多在康熙刚咽气的时候,就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传位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根据上面我们的分析,这后一种将十字改为于字的说法当然站不住脚。

还有人说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当时康熙在病榻之上,四子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后就归天了。一方面,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绝无可能。

年羹尧改诏说也是民间传说的一个版本。诏书还是那道诏书,只不过篡改者变成了川陕总督、雍正的亲信年羹尧。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胤禛即位是合理合法的。理由是,首先,胤禛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在自己病重的时候还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这一点就能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另外,康熙的遗旨也可以作为证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重。根据史书《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召见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韦占、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二子贝子允构、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到他的病榻前,对他们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也就成为了日后诏书的内容。第三个证据就是《康熙遗诏》。《康熙遗诏》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但是从上面我们也能看出种种的疑点:

第一、胤禛虽在康熙眼中印象不错,让他代为天坛祭天,但也不能作为康熙要把皇位传给他的确切证据。

第二、康熙在临终的当天宣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进宫,向他们宣谕:“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么重要的决定,既然将继位大事告诉七位阿哥和隆科多,为什么这些人里面就唯独少了当事人四阿哥胤禛呢?所以有的学者就此认为这件事是无中生有,是雍正继位后蓄意编造的。

第三、胤禛当时代父到天坛祭天,那么胤禛在当天曾三次受召到康熙榻前问安,根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记载:“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康熙皇帝告诉他病情越发严重了。那一天,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

上面这段话是说,胤禛听到召见之后立即赶到宫中,康熙告诉他自已的病越发的严重了,可见这时康熙并没有糊涂。大家可能都会感觉疑惑,为什么在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十二个小时之间,皇上三次召见胤禛,都没有当面告诉他将由他继承皇位呢,这件事确实让人感觉很蹊跷。有的学者认为:这件事证明了康熙没有向七位皇子宣布由胤禛继位遗旨这件事。

第四、康熙咽气之后,为什么只是由隆科多一人单独向胤禛宣谕由皇四子继位的遗诏?而宣谕康熙遗旨时难道王公大臣和其他兄弟都不在场?鉴于以上的疑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康熙遗诏是假的。

第五、康熙皇帝驾崩之后,消息一经传出,京城九门关闭六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这就使人们产生“雍正政变”的疑问。

第六、也是最让人感觉疑惑的,《康熙遗诏》按照常理自然应在康熙去世之前已经定稿并经康熙审定,应该在康熙十三日死后立即当众宣布,为什么拖延到十六日才公布?可见这段记载也不是没有伪造的嫌疑。

第七、有人说,雍正死后不埋在清东陵而埋在清西陵,说明他得位不正,不愿意也没有脸面在地下见他的皇父康熙、祖父顺治。

上面的也都只是研究者们的推测,历史上的是是非非,现在研究者和感兴趣的人们还在继续地论争和考证之中。究竟雍正是合法即位还是阴谋篡位,谁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而现存的康熙传位遗诏十分明确地说要传位给胤禛,这件遗诏是清朝保留下来的原始档案,在没有发现篡位证据前,不能轻易否定。那我们就姑且认为老皇帝将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吧。

那康熙为什么要传位给胤禛?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众所周知,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联络感情也足非常重要的。在皇室当然也不例外,在联络感情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自然流露,而不是故意做作,不是故意讨好。这一点在当时年事较长的皇子中,胤禛做的比较好。在这方面,当时备受晚年康熙帝宠信的十四阿哥允禵做得也远不及他。

允禵在奉命出征之前,他曾对允禟说:“皇父年事已高,我离京外派,好好歹歹你要时常给我信儿。”

这句话就暴露了允禵的个人野心,他关心的只是父皇死后皇位花落准家,至于父皇的安危倒成了次要的。而胤禛呢,不管是真情流露还足另有所图,但表面上却使晚年的康熙感觉到了父子温情,这就让康熙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传宗接代历来就是中国人的心目中的一件大事,在注重血脉的皇室之中就更是这样了。许多老人上了年纪以后都喜欢抱孙子,以享天伦之乐,于是胤禛摸透了他父亲的心思,在康熙帝驾幸圆明园之际,他将儿子弘历领到了康熙面前。

诸位皇子之间的王位争夺让老年的康熙心力交瘁,人伦之情大减。这期间,胤禛与父皇之间保持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康熙帝前后共驾幸胤禛的圆明园十一次,在后辈子女众多的皇家,这种恩荣是绝无仅有。封建帝王皇子众多,自己又深居后宫,因此有时往往连孙子都认不全,康熙帝也是如此。康熙帝至圆明园牡丹台观花,兴致盎然,胤禛说他的次子弘历十分聪明可爱,康熙帝当下就召见了弘历。这个男孩弘历,就是继雍正之后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的乾隆帝。

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本来是胤禛的第五个儿子,然而因为胤禛的前五子中有三人早天,弘历因此排行第二。他勤于学习,聪敏过人,自幼便不同于一般孩童。康熙帝见到弘历,既感亲切,又为这个孙子的聪敏勤奋高兴,一见便十分喜爱,命送至宫中养育,给以皇子的待遇和教育。不久康熙帝要去热河,还让弘历一同前往,住在避暑山庄。天长日久,康熙帝越来越喜爱这个孙子,于是后来还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连声赞叹她是有福之人。

显然,康熙作为一名深谋远虑的皇帝,考虑到大清江山千秋万代的大事时,就特别中意于弘历。越是这样,老皇帝对孙子的聪慧就越是有特殊的好感。一次,康熙帝带着弘历在木兰围场打猎,康熙帝射中了一头熊,熊应声而倒。康熙帝以为熊已负重伤,起不来了,于是就让年幼的弘历上前补上一箭。弘历补了一箭之后正要走回,那熊却忽然站起向弘历扑来。弘历面对大熊被吓呆了,幸好康熙帝手快眼明,又补了一箭才把熊打死在地。此时康熙帝以为弘历肯定是被刚才的险情吓坏了,可弘历很快就回过神来,满不在乎地继续打猎。康熙帝眼见弘历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处乱不惊,将来必能成大事。

据此就有人认为康熙帝之所以将王位传位给胤禛,就是因为看中了弘历,想让他日后管理大清江山。如果联系到诸位皇子多年来为了皇位你争我夺的经历,让康熙帝对儿辈心灰意冷的情形看,转而寄望于孙辈也是很有可能的。同时,胤禛也特别喜欢弘历,若是做了皇帝,很可能将帝位传给弘历。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却也在情理之中。

上面讲了一些外在的原因,胤禛打败其他兄弟继位,想必他自身也是有优势的。首先他精明、务实而又严格的政治观点和作风会取得一部分人的支持,康熙皇帝也因此非常欣赏他。第二,他工于心计,从而欺骗了他的对手和父皇,使政敌不在意他,不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比较轻松地就取得了成功。另外,他有自己强有力的支持者,在关键的时候以一当十。所以综述上面的原因,胤禛继位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总之,篡位也好,继位也罢,雍正这位皇帝确实影响了清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