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沧海长歌:有趣的海洋生态与文明
16876500000021

第21章 异彩纷呈的海洋民俗(3)

船上不管天气如何热,都不准把衣服脱光;换衣服,尤其下身衣服,一定要躲进八尺舱(专门住人的舱)内进行。因为怕“天后圣母娘娘”见了男人赤身裸体会生气,兴浪翻船。

男女渔民作业时四季必戴笠帽,用带子在脖颈扣紧,除了吃饭、睡觉从不离头。这样做,除了遮蔽大雨雪外,也是为了安全。万一落水时便于辨认目标。笠帽用四层竹篾编制,尖顶圆形或六角形,桐油油过,敲起来当当作响,经久耐用。

4.解手忌

人在海面船上,任何时候不准在船帮上解小便。因为船两边各有一个无形的崇拜偶像,“左青龙右白虎”。在龙虎身上解手是犯忌的。即便在后梢,也不准两人同时解手——“二人对着尿,必定遭风暴”、“二人争茅道,必定遭风暴”。船抛锚后打桩系网的当天,不准在海上拉屎,拉屎是“拔桩”。

5.妇女忌

女人上船,不准跨网跨钩,未满月的产妇及月潮妇女不得上船头。

船在出海前,如果有怀孕的妇女无意中从此经过,大家最高兴,一齐高喊“满载、满载!”。如果有未怀孕(俗叫“空肚子”)妇女经过,特别是从船头绕过,从网具上跨过,未满月产妇上了船头,被认为是最晦气的。为了避晦气,即便一切准备停当,也要推迟一两天出海。当然,也有聪明的妇女,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逢凶化吉”,她知道犯了忌,马上高声说:“小脚踏踏纲,马鲛勒鱼尽船装。”或说:“小脚拦拦路,这趟必定富。”晦气就被冲掉了,船员们一起道好,高高兴兴地驾船出海了。

§§§第二节世代遵循的渔家船文化

新船诞生记

船是渔民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在大洋里求生存、在大海中生活的伙伴。他们造船如同建造新房一样考究,爱船如爱己。因此,在漫长的船运发展史中,造船这一活动被他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渔民嘴里,造船不叫造船,称排船。而整个造船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和造船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密切相连,环环相扣。

在东海渔家,准备阶段中主要做的事情有相面、合生肖、选船料、请造船师傅、定造船厂地、择开工吉日等。相面就是想要造船的人通过让算命先生看面相占卜决定是否适宜造船生财。不仅船主,船员的面相也要一起看——看他们与船主人是否合财。造船时还要选好木料,选时多就地取材。待船料选备好后,船主要下聘,聘请岛上有名望的造船师傅(俗称“大木”)。这些大木个个技艺高超,造船不用图纸,用什么料、怎么用、用多少全部了然于胸。同时要请的是舱油泥的师傅(俗称“小木”)。此时此刻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船主和大木的生辰八字合起来请算命先生排算,看两个人的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以此决定是否请这个大木,这就是所谓的合生肖。大木会设计,能带领造船的队伍在很快的时间里把船排好。造船时的场所可以选沙滩,也可以选海神庙门外的空地。因为传说海滩上造船有潮神菩萨保护,庙门外造船有庙神保护,这样少了妖魔鬼怪,船造出来就大吉大利。排船同样要选定良辰吉日。浙南一代多拣双日子;浙东渔民则除了要选好吉日,还要找阴阳先生把日子和船主、大木的生辰八字放在一起排算日子的吉庆与否。

一切准备妥当,就要动手造船了。渔民们把造船的主要步骤分为祭龙骨、上大梁、上大筋、上斗筋、安船灵、置船眼几个工序。祭龙骨,也叫造船底或连大底。所谓“龙骨”就是在船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龙骨如同房屋的栋梁,所以板的质地一定要好,要一通到头不能镶接。上大梁,也称庆平口,就是安装稳固大桅的横木,然后举行庆祝仪式。要把缝好的红布包裹的香椿木和铜钱分别放进大梁和龙骨上已经凿好的槽子中,前者辟邪,后者保平安。在船底板和船横梁合成后,要在船身两侧安装三根船筋,最大、最粗、最突出的那根就叫大筋,大筋有个很好的名字叫“荷包”——由于它是用两根壮实粗大的柏树或樟木像荷叶一般把整个船包裹起来而得名。上大筋时要有鼓有锣有鞭炮,三牺祭祀,焚香叩头,祈求大吉。斗筋位于船眼前的船头部位,就是船的前头面和鼻梁相连的那块横木,主要功能是用来破水,要请村上三世同堂、德高望重的老船匠帮忙在斗筋木上写上“圆木大吉”四个字,意寓顺利吉祥。字写好后,要请老船匠留下来喝酒,送一条毛巾、两条烟、六个馒头,同时亲自鸣放百子炮一盒、炮仗六只,祈福人丁兴旺、六六大顺。在斗筋木立起来的时候,要用红布和红彩遮上,摆三牲礼品,祭船神,意寓船家从今往后日子红火,新船出海彩头好,平安吉祥。置船眼就是给新船安眼睛,也称定彩,即所谓画龙点睛,这是新船竣工前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船无外号不发家

