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傲妃,风华无双
1687800000120

第120章 鄂弩新可汗继位

它瞪着豆子眼,有些惊恐的望着自己的小主人,敏感的它,察觉到主人似乎不高兴了!可是为什么呢?主人为什么不高兴呢?难道是它表现的不够好么?

小爱米觉得有些委屈,可是它又不希望看到主人不高兴,于是,它跳到了岑溪岩的肩膀上,用小脑袋蹭了蹭岑溪岩的脸蛋,安抚,讨好,卖萌。

原本有些郁闷的岑溪岩,被小家伙这样乖顺的左蹭蹭右蹭蹭,一个心顿时软得一塌糊涂,再也不忍责备这小东西了。

其实说起来,鹦鹉学舌是天性,那些诗词是她交给它的,它有什么错呢?而且,在现代,养鹦鹉的人,教鹦鹉唱歌、念诗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是在这个时空,有些并未现世的名人名诗,这样被一只鸟念出来,就是很让人吃惊的事情了,也容易让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多想。

看来,她以后要注意一些,以前在清源镇生活,身边都是自己人,细节上便不太注意了,现在要回京城岑家,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这些诗句,是六小姐教给这只鹦鹉的么?”卫三目光灼亮,嘴里赞叹,“六小姐大才啊!”

岑弘勉也微笑着看向岑溪岩,眼底难掩骄傲之色,心中更是惊讶这位六妹妹的才华,小鹦鹉念的那几句诗句,虽不完整,似乎还是几首诗拼凑的,但不可否认,都是极妙的句子!

“不,卫三公子误会了。”岑溪岩摇头否认,“那几句诗句,并不是我所作的,只是我今年有一天去游碧波湖,相邻的一首游船上,有位公子所念的,我当时听着不错,就挑着几句朗朗上口的重复了几遍,小艾米便记住了而已。”

小九闻言嘴角微撇,他就说么!这些意境深远又大气的诗句,哪里是一个小丫头能够作得出来的?便是他的那些姐妹,还有名门大家培养出的贵女们,怕也作不出这样的诗句来,更别说一个乡下长大的小丫头了。

“是么?这几诗,是位公子所念?”卫三深深看了岑溪岩一眼,随即说道:“倒不知这位才学出众的公子,是否是要参加春闱的学子,令人很期待啊!”

这话似乎是有感而发而已,并不是问岑溪岩的,岑溪岩便没有接话,不管他们信不信,这关她算是唬弄过去了。

岑弘勉点头,应和了卫三一句,“的确很令人期待。”

其实卫三和岑弘勉心里,对岑溪岩的这番说辞,是有些将信将疑的,要知道,清源镇位置偏南,并不常下雪,有时候几年才下一场小雪,今年才刚入冬不久,更是没有下过雪,那游湖的公子怎么会吟了几首诗,都是跟雪有关的呢?

可若说这些绝妙的诗句是岑溪岩所做,以她的性别、年龄、阅历等,的确是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心中疑惑归疑惑,岑溪岩既然如此解释了,也不好再追问不停了。

今年的冬天,似乎雪水特别足,岑溪岩等人的车队,在快到京城的时候,又赶上了一场大雪,这天的午时刚过,队伍却不得不在一个叫临安的镇子停了下来。

临安镇,距离京都盛安,只有五十里左右的路程,据说是因为临近盛安而得名的,临安镇很大,也比一般的镇子繁华许多,这些当然都跟近京有分不开的原因。

他们所住的客栈,是临安镇最大的客栈福运来客栈,由于下雪,被耽误了行程的客人很多,客栈主楼的客房都已经注满了,好在还剩一个跨院没有被人定下,岑弘勉便直接包了跨院,这一行十多个人,才勉强住下而已。

福运来客栈里所住的,除了往来的行人旅者,还有几个常住在这里,等待春闱考试的学子,他们多是因为赶来盛安较晚,没有订到合适的客栈或者租到合适房屋,不得才已选择了盛安周边的村镇住宿的,但能住福运来这个临安镇最大客栈的学子,家庭虽不见得有大富大贵的,也多是小康之家。

岑溪岩等人的队伍,赶到客栈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大堂里吃饭的客人已经很少了,多是坐着喝茶闲谈的,一个临窗桌位上的几个高谈阔论的学子,尤为显眼。

卫三似乎很有兴趣听那些学子的谈论,便没让伙计将饭菜送到后院去用餐,选了距离那些学子不远的桌子坐了下来,其他人自然不好多说什么,岑溪岩、岑弘勉、小九也都跟着卫三坐了下来,其他仆从、侍卫也都各自找地方坐了。

隔壁桌的学子们,正在大声谈论朝中国事,不过,大概是东旬国如今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没有那么些令百姓怨愤的事情,也或者是临安镇距离都城盛安太近,学子们怕说了不该说的话,落入有心人耳,祸从口出,总之,他们谈论的大多是对圣上明君的隐晦赞美之类的话语。

当然,也有人提出一些为国为民的观点,比方完善某某条刑法,还有今年河南道大旱,十几个州城受灾,朝廷应该更多减免一些赋税等等。

又有学子提到,九皇子为了灾民,亲自到各地筹钱筹粮,如今救济的粮食和灾款,已经运送到灾区,发放到灾民手中。此话题,又是引得众学子对九皇子的一阵称赞之声。

岑溪岩不动声色的瞟了小九一眼,见他表面稳如泰山的坐在那里,优雅淡定的吃着东西,但仔细瞧着,还是能扑捉到他眼底的得意之色,岑溪岩忍不住腹诽,果然,还是个小屁孩呢。

那些学子谈论过本国的事情后,话题又扩展到了其他国家的事情上,其中有一条,引起了岑溪岩的注意。

“你们听说了么?不久前,鄂弩国的都所可汗归天了!他的第五子阿史那库斯继位,称莫科可汗!”

“都所可汗的第五子?阿史那库斯?”有学子疑惑道:“鄂弩国,不是一直是在大王子和三王子在争斗么?怎么最后是这五王子继位了?”

“是啊,这个阿史那库斯,传言可不如他的哥哥们有魄力有手段,甚至,连他下面几个弟弟都比他有名吧?”

“听说,他的母亲亲族,可并不是鄂弩国的大家族啊!谁支持他上位的?他是怎么登上可汗之位的?”

可能因为议论的对象,是别的国家的人,即便是君主的身份,学子们的语气中,也没有多少的敬畏。

这时,只听那个引出这个话题的学子又道:“我家伯父是行商之人,不久前刚从鄂弩国进了皮毛等物回来,到盛京来贩卖,与我见了一面,便提起了鄂弩国的事情,据说,那位新继位的莫科可汗,可不想他以往表现出来的那么平庸!继位的手段,十分雷霆迅速,而且得到了鄂弩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部落家族的支持,但凡反对的家族,都被他以暴力的手段镇压了,大王子刺杀他没有成功,已经被他杀了,三王子带着亲近的队伍逃了,还有几个王子也表示臣服了!”

“看来,这位莫科可汗不简单啊!他以前,应该是在韬光养晦吧?单这份“平庸’了二十几年的隐忍功夫,就令人不得不佩服!”

“说的没错,只是,这么说来,这个阿史那库斯可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登基上位后,该不会再野心扩大,起进犯我东旬的心思吧?”这位学子的语气,很是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