风帆时代,不论是新船、旧船或是跑短的、远洋的,大凡有点续航能力的,多有绰号。什么小红鞋、大猪圈、飞毛腿、老母鸡、包米饼子、半副料子……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宏泰和、福来顺、钱眼子、鸿升泰、渔兴子,图的是和祥吉利,这种雅号,多系主人自封;绰号却不然,多由外人“赐赏”,即使不雅,叫开了,传遍了,久而久之,便默许了。

旧社会,砣矶岛有个很有钱的人家排船,雇用工匠几十人。可是主人很吝啬,管饭时很少给白馍、米饭、好酒、荤菜,几乎顿顿是大饼子就咸鱼,伙计们十分气愤,暗暗给船起了个“苞米饼子”的绰号,没等上绵梁,伙计们就悄悄地叫起来了。船下河了,主人不依,可是三里五乡都叫开了。所以,越是忌讳的,越传得快,叫得响。

有的船式样造得很憨,齐头齐尾,肚大腰宽,能吃载不能跑,则被谑称为“大猪圈”;有的船身骨轻,同样的风海,总跑在别人前头,于是,“飞毛腿”的绰号自然而生。即使有点贬义的绰号,往往船主也引以为荣,因为它显示了自家船的特点和个性。

有的渔船的绰号,本身就是一个惊险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渤海湾渔场上正在作业的北隍城岛的几只渔轮,收到当夜有大风的警报,傍晚陆续返航归港。一只绰号叫“老母鸡”的渔轮“鲁长渔1203号”,在返航途中演绎了一个“十五贯”的故事。

船长家住在船坞附近,这是一只从烟台渔业公司购买的退役船,下坞不久,便投入拖网作业。渔船下坞那天,船上挂红,鸣放鞭炮,村里老小都来观看。船的绰号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就故而得。

这天晌午,船长家一只老母鸡正领着一群刚出窝不久的小鸡在门口“咯咯”地觅食。突然,从墙角蹿出一只野猫,叼起一只小鸡便跑。老母鸡见此情景,像挖了它的心,竖毛撅尾,连飞带跑,拼命追逐。战斗在扑打、撕咬中,野猫败下阵来,终于吓跑了,雏鸡脱了“虎口”。在场的人都为老母鸡道好。于是,当场就把“老母鸡”赐给了这只船。

无巧不成书,这个重返渔场的“老兵”,却应了人们的心愿,在生死关头立了“新传”。

茫茫夜海,风起浪涌。“老母鸡”在返航的路上颠簸前进。船上,除船长操舵,大车(轮机长)在机舱值班外,伙计们都下铺休息。午夜时分,大车爬出机舱解手,恍惚中,他发现有截渔网搭在船帮上。渔船最忌网衣、绳索拖泥带水,一旦落水缠摆,船将有“翅”不会飞,有腿不能行。于是,他急忙上前去拽。不料,脚下一滑,失足落水。呼叫声被机器声、风浪声淹埋了,大车被“老母鸡”无情地抛在后边的浪窝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大车绝望的时候,“十五贯”上演了。一场奇船、奇人、奇难、奇救的悲喜剧都由一个“巧”字构成。正在前进的“老母鸡”一反常态,奇迹般地节节后退,像一匹知情的战马回头去搭救他失落的主人那样,真是人船有缘,草木有情。顿时,船长对于这突变的航情惊愕不解,急摇减速车令,但机舱内毫无反应,“老母鸡”仍在迅速地倒退着。这时,一个还没入睡的船员亦感困惑,被叫醒的伙计们纷纷冲出宿舱,打开探照灯。正当大家寻找值班的大车时,只听左舷的洋面上有呼救声,船员们立即把一根救援的缆绳准确地甩到难者的眼前,大车被救上来了。这个传奇式的故事,便被涂上了神秘的色彩。

那么,奇迹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原来,失足落水的大车在机舱值班时,坐的是一条高脚方凳,在他出舱落水后,由于船体颠簸,凳子被晃倒,恰好打在倒车的操作杆上,促使渔船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出事地点,船才被控制。大车遇难呈祥,就像“老母鸡”去营救它的儿女一样。从此,“老母鸡”船的名声更响了。

开海日与上网

1.开海日

每年开春大雁飞来,从二界沟上空掠过的时候,是大海汹涌的春潮拱碎封锁港湾的冰排,并将冰排一块块地拖进大海的日子。这一天,就是打鱼人家的开海日。